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

詩曰:

天地生萬物,節度各有常。

欲速則不達,驟進祗取亡。

輕浮非君子,躁急最不祥。

九嶷峰對面,盤谷且徜徉。

話說王寅殺透官軍重圍,匹馬逃到天台山。本欲赴山間茅屋歇息,猛聽得一派雜亂,驚見火起。正要上山探看究竟,忽見一夥人下山來。王寅隱在樹林內看時,那夥人都頭裹紅巾,前面打着一面紅旗,上寫個斗大的呂字,卻亂亂糟糟,並無紀律。要問這夥人因何到此,須得從呂師囊身上說起。

且說那呂師囊本是台州仙居縣白塔寨呂高田村人氏,幼年曾讀兵書戰策,慣使一條丈八蛇矛,武藝出衆,自誇乾坤無敵手。因家中頗有資財,常散金於人,扶貧濟困。人有急,輒爲排解,頗得衆心,人都將他比作信陵君在世,喚他作“呂信陵”。這呂師囊與江湖上的好漢不同,卻信奉摩尼教,此教乃唐初由波斯傳入,號召助財助用,頗得貧苦百姓之心,因此呂師囊傳教,信衆頗多。宣和二年,仙居大旱,餓殍遍野。及至宣和三年,饑荒更重。官府卻四處催逼賦稅,運花石綱,終激得方臘造反。可巧這呂師囊與白塔寨千餘人被徵去送糧,因路上不堪押糧官之辱,遂乘機斬之,揭竿而起。白塔寨巡檢鄒進、仙居縣縣尉徐默成前來剿捕,吃殺的全軍覆沒。義軍當日破仙居縣,呂師囊宣佈廢宣和,改永樂年號,響應方臘。又得教友呂助輔佐,四方百姓教徒紛紛響應,漸至十餘萬衆。部下管領着十二將,名號“江南十二神”。那十二神是:擎天神福州沈剛、遊弋神歙州潘文得、遁甲神睦州應明、六丁神明州徐統、霹靂神越州張近仁、巨靈神杭州沈澤、太白神湖州趙毅、太歲神宣州高可立、弔客神常州範疇、黃神潤州卓萬里、豹尾神江州和潼、喪門神蘇州沈抃。

呂師囊聲勢大震,聞得台州知州趙資道、通判李景淵望風逃遁,便欲佔據台州,以爲根本。不料台州司戶參軍滕膺,率衆死守。因台州城高池深,呂師囊等缺乏攻城器械,先後四次,皆被擊退,只得分兵攻取天台、黃岩等地。呂師囊又得處州洪載、永嘉俞道安合攻溫州之信,遂自引兵南下相會,此是前事。

那日張叔夜於杭州兵分三路,自率張伯奮、張仲熊、楊騰蛟、王進四將,引兩萬兵馬討呂師囊。大軍由富春江進至睦州,早接得探報。張叔夜與諸將商議道:“賊人雖打破仙居、天台、黃岩等處,然未能下臺州,如骨鯁在喉。如今我等可經浦江、東陽,直逼仙居縣。若破了仙居縣,則賊人天台、黃岩南北隔絕,可各個擊破矣。”衆將歎服。遂引兵徑奔仙居縣來。

那把守仙居縣城的乃是卓萬里、和潼二將,聽聞官軍到來,堅守不戰。張叔夜見賊兵死守,傳令攻城。那仙居縣是個小去處,易攻難守,漸漸不支。急得那卓萬里、和潼二將如沒頭蒼蠅一般,四城亂撞。僵持間,忽見城頭一人大呼,劍光起處,早把卓萬里、和潼二將砍翻,自女牆推落城下。賊兵見了,心膽俱裂,官兵攀雲梯爬上,登時佈滿城頭。張伯奮、張仲熊、楊騰蛟、王進已殺入各門,城中賊兵掃蕩已盡。張叔夜入了縣衙,傳令嚴守各門,一面出榜安民,一面差人尋那斬賊將的壯士。

不多時,只見兵士在前,後面跟着一位壯士,將卓萬里、和潼兩顆首級擲於地下,拱手施禮。張叔夜賜坐。衆人看時,見是個彪軀大漢,青黑色麪皮,眼有神光,果然英雄。張叔夜便問姓氏,那漢道:“小人王達,縉雲人氏。自幼有些膂力,愛舞劍鬥槊,本在家務農。前番方臘賊兵寇城,衆寡不敵,城池陷落,小人率壯士數百人殺出,從間道至此。後賊人呂師囊到此,小人本想刺殺他,因勢單力孤,不敢造次。今見官兵前來,方糾合部衆,趁機發難,斬此二賊。”張叔夜喜道:“真壯士也,我當爲壯士奏功!”王達起身道:“深謝相公擡愛,小人本是大宋子民,殺賊保境,自是本分,非圖功名。如今城池已復,小人就此告辭。”說罷,轉身便走。衆人要攔,張叔夜揮手示意,任其去了。

張叔夜見王達走遠,不覺嘆道:“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賢。真國士也!”楊騰蛟怒道:“恩相愛才,此人竟不識擡舉,真乃匹夫!”伯奮、仲熊亦不忿。張叔夜笑道:“人各有志,豈能強求。若天下百姓都似此人,何用我等到此?”衆人無言。次日,張叔夜留一員將弁守城,引兵赴臺州來。

且說台州知州趙資道、通判李景淵本棄城逃走,後聞得滕膺擊敗賊兵,便返身回來。那李景淵是個不知廉恥的人,竟謊奏賊人爲己擊走,滕膺胸襟磊落,不以爲意,是以上下方能和睦。那日聞得張叔夜收復仙居縣到此,趙資道急引李景淵、滕膺等出城,迎入州內。寒暄畢,張叔夜問起賊人形勢,趙、李二人將天台、黃岩失陷,呂師囊南下的事說了。張叔夜又問滕膺,滕膺道:“經略收復仙居,使賊人南北隔絕,真卓見也!如今賊勢已分,正好各個擊破。”張叔夜含笑點頭,問攻取之策。滕膺道:“天台盧知縣,曾與卑職呼應,聯手抗賊,後人城俱亡,甚是可惜。如今我等保守台州,無兵將可派,只能爲經略送糧。”張叔夜頷首,當夜出城返回大營歇宿。

次日,張叔夜將兵馬分作兩路,一路由張伯奮、王進引兵一萬,收復天台縣。一路由張仲熊、楊騰蛟引兵一萬,收復黃岩縣。四將領令而去。那北邊天台縣,乃是高可立、範疇二將駐守,雖然有些本事,卻怎及得張伯奮、王進二將?交鋒一陣,大敗虧輸。又吃王進使個見識,扮作救兵,誘範疇出城斬了。那高可立情知守不住,趁半夜裡偷偷出城,逃入天台山中去了。

既提起天台山,且說那通一子陳念義,自薊北龍沙會後,得東方橫之師白雲山張真人傳授法訣,便攜徒徐和同迴天台山修煉。原來那年徐和赴鄆城縣爲徐槐劃策,謀取梁山時,陳念義爲徐和選得一個修道的大機緣,便是當初張真人所授穩妥的法門。怎料師徒依法修煉,卻進效甚緩,因此北赴龍沙會,另求妙法,果另求得捷徑。

陳念義、徐和自然十分歡喜,同返天台山,準備修煉。陳念義雖是地仙,然與徒弟徐和一樣,累着一個貧字。天台山北坡有座山神廟,陳念義便在山神廟左近山陰 道上結茅而居,每日飲食唯一童子服侍,卻也儘夠得過。師徒二人歸山後,便住在茅庵中,依張真人所授法門修煉,那法門較別法,卻甚爲易,只得天地兩重境界,且無論修行者根基如何,皆同起步。因此師徒兩個修煉,進益頗速。才及半年,便已達地之境界。

那日師徒兩個出茅庵,已是日暮時分,夕陽西下,徐和舒展筋骨,喜道:“這張真人名不虛傳!所授法門,竟恁般迅速。若如此修煉,成仙之日不遠了!”陳念義道:“你我雖已達地仙之境,然據法訣所言,此法門雖速,卻有利弊。要達天之境界,須歷經一劫,若能渡劫,則功成圓滿;若陷劫中,則有不復之厄。爲師孑然一身,自不懼任何之事。只是你尚有妻子兒郎,是否修煉,須得斟酌。”徐和道:“師傅怎說此話?徒兒自那年安插家眷,隨師入山,妻子兒女,親朋眷屬,一切塵世之人便已與我無關。如今功成在即,豈能半途而廢。”陳念義道:“你既如此說,自明日起便與我閉關修煉,同證妙果。”徐和甚喜。

次日,陳念義叫童子打掃了淨室一間,便與徐和兩個入內。徐和見那淨室空蕩蕩的,並無牀鋪,只地上鋪着兩個蒲團。四壁窗牖已封,不漏些屑亮光。仰面看時,只見屋頂開了兩個圓孔,大如雞子,透入天光,正射在蒲團上。陳念義見徐和廝看,便道:“這天境修行之法,極爲嚴苛。須你我於這室內盤膝坐在蒲團上,將囟門對了圓光,結跏趺坐,默誦密法。縱是身體睏倦,也不能歇息。每日飲食,只用手指蘸取一錢黃精食之。便將八塊玉石,按八卦方位,圍着蒲團,安放房內。周圍十二雷門,都書了符籙,布了罡氣。又吩咐道:“你須耐心靜守,坐過九九八十一日,自然飛昇。期間不得離開屋舍半步,若是出去,不唯前功盡棄,恐有性命之虞,你可曉得?”徐和正色道:“謹遵師命。”當日師徒兩個便教童子將門從外面鎖了,若有人來,一概不見。囑咐畢,師徒於室內坐定修持。

日子最快,三十日已過,那陳念義、徐和師徒日日修煉,忍飢挨餓,忍常人所不能忍,果然進益非常。也是劫運使然,那徐和家鄰舍受徐青娘之託,捎信與徐和。自高平山啓程,一路跋涉,曉行夜宿,行了月餘,方到天台山。轉過山陽,問人家時,都道不識得陳念義。那鄰舍心中焦急,經過幾個村落,只是一地裡問,都道不認識。鄰舍心中納罕,那日行到山口,見一牧童,騎着一頭青牛走過。鄰舍又問道:“陳通一家在何處?”牧童想了半天,笑道:“你要找的莫不是一個百餘歲的老伯,他家住在北面山陰 道上,山神廟旁,三間矮屋便是。人家都住在陽面,獨他住在陰面,若不是我曾放牛經過一次,也是不知。”鄰舍聽了大喜,道聲謝,便轉過山北去尋。

到了山北,只見山上密林叢雜,不見人家。鄰舍尋得小路,登上山來。將及半山,果然林內現出一座山神廟來,卻是破敗不堪。行到廟前,復行百十步,果見林中隱着一帶籬笆,內有三間茅屋。便上前去,敲那木門。正喚哩,只見裡面走出一個童子,問道:“客人找誰?”那鄰舍道:“徐和先生可在這裡?”童子道:“在卻在,只是……”鄰舍聽了,便搶入去尋,進了正屋,卻尋不見。轉出來,那童子生了氣,說道:“你這人好沒道理,徐先生正與通一師傅閉關修……”鄰舍聽了,怒道:“閉關,閉關,人命關天,你小子懂得甚麼?”便又去尋,恰尋到陳念義、徐和所在的淨室。童子急道:“師傅吩咐,閉關期間,外人一概不見。”鄰舍道:“他老小死了,也不管麼?”

那聲喊,早傳入室內。徐和驟聞此信,心念一動,想要起時,卻不敢動彈。正慌亂間,鄰舍雨點似的打門。只聽童子道:“師父閉關修煉,已將門從外鎖上,你看可曾騙你?”鄰舍便在門外道:“徐和,你家中遭難,徐娘子及長生身故,偉生不知去向。徐青娘託我捎信來,速請你回去做主。”徐和聽得此言,恰似五雷轟頂,正要起身,只聽陳念義道:“這三十日內最要緊,萬不可分神。你若就此出去,非但前功盡棄。便是你我,亦有性命之虞。”徐和見說,只得打消念頭,仍復靜坐。那門外鄰舍聽了半晌,只不見裡面動靜,嘆口氣道:“修道竟修的連家人也不顧,只怪我往日瞎了眼,道你是個高尚之士。”說罷,將書信擲於地下,下山去了。童子見鄰舍走了,關了門,收了信,自去歇息。

且說徐和自得妻兒死信,心緒不寧。陳念義見他如此,問道:“入此室前我曾問你家小之事,你可曾忘了麼?”徐和聽了,面紅耳赤,自悔不迭,致歉道:“弟子未忘,只是驟聽此信,未免有些不安。如今不再胡思亂想,安心修煉。”便不發一言,仍舊坐定,卻心中雜亂,再難定神。

也是那陳念義、徐和師徒大限將至,那日天晚,正巧高可立引兵棄了天台縣,向北逃走。至天台山時,身邊只剩得三五十人。高可立恐吃官兵發覺,不敢望人多的村落走,只望北山而來。月明之下,沿石階而上,遠遠地見了那座山神廟,便引衆奔上去。走到近前,見了那幾間茅屋。便令三五個賊兵過去,尋些吃食。那童子聽得打門,火光裡看見高可立等頭裹紅巾,知是強盜,那敢應聲。急取了鑰匙,奔至淨室門外,邊開鎖邊喊道:“師傅快出關,強盜來了。”那邊廂,賊兵早已將木門踹開,那童子開了鎖,嚇得跳出後院籬笆,自奔下山去了,不知去向。

那些賊兵入院,便四處尋翻。室內陳念義、徐和聽得童子叫喊,都吃了一驚。又聽得外面鬧亂一片,徐和再忍不住,霍地立起身來,只覺一陣暈眩。略定一定,方纔穩住。陳念義見了,嘆口氣,閉上眼,也不言語。當下徐和扶着牆壁,推開門,出了淨室。那些賊兵見徐和出來,火把下照時,見他面無血色,三分似人,七分像鬼,都嚇了一跳。便把徐和挾定,照室內時,見一老兒端坐蒲團,閉目不言。便留人守着門,將徐和腳不點地,拖到山神廟來。那高可立正在廟門外坐着歇息,見嘍羅空手而歸,只押得徐和來,便問道:“你家可有糧食,若能獻納,我向大王保舉,賜你官爵。”徐和道:“貧道已月餘水米不曾打牙,那有糧食給你?”賊兵報道:“這廝和一白鬍子老道躲在一空屋子內打坐,不知搗什麼鬼。那老道無聲無息,直挺挺地,恰似死人一般,因此把這人捉來,請將軍發落。”高可立笑道:“是了,想必定是這些道士弄些甚麼修煉長生之法,名曰辟穀,把自家折磨得不成人樣,可嘆可笑。這等人,誇誇其談,無人能敵。於國於民,百無一用。”便教賊兵搜身,卻搜出一塊玉牌,上面寫着“敕封文淵閣學士”―卻是那年助張叔夜平定麟山,朝廷賞賜的。徐和一直帶在身邊。高可立見了,怒道:“原來這廝竟是個官兒,這等害民賊,留之何用!”一腳飛去,將徐和踹倒,沿着那石階滾落。下面巡哨的賊兵見了,圍攏來,亂槍戳死在階下。後人有詩嘆道:

山中宰相浮生忙,半來行醫半圖王。

了卻塵緣終難了,劫數難逃階下亡。

當下高可立又叫賊兵回去,把那三間茅屋並陳念義一把火都燒作灰燼。可嘆那陳念義、徐和師徒,希圖終南捷徑,終歸難逃劫數,可不戒哉。後人有詩嘆道:

巧取參血地仙才,攜徒修道隱天台。

欲速不達足爲訓,引火燒身實堪哀。

高可立引衆賊兵下山,王寅見是呂師囊部下,便出來相見。訴說姓名,高可立十分歡喜,和王寅商議南尋呂師囊。惜二人到時,呂師囊已死。高可立悲慟萬分,偷偷服了點子毒藥,嗚呼哀哉,就此永訣。王寅見了,自思孤掌難鳴,便覓得一艘船,出海去了,後來又做下莫大事業,按下慢表。

斷章句,話分兩頭。且說張仲熊、楊騰蛟那日奉了張叔夜將令,統兵南下,收復黃岩縣。接得探報,呂師囊留三員賊將把守,乃是遊弋神潘文得、霹靂神張近仁、喪門神沈抃。張仲熊見說,傳令速進,不日到得城下。早見賊兵列陣相待,卻是霹靂神張近仁、喪門神沈抃兩個引兵。當時兩陣對圓,各把強弩射住陣腳。三通鼓響,賊陣上張近仁一馬衝出,挺槍大罵道:爾等趙家犬,只好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來侵犯吾地!今既來送死,便出來與老爺一對一廝殺,要人幫的不算好漢!”張仲熊聽了,笑罵道:“諒你這等鼠輩,便來一萬個,爺爺也掃蕩淨了!”便掄兩口旋風雁翎刀,飛奔出來。張近仁挺槍迎住,兩個在垓心裡鬥過二十餘合,沈抃恐張近仁有失,舞大桿刀來助。楊騰蛟見了,正要挺斧上前,早聽張仲熊叫道:“楊將軍且歇,要人幫的不是好漢!”楊騰蛟便勒定馬,立在陣前看張仲熊鬥張近仁、沈抃兩個。

只見張仲熊展開雙刀,使出一身武藝,力鬥二賊。殺氣影裡,戰鬥愈酣,鬥到五十合之上,張仲熊神力天生,轉戰不衰,那張近仁、沈抃兩個兀自筋疲力盡,漸漸地只辦得架隔遮攔。張仲熊見他二人力氣已盡。便大奮神威,使個旋天轉地勢,閃過沈抃的刀。沈抃措手不及,刀光落處,頭顱早已飛去。嚇得張近仁膽裂心寒,趁那空當,撥轉馬頭,一道煙兒逃入城內去了。楊騰蛟驅兵掩殺過去,那些賊兵見主將進城,一時間擁擠不入,只得背城死戰,待官兵掃盡賊兵時,城門已閉,城上灰瓶金汁劈頭蓋臉砸下。張仲熊急令鳴金。

當日收兵,楊騰蛟笑道:“小將軍武藝超羣,今日獨鬥二賊,真乃將門虎子。”張仲熊笑道:“便是那梁山大盜盧俊義、魯達,當日也吃我和哥哥戰殺。如今這等鼠輩,何足道哉!”便與楊騰蛟在帳中飲酒吃肉,商議取城之事。

且說那張近仁戰敗進城,潘文得引將弁接入。張近仁咂舌道:“人都傳這張叔夜曾率八員大將便打破睦州,生擒方臘。往日只道是虛言,誰想竟如此厲害!”潘文得道:“眼見這廝武藝高強,難以力敵。如今只得嚴守城池,派人去請救兵。”張近仁道:“幸而呂軍師有先見,增擴城壁十二里。只是一味苦守,終非久計,須得想個應對之策。”衆將聽了,都似箭穿雁嘴,鉤搭魚鰓,各無言語。

忽見一人站出道:“小人斗膽,獻上一計。”張近仁看時,見那人尖嘴猴腮,穿着文吏服,從人叢后角落裡出來。看官,你道這人是誰?此人姓符名立,原是蒙陰縣防禦。因那年梁山攻打蒙陰,這符立本是個貪生怕死、見風使舵的小人,自忖禍福難料,又無老小,因此和知縣胡圖暗地裡商量,胡圖開城投降,符立收拾細軟,自與一個體己伴當,棄官逃走。兩個一路向南,遊山玩水,倒也快活。後輾轉至浙東,聽聞黃岩縣是個仙鄉,便在此處落腳。這符立無他本事,卻寫得一手好字,與一個畫春宮圖的做鄰舍,替他寫些詩句在上面,頗得鄰近州縣大家子弟青睞,衣食全靠這筆墨營生。本想就此逍遙,誰料前月那伴當染病死了,正巧呂師囊大兵過此,打破城池。那些賊兵依舊光顧符立營生,一來二去,竟傳入張近仁耳中。本要治符立擾亂軍心之罪,因賊中通文墨之人甚少,見符立寫得一手好字,便免其罪,留在軍中充文書之職,專司佈告之事。

當日符立要顯個功勞,便上前道:“今日小人在城頭觀戰,見那張仲熊、楊騰蛟不過一勇之夫,可如此如此……”衆人聽了,齊聲稱妙。張近仁拍手道:“此計若成,便是你的功勞。”次日,官軍硬攻城池,但見城上城下槍炮之聲,乒乒乓乓,震天動地。這邊官軍攻法十分勇猛,那邊賊軍守法亦十分嚴密。攻了一日,不分勝負,只得收兵回營。如此一連三日,張仲熊、楊騰蛟雖督令官兵,奮勇攻城,怎奈那城樓雉堞,雖然也打壞了數處,但城內堅守得法,隨壞隨補,兩下拒住。

那日天晚,符立寫了帛書,連同一紙公文,一併拴在箭上,待夜深人靜,在城上望着北門外探路軍人射將下去。那軍校拾得箭矢,慌忙報入營裡來。張仲熊、楊騰蛟接過,打開帛書看時,只見上面寫道:“小人符立,原是蒙陰縣防禦。當年因梁山大盜寇城,知縣欲舉城降賊,小人執義不從,憤而辭官,輾轉到此隱居。前番賊兵破城,家小遭害,恨入骨髓。怎奈爲賊所脅,暫時棲身。今我大言誆城中,城中以事急,姑聽我言。將軍夜半率二三騎來,止王公祠,大衆乘其後。待破城時,小人助將軍生擒張、潘二賊。今有當年任蒙陰縣防禦任狀在此,望將軍察之。書不盡言,專盼專望。”張仲熊見信甚喜,打開那公文,果是蒙陰縣任狀,便商議前去。楊騰蛟諫道:“將軍,人心隔肚皮,三思而行。賊人如今窘迫,恐其有詐。”張仲熊道:“非也,凡踐土食毛之輩,都有良心。這符立原是朝廷命官,如今家人又吃賊兵害了,其心必誠。我須親去剴切曉諭,必然得他真心。”楊騰蛟見勸他不住,只得挑了五七名精兵,隨張仲熊前去,不在話下。

且說張仲熊盼到約定之日,當晚造飯吃了,帶了從人。馬摘鑾鈴,軍士銜枚,黑夜疾走,直到城東王公祠來。張仲熊下馬,入到祠內,見空無一人。從人道:“莫非有詐?”張仲熊道:“休急,也許那符立吃甚麼事兜纏,權等一等。”候到三更時分,仍不見人影,張仲熊方纔心焦。忽聽得城西鬧亂,心知不妙,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四下裡金鼓亂鳴,喊聲振地,一望都是火把,只見百十個賊兵圍攏來。一陣亂箭,早射死官兵數人。張仲熊又驚又怒,飛身上馬,舞刀奪路而走。黑夜裡不提防張近仁從肋窩裡撞將出來,一槍搠着左臂,跌下馬去。衆賊兵紛紛殺上,張仲熊忍着痛,右手掄刀,亂揮亂砍,漸漸不支。正命在呼吸,忽見賊兵大亂,卻是楊騰蛟領兵殺到。原來楊騰蛟不放心,故派將弁去攻西城,自己引兵來接應。當時混戰一場,天色已明。西城賊兵亦早有防備,官軍不得便宜,只得收兵。

回到營中,楊騰蛟急叫醫官與張仲熊看視,幸喜只傷皮肉,未及筋骨。張仲熊大罵道:“賊子焉敢如此!”楊騰蛟道:“如今只好硬攻了。”正說間,只見軍士報說台州來人。兩個起身去迎,原來是押糧官運糧草並蕩寇炮到來,那炮重三百斤,行走緩慢,因此遲到幾日。張仲熊聽得蕩寇炮到了,心中大喜,賞賜那押糧官,與楊騰蛟商議次日攻城。

回說張近仁、符立等未能活捉張仲熊,十分悵恨,只得商議防守之事。次日天明,見官軍又來攻城,陣前推出三門蕩寇炮來,當時點着藥線,乒乒乓乓,連轟半個時辰,早將北門轟塌丈餘,砸死賊兵無數。官軍一擁而入,那些賊兵都是摩尼教徒,卻不畏懼。潘文得引衆與官兵巷戰,怎奈官兵愈入愈多,終是寡不敵衆,力盡而歿。符立見城池失陷,仍想用那第三十六計,卻出城不得,終死於亂軍之中。

再說張近仁聞北城塌陷,便引心腹開南門而出,才過護城河,早有一將手提大斧,攔住去路,正是楊騰蛟。張近仁此時已是有死無生,正要狠命相搏,不提防坐下馬失前蹄,倒把張近仁掀下馬來,吃官兵捆捉了。當時城中賊兵已盡,楊騰蛟叫把守四門,不得任何人出入。押解張近仁回營,請張仲熊發落。張仲熊沉下臉,對楊騰蛟道:“這等猾賊,並一城憨不畏死之徒,留之何益?依我之見,就於王公祠旁挖個大坑,全部活埋,如何?”楊騰蛟道:“有何不可,當年我隨張公討麟山,劈了妖人劉信民,卻放過餘下教匪。然此輩不同往日,今日勢窮無路,方纔投降,與誠心歸服者不同。況這班賊,害我官軍無數,理應償命。只怕張公見責。”張仲熊道:“無妨,我自有話說。”便傳軍令,盡坑降人,以報負傷之仇。可憐那黃岩縣的軍民,不論老幼男女,盡遭活埋,黃岩縣成了一座空城。張仲熊便留楊騰蛟守城,自回臺州報捷。

且說張叔夜自分兵後,日盼捷音。那日早接得張伯奮、王進收復天台縣之信,十分歡喜。又過了幾日,只見張伯奮、王進引着金成英、李宗湯、康捷、召忻、高粱氏、史谷恭同到台州,訴說韋揚隱陣亡並陳念義、徐和死於兵亂之事。原來那童子下山,藏了起來。後賊兵走了,上山見陳念義、徐和身死,便到天台縣報官。張叔夜聞知韋揚隱等身死的慘狀,嘆道:“韋將軍忠勇過人,徐溶夫又與我同硯友,不想竟落得這般下場!”不禁滴下淚來。衆人勸說一番,張叔夜方與召忻等敘舊。

次日晌午,忽報二公子回來。張叔夜聽了,便叫喚入。張仲熊將收復黃岩的事說了,張叔夜甚喜。後面又說道賊人詭詐,負隅頑抗,故而將全城活埋之事。張叔夜聞聽,臉色驟變,起身罵道:“畜牲,你怎敢行此傷天害理之事!”張仲熊道:“爹爹何必如此惱怒,那年爹爹知海州時,我和哥哥將那三十六個江州賊徒斬盡殺絕,也未見責。今日孩兒被賊人詭計誆騙,幾乎喪命,卻爲何反而見責?”張叔夜氣極,罵道:“你……你這逆子還敢狡辯?賊人雖狡詐,城中百姓難保無脅從者。如今你行此舉,日後賊兵遇困,求生無路,必然死鬥矣。”張仲熊道:“吾奉天討逆,豈怕鼠賊拼命!”張叔夜聽了,拔刀要殺張仲熊,吃衆人攔住。張伯奮上前,將張仲熊打了兩巴掌,喝道:“你好大膽,敢對爹爹這般無禮。今日看衆將軍之面,又是初犯,暫饒你一回,再犯必不輕恕!”便向仲熊使眼色。張仲熊見鬧的大了,沒奈何,只得拜了三拜,起身退出,衆人皆散。

是夜,張叔夜本因韋揚隱、徐和亡故之事,心中感傷,又經張仲熊一氣,急火攻心,竟染病在牀。衆人聽了,都去看望。張仲熊得知,頗爲自悔,跪膝請罪。每日親與父親端湯喂藥。張叔夜畢竟舐犢情深,過了兩日,漸漸好轉了。那日服過藥,在院中散步,與衆人閒話。忽見楊騰蛟進來,身帶重傷,拜伏於地道:“末將失了黃岩縣,特來請罪!衆人見了,無不吃驚。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兩樣王旗兩樣人。畢竟不知楊騰蛟怎地丟了城池,且聽下回分解。

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
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