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後宮搬遷

李世民本只想隨便走走看看,沒成想,一看就看了一天,他太低估張純那幫人的建設能力了,他們可是能用一年的時間,在定襄城修建起過萬套別墅的人,十幾萬人圍着太液池修了快兩年了,已經將這裡完全的整變了樣,也難怪李淵忍不住想要搶先居住了。

總體來說,用於居住的整個別墅羣都透露着精細的味道,外部,是修剪整齊的各色好看的花草奇樹,有可供人力車騎行的水泥道路,在裡面穿行,十分快捷。

而房屋內,所有的地板,都是燒製的精美的大瓷磚,窗戶,全是透明玻璃製作,屋頂,則是有厚青瓦上面加蓋了一層美觀的琉璃瓦,既防雨水滲漏,又美豔光亮,還冬暖夏涼,就連樓梯的扶手,都是用鏤空雕花的紅木製作。

不過,這些別墅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大,最大的,佔地面積也不過兩三百平米,三層樓的高度,上下,十多個房間而已,相比於原本那些宮殿式的大建築,體型小了好多倍。

“這就是朕的居所?”李世民走到其中一間位置最高,視角最好,面積也最大的別墅的大門外,有些詫異的向王得用問道。

他的臉上,略微的表現出了不悅的神情,因爲,在他看來,有些小了,完全沒有他想要的那種大氣的宮殿的感覺,與他上千平的御書房比起來,簡直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

見到他這個表情,王得用沒有立即答話,而是給了一個眼神,讓負責建造的閻立德上來解釋,而閻立德,其實並非整個後宮的設計者,要說,這大明宮的主要設計者,其實是孫享福,而將他變成實物的,則是原本在孫享福屬下主管房地產,現在則是在工部任右侍郎的張純,現在他也在場,所以,閻立德又將眼神看向了他。

“是的,陛下,這棟別墅是整個後宮建築羣中位置最高,視角最好的所在,上下三層,各三百平米,有九間臥室,一間大書房,三個會客廳,一間數十平米,聯通室內外,可控制水溫的景觀泳池,還有一個獨立的大廚房,平時,會有九個人,在這裡隨時伺候陛下的生活起居,可別看他小,但更有家的味道,您進去之後,就知道里面別有洞天了。”張純並沒有像閻立德那樣露怯,率先一步,引着李世民等人走入了院中道。

這套給皇帝居住的別墅,裡面匯聚了他和屬下所有設計者的智慧,還有許多孫享福的建議,在他看來,幾乎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房屋了,他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

然而,李世民還沒有將房子內部看完,眉頭首先就鄒了起來,他堂堂皇帝的寢宮,居然只有九間房,九個人伺候?

“才九個人,如何安排的過來朕的起居?”李世民都沒有觀看庭院內景緻的興趣,語氣更加不悅的問道。

“按照設計規劃,整個皇宮,也只有您和皇后娘娘的別墅,是有九個人伺候的,貴妃只有七人,嬪妃只有五人,再往下的昭儀,美人,才人之類的,則只有三人,未成年的皇子皇女,只會額外加派兩三人照顧,至於能不能照顧的過來,您進去試住過就知道了,若真是不夠,可以加派。”

李世民知道孫享福的那套城堡式的宅子裡,做什麼都方便,所有負責伺候生活起居的僕人加起來,也不過百,善陽,定襄的別院那邊,甚至常年只有十來個人,想來,應該是他們將那些便捷的設施,都用到了這棟別墅裡面,讓使用者,能夠更加便捷。

這便讓李世民升起了試試看的心思,在一陣向外散發着紫檀木香味的雙開包框木門被推開之後,李世民頓時被房屋內精緻的傢俱設計所震驚到了,一百多平的客廳裡,那些一看就知道坐上去十分舒服的沙發,圍着一張張純透明玻璃的茶几擺放着,而且,即便是在一樓,這間客廳也完全不需要點燈,因爲,靠背面,即太液池那一面牆壁,是由整塊的落地透明玻璃窗組成,那些玻璃窗,都被鑲嵌在可以活動的紅木框子上,上下有滑輪,現在,朝兩邊拉開之後,這一面好像整個都沒有牆一樣。

而且,這些玻璃窗下面,直接就是泳池,從大廳往這個方向,向遠處望去,好像整個泳池,是接着太液池一般,其實,李世民知道,這裡離太液池的水面,至少有一二十米的落差。

僅是這一個設計,就讓李世民覺得眼前一亮,然之後,張純很快就讓他見識到了爲什麼這棟別墅,只要九個人伺候他的起居,因爲,從洗浴更衣裝扮,到膳食供應,再到之後的清潔衛生打理,都有一整套班子跟進補充,讓居住者能夠輕鬆的過上非常舒適的生活,比如吃飯,大的場面,有御膳房的大廚房專門供給,小到幾個人的日常飲食,兩三個侍女就能直接在別墅外的廚房,幫他快速做出來。

類似上廁所,洗浴,的小事,有一按就沖水的馬桶,一擰就能出水的水龍頭之類的設計,九個人別說圍着李世民一個人轉,就是把留宿的妃子,甚至是多個妃子,一同伺候了,也一點問題都沒有。

“陛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實並不複雜,有了這些便捷的設計之後,其實根本不用那麼多人打理,大的局面,宮苑總監那邊,會有專門的一整套班子應對,隨時待命,平常的日常生活,別說是九個人,就是一兩個人,專門的幫一個人打理,其實也忙的過來,如果有貴人們不喜伺候,甚至還能任性的獨居,不會在生活上面,浪費他們太多的時間。關鍵是,採用了這套設計之後,整個後宮,需要留下來的宮人,還不到三千。”

“不到三千?”李世民聞言一愣。

他太知道這個數據的背後的意義了,像他這樣配備最多內侍的皇帝,也不過才九個人伺候,那麼,其它可以稱之爲主子的人,平均算下來,最多也就每人三四個人伺候,後宮總共纔多少主子?算上李淵的後宮團體,加上所有李淵和李世民未成年的皇子皇女,也不過一百多號人,張純說三千人,還是因爲宮苑總監那邊,預備下了做各種事務的整套班子,能夠有機整合,比如修剪花草和負責灑掃的園丁,負責一些搬搬擡擡佈置場面的太監等,固定的工作並不多,都可以相互幫忙應對後宮裡一些各種各樣的需求。

在所有的享受基本都沒有打折扣的情況下,直接縮減掉後宮差不多九成的雜役僕人,這絕對是一件大功,這種節省全部體現在經費上,那可能是每個月數十萬貫,一年好幾百萬貫的開支,長年累月的計算下來,根本就沒有底,看來,孫享福做這套設計的時候,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真是用心良苦。

去到了二樓之後,李世民才體會到張純所說的視角最好的意思,寬大的陽臺上,李世民居高臨下,能一眼掃過兩側所有的別墅,陽臺上直接架有望遠鏡,這宮裡除了他老子李淵之外,可就住着他一個成年男人,他幾乎可以用望遠鏡,看到各棟別墅裡的一些情況,尤其是游泳池和純透明玻璃的客廳。

三樓的書房和主臥,更加沒有讓他失望,那種超大彈簧牀墊,帶着擺了上千本精美紙印書籍的大書架,還有書架旁,一溜有十幾樣可供運動鍛鍊的器械,張純都大致給李世民講解了一下,酷愛運動,武藝不錯的李世民當場就試了試,感覺非常好。

“陛下,整個後宮別墅羣的建築,全部都裝修配製好了所有用具,您和後宮各位貴人,皇子皇女,只要帶上自己的日常用品,便隨時都可以入住,至於原先宮中那些用具,許多大件的,可以直接歸攏在一起,將來擺放在皇城公園裡,供百姓參觀,小件的,貴重的,臣也建議,不要收藏在庫房裡蒙塵。

按照舊宮的改造設計方案中,是要建設一座超大型的博物館的,博物館可以把皇宮裡的珍寶,都擺放在裡面,開放給百姓參觀,甚至,許多陛下,皇后娘娘,貴妃娘娘用過的舊物,也可以擺放在裡面供百姓參觀,有很多有年代感的東西,能夠記錄這個時代的變遷和進步。

比如此前您常用的跪墊,後來用的胡牀,御椅,現在用的沙發,此前用的木質馬車,後來用的鋼軸承馬車,四輪馬車,五輪自行車,此前用的銅鏡,銀箔鏡,琉璃鏡,現在用的玻璃鏡······”

原本李世民不覺得這個提議有多好,可是越是想,越覺得這麼做的意義重大,皇帝收了這些奇珍異寶,沒有將其藏起來,據爲私有,而是開放給所有的百姓欣賞,有條件的,甚至可以把玩,那麼,他們會更加理智的看待這些奇珍異寶。身外之物,同時,對於富有天下的皇帝也更加能理智看待。

至於說的那個記錄時代變遷,李世民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啊覺得孫享福這麼設計的初衷,是想讓人們看到進步的好處,刺激人們,積極爭取進步。

不過,光只是一個住的環境十分優越的話,還吸引不了像李淵這樣,享受了十幾年的老皇帝,因爲在整個後宮裡,用於居住的別墅,只是很小一部分,它還有景觀園,嬉樂園,養生園,戲園,活動廣場等等設施,當然,還有更多的其它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這裡可比原本像牢籠一般的皇宮,豐富多彩,有意思的多了。

李世民也正是因爲整個人在裡面逛了一圈,才決定,後宮即日起,立即開始搬遷的,反正那邊已經建好的部分,足夠現在後宮內居住的所有人居住了,儘快的將那些從小被圍困在宮牆之內的人放到社會上去,也好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外面的生活。

bq

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118章 殺倭第556章 抓捕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543章 採紅菱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54章 軍議第454章 軍議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46章 制海鹽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733章 到吐蕃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770章 大結局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235章 胡商到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19章 追擊戰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113章 溪村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85章 上朝第269章 私聊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81章 大進項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270章 戲劇院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734章 宣撫第583章 回程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714章 航海人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642章 後宮搬遷
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118章 殺倭第556章 抓捕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543章 採紅菱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54章 軍議第454章 軍議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46章 制海鹽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733章 到吐蕃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770章 大結局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235章 胡商到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19章 追擊戰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113章 溪村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85章 上朝第269章 私聊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81章 大進項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270章 戲劇院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734章 宣撫第583章 回程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714章 航海人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642章 後宮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