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妖言惑衆

餘額不足

承慶殿內。

杜睿指着鋪在地上的地圖說:“聖上可着人帶着船隻從泉州出發,經澎湖,夷州到麻逸,然後就可以到達這裡了。”

杜睿指着地圖上那個大島說:“臣根據古籍記載推測這個大島應當是存在的,便估且叫它澳洲,如今島上也有原住民,只是臣推測,這裡與世隔絕,這裡的原住民應當如同華夏先民一般,還處在愚昧無知的時候,也就是說這片土地還是無主之地。面積應當和我大唐相差無幾,臣曾在一部古書上看到過一些關於這個大島的記載,據稱上面的金銀銅鐵礦藏十分豐富,就算是也比我大唐,也多了好幾倍。”

杜睿的最後一句話是有意引導衆人,現在大唐剛剛經歷了北伐大勝,儼然具備了開啓一段盛世的條件,但是這也讓這時的人眼光多了幾分侷限性,整日裡只想着中原的錦繡江山,對於外界的一切,有些本能的排斥,於是他也只能利誘,讓朝堂上的衆臣先動心。變向的刺激人們心中的擴張慾望。的確後世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國之一,金鐵礦藏量居於世界前幾位。

杜睿看了看衆人的反應,接着說道:“船隊可以在哪裡駐紮幾天,到上面查看一下,看書中記載是否有所失誤。不過書中記載那裡人十分野蠻,且言語不通,最好隨行帶上一隊護衛,以防不測。然後再經過這裡的羣島(新西蘭)。然後到達大海對面,諸位也看到了,這裡(美洲大陸)的土地幾乎是我們大唐的十倍,和澳洲一樣也生活着少量的土著人,同樣礦藏更多,同樣也是無主之地。”

這句話說完,太宗以及滿朝文武的眼睛都冒起綠光,這若大的地盤是無主之地,他們都不敢想像了。

“對於這裡是否真實存在,臣也是聽那個大食商人所說,他說他曾經遇到過一個英吉利國的商人,那個商人的父祖便曾經到過那裡,而且那裡生長着一些植物,足可以解決我朝的糧食問題,使倉稟充盈,大唐將不再受荒年之苦。”

說着杜睿將事先畫好的紅薯、花生、土豆、玉米外形圖,都拿了出來,然後說道:“這叫紅薯,春育苗,秋收獲,適宜旱地種植,味甜,耐飢,一畝旱地可收穫一千多斤甚至幾千斤。這叫土豆,也可當作糧食,還可以做菜,生長期要短一點,產量略比紅薯低,也是旱地種植,但要時常澆灌,可極其耐寒。這叫玉米,產量又要低上一等,也是耐寒植物,也適宜旱地種植。這叫花生,又叫長生果,產量並不比水稻少多少,關健它營養,多吃了可以讓人多活一兩年不成問題的。”

杜睿說後面一句話是爲了打動衆人,至於會不會讓人多活一兩年那是無從考證,不過如今這些聽衆,一個個都是大富之人,但凡此類人,對於養生之道都格外的在乎,畢竟能多活一兩年也就意味着,便可以多享受榮華富貴,便是太宗也是如此,雖然每日大朝,衆臣全都要高呼萬歲,但是哪裡又真的有人能活到萬歲呢?聽着杜睿的這番話,衆人不禁產生了悠然的嚮往。

“方纔臣所說的這幾種植物或者叫糧食,全都適宜在旱地生長,甚至丘陵地帶也有很高收入。只是此一行有數萬之遙,中途有時候幾天都沒有島嶼可供停泊。特別是這茫茫大海,颶風經常颳起,浪頭達幾丈高,的確很危險。但是如果當真完成此行,驗證了書中記載,和那個大食商人所說是真的話,不但功在當代,而且利在千秋,同時收穫也會不菲。據說那裡盛產香料,肉桂、丁香、豆蔻、胡椒到處都是,當地土著人拿它們來當柴火燒。”

衆人聞言,心中不禁生起了無限的嚮往,當然有人嚮往,自然也有人騷之以鼻。

“聖上他日若要派人遠行,當切記,此行航行遙遠,船員容易生船死病,務必要多帶柑橘,每天讓船員食用幾個。臣還查閱古書,參考了歷代船隻的設計,設計了一種新帆船,到時候可以參考一下。”

說着杜睿又拿出了幾張草圖,這是他參考記憶裡近代西方先進的帆船畫出的。帆裝方面和後世中國航運業最發達的明代寶船類似。只是加上了尾桅的中橫帆及上橫帆,在前桅中帆和主桅中帆上有2或3排縮帆索,並在後桅中帆和前桅主橫帆以及主桅主橫帆上有一兩排縮帆索。中桅帆的頭部更像方形,也就是加寬了,而且帆之高度比主橫帆更大。艏斜帆桁從艏斜槓伸出,終止於新的最前三角帆的下前角索桁外緣。他還畫了一組絞車圓筒,遇到壞天氣,舵柄被通向絞車圓筒的滑車組所控制,絞車可通過後甲板上的舵輪來旋轉。

衆臣紛紛圍了上來,只是他們雖然也曾行軍打仗,卻只是在陸地上,根本就看不懂這樣設計的妙用,只是這卻一點兒不妨礙他們心中的驚訝,紛紛望着杜睿發愣,倒不是在懷疑杜睿這樣設計是否真的有用,而是在想難道這個少年真是天上文奎星下凡,不然怎能懂得這麼多。

杜睿等衆人將他所說消化了一陣之後,接着說道:“聖上!大海無邊,況且此行更是艱難險阻無數,便是與臣編纂的《西遊記》當中描述的三藏法師師徒取經相比,也不遑多讓,臣請聖上,若是沒有完全準備,切不可行!”

太宗聞言點點頭,道:“此事卻是事關重大,尚需緩緩而行!不過若是當真成功的話,所行之人恐怕便要名垂千古了!”

杜睿聞言不禁心中暗笑,原本的歷史上,完成了環球旅行的麥哲倫,和發現了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可不就是真的名垂千古了嗎。

杜睿將原本對摺着的地圖完全打開了,又說道:“臣據那個大食商人所講,便匯制了一幅這個世界的地圖。”

他指着地圖說:“這裡便是歐洲,那些小國家極其羨慕我們大唐的絲綢、茶葉、瓷器,他們甚至願意用等重的黃金來換,此等貿易其實在漢末已經有過開展的先例了。”

這句話出再次引起轟動,什麼危險,滾他孃的,一船瓷器值多少錢?即使是百船瓷器回來一船也發達了。

杜睿看到衆臣眼裡狂熱的表情,想起了馬克思一段著名的話,有了雙倍的利潤,那些資本家就會不惜一切,挺而走險。而這正是他需要的。他又在地圖上畫了一道航線,從泉州出發,奔臺灣、菲律賓、澳大利亞、南美洲西岸到南美洲南端、阿根廷、巴西、法國再到非洲西岸、好望角再到索馬里。當然杜睿不可能叫他們開挖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雖然這和煬帝開鑿的大運河工程相比,簡直是小菜一碟,可遠在異國人鄉,那有這麼多少人力物力?

“聖上可還記得臣先前曾說過,這個世界是一個大大的圓球。”

太宗聞言,點點頭,滿朝文武可是第一次聽到,不禁一陣驚呼,這大地如何能是一個圓球?

杜睿也不解釋,說道:“事實勝於雄辨,如果這條航線能走完,便證明臣的猜測是對的,如果走不完,則證明臣對聖上說的是錯的。”

杜睿的話音剛落,權萬紀就忍不住跳了出來,大聲呵斥道:“一派胡言!妖言惑衆!臣請聖上治杜睿妄言欺君之罪!”

第9章 野心第三十六章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1章 心驚膽顫第62章 善後事宜第五十五章第四十二章第16章 原來是他第8章 局第65章 大海戰續第75章 私塾先生第48章 爭辯第23章 詔書第23章 詔書第42章 戰戰兢兢第二章第十三章第61章 出師表第72章 舞弊第47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6章 黃雀在後第8章 賺錢第三十四章第62章 英雄遲暮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66章 主動請纓第3章 皇恩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十二章第5章 憤怒的侯君集第80章 征服者第61章 鳳辣子和武則天第86章 長孫皇后第85章 殲滅頑敵第24章 喋血城頭第61章 相思牽掛第十八章第39章 騎兵出擊第100章 蜀王之謀第4章 褚公遂良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8章 紛紛擾擾第6章 汝南公主第84章 驕兵之計第54章 三站而下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84章 驕兵之計第61章 閱兵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五十九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26章 閉門謝客第80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64章 搜府第五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第四十五章第32章 安西軍第三十五章第15章 雕蟲小技第18章 貴客來訪第63章 諸子第45章 多事之秋第5章 放逐第63章 一觸即發第93章 宴前挑釁第57章 趁機發難第八章第8章 不想起名第63章 夜襲第76章 講個屁和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82章 琉璃非玻璃第72章 各方反應第34章 偷襲和龍第9章 意外來客第六章第4章 憫農第四十章第62章 希臘火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天草降臨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20章 頭疼第9章 釀酒第五十三章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63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忠臣第87章 地動山搖第63章 諸子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9章 杜克明生的好兒子第60章 媚娘心思第52章 遣唐使第七十四章
第9章 野心第三十六章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1章 心驚膽顫第62章 善後事宜第五十五章第四十二章第16章 原來是他第8章 局第65章 大海戰續第75章 私塾先生第48章 爭辯第23章 詔書第23章 詔書第42章 戰戰兢兢第二章第十三章第61章 出師表第72章 舞弊第47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6章 黃雀在後第8章 賺錢第三十四章第62章 英雄遲暮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66章 主動請纓第3章 皇恩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十二章第5章 憤怒的侯君集第80章 征服者第61章 鳳辣子和武則天第86章 長孫皇后第85章 殲滅頑敵第24章 喋血城頭第61章 相思牽掛第十八章第39章 騎兵出擊第100章 蜀王之謀第4章 褚公遂良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8章 紛紛擾擾第6章 汝南公主第84章 驕兵之計第54章 三站而下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84章 驕兵之計第61章 閱兵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五十九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26章 閉門謝客第80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64章 搜府第五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第四十五章第32章 安西軍第三十五章第15章 雕蟲小技第18章 貴客來訪第63章 諸子第45章 多事之秋第5章 放逐第63章 一觸即發第93章 宴前挑釁第57章 趁機發難第八章第8章 不想起名第63章 夜襲第76章 講個屁和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82章 琉璃非玻璃第72章 各方反應第34章 偷襲和龍第9章 意外來客第六章第4章 憫農第四十章第62章 希臘火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天草降臨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20章 頭疼第9章 釀酒第五十三章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63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忠臣第87章 地動山搖第63章 諸子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9章 杜克明生的好兒子第60章 媚娘心思第52章 遣唐使第七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