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

慶暦元年五月庚午(二十二),中書制赦,發佈除授詔書。資政殿大學士、知天雄軍李迪,拜爲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升本官爲尚書左僕射,賜功臣號曰: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

於是,大宋結束了爲期十一個月的政事堂獨相歷史。

李迪李復古,將回汴京!

雖然,他這次回京,其實也是走個過場。

這位真宗名臣、帝師,今年已經六十八歲,馬上就要到六十九歲了。

而大宋有制度,文武大臣、官員,不分大小、高低,七十致仕。

在實際運行中,爲了顏面也爲了名聲,幾乎所有官員,都會選擇在六十九歲生日這天乞去。

特別是重臣,尤其在乎這一點。

到了點,就主動致仕。

所以,李迪這次拜相,與其說是拜任,倒不如說是酬功。

榮譽性質大於權力。

一個六十八歲,眼看就要六十九歲的老臣,實際上也不可能有什麼精力再去處理高強度的政務了。

於是,消息靈通的甘昭吉,立刻將這個事情報告給趙昕。

趙昕此時正躺在竹椅上曬太陽,聽完甘昭吉的報告,他立刻坐了起來。

因爲他知道,歷史已經改變了。

在他前世,李迪要到明年致仕以後,纔會在其子的服侍下,從老家濮州入京。他根本就沒有第三次拜相的經歷。

如今,李迪卻卡在他將要致仕前再次拜相,成爲大宋立國以來,少數幾位能夠三次拜相的大臣。

“此事,申國公知道嗎?”趙昕問道。

申國公呂夷簡和李迪是死對頭!

這兩人的恩怨情仇,加起來都能被寫一本百萬字的小說了。

說起來,呂夷簡似乎和所有當過他上司的人,全部鬧翻了。

李迪、王曾、王隨……

特別是王曾、李迪兩人,和呂夷簡形同水火。

傳說,寶元元年,王曾突發疾病,一病不起,趙禎派遣使者去慰問,末了使者問王曾:“沂國公,您還有什麼想問的事情嗎?”

王曾就抓住使者的手,問道:“呂坦夫可拜相了?”

當他聽說沒有後,就含笑而逝。

當然,這只是八卦,具體有沒有,無人知曉。

但呂夷簡和李迪、王曾這些老臣矛盾重重,卻是人所共知。

“據說李相公此番拜相,是申國公親自寫信給李相公,力促相公從魏州入京的……”甘昭吉低頭說道。

趙昕立刻好奇了起來:“李相公肯看申國公的信?”

劉永年在旁邊道:“國公,臣聽說,替申國公送信的人是陳執中……”

“哦……”趙昕頓時釋然。

陳執中是李迪的忘年交,當年真宗時,就是陳執中首倡立儲,李迪隨後跟進,纔有了之後的資善堂議事制度。

有他出面送信,李迪就算再厭惡呂夷簡,也不得不給這個老朋友幾分薄面。

“陳執中不是在青州嗎?”趙昕好奇起來:“他如何去魏州送信了?”

青州和魏州可夾着起碼兩千裡呢!

“是二月的時候,陳執中回京述職,申國公特地登門請求的……”劉永年的消息很廣,當即就解釋了起來。

“哦……”趙昕點點頭,然後道:“李相公乃是國家功臣、元老,又曾是阿耶的老師……”

“劉卿……”他坐起來,對劉永年吩咐道:“待相公回京日,卿以孤的名義,出城親迎之,務必要謹慎、恭敬,執弟子晚輩之禮……”

“臣謹奉德音!”劉永年頓時高興的在心裡大聲歡呼。

李迪李復古,那可是士林的標杆啊!

正直、清廉、忠誠、有德……

當代的文人士大夫,將其與真宗的帝師李沆,並稱爲‘二李’。

李沆是什麼地位?

和韓王趙普相差無幾的名臣!

能作爲壽國公代表,去迎接一個這樣的人回京,這是莫大的榮譽,也是莫大的正治資本!

………………

在李迪回京之前,呂夷簡的兒子呂公著就先期抵京了。

呂公著抵京之日,整個汴京就都知道了。

因爲,他的名聲很大。

傳說七八歲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在嬉戲玩鬧,就他一個人在書房裡廢寢忘食的讀書。

好多次,他讀書太入迷,整天整天沒有吃飯。

呂夷簡發現後,就大加讚賞,推許爲其最得意的兒子,並廣泛的將呂公著介紹給他的門生故舊,意思很明顯了——這就是繼承我衣鉢的人,你們以後都要關照!

而呂公著最著名的事蹟,莫過於寶元元年的時候,他本來已經因爲父蔭而得官,可以不用去考進士,但他依然參加當年的科舉,並一舉得中。

中進士後,趙禎本來想授他館職,予以優待,但他又拒絕了,跑回老家壽州讀書不出。

所以,呂公著是大宋王朝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其一回京,頓時就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

市井百姓,自然是豔羨而好奇,但高層的大臣們,卻都心知肚明,呂公著這個時候入京想要做什麼?

呂公著回京後,當天就得到了召見。

很快,消息就從延和殿中傳出。

趙禎拜呂公著爲資善堂都監、知春坊左事。

雖然,呂公著表示‘臣德才淺薄,恐難擔此大任!’,但是,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只是走個過場,虛應一下故事。

最終,他肯定會接受這個任命。

當然,官職和差遣,都會降低一兩個級別,以表示這位首相之子,真的不追求名利。

這是文人的老毛病了,拜任要推辭,罷官也要君王再三挽留。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裝模作樣,但每一個人都樂在其中。

趙昕得知此事後,立刻讓甘昭吉去收拾春坊左殿,將那些空置和廢棄了許久的殿堂、閣樓與官署都打掃一下,做好迎接大量文官入駐春坊的準備。

因爲他知道,在呂公著身後,跟着他一起涌入春坊的文官士大夫,將數十上百計。

“劉卿……”支走甘昭吉後,趙昕就對劉永年招手,將他叫到身邊,低聲命令:“自今日開始,春坊內外警衛事宜,當以五班倒,卿的指揮,以都爲單位,每隔兩個時辰換班一次……”

“尤其是孤的寢殿附近,要隨時隨地,有四十名全副武裝,精幹敢戰的殿直待命!”

劉永年聞言,低着頭道:“臣知道了……”

“此事,不要叫人知曉……”趙昕看着他:“務必要令外人不知其中安排……”

劉永年點點頭,就要轉身去安排,卻被趙昕叫住:“卿將孤的意思,轉達給上下衛士,就說,從今日開始,輪班衛直之士,孤將特別發放輪班錢,每旬一貫錢一匹布……”

劉永年聽着,於是恭身道:“國公仁德,臣會將國公的恩典,曉瑜給每一個將士!”

他清楚,有了國公的這個補充,他麾下的將士們,將充滿鬥志。

別說五班倒了,就是兩班倒,也毫無怨言。

禁軍從來都是這樣——錢到位,什麼事情都好說,什麼事情都好辦。

這是五代以來的傳統了。

趙昕卻是看着劉永年遠去的身影,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心中想道:“可惜,大宋缺少能給禁軍灌心靈雞湯的大臣啊……”

“說不得,朕未來也不得不學學賈布斯什麼,給禁軍灌輸點‘狼性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了……”

對統治者來說,怎麼能老是要錢呢?

怎麼可以這樣現實呢?

你看後世的碼農們多乖!

上學985,上班996,勸退035,離職251,維權404。

那多好啊!

說到底,還是雞湯沒喝夠,不懂什麼叫努力奮鬥,何爲狼性團隊!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一百章 聽政(2)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一百章 聽政(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十三章 富弼(1)第六十章 小報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四十章 國公聖明(3)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八十章 實驗(3)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十章 交易第八十章 實驗(3)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九十章 緣由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十三章 富弼(1)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六十七節 奸臣的手段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九章 立威(2)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一十九章 參政(4)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八十章 實驗(3)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一百章 聽政(2)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一百章 聽政(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十三章 富弼(1)第六十章 小報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四十章 國公聖明(3)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八十章 實驗(3)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十章 交易第八十章 實驗(3)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九十章 緣由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十三章 富弼(1)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六十七節 奸臣的手段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九章 立威(2)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一十九章 參政(4)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八十章 實驗(3)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