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朝會

貞觀七年最後一個朝會上,李世民召集羣臣進行例行的朝議。

太子,一些皇子、親王、郡王,還有各部尚書,各衛大將軍,及其他在京三品以上官員都在朝堂上分列站立。

李世民氣色不錯,臉上滿是笑意,看着殿下站得滿滿當當的衆臣,娓娓而道:“諸位愛卿,又一年即成過去。對我大唐而言,貞觀七年又是個異常不錯的年份…”

李世民從御座上站起了身,走下臺階,來到殿下衆臣前,這才繼續說道:“年內各地收成異常不錯,據戶部統計的資料,全年的糧食總產比上年多了近七成,賦稅也增長了不少…”

“雖然有黃河的洪水,致使河南及山東諸多州縣被淹,然因各級州縣賑災及時,沒有出現災民流離失所的現象,黃河決口,也已經封堵,遭災之地,各方面也都得到了恢復。雖然這些遭受災害的地方年內收成大減,但因南方水稻豐產,種植面積大量增加,總的糧食產量不降反升,長安鬥米不過兩文錢,遭災之地,糧價也不過五文錢一斗,我大唐的百姓不再爲吃飯問題擔憂,不再擔心餓肚子,此乃天大之好事…”

“陛下,此乃陛下所力行的開發南方、廣種水稻計劃的成果,如今的大唐,百姓安樂,萬國來朝,國力強盛,實乃歷朝罕見,陛下比之歷代明君,更勝一步,”房玄齡先站出來,恭敬地說道。

李世民臉上堆滿了笑,繼續說道:“往年吐谷渾時常寇邊,實不堪其擾,朕遣大軍出征吐谷渾,戰績輝煌,一戰而平之,吐谷渾內附,青海都護府設立,大唐疆域新增千里。朕高興啊,這都是衆愛卿兢兢業業,克盡職守,廣大將士,拼死征戰所取得…”

聽李世民如此一說,衆臣都接連出來,頌揚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所取之策,對富足百姓,提升國力,凝聚民心,大有用處,且反擊外族的入侵,終取得成功,如今再沒有什麼力量能威脅大唐邊境的安全。

李世民擺手示意衆臣先聽他說:“更有一點讓朕高興的是,去年所釋之三百九十人之死囚,無人督帥,皆自返還,這也說明朕所做之事,深得民心! 糧食豐足,百姓安樂,各地作奸犯科者大減,今年死囚不過才五十餘人…”

這所釋死囚之事,卻是去年李世民心血來潮之舉。

據刑部接大理寺所呈的報告,貞觀六年,死囚數有三百九十人,而貞觀四年才二十九人,貞觀五年也纔不到百人,到貞觀六年,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李世民想去看看,到底是何原因出現這麼多該殺之人。

這關押在刑部牢中的三百九十人,沒想到皇帝會親自來看他們,齊刷刷地跪倒在地,在李世民問了他們有沒有冤情,若有冤情,可以直接向他申訴,可竟然沒有一人要伸冤。

李世民在感嘆大理寺斷案的公正及刑部複覈的縝密後,也不禁想問這三百九十名罪犯到底是爲了什麼而作奸犯科?

只是被問及之人都是大哭不已,他們異常後悔所犯下之事,並申明這都是他們罪有應得,只是一些人抹着眼淚說,家中有老,還有妻兒,以後再也無法照料,深感後悔犯下死罪。

李世民問他們還有何求,若有要求他會盡量滿足。

一些人說,想與父母妻兒見上一面,哪怕是看上一眼,也死而無憾了。

李世民當時感慨,真是最兇惡的歹徒,也有善良的一面,想了一會,即對身側的戶部尚書兼大理寺卿戴胄說,他想把這些人全都放了,讓他們回家過個好年,明年秋後再來歸案。

戴胄是一力反對,說這些都是窮兇極惡之人,若放他們出去,說不定要潛逃,或者惹下更大的亂子,到時還會有人來歸案嗎?這些都是要人頭落地的人。

只是李世民還是堅持要如此,並說人心都是肉長的,皇帝以誠待人,這些人也會感恩的,退一萬步來說,就是一個也不回來,不就這三百人嗎?也撼不動大唐的江山。

戴胄沒法,也不好爭。

李世民大聲對這些死囚說,他同意讓這些囚犯都回家,與家人團聚,明年秋決日,再回來歸案。

沒想到過了快一年,秋決前幾天,所有的三百九十人全部回來歸案,李世民心裡大感高興,又傳吐谷渾大捷,青海都護府設立,宣大赦天下,李世民把這三百九十人全都無罪釋放了。

這也是皇帝這段時間常津津樂道的事,只是大臣們私下都覺得皇帝此舉是有些視律法於兒戲。

李世民得意完,看着朝堂的的衆臣道,頗爲惋惜地說道,“戴愛卿多年執掌大理寺,極少出冤案,朕異常滿意,只是如今,戴愛卿已經不在了,朕痛失臂膀…”

戴胄在朝廷接到吐谷渾大捷後不久,即因病去世了,讓李世民很是痛惜。

“此是陛下英明之舉,以誠換誠,才使得這麼多兇殘之徒悔然醒悟,戴尚書兼掌大理寺,所斷之案,幾年內都不曾有冤死之人,” 刑部李道宗出列奏道,“臣等也爲陛下失去戴尚書這樣的忠誠之臣而難過,只是陛下,如今還有一些忠貞之士,在遭受着不白之冤,還請陛下明鑑!”

“哦,任城王所指何事?”李世民臉色平靜地說道。

“陛下,特進李靖拜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臣等諸將,在出徵吐谷渾時,用兵如神,取得輝煌的戰績,其一直克盡職守,一心想着如何儘快剿滅叛亂,還我大唐一個安寧的邊境,此乃多大唐絕佳的良帥。可是一些部將,不尊軍令,貽誤軍機,以致於差點錯失平定吐谷渾的機會,幸好李大總管及時調整佈置,纔不至於錯失戰機。如今這些人在自己要受到處置時,反而倒戈一擊,誣陷李大總管要謀反。作爲此次出征的副帥,臣敢以項上人頭作保,李靖絕無二心,更沒有想謀反的事兒!所有出征的軍中將士都中以作證…”李道宗用無比堅定的語氣說道。

“陛下,臣也敢以人頭作保證,李大總管沒有想造反的預謀,無論是從鄯州出發後的諸多戰事,還是取得伏俟城後,各戰中運籌帷幄,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李靖作中主帥,都是一力以求儘快結束吐谷渾戰事,並未謀私利。”

侯君集已經拜入李靖門下,作爲李靖的入門弟子學習兵法,且在此戰中對李靖所佈置的戰法頗爲讚賞,因此作位兩位副帥之一,在李道宗出來爲李靖喊冤後,也跟着站了出來爲李靖說話。

李世民聽了兩位自己所信任的重臣所說的話後,臉色有些難看起來。

待侯君集說完,朝堂上變得寂靜無聲,許多大臣面面相覷,但沒人出來繼續說話。

李道宗見李世民也沒言語,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陛下,至於李靖大總管讓李翼在此次征戰中主領戰事,那也是量才使用,幾場戰事下來也證明,如此決定是完全正確的,正是李業詡的快速出擊,使得我們以極小的代價取得重大的勝利,以庫山一戰論,若無李翼在吐谷渾人後側突襲,那此役,我們即使付出幾萬人的代價,也不一定能拿下庫山,取得如此成就的,還有曼…”

“好了,這些事朕自有數…”李世民打斷了李道宗的話,有些不耐煩地說道,“朕已經使房愛卿查此事,若此是誣告,對誣告之人定是嚴懲不怠!”

“是,陛下,”李道宗和侯君集對望了一眼。

這時長孫無忌站了出來,奏道:“陛下,作爲此次出征的一道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舉報李靖謀反之事,決不會空穴來風,定是掌握了一些信息,或者是有人舉報,纔會冒死上奏,不然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誣陷立下大功的當朝重臣,臣請陛下一定要詳查此事,清者自清,若有不軌之圖,無論是誰,也一定要嚴懲…只是可惜戴尚書不在了,不然…”

李世民斜看了長孫無忌一言,不置可否,但卻轉身走回到御座上。

長孫無忌也只得停下了話語。

見此情景,侯君集卻上前一步道,“長孫司空說得在理,陛下一定要徹底查清此事,還李特進一個公道,不然,作爲主帥屬下的部將,如此公然誣陷主帥,定會讓廣大將士寒心!”

“朕自會如此的,”李世民臉色有些發寒,語氣冷冰冰地說道。

一些想趁機向李世民爲李靖說好話的大臣,特別是武將,看到皇帝如此了,也只得罷休。

這時房玄齡上前一步道,“陛下,臣已經在徹查此事,各相關人員,還有出征的許多將士,都做了問詢探查,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相信再過一些日子,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李世民這才臉色有些好轉,和朝臣們繼續議事兒。

而站在一旁的李恪,雖然一張臉漲得有些發紅,但在接到李業詡使人傳的信後,忍着沒有在朝堂上站出來,爲李靖和李業詡說話。

除夕當日,從特衛軍中放假回府的蘇定芳和鄭仁泰,一起相約到代國公府裡探望,但卻吃了個閉門羹。

宮中的禁衛都已經撤走了,只是代國公府大門緊閉,連邊側的小門都未開。兩人敲了半天門,纔有人來開,但卻告知蘇定芳和鄭仁泰,接李靖的吩咐,不接待任何人的拜訪…

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75章 封賞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8章 琴瑟之合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78章 爲何如此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71章 完勝第96章 太子監國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52章 過年雜事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82章 李業嗣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93章 勸和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75章 復職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49章 有佳人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96章 太子監國第46章 取高昌城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83章 孫思邈的好消息第33章 皇帝巡視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79章 出征平叛第83章 孫思邈的好消息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14章 就一招第11章 陽春白雪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6章 成爲軍人第75章 封賞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8章 凱旋之師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6章 長安西市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28章 無可奈何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75章 封賞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9章 戰神李靖第151章 夠味吧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
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75章 封賞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8章 琴瑟之合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78章 爲何如此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71章 完勝第96章 太子監國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52章 過年雜事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82章 李業嗣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93章 勸和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75章 復職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49章 有佳人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96章 太子監國第46章 取高昌城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83章 孫思邈的好消息第33章 皇帝巡視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79章 出征平叛第83章 孫思邈的好消息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14章 就一招第11章 陽春白雪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6章 成爲軍人第75章 封賞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8章 凱旋之師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6章 長安西市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28章 無可奈何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75章 封賞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9章 戰神李靖第151章 夠味吧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