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孫享福和楊順水將快船駛到曲江池碼頭的時候,張公瑾已經等在這裡了,他甚至都沒有回府交待一聲,就直接趕了過來,隨同他一同前往高句麗的,就只有他的車伕一人。

“鄒公,這兩人是楊老漢的子侄,一個叫楊明,一個叫楊傑,有他們輪班操船,最多五六日,保準您能到萊州,去到那邊之後,您就先留在身邊聽用吧!”

“五六日就可以到萊州?當真好本事。”

張公瑾用讚許的眼神打量了二人一下又道,“現在軍情緊急,旁的話就不多說了,你就告訴我,你在萊州外海的人馬有多少,戰鬥力如何,老夫要如何聯繫他們。”

張公瑾是懂船的人,上了船之後,稍微的感受了一下,就知道這船的犀利之處,現在的情況就是他早一點到高句麗,那邊可以操作的空間就更大一些,是以,也不跟孫享福客氣了。

孫享福想了想,答道,“八百人左右,都是精幹之士,所配的,都是萬石的新式水輪船,共十艘,那種船鄒公之前應該在船廠見過,功能我就不多說了。船上有充足的武器裝備,比之朝廷的戰艦猶勝一籌,在海上,您幾乎可以無視他國水軍,用他們來保證我軍的海上補給和撤離,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海上作戰和陸地上作戰,有着天然之別,艦船和武器先進一些,幾乎就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還沒有大面積向李唐引進各方面技術的倭國和高句麗水軍,在趙龍所帶領的這支船隊面前,就像小孩子面對成年人一般,基本沒有正面硬抗的實力。

而且,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趙龍他們基本都在半島和倭國海域徘徊,對於那邊的海況,有了相當多的瞭解,等張公瑾跟他們碰頭之後,應該能根據他們自身的優勢,制定很多可行的戰略計劃出來。

“本以爲是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想不到正明還有驚喜給老夫,能夠保證大軍的補給和撤離,高句麗這一仗就好打的多了。”

聽完了孫享福的介紹,張公瑾頓時信心滿滿,孫享福便急忙讓人取來人筆墨紙,現場給趙龍等人寫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讓他們一切行動聽從張公瑾的指揮就好。

“鄒公,高句麗之事,若有可爲,便爲之,若不可爲,沒必要將自己陷在那邊,您知道的,佔領高句麗,還是得出動我大唐的大軍,而大唐內部地多人少,要滿足自身消耗,需得加強勞動生產力,若是能在海上建立起一條高句麗向大唐轉運人口的線路,使原本爲高句麗貢獻戰略資源和稅收產出的百姓,爲我大唐貢獻戰略資源和稅收產出,彼弱我強,這也是一種勝利。”

“這一點老夫知道,老夫有高德在手,到時候會利用他,將那些無法給戰事出力的婦孺小孩先走海上運往萊州,只留青壯士兵與淵蓋蘇文作戰,如此的話,那些家屬撤離到了大唐的士兵,便再沒有退路了,必定會奮勇殺敵,以期給淵蓋蘇文造成損失,即便最終戰敗,那些高氏的殘兵,也只有投靠我大唐這一條退路,結局你知道的。”

“原來皺公早有謀算,這我就放心了,如此,我便在萊州等地讓人安排接應的事情,對於人口,咱們可是多多益善吶!”

“老夫知道你滿腦子發財計,缺的就是勞力來實現,所以,老夫不會在那邊大造殺孽的,沒什麼別的事,你就先回吧!老夫早一點去高句麗,也能多爲你弄些人口回來。”

待得墨跡幹好之後,張公瑾便催促孫享福下船了,孫享福抱拳與之道別後,在岸上目送了快船離開,心中感慨萬分,能上凌煙閣的功臣,果然個個都了不得,張公瑾這份一心爲公的心情,就值得人敬佩。

而孫享福之所以這麼在乎高句麗的人口問題,除了因爲需求之外,是因爲看準了人口就是高句麗的根基,它是這個時代亞洲地區人口僅次於大唐的國度,有民一百多萬戶,從青壯男丁編成的軍隊數量都有五六十萬,就可以看出它的總人口數,至少也是五六百萬以上的規模,大唐即便是將突厥和東北四部囊括其中,也不過是三百萬戶左右,一千幾百萬人口而已,跟他們打消耗戰,很容易傷筋動骨。

還有一個方面,高句麗的人口到了大唐後,完全不會有不適應的地方,首先人種特種就是一樣,再一個,他們早就進入了農耕社會,許多人說的還是漢語,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甚至不輸給大唐漢民百姓,是一種拿過來,直接就可以做生產主力用的優質人口,孫享福當然不想放過。

回到府上之後,孫享福給魏徵去了一封信,約他去幸福村做眼鏡,順便跟他談一談山東那邊的事情,他作爲山東大部分中小地主的代表,能夠給接受高句麗百姓提供很多幫助,不過,孫享福並不打算讓山東地界的這些世家消耗掉高句麗遷過來的人口,因爲那裡離高句麗太近了,百姓們有可能想着逃回。而關中百姓如今正面臨進入工業化的轉型,大量原本開發好的土地需要人來耕種,由熟悉農耕事務的高句麗百姓來補充最爲恰當。

次日,整個長安城內都比較熱鬧,因爲是科舉放榜的日子。

銅鑼傳榜,宣旨的官員,帶着錦緞紅袍,高頭大馬,在城內各處尋找各科獲得前三名的考生,搞的滿城雞飛狗跳的,冬天裡的冷風,也擋不住長安百姓愛看熱鬧的心情。

各科三甲考生從一文不名,瞬間變的名聲大噪,在享受全城人民羨慕嫉妒的目光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也是激動的,朝廷讓他們這麼風光,他們敢不效死力以報朝廷?

類似科舉這樣的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國家社會,都是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爲最初的時候,人們心思往往比較單純,久而久之,則演會變成一個名利場,讓無數人在裡面沉浮,比較慶幸的是,現在還只是剛開始。

雖然沒出現像宋明時期那種榜下捉婿的情況,但,能夠取得好名次,獲得皇帝青睞的這些狀元,榜眼和探花們,都走入了世家權貴的視線,非是出於世家權貴門下的學子若取得了好成績,他們定然是會想辦法拉攏的,因爲考慮問題比較長遠的世家權貴大多知道,這些人才,未來成爲朝廷高官的機率很大。

瓊林宴被安排在了明天,所以,明天才會在法部給明法科取中的子弟開大會的魏徵今天有空,散朝之後,和孫享福一同乘快船,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便出現在了幸福村。

“適才在船上跟魏尚書所談的遷民之事,關乎着關中未來的發展大計,還請魏尚書儘可能的幫忙纔好啊!”

“爲國盡忠,老夫是不會甘落人後的,不過,讓老夫舍了一張老臉去給你幫忙,你是不是也該回報回報老夫?”

“這不,爲您來獨家制作眼鏡了麼。”

“這個不算,是你之前答應老夫的。”

“那您直接說,什麼纔算。”

“老夫知道你給正倫寫了一個商部管理陳條,讓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商部的管理方向,老夫所管的法部,雖然不像商部那樣是從頭做起,但也是一個職權與從前有異的新立部門,正明,就沒有如寫給商部一樣的管理陳條寫給法部麼?”

孫享福一早就知道魏徵在這裡等着自己,所以,即便陳條他昨日已經寫好,也沒有一見到他,就馬上交給他,等他把條件提出來之後,才從懷裡掏出一個扎子道,“如此,欠您的這個人情,在下可算還了。”

看到厚厚扎子,魏徵面上一喜,也不計較孫享福是早有所圖,忙將其接過謝道,“還了,還了,都是爲了國事,哪裡存在什麼人情不人情的。”

然之後,他就迫不及待的眯着眼睛,翻開起了孫享福的手札。

配老花鏡並不複雜,用不同厚度凸透鏡在眼前試驗,找出最合適的就好,爲了幫魏徵製作老花鏡,幸福村專門開了一窯,燒製鏡片厚度不一的凸透鏡,孫享福見魏徵看的入迷,便去窯洞裡,與燒製玻璃的技術總工韓少問聊了起來。

“顯微鏡的研究,有什麼進展沒有?”

“目前還沒有,光是用凹凸鏡片,除非造的奇大,纔有可能將放大倍數增加到八十倍以上,想要製作您所需要的一百六十倍以上的顯微鏡,需要非常精準的佈置各組鏡片的內部擺放,也就是說,能個大傢伙,至少要大到人可以進的去,手動調整的地步,而且,可能需要反反覆覆調整安裝,因爲有一丁點細小的角度問題,整個東西就不成立了。”

孫享福知道,科技產物,都需要很精確的數學支持,如果,能夠事先計算好成像的所有折射角度問題,那麼,只需要在製作的時候,不斷的調試,使鏡片的角度在內部達到精準就好。

他把測算的任務交給了李淳風,看看他能不能將所有的數據預先算出來,他自己打小有些偏科,不喜歡數學,對於這方面的事情,即不想去做,也很難做的到。

“嗯,你們多試驗,多研究,不要怕經費消耗的問題,等明年渭南的琉璃作坊開業之後,咱們就可以少量的放穿衣鏡到市面上銷售賺錢了。對外就說,十窖琉璃,也未必能燒製出一面鏡子,保持其在市場上高價,稀缺的現狀,幾年以後再說。”

“知道了掌門,咱們這個組的成員,心思也不在製作沒有技術含量的穿衣鏡上面,大家卯足了勁,就是想製作您所說的,能放大一百六十倍以上,能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東西的顯微鏡。”

“嗯,有這樣的幹勁就好,做技術研究,枯燥乏味是難免的,必須要有一種喜愛探究的心理,才能堅持下去,只要把這個東西製作出來,你韓少問的大名,一定會被史冊記載,流傳千古的。”

史冊記載,名傳千古的事情,人人都想,不過這些東西,貌似離現實還比較遙遠,只是稍微的幻想了一下,韓少問就回歸了現實。

“掌門,可以製作凸透鏡片了,我會分幾十種厚度,先製作一批出來,等魏尚書挑選好之後,我再爲他製作幾塊相同厚度的眼鏡作爲備用。”

不多時,孫享福便拿着數十塊玻璃鏡片,讓魏徵放在眼前試驗了起來。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150章 滿船寶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111章 起航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770章 大結局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604章 擺鐘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十章 賞錢第十章 賞錢第241章 運作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693章 去雲南第721章 開工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543章 採紅菱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33章 巡視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367章 起塘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520章 到定襄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729章 說服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73章 開賽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277章 玩脫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700章 歸家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05章 對策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
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150章 滿船寶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111章 起航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770章 大結局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604章 擺鐘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十章 賞錢第十章 賞錢第241章 運作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693章 去雲南第721章 開工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543章 採紅菱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33章 巡視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367章 起塘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520章 到定襄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729章 說服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73章 開賽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277章 玩脫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700章 歸家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05章 對策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