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開工

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

被這三條水系環繞着的三江平原,分佈着我國最肥沃的黑土壤,有機質含量非常高,用於農耕,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針對這邊凍結期較長,早晚溫差大的特點,孫享福還需要帶領農門的子弟們,開發適應當地種植的作物品種,後世的東北大米,與江南大米,可不是一個特性。

當然,其改良的難度也不大,山南道的晚種稻種,就適應一定的溫差變化,到了延津之後,孫享福很快就種植了一塊水稻試驗田出來,到了六月下旬的時候,從出穗情況來看,產量應該也不低,只要稍微注意它的儲冷特性,對於稻種產量的影響就好。

畢竟,大多數時候,早晚溫差較大的地區,是能夠對作物產量起到積極作用的,因爲能更有效的將光合作用,和植物自身的修復相結合,比如善陽的瓜果,小麥,就比關中的產量要高,而且更加香甜,這不僅僅是因爲土地肥力原因,海拔氣候原因,纔是關鍵,到了原產地新疆那邊,早晚溫差更大,種出來的,會更高產,更甜。

所以,千年以來,普遍認爲的農民不需要文化知識,是最大的錯誤,沒有知識的人,是很難種好田的,一個農業專家,與一個普通農民種出來的產量,和作物品相,是有着巨大差異的,因爲,做研究的專家,懂得它的各種特性的,農民,大多什麼都不懂。

孫享福在後世參加工作之後,就經常碰到農民種的果樹不結果,或者結出來的果,酸的難以下嚥,只能偷偷的打甜蜜素對外賣,種玉米不結棒子,結出來的棒子,缺米缺的非常嚴重,同樣種田,同樣的作物,產量出現較大差異等等等情況出現。

他們根本不知道原因,通常造成損失了以後,求教到孫享福這樣的農學高材生這裡來,在得到科學的解釋和矯正過後,他們才知道,任何作物,想種好,都不是那麼簡單的,得靠學問。

所以,往上才經常有一些大學生回鄉種田,高產高收,賺了多少多少錢的新聞刊登出來,因爲這些大學生學到了知識,有把握將一些作物種好,纔會選擇回去種田。

延津城周邊的春耕在得到了孫享福,以及一干農學生全面的技術指導後,長勢都非常好,百姓們看着開心,也更加願意去聽課學習了,甚至,蘇定方他們無法完成的招工任務,也在孫享福的一番講話之後,輕鬆的完成了。

有民心基礎,辦事的效率果然是高,當看到長安運送來過的,那種轟隆隆的吼起來後,就能一直從河裡吸水吐出來的東西之後,大家就差把孫享福當神靈來拜了,這太顛覆他們的認知了。

“還不錯,比我想象的功率要高的多,底部增加了渦輪壓水設計之後,可以將水提到更高的落差高度,不過十臺還是太少了,不是說四月中模型機就試驗成功了麼?怎麼三個月才這點產量?”孫享福向送抽水機過來的禁軍都尉劉士利問道。

劉士利答道,“已經不少了,所有研究院士,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務,這些抽水機的設計,只是由原先研發組的其中幾位院士研究改造的,上月才最終定型,開始投產,您覺得使用起來,夠不夠方便?”

他原本就是密衛裡的人,所以,涉及機密的東西,李承乾纔會交給他來辦,在渭南的時候,就是他負責帶領禁軍保衛所有研究院士的安全,現在,他們每一個,都是被李承乾當作寶貝來看的,當然,這送抽水機的任務,也只是明面上的。

隨着劉士利在研究院待的日子久了,他也知道了這些研發項目的一些針對性,技術含量較低的抽水機,因爲是民用,所以,要求的是使用方便,這方面,幾位院士可沒少下功夫。

“已經非常的不錯了,不過還有改進的空間,你回去之後跟他們說,這個裝燃料的口,可以做大一些,能讓更多的柴炭堆積在下面燃燒,不用一直有人看火。

另外,整個機箱,做一個連成一體的大鐵殼子罩起來,免得灰塵泥土都搞到裡面去,影響使用壽命,也能防止其運作原理被泄露。

這幾臺的,我就讓屬下的人自制幾個木製的外殼包裝起來,回頭你讓他們打造一些鐵殼的,下次來的時候再帶過來,木殼的,長期使用,有着火的危險。”孫享福說到這點的時候,指了指正在燃燒着柴火的爐子,劉士利便看懂了。

待得簡短的試用完畢了之後,劉士利才找了個沒人的場合向孫享福道,“研究組已經開啓了‘電’的研究項目,馬院士讓我親自過來跑一趟,就是想問問您對這個東西,有什麼方向上的建議,您不需要告訴我,寫好了之後用火漆封死,我會貼身帶回去交給他們。”

孫享福聞言,點了點頭,他雖然不是理科生,對於後世學校裡學到的理科知識,也忘了一大半,但需對其主要原理,和一些常識性的基礎知識還是知道的。

比如鎢絲可以做電燈泡,銅線必須要橡膠皮包着絕緣這樣誰都知道的知識,他只要稍微提一嘴,就不知道能省下研究組多少工夫。

被劉士利這麼一說,孫享福還當真是想起了不少這些方面的知識,此前孫享福在編寫九垸縣學,初中物理教材的時候,可沒有將其編寫進去。

因爲,那個時候還沒有把電弄出來的基礎,你把電的原理和一些應用寫出來,就太驚世駭俗了,那時只是將很多他還記得的物理定律和一些運算公式,寫了下來,交給學生們去研究驗證,現在,也都應用到了實際研究當中。

三天之後,劉士利帶着所有孫享福腦子裡還記得的,關於電,以及蒸汽機在車,船,紡織,等等各個應用方面的一些比較有前瞻性的認知,啓程回渭南了。

而孫享福,也開始隨着蘇定方他們組織好的墾荒隊伍,往三江平原而去,現在已經七月中,凍結期到來前的這一兩個月時間,他們爭取要完成開荒,和村落,城池的一些規劃任務,至於建築,基本得明年化雪以後才能開始動工。

“啊朗赫赫呢哪~······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靺鞨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倉

······”

虞秀兒唱的什麼歌詞,並不是所有人都聽的懂,但是,所有人聽到她歌聲的靺鞨,或者室韋等部族的百姓,心裡都有一股酥酥的,甜膩,通透的感覺,莫名的心情就好了很多,幹起活來,也輕鬆的多。

過去的幾天了,他們算是見識到了漢人的力量,那種長達百米,底部穿着一排大石子的大漁網,只需要在湖區選擇一處寬闊的水域用船放下,由兩組人拉着大拉繩的兩端往岸邊拉,湖裡面那些不知道生長了多少年的大魚,就成堆的被拉到了岸邊,百姓們只需要將準備好的大框放在岸邊,挑個大的往框子裡面撿就好。

只一天的時間,用幾十張這樣的大網,各拉了幾趟,就捕到了足夠所以人食用好多天的魚貨,然後,家裡沒有多少餘糧的靺鞨人和室韋人,就都可以安心地跟着他們幹活了。

劃定區域放火燒荒原,築水壩,架抽水機,那些原本全是蘆葦蕩子和野雞窩的地方,在耕牛大犁拉過之後,就變成了一塊塊良田,據說以後每年種出來的糧食,所有人躺在家裡吃一個冬天,也吃不完。

而且,他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是在開荒,都在根據地勢高低,規劃地方,有的是開窯洞,燒磚瓦,有的是在劃村落的宅基地,據說,明年,這裡就會變成五里一村,十里一集,百里一縣的地方。

所有的房屋,都會用厚實的大磚,粗壯結實的白樺樹做大梁建成,冬天的雪就算下的再大,也壓不跨,大家還可以在房子裡燒暖炕和暖壺,連牛羊,也是住這樣的暖房子裡,大家以後過冬,再也不用去山洞裡躲着了。

最關鍵的是,自己這些人得到這些房屋,田地什麼的,完全都不需要付出什麼,只需要跟着那些教種田的漢人,學習怎麼種田就好,即便是他們現在還沒有看到田地裡的產出,或者那些溫暖舒適的房屋究竟是什麼樣,但他們也覺得,這比以前臣服高句麗的時候,要好一百倍。

因爲,自從臣服大唐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交過稅,而且,經常會收到統治這裡的將軍送過來的,一些做工精細的衣物,或者能夠驅寒的烈酒和一定量的糧食,基本不會讓他們過冬的時候有凍死的危機。

有人生病了,還有穿着白衣服的醫官給他們吃藥丸,一點也不苦,吃幾天後,大多數病症都會好,部落裡只要冬天不死人,新生兒很快就多了起來,人口壯大的趨勢也很快。

八九年的時光,他們已經徹底知道了什麼叫天朝上國,什麼是天底下最強的帝國的氣度,知道了當初他們的首領選擇向大唐臣服,是多麼英明的決定。

天黑了,篝火燃起來,香噴噴的飯菜,又可以敞開吃了,還有那種喝一口,就會全身暖和的烈酒,每個人每天都能喝一碗,然之後,大家就可以圍着篝火唱歌起舞了,那些漢人的樂器,能發出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來給大家伴奏,再沒有比這更幸福的生活了。

情感的交流,就是這樣,大唐的軍隊,當初和室韋,靺鞨,霫,契丹等部的將士一起聯合打過仗,所以,他們建立了友誼。

現在,這些部落的百姓,和大唐的百姓,官員們,一起捕過魚,開過荒,種過地,建設過村落,城池,所以,也建立了友誼。

僅僅是幾天的共同生活,就讓他們彼此產生了一定的友情,而隨着後續更多工具,物資的進入,以及更長時間在一起勞作,生活,歡歌跳舞,各部落,民族之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少,爲今後長久的定居在一起,打下堅實的基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454章 軍議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451章 誤會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270章 戲劇院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583章 回程第737章 五年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451章 誤會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37章 五年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57章 大買賣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714章 航海人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133章 種稻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34章 出手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238章 都來了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九章 送魚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544章 偷跑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93章 殺心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
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454章 軍議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451章 誤會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270章 戲劇院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583章 回程第737章 五年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451章 誤會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37章 五年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57章 大買賣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714章 航海人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133章 種稻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34章 出手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238章 都來了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九章 送魚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544章 偷跑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93章 殺心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