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逆轉民風

原來宋朝於神宗年間,在京爲官的大儒比如司馬光、歐陽修等人,都看不起善於理財之人,認爲理財不過就是擅長搜刮。

在他們心裡,以爲國庫的來源,無非便是按田地、丁口‘抽’稅,榷茶、榷酒、榷鐵等等(榷指的是壟斷生產,宋時茶、酒、鐵、鹽是不允許‘私’制的),國富了民必窮,民窮必反,民反則社稷必‘亂’。

聽完徐格的解釋後,我不由暗歎了一口氣,知道這些都是那些十指不沾泥、完全不知道實際情況的書生、大儒搞出來的理論。

但我卻着實沒想到張珏也會信,而且我身邊似乎還有不少人是贊成這個觀點。

看來這時代對讀書人的毒害,還不僅僅只是三綱五常而已。

想到這裡,我環顧了一下四周說道:“財富不變這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鄭言舉個例子,假若某地受災百姓無糧可種。

此時若官府以低利貸糧於民耕種,則想當然便可增加生產質量。

官府再修水利,使原是看天田變成水稻田,則生產必然增加。

而‘抽’稅原則不變,因生產增加,我等稅收也是水漲船高,這難道不是國富而民不窮之法麼?”

“置使大人說得有理。

”王堅出聲贊成道:“王堅是個粗人,不懂什麼財富不變的大道理,王堅只知道我等若是幫助百姓生產,便是利已利民的好事,如何又會造成社稷之‘亂’?”

“不若這樣。

”看了看四周兀自將信將疑的衆將一眼,我知道要改變他們根深蒂固地觀念絕不是一日兩日的事。

於是我苦笑一聲道:“我等在西川試行改革一年,各位統領可前後對比百姓生活的好壞,我等用事實說話如何?”

“甚好。

”聞言衆將紛紛點頭應聲。

“只不過……”張珏問道:“不知置使大人將如何改革稅制、鼓勵生產呢?”

“具體如何改制還待訪察民情,瞭解西川的稅制和生產狀況後才能制定。

”說到這裡,我望向徐格道:“徐先生所知內政當勝過在座的任何一位,治民這難事,還望先生莫要推卻了。

“願爲大人分憂。

”徐格欣然應道。

他作了多年的金國軍師,當然知道安民治民乃治國之本。

我會將此重任‘交’給他,無疑是對他的一種重用和信任,當下也不推辭便對着我拱手拜謝。

“只不過,這卻該稱作什麼官?”我尷尬地‘摸’了‘摸’鼻子,直到此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對官名知道地還是非常有限。

“回置使大人。

”見此,張珏不由有些好笑地說道:“治民可稱作安撫使。

治軍或可稱爲都統,而負責城防建設與兵器製造,則不妨稱作監薄。

“哦。

”我笑着點了點頭,同時感‘激’地望了張珏一眼,心中暗道這小子倒機靈,免了我再問兩次。

“如此,徐先生便爲安撫使,都統則非李統領莫屬。

而城建和兵器,則要王統領和張統領‘操’心了。

“是……”王堅與張珏會意地齊聲回答道,他二人自然知道我讓他們負責城建和兵器的原因,那便是他二人都曾和我一起制過火‘藥’。

而火‘藥’在戰場上表現,已足以讓二人下定決心能制多少便制多少了。

“置使大人。

”只有李庭芝卻是眉頭緊皺地說道:“大人將治軍大任‘交’與屬下,屬下不勝惶恐。

只是屬下才疏學淺,恐難勝任……”

“哦,差點忘了。

”聞言我笑着對李庭芝說道:“李統領不必過謙,以李統領對軍隊地熟悉,對於軍隊的訓練和管理,李統領還不是得心應手。

不過我卻希望在李統領的管理下,能夠出現一支文武同酬,文武同責,且要讓百姓以當兵爲豪的一支軍隊。

“文武同酬,文武同責?還要讓百姓以當兵爲豪?這……”李庭芝爲難地望着我。

說道:“這如何可能?”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我拍了拍李庭芝的肩膀說道:“宋廷宰相月支三百貫。

而大將軍月支僅六十貫;文官掌軍權,而武官只管打仗;更有甚者百姓個個都以當兵爲恥。

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宋廷重文輕武所造成的。

“置使大人地意思是……改變重文輕武的民風?”李庭芝難以置信地望着我說道。

шωш▪ ттκan▪ ¢ ○

“不錯。

”我點了點頭說道:“重文輕武的結果,文風雖是鼎盛,但我等卻不能以詩詞去打倒敵人,也不能以三寸不爛之舌將敵人勸降。

打仗是血淋淋的事,一刀一槍都是實實在在。

而武力卻可以興國,也可以得主天下,如今我等要面對的是兇殘的‘蒙’古,不發揚尚武‘精’神顯然是行不通的。

說到這裡,我偷看了一眼張珏,卻見他果然如我想像的那樣,臉上‘露’出了些許不滿之‘色’。

見此我不由苦笑着搖了搖頭,暗道如果作詩作詞有用,那麼史上地歐亞大陸,也不會在如同野獸般的‘蒙’軍的鐵蹄下呻呤了。

“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庭芝皺着眉頭說道:“大宋重文輕武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要想扭轉此風,卻是談何容易?”

“李統領可有聽過一句話,叫‘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爲‘門’上楣’?”

“置使大人說的可是楊貴妃?”李庭芝不解地回道,他顯然想不出這又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

“不錯。

”我笑了笑道:“由於戰‘亂’減丁,所以百姓中自古便有重男輕‘女’之風。

鄭言不敢斷言此風到底已橫行多久,不過大慨自有戰爭時便該有吧。

但這橫行數千年的民風,卻只是因爲唐明皇對楊貴妃地寵愛,便讓天下人都渴望生‘女’孩了。

所以鄭言纔會以爲,如今我等要逆轉百姓重文輕武的民風,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多謝大人提醒。

”聞言李庭芝有如醍醐灌頂一般猛然醒悟,面‘露’喜‘色’地對我拱手說道:“屬下知道該如何做了,請置使大人放心,屬下必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6章 長城第50章 歸降第17章 洛陽之戰第38章 比試第36章 洛陽之戰(9)第64章 志同道合第17章 霹靂火球第10章 追擊第14章 老城定計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9章 逆轉民風第24章 學習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15章 見孟珙第37章 與民生息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20章 故人第21章 賭局第5章 倚翠樓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10章 兄弟第27章 入洛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0章 李寶第27章 雨夜剌客第37章 與民生息第34章 不辭而別第24章 陰謀第3章 會李寶第41章 打算法第62章 震天雷第7章 好奇心第36章 洛陽之戰(9)第41章 考覈第13章 丁大全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7章 湍灘之戰第17章 回成都第2章 接旨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32章 血債血償第35章 女直第37章 鐵子第11章 誣陷第40章 孟珙第22章 回汴京第1章 重回臨安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3章 車船第8章 驚奇第29章 寶靈山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章 返回宋朝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35章 女直第35章 凱旋歸來第27章 消息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12章 水師第32章 制船廠第26章 破鏡難圓第24章 水戰(2)第27章 消息第39章 成都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15章 潛水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24章 講學第24章 講學第25章 玩火第3章 會李寶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9章 楚州攻略(2)第42章 備戰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23章 水戰第38章 訓練第28章 鮎魚效應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43章 潰軍第26章 回城第10章 兄弟第10章 追擊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56章 軍心第25章 燕京第10章 追擊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26章 回城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39章 成都
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6章 長城第50章 歸降第17章 洛陽之戰第38章 比試第36章 洛陽之戰(9)第64章 志同道合第17章 霹靂火球第10章 追擊第14章 老城定計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9章 逆轉民風第24章 學習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15章 見孟珙第37章 與民生息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20章 故人第21章 賭局第5章 倚翠樓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10章 兄弟第27章 入洛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0章 李寶第27章 雨夜剌客第37章 與民生息第34章 不辭而別第24章 陰謀第3章 會李寶第41章 打算法第62章 震天雷第7章 好奇心第36章 洛陽之戰(9)第41章 考覈第13章 丁大全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7章 湍灘之戰第17章 回成都第2章 接旨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32章 血債血償第35章 女直第37章 鐵子第11章 誣陷第40章 孟珙第22章 回汴京第1章 重回臨安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3章 車船第8章 驚奇第29章 寶靈山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章 返回宋朝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35章 女直第35章 凱旋歸來第27章 消息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12章 水師第32章 制船廠第26章 破鏡難圓第24章 水戰(2)第27章 消息第39章 成都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15章 潛水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24章 講學第24章 講學第25章 玩火第3章 會李寶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9章 楚州攻略(2)第42章 備戰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23章 水戰第38章 訓練第28章 鮎魚效應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43章 潰軍第26章 回城第10章 兄弟第10章 追擊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56章 軍心第25章 燕京第10章 追擊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26章 回城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39章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