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

<>孫享福帶回來的,還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數據,比如南亞地區的人口布局方面,就有較大的變動,目前天竺的人口,已經不足八百萬,加上南部諸國的人口,也才一千二百萬人而已。雅文吧

也就是說,即便不算這些年新生的人口,大唐設立了耽摩道之後,這從這一地區,也吸納了近千萬的人口。

要知道,在此前大唐沒有從這裡將人力輸入到國內的時候,這裡可是有兩千多萬人口的。

當然,除了天竺之外,南亞地區,還有兩個文明比較久遠,人口也不少的國家,一個是迦樓縷波,一個是驃國。

這兩國加起來,差不多有三四百萬人口,要是再把波斯薩珊王朝所有的人口算上,這一撥併入完成,大唐差不多要新增三千多萬人口。

從併入政策宣佈,混亂開始,到大唐最終入主,需要完成的邪惡宗教信仰清理,土地,房屋,基礎建設的推倒重建等等工作來算,當地至少有一到兩年的時間,是沒有多少生產力的。

爲了不使當地經濟出現倒退,而且,能夠快速的走向好的方向,讓所有百姓快速歸心,融入大唐這個新家庭當中,大唐需要一輪非常巨大的金錢和物資的投入。

順着此前已經基本確立的大方向講完了實際情況之後,孫享福又道,“澳洲牧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壯大,已經能夠大量爲耽摩道輸入肉食供應。

嶺南道,安南道經過這幾年的開發,現在的糧食產出,相信你們比我還清楚。

吐蕃高原上,也基本已經不需要中原向上供給。

再加上江南道和山南道的富餘的糧食產出,別說是三千萬人口,就是再多一倍,也能輕易的養活。

不過,咱們的出發點,也不能只在物質上,像迦樓縷波這樣有根深蒂固的宗教政權王國,需要鐵血的鎮壓。

所以,英公可能需要親自帶大軍出吐蕃,坐鎮當地,將一些頑固不化的百姓打散分配,最好,請玄奘法師到當地傳播新佛學,同時,派更多的文工團,到當地宣傳漢文化。”

大唐從來不是隻有懷柔政策,只是沒有一個有必要動用武力打擊的對手而已,迦樓縷波的宗教文化,一直影響着吐蕃和雲南道,這是不可以容忍的,因爲它影響到了漢文化的傳播,漢文明大一統。

“驃國呢?這個國家的國王,好像也信仰迦樓縷波的宗教,咱們怎麼處理?”李承乾消化了一下孫享福所說的之後,又問道。

孫享福答道,“像驃國這樣的部落制半宗教政權王國,可以直接讓舍龍大總管率領大軍,從陸路推進,給他們壓力,再出動海軍,直接襲擊他們的王城,一戰而下。雅文言情

只要拿下了他們的國王,那些本土的部落,大多都會不戰而降,畢竟,這些年,他們通過與南中的商貿往來,大多已經產生了歸附大唐的心思,出動大軍打他們的目的,也主要是爲了摧毀他們的那些不良信仰,接受漢文化,而不是殺害人命。”

孫享福說完,李承乾三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像類似天竺,迦樓縷波,驃國這樣的半宗教政權王國,以大唐的武力,完全可以輕鬆拿下,但若是拿下之後,沒有強軍起震懾作用,快速的讓當地百姓過上好日子,產生新的信仰,那麼後面就會因爲宗教信仰的問題,產生無休無止的叛亂。

這也是大唐擁有遠超當世其它帝國幾個階層的武力,卻沒有直接發動戰爭,實現大一統的原因之一,如果吞進去了一顆毒瘤,可能毒害的是自身。

大唐的版圖已經夠大了,拿下更多的土地,並不能讓所有的人過的更好,所以,統一,可並不是說土地的統一,而是人心的統一,只有統一了人心的統治,才能穩固長久。

目前來說,大食人的信仰最難搞定,所以,它是大唐的終極目標,拜占庭帝國同樣有他們的信仰,摧毀,或者說使這些信仰變的無害,不再有爭端,就是大唐的核心目標之一。

“那麼老師您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呢?還是四處種地麼?”經過孫享福這麼一分析,本就已經有一些想法的李承乾,心中就更加明朗了,開口問道。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當然,論到帶兵打仗,我遠不如諸位將軍,政治能力和勤奮程度,也比不上朝堂諸公,也唯有這耕種生髮之道,是我的特長,發揮這個特長,使得它能夠造福百姓,就是我的願望了。”

打下萬里疆域,就需要種植萬里疆域,讓所的人,耕有其田,住有其所,能夠豐衣足食,這纔是這個世界安定的基礎。

大唐對南亞的戰略計劃,只要一年多就能完成,那麼他對南亞的種植規劃發展計劃,自然也要準備好,這樣,到時候就能快速的跟進。

聽到孫享福這麼說,李承乾最終笑了笑道,“如此的話,父皇賜給您的那塊節符,就繼續留在您手上吧!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地方,能爲朝廷的需求,提供產出。”

這時,李泰接話道,“老師的才能,冠絕古今,本就不應該被束縛在朝堂之上,大哥的事情說完了,接下來,就該說說我的事情了,現在,政事堂中,由我主管禮部,吏部,方面事宜,新的問題不少,您可有教我?”

此前,大唐的政事堂,是由尚書左右僕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當家,但由於國家大了,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太繁雜,只靠他兩人,肯定是忙不過來的,於是,李世民增加了李泰,李恪,褚遂良,馬週四人進入政事堂,掛平章事的職位,意思就是副宰相,預備宰相的意思了。

其中李泰分管禮部和吏部,也就是說,他對於大唐的整個文教,宣傳,外交,和官員體制的制定和任命,都能說的上話。

而國家變大,人口變多,首先衝擊到的,其實就是他所管轄的這幾個方面。

對於他的請教,孫享福略作思索之後開口道,“文化教育的方面,自然是因材施教,讓各個行業的人才,都能更多的涌現出來,爲國家的發展進步出力,對於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給予更多的褒獎,鼓勵,這是要長期堅持的,因爲科技發展,是沒有盡頭的。

而吏治管理方面,你要認清楚一點,那就是任何的政策和制度,都是靠人去執行的,而管好人,其實就是平衡他們的利益需求,淨化他們的思想兩條路。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完美的,可以一直執行下去的制度,更沒有一成不變的人,做官的人在不斷變,心也在不斷變。

你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嚴格的實行監管,不斷的推動一些錯漏的改進,修補存在的短板,保持一顆與時俱進的心態,多調查實際情況,多聽證,從更廣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再作出結論。”

最容易破壞一個王朝的,始終是吏治腐敗,大多數朝代的政治家,都不是庸才,他們制定的管理制度,只要執行的好,都能把一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這也是爲什麼大多數朝代,在建國初期,都能出現強盛一時的局面的原因,可是,時間久了,人們的需求就會變,這個世界上,人心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不可能滿足,得一而望十,是人的劣根性。

那麼,人心在變,你的制度卻沒有跟着改變,沒有滿足大家的需求,那麼,各種問題,自然就冒出來了。

就拿現在的大唐來說,你要是給現在的官員,按照貞觀元年定下的制度,發放俸祿,那就肯定不行了。

因爲以現在的消費水平,如果想要在社會上過的體面一些,開銷比十幾年前要大很多,一個正七品的官員,如果一年只能拿三百貫不到的俸祿,那麼,社會上很多東西,他就享受不起。

享受不起怎麼辦?

利用手上的職權,謀私利,讓自己可以享受的起唄!

你就是有再多的監察制度,甚至是全民監督,他也同樣有法子在不犯法的情況下,謀取利益,搞壞市場。

花同樣的錢,買同樣的東西,買誰的,是負責採購的官員說了算吧!

產出同樣貨物的人,可能有很多家,在保持與別人差不多的質量,同樣的價格的情況下,誰都想賣出去,這個時候,私下裡找關係,或者一些行賄,受賄的交易,就出現了,因爲官員他可以拍板做決定。

而一旦這種找關係辦事,貪污受賄的風氣開始產生,後面,就會有一系列的腐敗,造假,豆腐渣工程等惡性循環事件發生。

官員想謀利,商人比官員更加想謀利。

這全是官員和商人的錯嗎?

未必,你把官員的俸祿制度改革,定到能夠滿足他比較體面的生活的程度,這樣事情發生的概率,就會降低很多,畢竟,誰都不想犯法,從而失去自己的名譽地位,和安逸的生活。

同理,很多其它的政策,如果不合理,不能儘可能的方便廣大百姓,讓百姓們感覺公平合理,那麼,它就不是完美的。

輕微的不好的地方,百姓們或許可以忍受,較嚴重的,百姓就會牴觸你的政策,這樣牴觸的方面的多了,民間的亂相也就出來了。

就如何發展文教,肅清吏治的方面,孫享福跟他們兄弟三人談了很多,由於有千年的歷史經驗累積,孫享福看問題的角度,往往能比這個時代的人客觀一點,倒是讓他們受益匪淺。

當然,在這些方面,孫享福也就是個嘴炮,他平時可是老好人做慣了,熟人一般有什麼事情求到自己頭上的事情,他能辦的,都給辦了,對於送禮的,他都不怎麼好意思拒絕,這是性格使然。

能執行落實好類似這樣的工作的,是像魏徵,或者褚遂良這樣的人。

至於用人的藝術嘛!當今天下,李世民說最強,沒人敢不服,他們在孫享福這,是求教不着的。

“好了,你們兩個的事情說完了,接下來,就輪到我這邊了。”李恪等孫享福就李泰的問題徹底聊透了之後,才接過話到。

現在,他管的,可是工業發展這一塊,現在的情況可不像貞觀元年的時候,由於這些年大唐不斷併入西域各個小王國,截止今年夏季,持有大唐戶籍的百姓,已經高達七千五百萬人口,而其中,有兩千萬人口,在繳納薪資個人所得稅,佔據大唐所有成年人的一半,也就是說,大唐現在有一半的成年人,是在做工,拿工資的。

這麼大的羣體,延伸出來的問題,有很多是以往的朝臣們,看都看不懂的東西,也只有從新學讀書,達到初中畢業水平了的一些,對工業管理比較有悟性的學子,能夠提一些規劃,改進意見。

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265章 會夷男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09章 大招工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729章 說服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147章 豐收樂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81章 大進項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六章 小河集第576章 中計了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456章 戰局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三十章 面聖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770章 大結局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38章 返城第300章 大動作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15章 下揚州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285章 上朝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12章 到洛陽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38章 都來了
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265章 會夷男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09章 大招工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729章 說服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147章 豐收樂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81章 大進項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六章 小河集第576章 中計了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456章 戰局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三十章 面聖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770章 大結局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38章 返城第300章 大動作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15章 下揚州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285章 上朝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12章 到洛陽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38章 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