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

腦容諾葛鉢在與李業詡會面的第二天,即和妻子弘化?曰,來向李業詡辭行,往南向長安進發。

大軍在蘭州休整了三天,繼續往西北進軍。

十日後,李業詡所率的前軍抵達涼州,大軍同樣沒有進城,駐紮在城外,李業詡令軍中長史裴行儉帶人,接收了青海都護府轉送到涼州的大量物資。

接替李大亮任涼州都督職的李襲譽行事還是頗有頭腦,將這些青海都護府所籌的及朝廷先一期送達的戰略物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而裴行儉這個軍中長史,也很讓李業詡感到欣慰,做事很有頭腦,也似天生對數字很有概念,帶着諸曹參軍事,在幾天之內即清點接收完畢。

從青海及涼州近養馬場徵集的三十萬匹軍馬,還有數十萬頭牲畜,也都編入軍中,幾十萬石糧食和戰馬的草料,也大部隨軍帶走,原本物資堆積如山,各類牲畜扎堆的涼州,一下子變得空虛了許多。

而出征的大軍的隊列卻變得更加龐大起來,行進速度也相應地跟着減慢。

從長安一帶籌集的物資,還是源源不斷地往涼州方向運來。

過了涼州,路更是不好走。

高大的祁連山系,散佈在這一片廣大的地域中,大自然的造地運動,造就了許多的高山峽谷,使得道路艱險了許多。因這些地方前些年常有戰事發生,各種基礎建設基本沒有,沒有官方大規模修建的官道,連驛站都是很破敗的,通行的道路大部都是人馬行多了踩出的大道,許多路都是綿延在山谷中或者河道旁,只有一些險要地方,有官府派人進行過修建。通行情況比從蘭州到涼州困難了許多。

過了甘州,行路情況才變得好一些,但也比出長安的路差多了,一路行來,李業詡所親領的第一近衛師,戰馬都已經摺扣了幾百匹。幸好,有大量的戰馬可以補充。

一路的行進還是比較艱苦的,但紀律嚴明的各衛軍將士們,還是保持着有序的行進,沒出現什麼逃兵的情況,各師團人員,除少數幾名因各種情況出現傷亡外,沒有其他的減員情況。

從蘭州出發後。又經過兩個月左右的行進,終於抵達瓜州。

瓜州北側幾十裡地,有座著名的關隘,那就是玉門關。伊州歸附前,瓜州和沙州是抗擊突厥及其他外族入侵的前沿,而玉門關更是瓜州的前沿,因地理位置重要,玉門關常年駐有軍士約五千人,比瓜州城駐軍還多,守將還是一名從三品的將軍。

各師抵達後,李業詡使人傳令,分頭紮營,待安置好後,各領兵將領到玉門關集合,待侯君集到後,佈置接下來的安排。

第一近衛師和第二近衛師在抵達瓜州後即駐紮在玉門關近,鄭仁泰所領的第三近衛師則駐紮在瓜州城與玉門關間,其他各師駐紮在瓜州城外。

一時間小的瓜州城外。雲集了近十萬大軍,還有源源不斷的人馬往這邊過來。

瓜州刺史蘇海政忙着和大軍交割物資。這些事由第一衛軍長史裴行儉帶各師諸曹參軍事去處置,李業詡和瓜州刺史略寒暄後,即率屬下策馬往玉門關而去。

計劃中的分兵,還有進入莫賀延硅,馬上就要開始,李業詡必須前去做準備,而討論這一切事務的地方,都是在玉門關。

出玉門關,再往西北,就是讓人談虎色變的莫賀延硅。

李業詡帶着已經安置好軍務的鄭仁泰,還有自己的一羣親衛?從瓜州出發,往北側快速而去。

一路小跑小半個時辰後,遠遠地望見一座比瓜州城還要高大的關隘,兩邊綿延出去的,是或高或矮的長城城牆,往遠處望過去?每隔數裡即可看到烽火臺,烽火臺裡,還有軍士們隱約的身影。

高大的城門樓上,牌匾上寫着大大的“玉門關”幾字老遠就可以看到,城樓上大唐的軍旗和旌旗在迎風飄舞着,旌旗下面有巡邏的士兵在來回地走動着。

關內兩側,有連綿的營帳搭建着,第一近衛師和第二近衛師分別駐在玉門關的左右側。

知道李業詡到來,帶領第一、二近衛師進行安置的契芯何力和蘇定芳,還有李業嗣、程家兄弟、李吉、辛獠兒等及玉門關守將李海崖都從城樓裡迎了出來。

知道各師都已經安置完畢,李業詡也沒問具體的情況,而是興步走了城樓,他想看看這在歷史中享有盛名,但後世已經弄不清楚大概地方的著名關隘是什麼模樣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這關就是指玉門關了,李業詡想着這首讓自己博得了大唐“才子”名氣的詩小對玉門關有種特別的感覺。

上了玉門關城樓,放眼望去,玉門關所處之地是一片東西走向狹長的戈壁灘上。站在高大的城樓上,李業詡用望遠鏡舉目望着,玉門關南邊有一湖,北邊冊有更大的湖泊。湖邊有長城。東西老向的長城蜿伏謂世。一望無際,長城不遠處,有一條河在靜靜地流淌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業詡在心裡默唸着這首下意識想到的詩,還真應了眼前的景,雖然已經是四月多的天氣了,長安都已經是夏季了,但站在玉門關城樓上望過去,滿目並沒多少綠色,還真感覺不到春意,也明白了鎮邊的將士們那孤寂的心境了。戍邊的將士們,長年累月地駐防在遠離故土的地方,一呆就是多年,日子還真不好過,李業詡不禁對這些戍邊的將士們生出敬佩之情來。

李業詡不知道的是,戍邊的邊軍們,紀律方面遠沒有自己所領的衛軍好,在各師抵達後,這些從長安來的近衛軍們嚴明的紀律讓玉門關的守將和士兵們大開了眼界。

他們沒見到大聲喝斥的將領小沒看到四處亂跑的士兵,遠道而來的將士們,都在自己的營帳內休整,戰馬和牲畜都管理的有序,更別說各級軍官們進出時候那標準的軍禮和報告,將士們列隊時那嚴整的軍姿,那些站崗放哨的士兵挺立的身姿也讓城樓上軍姿不算嚴整的士兵們汗顏,這些守城的邊兵們,看着各衛軍將士們滿是敬佩的神色。

“大哥,此時我們正站在玉門關上,小弟想起你當日所作的那詩”。李業嗣看着沉默不語的李業詡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此番我們出征,大哥是不是正有這樣的心情,不得勝不回長安?”

“不擊破突厥,何以能回”李業詡笑笑道,看了眼邊上的契蒼何力,見這位昔日突厥鐵勒系的部落頭領並沒什麼異樣的神情,這才放?心。

“我大唐王師過處,無論多大強大的敵人,都將在我們的鐵蹄下飛灰煙九。一旁的蘇定芳一臉自信的神情。

“妹夫,幾年過去,終於有仗可以打了,我們幾個還在一道”。鄭仁泰也站到邊上來小聲說道”“西域之地,自漢以後,不在是我漢家兒郎馳騁的天下,我們此行,正是要將西域之地,重新納入我大唐治理之下?我們幾個”一定要不負聖望,再立下奇功

一旁的李吉,程家兄弟,還有尉遲寶琳也都附和着說一些感懷的話。

聽了諸人的話,李業詡望着遠處蒼茫的大漠,隨口蹦出兩句詩,,“漢家煙塵在西北,漢將辭家破殘賊”中氣十足的聲音道,“邊境戰事未停,作爲武將爲國出征是我們的本份,我們只有殺敵立功,纔不枉此行仿我們這些漢家”大唐兒郎在,區區突厥數十萬之人,如何會是我們的時手,”

李業詡說着滿是豪氣,面前玉門關前那壯麗的景色,真的想再吼幾句,他也真正的明白,那些才氣滿腹的詩人,面對邊關的景色,還有經年的戰事,纔會有那麼多的感嘆,寫出那麼多的詩,連他這個半調子的詩人,也都有吟詩的衝動。

玉門關的守將李海崖滿是崇拜的眼神看着李業詡道:“大將軍不只戰功無數,尖採更是不凡,末將今日見了,深爲信服

李業詡看了一眼李海崖,笑笑,想起另一處地方,問道,“請問李將軍,附近的陽關在何處?,小

李業詡記得,好像玉門關和阻關相距並不很遠,這兩座在歷史上留下盛名的古城關,寫進了多少古詩詞中,後世連遺址在哪都不太清楚,這太遺憾了,李業詡想看看現在的情景。

“大將軍有所不知,此玉門關非原來的玉門關了”李海崖聽了李業詡所說的,一下子來了興致,“原玉門關與陽關在沙州城西,自前朝時,從伊州入西域的道路開通,隋帝楊廣令在瓜州北新建玉門關,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站之處

聽李海崖一番說,李業詡這明白,沙州西,現在還有舊玉門關,當然陽關也在那兒,這兩處也還都是重要的關隘。本來沙州是中原進入西域的必經之路,舊玉門關和陽光更是咽喉要道,後來開闢了自瓜州經伊州入西域的道,從沙州過的道路商旅行人大減,但地個卻依然重要,還是有不少的邊兵鎮守着。

李業詡也不再問,而是站在城樓上出神發望着,他在想,此番征戰,在玉門關留駐,不知能否給這著名的雄關增一些色,後人追憶他這位漢家英雄時會不會到玉門關來錄訪什麼。

正想着,瓜州方向隱隱地有沙塵飛起來,李業詡舉起望遠鏡看去,有一大羣人向玉門關而來,一會近了,是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等人,還有其他各師的將軍,忙招呼衆將都下去。

傍晚時分,侯君集也帶着人到了玉門關,立即召集衆將進行戰前的佈署”

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6章 《出塞曲》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97章 金勝曼相求的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59章 踏上歸程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29章 解惑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73章 佔地之計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0章 祖孫對第38章 再次進宮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7章 機會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60章 潛規則?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10章 開始募兵第171章 心跡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86章 有驚喜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60章 潛規則?第23章 很多意外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4章 一場鬧劇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62章 只能成功第75章 女助手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86章 有驚喜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58章 凱旋儀式第32章 出征在即第54章 上元節第22章 剖析第170章 攻佔新城、卑沙城第93章 勸和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32章 出征在即第60章 歸來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32章 出征在即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60章 其樂融融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82章 夷男被殺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8章 凱旋儀式第2章 即將開始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
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6章 《出塞曲》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97章 金勝曼相求的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59章 踏上歸程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29章 解惑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73章 佔地之計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0章 祖孫對第38章 再次進宮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7章 機會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60章 潛規則?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10章 開始募兵第171章 心跡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86章 有驚喜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60章 潛規則?第23章 很多意外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4章 一場鬧劇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62章 只能成功第75章 女助手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86章 有驚喜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58章 凱旋儀式第32章 出征在即第54章 上元節第22章 剖析第170章 攻佔新城、卑沙城第93章 勸和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32章 出征在即第60章 歸來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32章 出征在即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60章 其樂融融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82章 夷男被殺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8章 凱旋儀式第2章 即將開始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