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

西江月:

不忍一時小忿,三思百步良方,寬心和氣二陳湯,吃些虧兒爲上。

世上虛名薄利,何須計較短長,聖賢盜跖盡無常,樂得尋歡自賞。

話說蔡攸接信,卻是門生朱樑寄來的。要問這朱樑是誰,列位看官想必有些印象,正是當年徐和、唐猛、範成龍等人在高平山擒神豹、捉參仙時提到的濟州鉅野縣知縣。此人原是登州府人氏,機密出身,因能言善辯,長於逢迎,在蔡攸知登州府時,攀附上的。後來蔡攸升直閣學士,保舉他做了鉅野縣知縣。朱樑感恩戴德,常與蔡攸有書信往來,傳送地方消息及孝敬之物,頗受蔡攸信賴。

當日蔡攸接過朱樑的信,拆開看時,只見上面寫道:

“門生朱樑,久思報效恩相,今聞一奇事,鉅野縣境高平山內,有一奇物曰參仙,若能捉得,如法服食,可成地仙。病人垂死,飲其血一杯,立能起死回生。然捕捉之法尚無門徑,特先報知,伏乞明鑑。”

蔡攸看罷,心中甚喜,暗忖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若能捉得參仙,獻與天子,封侯拜相豈是難事?若能成功,大權在握,何懼張、雲、陳之輩!”當時定下主意,次日入宮去見天子,奏明此事。

看官,蔡攸入宮之事暫且慢表,那朱樑是如何得知參仙之事的?此中有個原委。且說重和元年二月,蔡攸由登州府升直閣學士,保舉朱樑做了鉅野縣知縣。朱樑新官上任,春風得意,滿擬做些成績,面上也好添光彩。不料到任伊始,治下就出了一件老大煩心事。原來鉅野縣高平山內,不知何時出了一隻錦紋獨角金錢豹。那畜生兇猛異常,非但人畜豬羊,就連山內原有的幾隻大蟲,也都吃那豹子吞食了。朱樑初時聞知,不以爲意,只道是尋常虎豹,便拘集獵戶,委了杖限文書,前去捉捕。怎料那豹子不但兇猛,且通靈性,一切窩弓藥箭,地銃坑阱,他全不上當。更兼額上生出一角,堅利無比。那些獵戶想盡巧法,用臂膊粗的毛竹做了個雙閘籠誘他,那豹子雖落了阱,卻用利角破籠逃走。從此一發警惕,饒你衆獵戶絞盡腦汁,費盡心力,如何近得他?不知吃過多少限棒,枉是去送性命,竟捉不得。那高平山左近百姓聞知,越發人心惶惶,再無人敢入山。

朱樑一發着惱,催徵更多獵戶去捉。也是冤家路窄,那唐猛本名唐大力,後自改了名字,卻未上報。鉅野縣公人查了簿冊,雖知唐天柱曾做過龍馬營知寨的事,卻只道唐天柱的兒子是唐大力,把唐猛做一般獵戶看承,將知縣信牌行落,要取唐猛出去充役。那唐猛年輕氣盛,當時大怒,高聲叱罵,喝令莊客們將公人捆了,一頓鞭打,若非唐母喝住,那些公人險些兒吃打死。唐猛怒氣未平,發誓賭咒不去捉豹,將公人盡數趕走。朱樑聞知,心頭火起,本要拿唐猛問罪,一來虧些道理,二者初來乍到,上官着眼,不好輕生事端,只得強嚥下那口氣,差體己人拿名帖陪話,唐猛方纔罷休。經此一事,朱樑、唐猛兩個貌合神離,心中各憋着一口氣,此事前志已敘。

轉眼到了重和元年六月,那唐猛經徐和指點,得範成龍相助,擒殺了獨角神豹。朱樑聞知,心中一喜一怒,便差一名都頭,帶了幾個士兵,前去取豹。又差一個體己親隨同行,將着一封書信,請唐猛到縣衙,置酒申謝。怎料那唐猛不識擡舉,竟推故不去,又私自取了豹子頭上那支水晶角。那親隨那敢多說,只好回縣稟報,朱樑火冒三丈。怎奈接了東京消息,得知蔡京倒臺,蔡攸自首方逃過一劫,朝中嚴治蔡黨一百五十餘人,正當風聲鶴唳之時。續後又探知唐猛隨了雲天彪征討梁山,那雲天彪、陳希真等正受上寵,因此只得強壓下心頭那股怒火,只把那隻死豹解上都省,少不得把自己也敘些功在裡面。

荏苒光陰,倏忽三載。按故宋官制,朱樑將及任滿。那時節,蔡攸雖在朝中重得了勢,然並無好缺給朱樑。朱樑本已煩悶,又聞得唐猛隨雲天彪收復泰安、萊蕪,立功獲職,心中愈發不安,便召幾個心腹商議,數內一個正是當年被唐猛捆住鞭打的,恨其入骨,便對朱樑道:“唐猛先前便與相公有仇,如今得了勢,難保不與我們作對。自古‘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與其他來撩撥我,倒不如先尋他的過失,除了後患。”另一個道:“如今相公即將任滿,若能趁此機會立些功勳,以爲進身之階,則蔡少保處也好說話。”朱樑點頭,便派人暗地裡去孤雲汛唐猛家左近探訪。

也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那高平山中的參仙苦修千年,原是道種,受山靈地抵守護,那隻獨角神豹,正是他的護衛。當初唐猛、範成龍等逆天而行,將獨角神豹硬結果了,又兩捉參仙,割臂取血,犯了神怒,本應當時就死。怎奈彼時雷部勢大,又是天上神將,因此高平山神抵一時亦拗他不過。然自龍沙會後,雷部聲勢已臻頂峰,所謂物極必反。況且唐猛、範成龍等遠在外地,離家又遠,故而那高平山神祗便思量報舊日之仇。昔日陳念義因取參仙一節事,鬨動了村坊,恐有那不曉事的希圖長生,去刨掘胡弄,觸犯鬼神,性命不保,因此教徐和告誡村坊。但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那些有心的雖不曉得門徑,不敢擅自動手,卻暗記於心。鉅野縣公差密訪孤雲汛時,雖不曾尋着唐家過失,卻從鄰近高平山鄉徐和家鄰舍一獵戶處得知參仙之事。公差大喜過望,忙回稟朱樑。朱樑便將此事密奏蔡攸,此乃前事。

回說蔡攸接得朱梁書信,次日早早入宮。不料當日徽宗卻罷了早朝,蔡攸問內侍時,方曉得天子到艮嶽去了。便轉道去尋,太監引着入內。彼時艮嶽尚未建成,但奇花美木、珍禽異獸已有不少,飛樓傑觀,極盡奢華。力役人夫,往來搬運,一派忙碌景象。徽宗帶着林靈素、譚稹、李邦彥幾個近臣,信步閒行,指指點點。原來那艮嶽以南北二山爲主,貫通東西,北山曰萬歲山,高九十步,爲艮嶽之最,峰巔有一亭名介亭,以分東西二嶺。當時衆人登上萬歲山,徽宗見那東嶺高峰雖然峭立,但空無一物,心中不悅道:“此山怎如此單調?”那都監使者忙下跪道:“稟官家,此處本要立一巨石,名飛來峰,只因那年童貫引兵征討方臘,出師之時,陛下曾將東南事相付,並言有不得已者,可以御筆書之。童貫到了江南,便命幕僚董耘作手詔罷應奉局,致江南奇石斷絕供應,因此尚無好石可用。”

譚稹聽了,上前對徽宗道:“此事臣卻知曉,那年臣與童貫分兵討賊,因蘇、杭造作局及御前綱運並木石采色等物皆由朱勔負責,睦寇假以誅朱勔爲名作亂,童貫爲了滅賊口實,便聽了部將韋揚隱之言,以陛下之名下詔,罷了蘇杭造作局,停運花石綱。本來一路奏凱,誰料那韋揚隱輕視諸將,貪功冒進,救援不及,以致睦州敗績。究方臘之起,實由茶鹽法,而童貫入奸言,歸過陛下。此等奸臣,矯詔欺君,罪該萬死,幸陛下聖明,除了此賊。如今方臘、宋江均滅,雖有廣南、河北幾處跳梁,不過潢池弄兵,不久天下自當太平。自古‘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以臣愚意,陛下可下詔恢復應奉局,此後不僅江南奇石,便是四百軍州,但有奇石,都要運來,如此調度,方顯皇家氣派,官家威儀。”徽宗聽罷道:“童貫固然可惡,然已死勿論。至於那韋揚隱,當年已定罪削職,如今隨張叔夜討賊,亦既往不咎。譚愛卿之言甚合朕意,着即日恢復應奉局,交譚、李兩位愛卿管領,選天下奇石速運到東京,以備使用。”二人領旨。

彼時蔡攸已到,拜罷起居,徽宗道:“今日早朝已罷,卿來何事?”蔡攸堆下笑臉道:“臣特來向官家道喜!”徽宗道:“何喜之有?”蔡攸便把鉅野縣探知捉參仙,若能服食,可長生不老之事說了,徽宗聽罷,喜上眉梢道:“此言當真?”蔡攸道:“臣豈敢誆騙官家,只是那參仙極爲難捉,須得遣得力人手前去,方可成功。”徽宗聽了,轉頭問林靈素道:“國師以爲如何?”那林靈素是個專會揣摩聖意,溜鬚拍馬的人,當下笑道:“臣往日曾說官家乃長生帝君降生,如今天賜此參仙,正是教官家長生之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事不宜遲,可速速派人前去,捕捉參仙。”徽宗道:“適才蔡愛卿說那參仙捕捉不易,國師道法高深,可願替朕走一遭?”林靈素道:“官家差遣,臣萬死不辭!”徽宗大喜。

蔡攸又道:“國師此行,須得幫手,臣薦一勇將相隨,以作助臂。”徽宗問是何人,蔡攸道:“此人姓程,名子明,綽號金毛鐵獅子。使一枝五指開鋒渾鐵槍,重五十斤,有萬夫不當之勇。原是東城兵馬司總管,曾隨高俅征討蒙陰,刺傷賊人上將花榮。後來高俅身死,此人受了牽連,削職爲民。臣查此人,乃一武夫,往日在高俅手下,不過受其統屬,私下並無深交,故臣薦他隨國師同行。”徽宗道:“甚好。捉參仙一事,不宜聲張,可暗中行事。”當日商議定了,君臣就在介亭上飲酒取樂,不在話下。

次日一早,林靈素奉聖旨,選了七名錦衣衛隨行。蔡攸引程子明來見,林靈素看那程子明,生得豹頭環眼,黃髮虎鬚,果然是個猛將。雖明知是蔡攸心腹,不願帶他,但天子答允,那敢違拗。當時假客套一番,蔡攸引人直送到郊外,衆人登程,取路往鉅野縣來。

於路行了五七日,早到鉅野縣。朱樑先已得信,親自出迎,林靈素等輕裝簡從,同入縣衙。朱樑將那名獵戶叫來,說起捉參仙的事道:“當初徐溶夫等捉參仙時,曾到小人家中借兔網,小人雖未隨行,想那徐家人當曉得何法可捉。”林靈素問道:“徐和可在家麼?”朱樑道:“不在,聽人說隨其師入山修道去了。僅其妻與二子,並一個侄女喚作徐青孃的在家。”林靈素道:“女流之輩,曉得甚麼,可將那徐家二子暗地裡捉來,一問便知。”朱樑唯唯。當日大衆都改換行頭,扮作百姓。林靈素、程子明、朱樑並錦衣衛幾個伴當,帶着那名獵戶,都到高平山南李家村李太公莊上——那李太公一家乃朱樑心腹。由莊客引路,錦衣衛前去捉人。約莫掌燈時分,早將徐偉生捉來。

彼時天晚,李太公清退了奴僕,在草堂點起燈燭,請朱樑等上座。林靈素教提徐偉生上來,勘訊如何捉參仙之法。徐偉生供稱此事獨徐和知曉,然其業已入山,無從尋覓。林靈素罵道:“那徐老兒助唐猛、範成龍等捉參仙,滿縣皆知,你是他兒子,豈有不曉得之理?這等賤骨頭,不打如何肯招!”程子明便喝左右動手。徐偉生見了,嚇得磕頭求饒。廳下轉過兩名錦衣衛,不由分說,拖下去一頓拷打,徐偉生竟登時斃命。林靈素怒氣未消,罵道:“這廝不識擡舉,兀自抵賴,再將那徐長生捉來,不信他不招!”當時夜已深,錦衣衛奉命去捉徐長生。衆人商議,就在莊上過夜,一宿無話。

次日晌午,林靈素等得焦急,便要出莊,衆人攔擋不住,只得隨行,將近莊門,正迎見兩個錦衣衛解着徐長生,推門進來。林靈素見了,佯喝道:“我教爾等去相請徐公子,誰教你們綁縛他來!”兩名錦衣衛喏喏而退。那徐長生不明就裡,早嚇破了膽。林靈素見了,堆下笑臉,親與徐長生解了繩索,引到堂上坐了,林靈素道:“吾乃國師通真達靈真人,今奉天子敕令,來訪參仙。聽聞令尊曾助人捉過參仙,故而請公子前來,請教見參仙之法。”徐長生聽了,方曉得緣故,忙答道:“不敢瞞國師,家父一心修行成仙,慕那參仙神效,確曾苦守多年,兀自算計不到手。後來受唐猛、範成龍之請,曾一度捉得,卻吃參仙走脫,後幸得陳通一夫子前來,方設法捕捉。然兩次均未帶小人前去,故實不知參仙藏處。”

林靈素聽了,沉下臉來,一言不發。程子明見狀,上前道:“既是父子同一屋檐,怎會毫無知曉?便是捉了參仙后,也斷不會一字不吐,你卻是糊弄誰?”便喝左右將徐長生架起,打了三十訊棍,早已皮開肉綻,血流滿地。徐長生熬刑不過,哭訴道:“小人實不知情,家中尚有老母在堂,請大人饒……饒命……”程子明聽了,愈發着惱,喝令再打。朱樑見了,忙叫住手,附耳對林靈素道:“國師,此人敢怕真不知情,打死了也是枉然,待下官問他一問。”

當時朱樑上前,問徐長生道:“令尊曾二捉參仙,你既未去,卻有誰隨行?”徐長生道:“頭一遭去,是範成龍、唐猛、家父並幾個伴當相隨。第二次去,是陳通一夫子、家父、範成龍、唐猛四人。”朱樑聽了,又問道:“第一次隨行的伴當是何人?”徐長生道:“是三個本村人,與家父極相知的。兩個去年已急症亡故了,只剩一個白時,尚在村中。”朱樑大喜,轉身對林靈素道:“國師,捉得這個白時,此事可成!”林靈素亦喜,便問了白時家所在。派錦衣衛去拿人。又命將徐長生扶起,抹了藥,等候消息。

看看天晚,早將白時捉到。朱樑訊問了一番,那白時見徐長生也在,情知賴不過,只得說出參仙最喜撲燈光,最愛木香,最怕五靈脂等習性。又把那年如何隨徐和到高平山中峰左側灑木香屑,範成龍、唐猛如何點紅燈、灑五靈脂,如何誘參仙入秦王洞並活捉的事都一五一十說了。林靈素等大喜過望,道:“此番可捉參仙了!”徐長生聽了,忙道:“當年陳通一夫子曾說過,那參仙非比尋常,不可刨掘胡弄,否則觸犯鬼神,當受天譴。”林靈素笑道:“當今官家是天子,豈有天子受天譴的?那話不過是嚇唬那些呆鳥的,豈能騙過本國師。”便叫李太公預備藥布袋、紅燈、繩索等物,前去捉捕。

且說衆人既得玄機,眼巴巴盼到日落西山,白時引路,林靈素、程子明、朱樑及數名錦衣衛,帶了獵戶並徐長生,緩步入山。行到山中,已是星斗滿天,月明如晝。程子明令錦衣衛按白時所指,去中峰左側灑木香屑直至秦王洞,又點了紅燈,都藏在林內準備五靈脂捉參仙。因不知參仙每當瑤光朝天門之時出來朝元的事,衆人只好死等。彼時已是九月天氣,半夜山中,清寒徹骨,衆人都道不盡那苦楚,只得忍着。

看看捱到三更天氣,只見一名錦衣衛手指中峰。衆人循着看去,果見參仙出來。衆人心中歡喜,卻都不敢高則聲,只躲在深樹內,目不轉睛瞅那參仙。只見那參仙似一個孩童,從峰後跳舞出來,光赤着身子,望去約有四五歲大小。參仙出離了地面,朝禮了星斗,參拜了四方,跳舞一回。見了木香屑,倒吃了一驚,停了一會兒,格格的笑,一路尋來。到了秦王洞口,看那繡球紅燈,程子明等暗地將繡球滾入洞中,只等他進洞便好下手。誰知那參仙只是遠遠望着,只不進洞。看官聽說,那參仙本是草木精靈,那年初成氣候,那裡料得人心機詐,因此着了徐和等人的道。如今吃過兩次虧,續後修行三年,豈能再輕易上當?當時聽得林內有響動,轉身便望中峰跑去。衆人見行藏敗露,都衝出樹林去捉。那參仙腳步如飛,當年饒那唐猛步健,兀自趕不上,何況這些人?眨眼間,早已無影無蹤。把個林靈素等氣得捶胸頓足,衆人大眼瞪小眼,毫無辦法。同到中峰前後轉了幾圈,再沒半點蹤跡。看衆人時,卻不見了徐長生。原來徐長生隨衆人藏於林中時,看見參仙,便故意弄出響動,趁衆人搶捉參仙之際,從林中逃走。程子明要派錦衣衛去捉,林靈素道:“罷了,這人已是無用,由他去吧。”當時尋參仙不着,只好先回去。

到得莊上,衆人早已飢腸轆轆,李太公急叫莊客鋪下果品案酒,菜蔬槃饌,又叫將白日裡捉得獐兔烤來吃。不多時,已是烤好,切好端上,林靈素那有心思吃,程子明勸道:“這兔肉十分香,國師嚐嚐,吃得飽了方好想辦法。”朱樑驟聞此言,拍腿道:“有了!”衆人都吃了一驚,忙問緣故。朱樑道:“那參仙躲藏起來,我們尋不着。但狗鼻子甚靈,若有物件讓它聞,便可找到參仙。”林靈素等聽了,跳將起來,急問獵戶,獵戶道:“卻不是巧麼,那年徐和借了小人那張兔網,歸還後本不以爲意,不想卻見那網上有處夜裡生光。小人後來打聽,知是徐和等捉了參仙后,曾隔網放血,想是沾了一些,因此不敢清洗,就用布袋罩了,用箱子藏起,懸在自家房樑上,一向未動。”程子明急派錦衣衛取來,果然漿痕猶在。就在莊上牽了一條大黃狗,準備尋那參仙。

準備停當,已是次日天晚。衆人飽食,便帶了兔網與黃狗,同到高平山中峰左近。將兔網與黃狗嗅了,那條黃狗左聞右嗅,尋到左峰,只見參仙跳將出來,向北飛奔。那隻黃狗趕着吠,衆人隨後追去。當時滿山鬧動,那參仙不知何故,卻跑跑停停,一路只是在前戲耍,衆人只見得影兒,卻趕不上。行到山腳,林靈素逮個機會,忙捏起一個金鐘訣,將拂塵丟去,待要罩住那參仙。那知參仙卻將拂塵接了,擲了回來,反將林靈素門牙打落。衆人雖有些懼怯,卻依舊緊追不捨。不知不覺又追出四五十里,已是孤雲汛地界。

那時節,將近晌午,卻還有些暑氣。衆人沿着山路,追到一片樹林,失了參仙蹤影。林靈素懊恨欲死,那裡顧得上傷痛,急引衆人入林搜尋。不上半里之遙,只見一道溪水,溪內一個孩童正赤着身子玩水。林靈素怒極,指與衆人道:“那不是參仙麼?今番不論死活,只要捉到便是首功。”衆人聽了,不再多想,一擁而上。程子明右手將鐵槍擎起,盡平生氣力望那孩童後心擲去,透胸而過,當時死在溪裡。

看官,事到如今,你道那孩童是誰?原來卻是唐猛的兒子唐衙內,年方三歲,已會說話走路,正與那參仙彷彿。今日之禍,也算是唐猛報應使然。緣他當初除了神豹,那參仙失了護衛,又遭擒取血,因此記仇。那日也是合當有事,因唐猛之母病故,其母貼身丫鬟便每日陪小衙內莊內莊外閒耍。當日小丫鬟領小衙內到莊前溪邊耍玩,因要登東,便入林中,留下小衙內一個,卻被林靈素等誤認作參仙。可憐那小衙內,竟稀裡糊塗丟了性命。

當時那丫鬟起身見小衙內身死,唬得連衣衫都未穿齊整,連滾帶爬,大叫奔入莊內。程子明近溪看時,曉得殺錯了人,正沒擺佈處,忽聽得喊聲,卻見那丫鬟衝入一座半大不小的莊院。朱樑手下有認得的,忙道:“不好了,這是唐猛家,殺死的怕不是他的兒子!”衆人聽了,都吃一驚,朱樑對林靈素道:“國師,今日之事若被那唐猛知曉,定然不肯干休。事到如今,索性將錯就錯,都除滅了他,日後他便尋也沒着處。”林靈素點頭。

衆人衝進莊內,早見一二十個精壯莊客,各執器械打來,可想那些村夫蠢漢豈是程子明和錦衣衛的對手?當時被殺得七滾八翻,屍橫滿院。程子明殺的手滑,獨自當先,直奔中堂,冷不防堂內衝出一個大腳婦人,正是唐猛之妻,手持鑌鐵三眼槍,槍聲響處,程子明躲閃不及,竟被三枝鐵標穿胸而過,登時喪命。錦衣衛一擁而上,將婦人砍死。朱樑見死了程子明,更添恨意,命人搜尋各處,逢人即殺,遇着便砍,直把全莊男女斬盡殺絕。當時叫把程子明屍首用布裹了,放在門板上。又教放起一把火,把莊內數十椽瓦屋、園林樓閣一併燒做白地。當時靈機一動,命人在斷壁上寫道:“殺人者,梁山好漢也!”方纔心滿意足。彼時日已西沉,錦衣衛擡了程子明,林靈素、朱樑等退出莊外,恐吃人發覺,連夜沿舊路奔李家村來。

行至半夜,衆人已到高平山中。因失了參仙,又折了程子明,一路垂頭喪氣,倉皇趕路。行到中峰腳下,只見天上降下一道光,遠遠地見那參仙在山頂參拜星斗,竟隨那光直飛上天去了。原來那年唐猛、範成龍等鳥亂時,這參仙已修行一千二百年,能吐人言,馬上成全大道,因不曉得人心險惡,故而被陳念義、徐和、唐猛、範成龍等捉住,取了參血,因此遲了路程。經三年修煉,終得證果,今日正是本命星君下界接引。從此繳銷公案,遊行十洲三島,得道飛昇去了。當時林靈素等都看得呆了,心中惶恐,直望那瑤光與參仙不見了,方敢繼續趕路。

衆人要到山南李家莊,只好翻山而過。彼時殘月在天,約莫三更時分,過了秦王洞,衆人從碎石坡下去,只見道路狹窄,兩邊都是深草。林靈素此時已是頭昏眼花,只見坡邊忽地現出一位巨靈神,執斧劈來,嚇得腳下一滑,跌坐於地道:“天神留我性命!”衆人看時,卻是坡邊立着一塊二丈餘高的巨石,月光下好似個巨靈神撲來一般,正是當年唐猛擒豹時躲藏之處。朱樑忙上前扶起,林靈素滿面羞慚道:“天子命我來捉參仙,如今參仙走了,又折了程將軍。草木皆兵,竟弄得如此狼狽。”朱樑看那巨石,驀地起了一個念頭,便道:“國師來時曾說天子要造飛來峰,正缺好石料。今番雖不曾捉得參仙,若能將這塊奇石運回,也算大功一件了。”林靈素見說,又細細看了那塊巨石一遭,道:“如此甚好,我如今頭疼,不能理事,此事便由你辦罷。”朱樑稱是。是夜衆人返回李家莊,一宿無話。

不說林靈素等人,只說那日徐長生趁機逃脫,不敢回家。在山中躲了三五日,飢寒交迫,更兼身子弱,實在耐不住,只得悄悄潛回到家中。徐娘子、徐青娘見他回來,大喜過望。徐長生說了連日遭際,又問道:“偉弟仍未歸麼?”二人搖首。當晚徐青娘私對徐長生道:“據你所說,偉弟想是也被捉去,如今音訊毫無,怕是凶多吉少。日間我恐嬸孃擔憂,因此未敢說。”徐長生道:“如此怎好?”徐青娘道:“這般大事,如今只好你親去天台山走一遭,請叔叔回來。”徐長生點頭。誰料當晚,徐娘子卻病了,徐長生去自家藥圃摘了些藥,喂娘吃了,病未見好,反重起來。徐長生醫術不及徐和,慌了手腳,只得拖了病軀,連夜跋涉,到鄰近鎮上請名醫來看。

翌日晌午,徐長生方請得名醫到村,卻見村中房舍盡皆損毀,滿目斷壁殘垣。急趕回家中,見自家五椽矮屋及左側荊籬均已毀壞。院內隙地牀上,躺着徐娘子,徐青娘正在收拾東西。原來朱樑招了力役人夫,要將碎石坡那塊奇石運到縣城。那徐和及村上人家,都居於高平山麓,門前一條平坦路,對面一條清溪。要出山去,高平山鄉只得這一條路。誰知那塊奇石巨大,路不夠寬,因此朱樑便叫把兩邊房舍盡皆拆毀。林靈素一路見那些百姓號哭連天,罵道:“便是東京城門,礙了花石綱的路,也照樣拆得,豈但爾等這些破磚爛瓦!”

當時徐長生與徐青娘商量,正沒計較,只見村東一遠房親戚,名喚姚千的過來,說道:“前年借了汝家十貫錢,如今房屋被毀,無以度日,可否相還。”徐長生甚爲狼狽,賠禮道:“實在抱歉,如今瓶無儲粟,家無四壁,更兼家母病重,實在無錢。”姚千道:“汝家拮据,往日諸親友恩錢義債,無不慨挪,我素知的。這十貫錢,本也無盼還期,因此一直未要。如今遭了這等禍事,事情緊急。將心比心,你須曉得我的苦處,這錢須得今日還我。”徐長生無所措,躊躇久之道:“今日家中無他,僅有家父著的《醫學辨症》一書,屬稿而未鐫。爾可將去書坊質戤之,或可抵些錢。”姚千怒道:“此言欺我太甚,這本書所值幾何?就是上號白紙未曾累字者,亦不過千文而已,何能當我十貫之用耶?況遠水難解近渴,家中妻小正等吃飯,叫我何處去質?”徐長生語塞。徐青娘見了,只得將簪珥除了。徐長生急止之道:“那是顏釐姐夫與姐姐的,怎可與人?”徐青娘嘆道:“人已故去多年,不過一件物事,值甚麼。”遂將金釵給了姚千。姚千道:“還是青娘知禮數。”笑吟吟地去了。

當下那名醫見徐長生無錢,變了麪皮道:“汝家如此窘迫,怎付得起醫金?誆我到此,教我白辛苦一場麼?”怫然而去。徐長生要追,那名醫早已去遠。此時徐長生身心俱疲,欲哭無淚,嘆口氣道:“‘貧窮只覺負人多’,此語不差。端的有這般的苦處。我空知勾股之法,卻無生財之道。如今被人這般羞辱,有何面目活於世間!”說罷,竟跳入井中。徐青娘、徐娘子相救已是不及,待央求左右鄰舍打撈上來時,已是溺死。任你徐青娘、徐娘子號哭搶地,已是無力迴天。

鬧到天晚,徐青娘只得先將徐長生停在院內,卻無錢買棺材。原來那年徐槐雖厚贈了徐和金銀,但其家欠親友錢及往日賒賬甚多,縱把金銀使盡,尚有餘債。徐青娘思忖再三,只好修書二封,一封託人赴天台山予徐和,一封託鄰人去鄆城縣汪恭人處借錢。又草草搭了草棚,讓徐娘子歇息。徐青娘本就體弱,更兼連日擔驚操勞,也覺有些恍惚。怎料深秋天氣,是夜竟下起大雨,那草棚怎擋得住,正是“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冰寒徹骨。徐娘子見了這般景象,愈發心酸,大哭道:“那年他們掘參仙,適逢康中侯來,我只道得罪了山神發作,不料果有此報。”徐青娘無言可對,只得再三勸慰,徐娘子那裡聽得進去,只是哭泣。未至午夜,竟哀毀而歿。徐青娘見了,悲慟交加,雨淋衣溼,只覺身體愈發沉重。到了午夜,竟手足僵冷。心中自知時至,乃掙扎起身,盤膝而坐,西向唸佛,自稱“蓮花滿室,佛來迎我”,於瓢潑大雨內,淒厲朔風中,嗚呼哀哉,就此泊然而遊了。後人有詩嘆道:

柔順節婦拯英雄,應變禦寇弭禍兇。

戚累難修淨土義,香魂吹散北風中。

且說那鄰人受徐青娘所託,心知情事緊急,當日便動身。趕了數日路程,方到鄆城縣。問東問西,好不容易尋到汪府。看門前時,卻驚的目瞪口呆。正是:枯禾久盼及時雨,忽來散雲羊角風。不知汪府發生甚麼事,且聽下回分解。

都頭按:錦衣衛乃明代機構,非北宋所有,《蕩寇志》《水滸後傳》等書中寫錦衣衛均乃移花接木,與史實不符。今後志爲銜接前志,兼圖省力,仍照舊用之,望讀者知悉。

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
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