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

孫享福一系列的設計,都是在後世的成例上,加以更加完美的改進。

之後的垸田,只會越築越大,如果地塊合適,說不定會直接圈下一個縣那麼大的地方,甚至更大的地方,來整體作爲垸田規劃。

同時,他也希望在垸田築成的時候,垸內的所有基礎建設也都全部做好。

比如一號大垸,雖然只有六個村子,三萬多畝地,但有一千五百戶人家,不人口數量三四千,不輸於偏遠地區的下縣,但是,其未來的產出,可能還要高於許多人口超過三千戶的中縣。

因爲這裡的人口非常集中,產出效率非常高,在大堤築好的時候,垸內的主灌溉渠,副灌溉渠就已經挖好,主幹道,副幹道,以及田埂的路基,也全部鋪設好了。

之後,武士派了工程隊的人過來,簡單的將一條貫穿整個垸,長達四十多裡的水泥路鋪上,然後,沿着道路,將一千五百多套磚瓦結構的民居分成幾塊修建好,就將一千五百戶百姓,很好的安置在了這裡。

要知道,孫享福現在種植水稻的一號垸田的整體面積,還沒有一個普通縣的五分之一的地盤大,耕地面積,甚至沒有一個縣的十分之一多,但是,去年的第一季種植,他們產出了近二十萬石稻穀,平均畝產五石多,爲朝廷創下了六七千石稻穀的稅收,價值四百多貫,如果按兩季算,則是八百多貫。

除此之外,垸內還有很大面積的蓮藕池,菱角池,魚池,林場,菜地,和種植經濟作物的旱地,牲畜養殖場地等。

一塊方圓不過三四十里的地方,每戶只種二十多畝地,光靠主糧種植方面,每年就爲朝廷創收八百多貫,這是何其恐怖?

這麼算下來,孫享福接下來用九塊沿江的垸田組建的,水稻種植面積將超過五十萬畝,人口超過兩萬戶的九垸縣,光是種植主糧的農稅,每年就可以爲朝廷創收一萬五千貫以上。

這可還並不是這個縣所有的稅收,只是按照三十稅一的基礎,計算了主糧種植方面的稅收。

而現在,大唐內部的稅收結構,糧食產出的稅賦,其實早就不是主要的了,在所有的稅收結構中,與其它方面的產出的比例大約是三比七,主糧只佔三,蔬菜,經濟作物,養殖業的稅收,佔七成。

一畝蓮藕池,出的蓮藕,蓮子,泥鰍鱔魚等等的價值,都可能是一畝稻田的好幾倍。

更加別說是魚池,以及牲畜飼養了,光是給一號大垸配備的五百多頭耕地的水牛,從去年到今年,就爲垸內新添了一百多頭牛崽子,一兩年時間,就能讓原本三戶公用一頭耕牛,變成兩戶共用一頭耕牛,再到之後,可能每戶都有牛,甚至會有大量多餘的牛向外出售耕牛,要知道,一頭牛崽子的價格,可是好幾貫,每年上百頭的往外賣,那就是上千貫的進項,再有少量的馬,豬,等,不用細算,也知道相加起來創造的稅收,比糧食方面的稅收多的多。

更大頭是家禽養殖,雞鴨的繁殖是比較快的,糧食多了,養雞鴨的成本也就低了,一號大垸,平均每戶飼養的雞鴨數量,都超過五十隻,這還是居民在家中順帶手養殖的,等連片的大垸建成,垸與垸之間,也會形成較大的支流,分流長江的水系,保證灌溉。

這些水流平緩的支流,平時,都會有寬闊的河灘,可是天然的大型養鴨場地,在後世,光是這一地區的鴨子,鴨蛋產出,就可以滿足全國十幾億人民的食用,甚至還有大量出口,可見其養殖潛力有多大。

按照三七比例算下來,這個地盤還不算太大的縣,光是原始產出的方面,每年差不多都能爲朝廷創造五萬貫的稅收。

而當一戶百姓每季可收一百幾十石糧食,一年兩季的收成,除去自家吃用和稅收的支出,還要富餘兩百多石的時候,這些多出來的糧食,他們肯定會賣成錢,首先就會給朝廷貢獻一道商稅。

而且,得了十幾貫賣糧錢,以及還還有諸多其它方面產出的百姓,手上有錢了,肯定會需要各種生活消費品,這些錢在一輪輪的滾動之中,會不斷的給朝廷創造商業稅收。

也就是說,即便還沒有發展出較大的其它產業的情況下,這個產出比較穩定的縣的稅收潛力,都要遠遠高於五萬貫,七八萬貫,也未必不可期。

而大唐納入諸多的新疆域之後,可是有兩千多個縣的編制,要是所有的縣,都像九垸縣有這麼強的產出,那麼,朝廷光是在地方稅收上,每年就能有一千萬多萬貫以上的收入,再加上一些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國際貿易的稅收,總數算下來,那就海了去了。

孫享福要推動中部地區發展,就是要將這些基礎建設做好,讓所有的生產潛力爆發出來,富裕當地百姓,而能不能構建出更多這樣的地方,就需要所有人都同心協力來完成了。

蔡璨等人,自然是不能像孫享福這樣,將民生經濟發展的事情想的那麼遠的,他們只是稍微合計了一下,就覺得,這事,應該是可以做的,畢竟,他們的現狀就是,田地太多,沒有足夠的人手幫他們種,貢獻一些出來修堤,修渠,修路,也是能夠承受的,畢竟,修好了之後,方便的也是他們自己。

於是,蔡璨等人合計了一番後,道,“大總管,這一條,我們幾家,也可以答應。”

孫享福聞言,點了點頭,臉色這纔好看一些,又道,“再有一點,就是你等地方大族,不可再抱團欺壓其它小戶百姓,尤其是今年冬天,可能有百萬以上的外來工人,來到荊湖之地幫忙築垸開田,你等需要儘可能的配合朝廷政策,爲這些工人大開方便之門。

要知道,人口留住了,財富自然也就來了。

咱們用什麼留住那些外來的人口?

唯有靠肥沃的田地,淳樸的民風,良好的生活環境。

這一點做好了,長遠來說,對於你們利益,甚至比做好垸田基礎建設,還要更大,因爲,有了人口基數,你們才能更大範圍的僱工,去做大產業。”

要說這裡能將北方地區的百姓都留下來,倒也未必,因爲北地的百姓不窮,他們的青壯羣體的年收入,都已經達到了十五貫以上,一戶算兩個青壯,那也是三十貫以上,總體來說,是目前在垸田裡面種田的百姓要高出一些的。

但是在孫享福來說,整個山南道地區的人口,還是太少了些,連百萬戶都沒有,自己築好了那麼多垸田,給誰耕種呢?

所以,他和武士合計之後,覺得遷大部分已經適應了耕種的原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地的百姓過來,比較靠譜一些,畢竟,那邊現在的人口總數,差不多有三百多萬,遷個幾十萬過來,能夠緩解當地耕地資源的問題,不過,他要是從政策方面強行入手遷這麼多人,張公瑾肯定是不太願意的,畢竟,現在那邊都是在他安東大都護府治下,他也要搞建設,發展經濟。

所以,只能想一些別的辦法,那就是讓那些百姓,自願的遷過來當地的落戶,這就需要這邊有好的環境,和好的政策來吸引他們了,這方面孫享福其實早就已經想到了辦法,得等到了冬天,人調過來的時候,再執行。

“這一條,我們幾家自然是答應的。”孫享福這一段話說完,蔡璨幾人,都不需要商量,就滿口答應道。

此時,他們才知道,孫享福說的條件,也未必都是讓他們出血受損失的,同時,對於孫享福搞民生經濟的能力,多了一些認知,大唐論生髮之能,無人能出其左,這話他們現在是信了。

“最後一條,我說的,只是對你們各家的建議,不要求你們非要做到。”

“大總管請講。”

“我個人覺得,想你們各家像這樣,將所有族人聚集一地,合力發展的方式,已經有些過時了,現在,朝廷的政策,對於百姓的保障越發的全面,連基礎的耕種知識,都有專門的農部官員來教,法制抓起來之後,你們再不可能有抱團欺壓百姓的可能,以往那些靠剝削他人勞動力獲得財富這條路,你們已經走不通,也就是說,今後,你們族人的發展,都得靠他們自己。

而當他們所得到的東西,都是靠自己的勞動力獲得的時候,他們就肯定越來越不願意將這些東西,白白的貢獻出來給家族,畢竟,你們家族的資源,主要是供給一些核心的人物,而這些核心的人物,卻未必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只有貢獻,沒有分潤的事情,做不長久。

所以,爲了你們族人自身的富裕考慮,我建議你們儘早分家。”

“分家?”、

這兩個字,就像一個錘子擊打在了幾人胸口,直將幾人震的身體一晃,他們若是容許分家的情況出現,今天就不會出現在孫享福這裡談判了。

見幾人久久不語,孫享福笑道,“怎麼?你們覺得我這個建議說的沒有道理?那我就來給你們說說這其中的道理。”

幾人聞言,朝孫享福投來了疑惑的目光,孫享福喝了一口茶水,緩緩的道,“當你們家中的族人,努力種地,和不努力種地,得到的糧食收入,都是一樣的時候,你們覺得,久了之後,會有多少人繼續努力種地?

我換一個說法,當一戶人家,種的多,他就得的多,而一戶人家,無論種多少,他都得那麼多,你們覺得,這兩戶人家,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出的會多一些?”

蔡璨幾人都不是傻子,他們自然能夠分析出來,自己給自己種,會更加賣力,收穫的也會更多一些。

而孫享福說的這個道理,就像後世搞集體吃大鍋飯一樣,剛開始幾年,或許還好,久了,惰性就出來的,領頭管事的人,什麼都不用幹,還能享用資源,幹活的,無論你怎麼幹,都只是這個樣,時間久了,就搞不下去了。

事實上,這一次因爲錢莊的禁錮,他們幾個的族人們就大規模的出現了不滿的情緒,這就可以讓他們看到人性的本質。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你能爲他們謀利益,他們支持你,依附你,你不能爲他們謀利益,他們就會跳出來反對你,可不會因爲同宗同族,就盲從你,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

當然,孫享福這番話,也只是能讓他們各自反思一下而已,真要有什麼動作,只怕也會等到矛盾爆發到不得不處理的時候,纔會實際行動,他們可不會因爲一種可能性,就急急的做出決定。

而對孫享福來說,徹底的粉碎這些世家豪強,也就差臨門一腳了,他只需要發展好當地的民生經濟,讓這些世家的底層族人,對他們宗族不滿,就成功了。

第197章 獻策第115章 下揚州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72 人才缺乏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241章 運作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277章 玩脫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457章 大買賣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457章 大買賣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115章 下揚州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17章 逛夜市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51章 誤會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193章 殺心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38章 都來了第564章 入城第547章 進展第770章 大結局第425章 穩步發展
第197章 獻策第115章 下揚州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72 人才缺乏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241章 運作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277章 玩脫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457章 大買賣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457章 大買賣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115章 下揚州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17章 逛夜市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51章 誤會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193章 殺心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38章 都來了第564章 入城第547章 進展第770章 大結局第425章 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