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見韋李

在這個時期,任何被派到嶺南當官的官員,都等同於流放,尤其是高官,即便是持節巡視的欽差,也是一項沒有多少人願意幹的苦差事。

所以,韋叔諧和李公淹兩人來到嶺南時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而且身爲北方人的他們,在海上搖了幾天,暈船暈的很厲害,一上岸,馮盎就請了李淳風來幫他們醫治。

給水稻拉花授粉這種農活並不難,孫享福只需要讓阿山把這麼做的原因跟還不太聽的懂漢話的夷民們講解一番,就不需要他操太多的心了,齊整的水稻田現在已經成了嶺南一景,所有的嶺南人都期待它能豐收。

如無必要,孫享福是不願意小黑和小野兩個傢伙離開半島上專門爲他們搭建的嬉戲樂園的,他們還沒有受到嚴格的訓練,不太懂得一些人類會遵守的規則,比如到了稻田邊,一不注意他們會給自己身上蹭上一層稀泥,害的孫享福都去別處移植了好幾回水稻補種了。

這五萬多畝水稻是孫享福的試驗田,而且是極其難得的湖沼試驗田,肥力特足,因此,他想種出一個讓後人驚歎的產量來,讓自己的名字在史書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遠遠的看到兩個長鼻子的傢伙又朝稻田這邊過來,孫享福很快就從田梗裡躥了出來,現在稻花都出了,再移植的話,成色肯定趕不上同批種植的水稻,他覺得要將這兩個傢伙關一段時間禁閉再說。

“大人,有人來找你,他們要帶走小黑和小野。”

看到孫享福從稻田裡出來,阿月急急的跑上來告狀道。聞言,後面的一個軍漢頭子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

“下官宣節校尉劉士利見過孫下牧,陛下派韋叔諧李公淹兩位大人宣撫嶺南,現下已到了城中,特召大人前去相見。”

事實上,孫享福纔是李世民第一個派來嶺南的人,作爲打前站的他,現在也該跟是去跟正主交接一下工作了,當然,這裡面也有韋叔諧和李公淹更願意相信孫享福的意思在裡面,畢竟,馮盎是嶺南人,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考察馮盎。

“嗯,劉校尉無需多禮,某這便收拾一下,隨諸位一同進城。”

要說爲什麼大唐隨便一個小武官都認得孫享福,你也是因爲白蛇傳的原因,雖然已經幾月未在長安露面,但長安城誰人不識孫享福啊!

說罷,孫享福急急的搶過阿月手中的籃子,將一個大芒果剝開,用黃黃的果肉誘惑起了小黑和小野,防止他們去稻田裡嬉戲。

“阿月,你以後你的任務就是訓練他們不準到稻田裡去,還要訓練他們按照人走路的道路走路,知道嗎?”

“嗯,阿月一定會叫他們聽話的。”阿月黑黑的小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她聽出了孫享福並沒有讓人帶小黑和小野走的意思。

孫享福對於馴獸是一竅不通的,於是,只能將這個任務交給整天和他們待在一起的小阿月了,希望幾年之後,跟他們一起長大的阿月,能夠輕易的指揮他們幹一些農活吧!

將一身粗麻布農作衣服脫了下來,又在浴桶裡泡了泡,穿上一身輕薄官府的孫享福這纔有了點官樣子,不過半年前細皮嫩肉的許仙已經變成了現在的黑許仙,這倒是讓他的臉蛋多了幾分陽剛之氣。

“你等幾人爲何沒有騎馬前來?”

出了這套全部用沉香木打造的傢俱的宅院,孫享福這纔想起劉士利等人全部是步行而來,有些詫異的道。

“呵呵,奉兩位大人之命,四處看看而已。”劉士利笑了笑,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孫享福瞬間就懂了。

“要看就光明正大的看,越公乃是磊落之人,沒有任何異心,你等就不要枉做小人了。”

孫享福淡淡的說了一句,便讓趙龍去牽馬,這大熱天的,走幾十里路到城裡,可會熱死人的。

“呵呵,上命不敢違啊!不過在我等看來,這嶺南之地到處是稻田,百姓也安居樂業,卻不像大家口中所說的蠻荒煙瘴之地,當真是不見不知道啊!”

“幾個月前,嶺南可不是這樣,這些水稻,便是某從交趾引進過來的,而嶺南的真實情況,你應該去病患集中營那邊去看看。”

劉士利等人每人也分到了一匹馬,在趙龍的護衛隊形散開之後,他便與孫享福席君買三人並馬而行,一邊走一邊聊着。

“孫下牧種植的這交趾稻種,真的能畝產八石谷?”

“只多不少。”孫享福很有信心的道。

以他的經驗,不難預估出自己種植的這塊稻田裡的產量,要不是這個時期的一畝小於後世,他敢對外宣佈自己這塊田的畝產至少是十石谷,因爲這塊田太好了,不知道形成了多少年代的湖沼地,肥力足,日照足,水份也足,幾乎達到了這種稻子的極限生長條件,再想突破,就只能靠雜交稻種了,當然,這是孫享福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八石谷的產量是他對這種稻子的最低要求,北宋時期,占城稻種就有畝產四石多大米的記錄,而八石谷,也不過是能碾出五石多大米而已,因爲除去穀殼和不必要的水份,一斤谷也就出七兩多一點大米而已,他一個後世來的農科研究生,要是成績只比人家北宋年間的一個普通農民高那麼一點點,那就太丟面子了。

劉士利知道自己密衛的身份恐怕已經被孫享福知曉,便也不再忌諱,對於嶺南的許多問題,只要不懂的,便開口問,這些東西都不涉及孫享福的核心利益,孫享福有問必答,很快,當劉士利把孫享福知道的情況都瞭解的差不多以後,馬隊便進了城。

“韋大人和李大人可安好。”

看着牀榻上頭上纏着白布,處於半昏睡狀態的韋叔諧和李公淹,孫享福朝李淳風問道。

“都下船了,還吐的稀里嘩啦,此症非藥物可解,須得等他們自己緩過來。”李淳風有些無奈道。

對於很少坐船的北方人來說,乘坐這個時期的海船,簡直是等於受刑,可不是什麼船都是像幸福號這樣平穩的,弧形底船和平底船在海上的顛簸尤其劇烈,就是像把人在鍋裡顛鍋翻炒一般。

而且,南方的溼熱氣候對於北方人來說也是一種折磨,那種渾身出水的感覺很不好,會加深他們暈船時的噁心反胃症狀。

“取薑片來讓所有暈船的人含在嘴裡。”

孫享福在後世見過很多暈車暈船的人用這種辦法,貌似有些效果,除此之外,他還將自己弄出來的花露水往兩人的太陽穴上抹了一些,讓他們感覺頭腦清涼了一些。

果然,半個時辰後,兩人的症狀都有些緩解了,看到瘦的快脫了相的二人,孫享福又讓馮盎府中的人取了荔枝糖讓他們含在嘴裡補充糖份,直到夜晚,二人才能稍微正常一些,便請孫享福到房中說話。

“嗨,走一趟嶺南,老夫這條命都去了大半矣。”

一番見禮之後,韋叔諧率先抱怨道,一旁的李公淹也是深有同感。

“兩位大人遠來辛苦了,北人暈船乃是正常現象,歇息兩日,便能大好。”

孫享福笑着安慰了一句,便見韋叔諧屏退了左右侍衛,房中只餘他與李公淹和孫享福三人。

“正明來此已有數月,可查實有情況?”

“越公並無反心,而且,配合朝廷完成了對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的打擊,其心可明,亦上表願遣子往長安爲官,嫡子智戴文武雙全,當往。”孫享福很正式的向二人答道。

“嗯,此事當無疑問,正明覺得,嶺南之地,可否能如同中原,對百姓登記造冊,收繳田地人頭稅?”韋叔諧點了點頭又道。

李唐對嶺南之地的管理一直較爲寬鬆,只要不造反,不給中原地區添亂就行,之前所有的行政軍事大權就全部掌握在馮盎手中,而自從馮盎上表向李唐稱臣以後,這還是第一次有朝廷派欽差大臣持節來嶺南。

如今,總總事情讓李世民意識到了嶺南的重要性,他派兩位大臣來,就是想徹底的將嶺南管起來了。

“登記造冊或可,收稅恐怕還要暫緩,嶺南之地除了各州州城周邊百里之內,大多數地方還都是由部落首領統治的村寨,即便是越公有大酋長的身份,也管不到很細,兩位大人還需循序漸進,凡事與越公多商議爲好。”

孫享福之所以能在嶺南之地諸事順暢,是因爲他幫嶺南之地的百姓醫治好了大肚症,大家把他當恩人看待,而孫享福自己身上,也沒有什麼官僚主義的做派,很平易近人。

所以,對於這些名字都只是用一個奇怪的喊聲代替的獠人和夷人,能做到登記造冊,就已經很難了。但若是突然給他們套上一些朝廷的規矩,恐怕根本執行不下去。

首先,部落的統領就不會同意白白的將自己部落的產出交給朝廷,畢竟,他們的生活也很艱難,而那些獠人和夷人,往往對自己的部落首領是盲從的,就像馮盎需要召集壯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部落裡的人基本都是不問原因,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

而這些部落的首領很少有學習中原文化的,你跟他們講封建君臣那一套,他們根本聽不懂,想要他們無條件服從漢人,幾乎不可能。

“那此事便從長計議,還有一事,陛下和滿朝大臣都有疑惑,卻是需要我等親自驗證,正明密奏中所言,畝產八石的稻穀,是否屬實?”李公淹明顯沒有韋叔諧那麼耐得住性子,等孫享福說完話,便接話問道。

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287章 宴會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179章 互坑第700章 歸家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33章 到吐蕃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577章 追擊第357章 起塘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570章 走場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357章 起塘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456章 戰局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469章 自救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549章 北上第560章 審問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83章 回程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十章 賞錢第241章 運作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573章 開賽第420章 送別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288章 密室第721章 開工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579章 二進宮第163章 雙簧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509章 大招工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三十章 面聖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
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287章 宴會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179章 互坑第700章 歸家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33章 到吐蕃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577章 追擊第357章 起塘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570章 走場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357章 起塘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456章 戰局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469章 自救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549章 北上第560章 審問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83章 回程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十章 賞錢第241章 運作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573章 開賽第420章 送別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288章 密室第721章 開工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579章 二進宮第163章 雙簧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509章 大招工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三十章 面聖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