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鎮兵之將

石些亂哄哄的朝堂上靜了下來。大多的朝臣們都在思污加博的話,一會,又有竊竊私語響起來。

“慕容順是還有一子,可以繼續汗位,只是年齡尚幼,只是怕難以服衆”李世民已經轉變了多種心思,但還是有些擔心。

“陛下,臣反對,中書令此建議不妥。不是變相的取其國而治之嗎?若照此施行,那一些歸附的部落和屬國也會擔心我朝以後如此待之,寒了他們的心”魏徵又跳出來反對。

“魏侍中,吐谷渾累年襲擾我邊境,殺我百姓,掠我財物,如今一戰而將其平定,定是要加強我朝對其的影響,讓吐谷渾成爲潘屏我邊境的一個屬國,慢慢將其同化。以免成後患,再侵擾我邊境,如此之道,有何不妥?”溫彥博又站了出來,與魏徵對辯。

在上次李靖平定突厥,朝議如何處置突厥的降衆時,溫彥博和魏徵兩人曾有過激烈的爭辯。

溫彥博建議依照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塞下的辦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道一帶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使其成爲捍衛大唐邊境的屏障,又不讓突厥人離其土俗,以這樣的方法安撫之,一則可以充實大唐空虛之地,二則向突厥人表示無猜忌之心。但溫彥博的主張遭到了時任秘書監魏徵的激烈反對,魏徵認爲突厥自古爲患,難以管理,安置內地,等於養了個,心腹大患,主張仍將這部分人置於邊疆,使之居其舊地,在與其他部落衝突時削弱其力量。

而溫彥博堅持已見,主張以尊重突厥的生產方式、風俗習慣爲基點,給予突厥人以某種限度的自治權力,再慢慢將其同化;而魏徵則一力堅持不可將歸降的突厥族人安置於內地,兩人曾爲此在朝堂上大吵。

溫彥博曾於武德八年跟隨右衛大將軍張謹反擊突厥,結果因張謹指揮失當,導致全軍覆滅,溫彥博被突厥俘虜,後又被放回,這也是魏徵攻擊其爲突厥人說好話的理由之一。這讓溫彥博很是憤怒。那次被俘後,溫彥博堅貞不屈,拒不說出唐軍兵糧虛實,結果被突厥流放到陰山苦寒之地,事後還曾得到李世民極力稱讚。

但最終李世民採取了溫彥博的意見,將突厥歸降的部落集中安置於幽州到靈州一帶的地方,只是後來聽取了李業詡的意見,將其逐步打散。

兩人因此相互間頗有怨言

如今這兩位當朝的重臣,中書令和侍中,又爲如何安置被征服的部落而打口水仗了,其他的朝臣們又是一副異常感興趣的樣子想着熱鬧。

“陛下,中書令此言,是在毀我大唐信譽,置我朝於不義,讓吐谷渾人對我懼之。臣還是認爲,讓吐谷渾自生自滅爲好,若我朝派人治理。其國力恢復了,又有了力量與我大唐對抗,我方又不能對其掌控了,那如何是好?”魏徵還是與當日朝議如何處置突厥部落一樣,建議吐谷渾還是讓其族人治理,聽之任之,最好其四分五裂,那就不會對大唐構成威脅了。??溫彥博聽了質問魏徵道:“那請問侍中。若如柴大將軍所言,吐蕃趁吐谷渾內亂,出兵佔領其地,直接對我邊境構成威脅,那如何是好?”又轉頭對着李世民說道:“陛下,如今有一個吐谷渾將其間隔開來,吐蕃才無法直接與我朝對峙蜘此捍蔽,如何能錯失?”

“中書令有沒想過,若按你所說的,我朝派一些官員如何能有效治理,若野蠻成性的吐谷渾人不服,將這些官員刺殺,那如何是好?”魏徵繼續爲自己辯解。

“駐軍護衛,有何不可?”溫彥博說完退回了班別,他知道魏徵這個倔脾氣,若你不停,他會一直與你爭論下去的。

“陛下,臣也覺得中書令此議極佳,讓慕容諾昌鉢繼承吐谷渾汗位,我方可以遣一些官員到其朝中,再駐軍守衛,助慕容諾葛鉢治理國內事務,待其能掌控形勢了,再作打算也不遲,臣附議”房玄齡思考了半天,在溫彥博和魏徵爭論的間隙,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也附議,中書令此主意甚佳”長孫無忌也表示了同意。

看到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支持自己的觀點,溫彥博心裡有些得意,卻也沒再出列說道,魏徵有些氣妥,上次與溫彥博爭論失敗,這次看來也要同樣的下場了。

“幾個愛卿言之有理,聯也仔細思慮過,讓慕容諾昌鉢繼承汗位,我朝派一些官員助其治理,實爲非常好的主意,只是吐谷渾人如此兇殘,只派一些官員幫助治理,如何能讓其族人不再生亂?”李世民聽了這些朝臣們的看法後,也終於開口說話。

看到李世民也支持自己的觀點,溫彥博稍稍有了一絲得意的神色,在看了魏徵一眼廟站在班列中。不再說話,魏徵也沒特別異樣的

“陛下,吐谷渾境內如此混亂,局勢非常的不穩,需派駐大量的軍隊助其維穩,也可防止其族人的異動,也可幫助其年幼的可汗,所以臣建議,需派遣幾名將領,一定數量的軍隊,在其境內築城鎮守??”房玄齡說道。

“陛下,臣附議,臣也覺得應派駐大批的軍隊在其境內,以免再出亂”柴紹也認同房玄齡的觀點。

他們也都知道,皇聳李世民早就有此意了。

“房愛聊、柴愛卿此言有理,聯也如此認爲,吐谷渾大亂過後,其各部落間肯定會有爭搶領地的事兒出現,且慕容諾昌鉢年齡尚幼,尚不能理事,所以在派遣官員助其治理國內事務時,必須得有我們的軍隊助其安穩局面”李世民臉上已經露出了笑容。

“陛下,臣也覺得應該如此,在吐谷渾境內,特別是一些重要地方築城駐軍,維護其境內局勢的穩定,以免再發生叛亂,或者被其他勢力所佔據,對我不利??”長孫無忌說道。

“陛下,若要維護吐谷渾境內的穩定,當派軍隊駐守,只是如此高地,道路通行不便,若有我駐軍,那糧草如何供應?”戶部尚書戴胄表示了自己的疑惑。

李世民聽了沒說話,眼睛卻看向房玄齡。

房玄齡明白過來,再出列說道:“陛下,戴尚書之擔心不無道理,但我們可以在青海邊上一些河流近駐城,放牧或者墾荒種植。自給自足。青海之地,盛產各種魚類,河謹之地,當是極佳的可以種植作物的地方,糧食問題定不需愁”房玄齡稍想了下,繼續道,“在部州刺史李玄運的奏摺中也是如此說,河澶谷地異常肥沃,且灌溉方便,可以種格大量作物,當爲必取之地,若在此地耕種,滿足軍需不在話下,且此地離我都州也不遠,接濟也方便。”

“聯同意房愛卿和長孫愛聊的看法,若要維護吐谷渾局勢的穩定,定要派軍駐守,只是派何人駐軍鎮守爲佳?”李世民皺着眉頭問道,駐軍事宜早就在計發??之內,只是想不出好的人選來。

“陛下,讓臣擊吧”程咬金腿腳好使,第一個跳出來請命,剛剛聽了魏徵的話,想出來罵兩句,卻被溫彥博接了過去,聽兩人爭辯了半天,正無趣着。

“程愛卿掌管左領軍衛。過些日子聯另有用處??還是另選他人,”李世民搖搖頭說道。

程咬金只得泄氣地退下,本還想着到青海邊駐守,趁亂可以殺幾個,人過癮,以補償沒有機會領兵出征的遺憾,李世民卻不給他這個機會。

“陛下,臣有一個極佳的人選”長孫無忌又一次上前說道。

“哦,是誰?”李世民魏有興致地問道。

“陛下,當爲此次出征大軍之前鋒、特衛中郎將李翼李業詡”長孫無忌娓娓而道,“李翼將軍此次出征的數次作戰中,都表現的異常神勇,吐谷渾人聞之喪膽,且連續征戰下來,對吐谷渾境內的地形也是異常熟悉,如此兩利也,若讓其鎮守吐谷渾,定可以使吐谷渾人不敢造次??”

“陛下,長孫司空此言有理,特衛中郎將李翼當爲不二的人選”房玄齡也表示了贊同,“只是其所部特衛在此戰中折損較多,當另遣一部讓其率領??”

“陛下,臣也支持,李特進也曾有提議,可以在高原中練兵,以備以後征戰吐蕃,沒有能適應高原之地的士兵可用,可讓李翼在此地練兵,同時威鎮吐谷渾人,一舉數得”柴紹也是贊同長孫無忌的觀點。??“李翼確實是個極佳的人選,只是有幾理由不能如此,其一,所駐之軍當不在少數,並不是一處,將領必須有數名;其二,李翼雖在此急軍情,附近邊鎮的領兵將領定不服其調遣。如此,李翼不可,得需在其他人中選幾人,需有威望者才行”李世民斷然否決了此意見,其實,李世民還有一個理由沒說出來,軍備改革正進行中,特衛還要誇大募集人數,如何能少了李業詡?

最後又有幾位大臣提出一些人選,經過一番討論,以涼州都督李夫亮、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段志玄的部將左武衛將軍李君羨、李靖的部將右武衛將軍薛孤兒,各率軍五千人,待出征大軍班師後,分別留駐於伏俟城、庫山、沙柳河、曼頭山附近,築城守衛。

諸軍皆受李大亮節制。

貞觀七年八月底,李世民正式下立慕容諾昌鉢爲吐谷渾新可汗,同時令唐軍幾部駐守,維護吐谷渾的穩割!~!

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6章 成爲軍人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5章 論道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5章 論道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7章 機會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8章 訓練繼續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51章 如何善後第31章 是喜是悲?第3章 三月三第59章 回家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6章 成爲軍人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3章 三月三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70章 攻擊第268章 託孤?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6章 戰爭佈署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119章 大唐軍事學院祭酒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61章 緊急事件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56章 爭功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47章 大舉攻擊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章 即將開始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8章 高山流水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31章 丫頭雲兒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93章 勸和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52章 出征高麗、百濟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16章 如何戰?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116章 如何戰?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4章 坊間傳聞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
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6章 成爲軍人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5章 論道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5章 論道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7章 機會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8章 訓練繼續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51章 如何善後第31章 是喜是悲?第3章 三月三第59章 回家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6章 成爲軍人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3章 三月三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70章 攻擊第268章 託孤?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6章 戰爭佈署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119章 大唐軍事學院祭酒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61章 緊急事件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56章 爭功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47章 大舉攻擊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章 即將開始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8章 高山流水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31章 丫頭雲兒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93章 勸和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52章 出征高麗、百濟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16章 如何戰?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116章 如何戰?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4章 坊間傳聞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