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宋廷

說實話,離婚對士兵的打擊還是有的,不過還沒有到讓士兵自宮的地步。

假若有一天訂閱降到了零,偶還可以考慮一下,呵呵。

還有,謝謝各位書友對士兵的關心。

————————————

五日,讓人難耐的五日,無論是蒙軍還是宋軍,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背後那支不確定的騎軍——紐璘的騎軍。

古時的通信頗爲不易,許多作戰計劃常常會因爲消息無法到達而不能實施,更何況蒙軍與紐璘軍之間還隔了一條有史以來最長的隔離牆——長城。

是以誰也不敢保證紐璘軍會收到消息如期前來夾攻。

至於我對於身後的這支紐璘軍,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紐璘軍能來,那未嘗不是好事,相對於埋藏一個隱患在長城之內,倒不如早些將其解決。

但是,倘若當真如此,卻也肯定了南宋朝廷與蒙古的苟和。

當初趙昀聯蒙滅金我還可以理解,畢竟金國也是異族、也與大宋有深仇,但是如果這回南宋朝廷再與蒙古聯合對付我,我卻不知他們爲的是什麼了。

權力?金錢?還是因爲別的什麼?難道這一切還會比驅逐韃虜、還會比民心、還會比百姓的生命更重要?倘若失去了百姓、失去了民心,那麼就算擁有再多的金錢再多的權力又有什麼用,終歸不是還有失去的一天。

但是政治這東西,有些事就是這麼不可理諭。

倘若朝廷人人都會以江山社稷爲重,史上地南宋也就不會做出這麼多自毀長城的事了。

從這一點來說,我更希望紐璘的軍隊不要來,或者,來了也跟南宋朝廷扯不上半點關係纔好。

我心事重重地走在南口的城牆上,擡眼遠遠地望向南方,在那邊。

還存在着一個朝廷,還存在着一個皇帝。

那個朝廷那個皇帝,是不可能容許像我這樣的人和勢力存在的,雖然我對他們來說或許是有利的,畢竟我爲他們打退了壓在他們心上地一塊大石——蒙古。

但是,他們心中都對我存在着一種恐懼,他們都很明白我只要一個命令,他們的朝廷。

他們地皇帝或許便會就此不保……

我該怎麼處理這樣的關係?逆我者亡?還是繼續忍讓?我的心抽搐着,一向果斷的我卻不敢輕易下決定,因爲這個決定一下,就等於判了千萬大宋軍民的死刑。

城牆上下無數軍民正忙碌着,搬土運石,架設火炮,搬運箭矢,好像只有我是多餘的。

五日來蒙軍曾對北門居庸關做了兩次試探性的進攻。

卻最終讓我對居庸關放下了心,正如王堅所說地,只要居庸關還有箭矢,只要居庸關的軍士還有一千之數,再多的蒙軍也無法從這裡跨越過去。

想想當年成吉思汗也無法自金人把守的此處攻打過去,自是有其一定的道理。

於是。

這南口的城防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了。

蒙軍也發現了我等加強城南的城防,便突然加強了居庸關的攻勢,企圖吸引我地注意力,但這隻能更加堅定了我加強南口城防的決心。

突然一陣有如暴雨般急驟的馬蹄聲傳來,順着聲音望去,卻是兩名手舉紅色小旗的軍士策馬直奔此處而來,沿路修築城防的軍士見到這兩名軍士手中的小旗,便紛紛左右閃避。

來了,我暗道一聲,心臟忍不住地狂跳幾下。

那兩名軍士手中地小旗。

是宋時騎哨要求前方軍民迴避的信物。

其一般只在有緊急軍情時纔會出示,現今的緊急軍情。

想必除了紐璘軍來攻外,不會有別的了。

我三步並作兩步地奔下城牆,恰在城門口見那兩位騎哨在軍士的指引下,往這處尋來。

“屬下等參見置使大人。

”那兩位騎哨見到是我,趕忙奔上前來跪地叫道:“緊急軍情,燕京被圍,另有數萬大軍直奔居庸寨而來。

大約無需一個時辰便可兵臨城下。

“什麼?”聞言我腦袋不由嗡的一下,愣了半天也反應不過來:“燕京被圍,這如何可能,蒙軍哪來如此多的兵馬圍燕京?一萬忠順軍又豈是他們說圍便圍的?”

“回大人。

”兩位騎哨氣喘吁吁地說道:“圍燕京的,卻是宋軍。

“宋軍?你是說宋軍?”聞言我有若遭雷擊一般地呆立當場,勿自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正是。

”騎哨肯定地點頭回答道:“共有五萬宋軍,打的是賈字騎號,料想主帥必是賈似道,徐軍師着屬下告知大人,他必不會讓燕京落入他人之手,不過也無法分兵前來增援居庸寨。

“宋軍,當真是宋軍!”聞言我不由慘笑一聲,心中對南宋朝廷僅存地最後一點希望也隨之煙消雲散。

該如何形容他們呢?鼠目寸光?不識大體?不論如何,現今這最不可能地事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就像他們當初毫不猶豫地以莫須有地罪名殺了岳飛一樣,他們再一次將冷冰冰的屠刀對向我,他們知道我不會像岳飛一樣甘心就犯,於是,就與蒙古聯合,或者也可以說,他們是在互相利用。

南宋朝廷的利益,是除去了我這個可以隨時威脅他們江山的勢力,而蒙古的利益,則不但除掉了我這個頭號大敵,還攻破了長城。

曾幾何時,我已成爲了南宋與蒙古共同的眼中之釘了,鄭言倒不知是該榮幸呢,還是要感到悲哀。

但是,南宋就不想想除掉我之後,他們能擋得住蒙古麼?是了,我如此輕鬆地以水軍將蒙古趕出了長城,南宋一定也是認爲他們同樣也可以輕鬆做到了。

這時侯蒙古的水軍,便是對於南宋來說也是不值一提的。

我錯了,掃視了一眼身旁聽到消息後,亦同樣目瞪口呆軍士,我心中不由微感歉疚。

在我其實很明白宋廷早晚會對我發難的,但由於不想自相殘殺的原因,我一直不願面對這個事實。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我再一次將先機讓給了敵人,再一次將信任自己的戰士,將崇拜自己的百姓置於危險之中。

假若我能渡過這個難關,我心下暗暗發誓,管你是賈似道還是趙昀,只要是不聽話的,都把你們一鍋端了。

第46章 要求第10章 軍器監第25章 丁口徭役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5章 脫險第72章 特使第43章 埋伏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6章 關撲第2章 協同作戰第3章 會李寶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55章 南易北難第44章 奔赴前線第38章 入川第19章 前途第43章 宋廷第24章 殺戒第20章 李寶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37章 鐵子第44章 奔赴前線第60章 成都之戰(15)第17章 回成都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26章 義第7章 堅城楚州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2章 血債血償第10章 漏算第41章 伏擊第32章 制船廠第44章 奔赴前線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37章 使者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26章 破鏡難圓第15章 出城第8章 試探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48章 巫術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26章 宮城第5章 順流而下第48章 攻城第11章 汴京第22章 弓箭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16章 無奈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18章 火藥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章 打草驚蛇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8章 驚奇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6章 王夔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1章 北伐第30章 比拼第72章 特使第50章 智破蒙軍第37章 與民生息第42章 訓練第33章 車船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12章 燕兒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61章 酋長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10章 軍器監第72章 特使第27章 入洛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11章 說服第38章 入川第27章 雨夜剌客第26章 成都首富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45章 熊掌魚翅第21章 北伐第5章 順流而下第46章 突破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19章 逆轉民風第26章 成都首富第9章 廣武軍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2章 驅狼吞虎
第46章 要求第10章 軍器監第25章 丁口徭役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5章 脫險第72章 特使第43章 埋伏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6章 關撲第2章 協同作戰第3章 會李寶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55章 南易北難第44章 奔赴前線第38章 入川第19章 前途第43章 宋廷第24章 殺戒第20章 李寶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37章 鐵子第44章 奔赴前線第60章 成都之戰(15)第17章 回成都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26章 義第7章 堅城楚州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2章 血債血償第10章 漏算第41章 伏擊第32章 制船廠第44章 奔赴前線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37章 使者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26章 破鏡難圓第15章 出城第8章 試探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48章 巫術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26章 宮城第5章 順流而下第48章 攻城第11章 汴京第22章 弓箭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16章 無奈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18章 火藥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章 打草驚蛇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8章 驚奇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6章 王夔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1章 北伐第30章 比拼第72章 特使第50章 智破蒙軍第37章 與民生息第42章 訓練第33章 車船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12章 燕兒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61章 酋長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10章 軍器監第72章 特使第27章 入洛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11章 說服第38章 入川第27章 雨夜剌客第26章 成都首富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45章 熊掌魚翅第21章 北伐第5章 順流而下第46章 突破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19章 逆轉民風第26章 成都首富第9章 廣武軍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2章 驅狼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