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

有魏徵的話在,孫享福也不客套了,道,“我以爲,律法律條,要在當地實地調查過後,再因地制宜的針對性制定比較妥當,太寬,或者太緊,或者先寬,再逐步的收緊,都不合適。

他們一旦適應了寬鬆的律法,就也不願意再服從收緊的律法了,咱們最好是儘量的摸清楚當地的民俗之後,將整個主體框架定下來,稍後作一些細微的修改就行。”

孫享福這一段話,聽的在場諸人是紛紛點頭贊同,各地民俗差異較大,是他們之前就考慮到的問題,比如,中原地區禁止殺牛,而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牛羊卻是主要食物之一,你執行一樣的律法,肯定不能行。

比如鹽,在吐谷渾的鹽湖地區,這東西遍地都是,根本不值錢,你用中原地區的售價,稅法來管,肯定是不合適,再有諸如雲南,全民都在弄野生藥材,茶葉之類的東西賺取收入,田地數量很少,你靠中原地區的稅法來管理,肯定不行。

等等等等的事情太多太多,法部,需要專門成立一個爭對立法的部門,搞調研,搞實際可操作的統計等工作,可不是你法部的官員,在長安開開會,拍拍桌子就能定下來的事情。

這些典型的問題,跟魏徵和法部的衆多官員討論過後,大家便當場確定下來,得照着做,然後,孫享福就開始說第二件事情了,這也是孫享福前來拜訪魏徵的原因之一。

“魏公以爲,法律最應該捍衛的是什麼?”

魏徵幾乎想都沒想便答道,“公正啊!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沒錯,就是公正,由於某些社會原因,咱們無法使用它,讓所有社會階層做到公平,但卻是能夠使用它讓保護社會的公正,那麼,爲了讓它能夠長久的維護社會的正義,作爲法部官員,就應該維護它的公正性,使它不輕易的被皇權,軍權,政權所破壞,魏公你說是嗎?”

“這是自然,不管是誰,想要企圖動搖律法的公正性,老夫和法部官員都是不會同意的,即便是陛下,老夫也會據理力爭。”

“魏公說的好,不過,我聽說最近孔祭酒等一干儒學子弟,在積極的推動儒法合流,您說,他們這些儒家子弟,爲何要對此事如此上心呢?莫非,他們是想左右咱們大唐的律法?”

“這······”

魏徵同樣是儒學大家一枚,又是儒學的發源地,山東的本地士族,孔穎達搞那麼大動作,自然沒有瞞他,甚至,還積極的拉攏他一起,不過,他雖然不反對儒法合流,但卻反對孔穎達大力支持李泰的做法,李承乾是嫡長子,雖然才學不顯,但至少沒有什麼大錯,如果因爲他們的一些利益訴求,而推動兩位皇子掙位的話,魏徵以爲是萬萬不可取的。

玄武門事件,已經死了太多的人,他可不想讓這一幕重演,而且,他深知,目前大唐的局面來之不易,如果被內部爭鬥給毀了的話,那就太可惜了,經孫享福這麼一問,他才驚覺,原來,孔穎達代表的那些士人集團推動儒學合流,居然是有其它目的的。

魏徵有些疑惑的問道,“正明可是覺得,律法想要保持公正,就不用應該屬於任何一家?”

“正是。律法的覆蓋面,幾乎是社會上的所有人,被某一個特定羣體掌握了它,後果十分可怕,魏公您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這十分難得,可是,您的後來繼任者呢?他們都能保持一顆公正的心嗎?”

“這······”

不僅是魏徵,連在坐的各位法部官員,也在孫享福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也進入了沉思,他們之中,其實大部門都是儒家出身,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更加偏向於優待儒生,做主官的都是如此,何況是下面辦事的。

這就導致了地方上,會出現儒生犯法,或者儒生與人爭辯,鬧到法院打官司的時候,會得到很大程度的偏幫,長此以往的話,法律可能就會變成專門保護儒生的東西,失去了其公正性。

這個問題,大家不是沒有看到,但是,你若說要改正,目前還真沒有多少辦法,幸好此前孫享福在建議成立法部的時候,設立了一個陪審團制度,請了一些社會其它階層的人來對法官的判罰發表意見,否則,估計它的公正性,早就遭到了質疑。

魏徵等人語塞了一陣之後,集體把目光向孫享福看過來,似乎,這纔是今天他要說的正題啊!

“魏公,咱們大唐,現在,已經不是隻有漢人了,相反,等各地的戶籍冊報上來之後,各個少數民族,胡人部落的人口加起來,比漢人的數量還多的多,所以,未來的大唐,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多民族國家,外加上咱們的疆域如此之大,在治理上,如果不能保持公正,就很容易導致分崩離析的情況出現,以漢朝國家之富,軍力之強,在征服了周邊諸夷之後,不還是讓他們逐漸的脫離了控制麼?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認爲,法不能服衆,是主要原因之一,漢法對諸夷太過苛刻,動則打殺,諸夷乃是懼漢之威,沒能在漢朝的統治下,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是真心的臣服,才致使發生叛亂。

我大唐在征服四方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以寬仁,共同謀發展的手段,吸納,融合,教化周邊各民族,比如西邊,我大唐幾乎沒有付出什麼實際代價,就藉助諸國之力,消滅了西突厥,將包括西突厥在內的十幾國之地納入治下。

然而,這些土地和人口得來的容易,想要長久的將其控制在手中,不使得而復失的情況出現,就難了。

咱們除了要讓他們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明白歸入我大唐治下的好處,在民政治理上,還要出臺一部公正的法律,讓他們感覺到公正,而不是壓迫,民生上咱們暫且不談,律法上,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咱們法部的官員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律法,制定相應的社會次序,使所有百姓的生產,生活都能得到保障。

而法律的公正性,應該是所有人都要來參與維護的一件,對於國家治理,傳承,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它是公正的,國家的制定的次序纔不會崩壞。”

大唐現有疆域的總人口,差不多達到了三千多萬,其中,漢人百姓差不多隻佔四成左右,之所以有三千多萬人,是李世民上位了之後,百姓經濟條件好了,繁衍的速度加快了,當然,主要還是大唐征服周邊各國所得。

其中,高句麗,和西域之地佔了大頭,差不多有七八百萬人口,其餘的,如突厥,吐谷渾,党項各部,嶺南百越,雲南諸部,新羅百濟,以及海外抓過來的,或者俘虜過來的,各有幾十到過百萬不等。

這種在統治轄區內,漢族人口少於其它各族人口的情況,簡直就是一個奇蹟,然而,想要把這樣的局面維持好,就連孫享福,也覺得很困難,怪只能怪大唐擴張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各方面,還沒有夯實。

“正明所言有理,但是,現在,能夠學懂律法的人,大多數都是儒生,你讓老夫如之奈何?”魏徵攤了攤手道。

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孔穎達,只是在文會上提了一嘴儒合流,大多數法部官員就紛紛響應,除了因爲他們本身就出自儒家,更是因爲,在官場上,抱團好取暖,誰都希望自己的團隊聯合更多的人,掌握更大的力量。

就算現在孫享福在這裡闡明瞭法律公正的重要性,在場也還是有很多人認爲,我們儒生都管不好法部的話,別的羣體就更加管不好法部了。

魏徵之所以不反對的原因,就在這裡,當然,如果孫享福有高論的話,他不介意聽一聽。

“魏公,我的意思可不是說不能用儒生執掌法部,也不是說,儒法不能合流。

學術上的事情,終究是學術上的事情,與政治,不相干。

儒法合流,是現狀,誰也改變不了。

但它不是未來的狀況。

即便是在學術上,儒法兩家完全合流了,可朝廷在法官取士方面,卻是不應該有學派限制的,只要是個二等以上公民,熟讀了律法,通過了朝廷的科考題目,就可以到法部做官。”

聞言,魏徵點了點頭道,“學術上的事情,確實不應該與治理國家扯上關係,這是正理,老夫贊同。”

孫享福見魏徵理清了思路,又道,“爲了保證執法官員的公正性,咱們還要採取一些措施,防止法律的公正性遭到破壞。”

保證公正性,是法部最需要做到的事情,魏徵聽孫享福此言,便知道他或許有辦法,立即追問道,“如何防止?”

“首先,所有執法單位官員,必須宣誓。”

“宣誓?”

“對,宣誓,向皇帝陛下宣誓,向全天下百姓宣誓,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法律的公正,對所有人,無論貧富貴賤,都秉持公正的態度判罰。”

古人重誓守諾,比現代某些人前發誓,人後貪污受賄的官員要好的多,聽了孫享福這個建議,魏徵頓時眼前一亮,覺得確實是個好辦法,點頭道,“此策大妙也,如此一來,也不用擔心,執掌法部的儒生過多,偏幫儒生羣體,欺壓其它羣體了。”

‘不用擔心?’

孫享福在心裡笑了一笑,覺得魏徵還是太天真了,誓言如果能夠對一個人產生約束,那別說一個大唐,整個人類都很好管理了,這只是孫享福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想到的儘量不讓儒生控制整個法律系統,濫用權力的辦法而已,現在,只有儒生懂法,未來,可未必,如果,有人在善陽開一間法學院,招收有文字基礎的人,專供律法呢?

就唐律的那一兩百條簡單的東西,最多一兩年,就有很多人能全部都吃透了,到時候,你儒學生可未必考的過這些專攻律法的學生。

第241章 運作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60章 治理難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12章 驚覺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469章 自救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219章 追擊戰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31章 去交趾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559章 擒王浩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81章 各種忙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241章 運作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368章 定計第621章 公告欄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02章 迎新宴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549章 北上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721章 開工第235章 胡商到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398章 論法第116章 李香蝶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155章 合作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456章 戰局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579章 二進宮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
第241章 運作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60章 治理難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12章 驚覺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469章 自救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219章 追擊戰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31章 去交趾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559章 擒王浩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81章 各種忙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241章 運作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368章 定計第621章 公告欄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02章 迎新宴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549章 北上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721章 開工第235章 胡商到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398章 論法第116章 李香蝶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155章 合作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456章 戰局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579章 二進宮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