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血戰赤海(六)

李大亮所率的這支近兩萬人的大軍,在接到斥候的軍情報告後,立即緊急開拔,全軍出動,往所探知的吐谷渾人行進方向急速而來。

李大亮親自率領前軍疾馳在前面,經過大半日的行軍,行至赤海近處,老遠就聽到廝殺的聲音。

從望遠鏡裡看到遠處大量士兵混戰在一起,還有許多吐谷渾人逃跑的場面時,李大亮興奮的都想跳起來,他所領的這支邊軍終於逮到出手的機會了,而且還是一場不小的戰役,立即命令部下投入戰鬥。

李大亮手下那些憋着慌的部將和士兵也是大喜,殺敵立功的機會終於到了,在各自領兵將領的帶領下,往潰逃的吐谷渾人衝殺過去。

抱着想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的李大亮所部,在青海湖北岸策馬疾進近千里,一路上沒有遇上多少吐谷渾人,只有一些零星的戰鬥,李大亮部的部將都在抱怨,李靖讓他們這支久經戰事,以邊軍爲主的精銳騎兵,無所事事地在這片平坦的土地上“閒逛”,戰也沒撈上打,是不是誠心欺負他們。

待進行到伏俟城以北,與少部的吐谷渾遊騎遭遇,並將他們全部消滅後,部將一再請求,讓李大亮改變作戰計劃,攻擊伏俟城,不然,戰事都要結束了,他們還沒撈上戰打。

但李大亮不爲所動,依然堅持李靖的命令。

從零星的消息上所知道,李靖在青海湖東南方向幾戰大的戰役下來,吐谷渾的精銳作戰力量已經基本被消滅。慕容伏允正向西北方向逃竄,因此李大亮派遣大量斥候探聽情報,一定要截住慕容伏允的敗逃。

若能截住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的逃路,將其擒拿或者擊斃,那他所部立下的功勞即足矣。

以李大亮對李靖的瞭解,倘若違反軍令,私自行動,萬一慕容伏允因此逃脫,那治軍嚴厲的李靖,定是不會饒他的。

而且從開始李大亮就十分認同李靖所佈置的戰略,他所率領的這支經過多次戰爭洗禮,並在高原地帶駐防多年的邊軍,在這一片環境相仿的地方,對付吐谷渾的殘兵敗將,那定是小菜一碟。

----------------

已經四散而逃的吐谷渾人看到遠處地平線上冒出來,快速衝擊過來的唐軍時,更是魂飛魄散。

向西北的逃路被截斷,唯有向東,伏俟城方向逃跑了。

看到大部的唐軍騎兵從對面衝殺過來,追擊着天柱王殘部逃跑的李業詡喜出望外。眼見吐谷渾殘部四下潰敗,飛速逃路,還真不容易追上,如今人數佔優的李大亮部衝殺過來,前後夾擊,吐谷渾人還能這麼容易逃走嗎?

正與吐谷渾人殘部作戰的薛萬均和薛萬徹更是興奮異常,兄弟倆也是慶幸,雖然這一仗自己冒進,中了吐谷渾人的埋伏,但運氣還是不錯,前有契苾何力的救援,讓他們暫時脫離吐谷渾人的伏擊圈,再接着又有李業詡所部的快速打擊,擊潰吐谷渾人的後翼,讓其一下子潰不成軍,主將逃路。如今還有一支數萬的唐軍騎兵從吐谷渾人逃跑的方向而來,那吐谷渾人還有路可逃嗎?

上天還是眷顧大唐,眷顧他們兄弟倆的,陰差陽錯,原來要落敗的一戰,卻來了個鹹魚般翻身般,成爲徹底解決吐谷渾殘部的戰鬥。

吐谷渾人大勢已去也…

薛氏兄弟兩人,還有契苾何力,已經基本解決了殘留的那些吐谷渾人,也率部迎上去,與李大亮所部的唐軍,前後夾擊逃跑的吐谷渾潰兵。

李大亮親率前軍追擊着逃跑的吐谷渾天柱王部,其部後軍也已經衝到近處,支援已經身疲力竭的薛萬均、薛萬徹及契苾何力部。契苾何力部此番奮勇作戰,傷亡人數也已經是不小了。那些憋屈了個把月的李大亮所領老兵痞,把這麼長一段時間積壓下來的怨氣,都發泄在手中的刀上,揮舞着手中的橫刀,砍殺着還在抵抗的吐谷渾人。

被前後夾擊的吐谷渾人面對這人數佔優的唐軍,已經是毫無鬥志,除了少數人馬還在作困獸狀進行最後的拼殺外,許多人扔了兵器投降了。

唐軍的殺戮還在繼續,但喊殺聲已經停下來,讓吐谷渾人投降的喊聲開始增加,被唐軍包圍着,已經無路可逃的吐谷渾人開始成片地投降。

----------------------------

天柱王,還有慕容伏允和慕容孝雋,在逃跑途中不斷地回頭看追擊的唐軍,讓他們恐懼的是,依着自己坐下腳力不錯的青驄馬,卻是一直襬脫不了唐軍的追擊。

在李業詡帶領特衛衝擊時,慕容伏允和慕容孝雋率先逃跑,引起吐谷渾後方陣形大亂,雖然跑得快,但卻也是最先遭遇李大亮部阻擊的,折返回來再逃跑時落在了天柱王的後面,天柱王所領的殘兵跑在了最前面。

而李大亮親率着一部,已經從遠處越過了慕容伏允的位置,往最前面的天柱王所領的幾百人追擊而去。

天柱王在身邊士兵的死命護衛下,一馬當先,往東方向逃去,後面追擊的唐軍士兵不斷地引弓射擊,落在後邊護衛天柱王的吐谷渾士兵也有一些被射中倒下。

這時,李大亮派人來通傳,由他親自率領一部追擊最前面逃跑的吐谷渾人,留下一部剿滅吐谷渾人的殘部,跑在中間的那些吐谷渾人就交給李業詡這些人馬。

奔跑中,有一大隊的吐谷渾人漸漸地拉了下來,就是李大亮所說中間的這些吐谷渾人。李大亮和李業詡都不知道這正是慕容伏允的殘部,裡面還有一直跟隨在慕容伏允身邊的慕容孝雋及其他幾位名王和貴族,還以爲跑在最前面的是慕容伏允。

可憐的慕容伏允,年歲大了,已經逃跑了這麼久,眼看着前面的天柱王部死命地往前跑,再也沒力氣跟着跑了,身下的坐騎也都快累趴下,不斷地有士兵因爲馬跑得累了,連人帶馬摔倒地地,被身後追擊的唐軍士兵所騎的戰馬踩成肉泥。

沒過多久,李業詡和蘇定芳、鄭仁泰三人率領近兩千名特衛戰士,在經過一陣衝殺後,已經攔截住了慕容伏允和慕容孝雋僅剩幾百人的殘部,並把這一部吐谷渾人團團地包圍起來。

而他們東側,李大亮親自帶領的唐軍,繼續追擊逃跑的天柱王殘部。

慕容伏允殘部縮成一團,退到一座山坡上,周圍幾圈是持着彎刀的吐谷渾士兵,護衛着幕布容伏允和慕容孝雋等人在中間,這些護衛雖然臉上都充滿駭色,但沒有人投降。

李業詡所部也並未進攻,一部士兵舉着手中的弓箭,對準中間的吐谷渾殘部,其他的戰士則舉着手中的馬刀,大聲叫喊着讓吐谷渾人投降。

聽着中間傳來一人的暴喝聲,接着一個方向,很多的吐谷渾人試圖衝過來。特衛手中的箭應聲而射出,大批的吐谷渾人倒在箭下,一些饒幸逃脫箭矢的人,也馬上就被特衛手中的馬刀所砍殺。

在唐軍箭矢的打擊下,不少的吐谷渾人倒在地上,站着的吐谷渾人越來越少。李業詡終於看到中間的一名老者,穿着吐谷渾王族的衣服,正悲憤地在說着什麼。

李業詡心中一喜,這位穿着異樣服裝的老傢伙可能就是慕容伏允了。

慕容伏允身邊還圍着一羣剽悍的士卒,另一邊還有一位容貌俊秀的中年男子,裝束也像是王族成員,身邊還有幾名貴族裝束的人,這些人都是臉色煞白,驚恐萬分。

但還是沒有人投降!

李業詡舉起手中的弓,拉滿,目標對準那名老者身邊的一名壯漢,“嗖…”的一聲,那名壯漢應聲倒,接着又有第二名、第三名…幾名壯漢相繼倒下,箭全部射中這幾人的致命部位,心臟,喉嚨,或者眉心,都是一箭斃命。

這幾箭徹底擊毀吐谷渾人的信心,這些倒地而死的慕容伏允的侍衛,給他們太大的打擊了,誰知道下一支箭會不會朝他們射來。

“此戰是慕容伏允和天柱王背信棄義,掠殺大唐的百姓,與其他人無關,你們速速投降,我們不會濫殺無辜的,”在李業詡示意下,唐軍中有會鮮卑語的幾名軍官一起大聲喊道。

扔下刀跪地投降的吐谷渾人開始出現,像連鎖效應一樣,投降的人越來越多。

中間的慕容伏允長嘆一聲,用鮮卑語喊了一句什麼話,快速地舉起手中的刀抹向自己的脖子…

李業詡大驚,想不到慕容伏允會自殺,忙用手中的箭瞄準慕容伏允的手臂,卻還是遲了一部,箭雖然射中了伏允的手,但刀已經抹過喉嚨,慕容伏允倒地身亡。

邊上那名青年人也想學慕容伏允的樣自殺,但拿刀的手被蘇定芳射出的一箭射中,刀落在地上,那名青年人癱在地上。

剩下的吐谷渾人見慕容伏允已死,全都扔了刀跪地投降…

有士兵想上去割了慕容伏允的頭,被李業詡阻擊了,“給他留一個全屍,慕容伏允還算硬氣,寧願自殺也不肯投降,給他留點尊嚴吧!”

經審問,那名被蘇定芳射中手臂的俊秀中年男子正是慕容孝雋,另外被俘的還有幾名吐谷渾的名王!

-------------------------------------------

這一片廣闊的戰場上,戰事已經基本結束,唐軍士兵還在繼續搜索殘敵。

無數士兵的屍體躺在這裡,鮮血染了了大地。

已經是落日時分的,殘陽如血,照得大地更是一片血紅。

沙磧地,血滲入地下都已經飽和了,匯流成河,流入到邊上的赤海中,赤海一側的水域裡,都是一片血紅色!

真得似赤色的海了…

---------------

PS:明日出差,一整天都在火車上,中午一章不一定能正常上傳!請大家見諒!

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17章 機會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55章 抵達幷州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173章 復職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4章 回府(上)第52章 鎮兵之將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82章 夷男被殺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64章 初經人事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71章 完勝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55章 再抵鄯州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58章 連根拔除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3章 初次進宮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0章 吾兒李徵第2章 重生第52章 鎮兵之將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72章 凱旋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60章 歸來第46章 好馬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54章 上元節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51章 元旦朝會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62章 只能成功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26章 決定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48章 大事也
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17章 機會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55章 抵達幷州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173章 復職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4章 回府(上)第52章 鎮兵之將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82章 夷男被殺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64章 初經人事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71章 完勝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55章 再抵鄯州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58章 連根拔除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3章 初次進宮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0章 吾兒李徵第2章 重生第52章 鎮兵之將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72章 凱旋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60章 歸來第46章 好馬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54章 上元節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51章 元旦朝會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62章 只能成功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26章 決定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48章 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