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人才濟濟

大明宮,李隆基聽取了姚崇的彙報,笑着讚道:“不錯!很不錯!短短時日,就有如此氣象,你這個丞相當得不錯。”

姚崇不僅看問題深遠,大局觀了得,而且執行力也是一流的。有他在後面盯着,羣臣不敢不盡心盡力。

有時候,執行的官員還沒有發現問題,姚崇反倒是提前發現了,派人告訴相應的官員。這些官員有些不信,去一查之下,竟然是真的。

這樣的事兒不是一件兩件,而是數量不少。時間一長,只要是姚崇提出的問題,這些官員就不得不信了,姚崇的信服力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陛下,這可遠遠不可夠。”姚崇並無喜色,濃眉一挑,道:“革除積弊雖然取得進展,然而,鑽營之事越來越多了,官員面臨的問題更難了,宋璟得早日歸來。”

隨着改革的鋪開,觸動的事兒越多,越來越多人的利益被觸動,他們的反彈也就越大,姚崇面臨的壓力也就越大了。

這些被觸及利益的人,爲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就會用盡一切方法反對與阻止。這就需要一個鎮得住,讓他們絕望的人來處置,這非宋璟不可。

“嗯。”李隆基重重點頭,道:“朕聽說你的門檻都被踏破了,找你鑽營的人可以排滿一條街了。”

“哎。”姚崇有些無奈的搖頭,道:“雖然早就料到會有這種事兒發生,當發生之時,臣還真是有些無可奈何。”

這麼多人找姚崇鑽營,總不可能全殺了吧?就算要全部處置,這需要不少人手。而眼下的革除積弊。人手都不夠用,哪裡還派得出人手來處置這事兒,是以,姚崇也覺得有些無可奈何。

“宋璟是得趕緊回來。”李隆基道:“以宋璟的剛直,只要他往那裡一站。相信這些鑽營的人就會收斂許多。”

宋璟剛直無私,他的剛直可以讓你絕望。那些鑽營的人懾於他的威名,相信會收斂很多。

“張柬之已經做好準備了,朕這就要他啓程。”宋璟是得早點回來。這需要張柬之去把他換回來,是以,張柬之早日前去天竺爲宜。

張柬之得旨後。立時啓程,兼程疾趕,到達天竺後,把宋璟換了回來。

宋璟得知國內需要他趕回來的消息後,把公務交接完成,就兼程趕回來。宋璟回到長安。引起了一場風波。

“甚麼?宋璟回來了?不會吧?”

“是真的!他真的回來了!這段木頭回來了,我們完了。”

“木頭?你太小瞧他了,他就一鐵塊,對他威逼利誘全都沒用,看來我們的麻煩大了。”

“宋璟就一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完了!完了!”

那些被觸動利益的人得知宋璟回來的消息後。感到絕望了。對於宋璟的剛直,誰個不知,哪個不曉?

要想對宋璟威逼利誘,那是沒用的。不管你是誰,哪怕是皇親國戚,只要你犯了法,他就會按照律法來處置。

對於這樣的人,這些鑽營之人不能不絕望。

很快的,那些鑽營的人消失了,沒人敢再想着鑽營了。

“宋璟的威名比朕的名頭還要好使。”李隆基得知這一消息後。開個玩笑。

“人的名,樹的影,宋大人剛直無私,諸邪退避,果是不假!”姚崇也是調侃一句。

就這樣。革除積弊之事更加順利了,在朝着既定的目標進行。

又過了一段時間,姚崇上奏,道:“陛下,革除積弊之事,已經按部就班的進行,不會有大的波瀾了。臣以爲,是該開科取士,招攬人才的時候了。”

“好!”李隆基欣然,道:“傳旨:開科取士!這次,朕要親臨金殿,挑選人才!”

一道旨意很快就被傳遍天下,天下讀書人得知這一消息後,大爲振奮。

唐朝很重視人才,會重用人才,讓他們有用武之地,這是唐朝強盛的原因所在。

更別說,李隆基要親自挑選人才,這就是天子門生了。誰能不振奮?於是乎,讀書人收拾東西,趕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與春秋戰國的“掄材”大典,漢朝的舉孝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並稱中國古代的四大取士制度,官員十之八九就是由此而來。

雖然科舉考試在近代沒落,被批得體無完膚,然而,不得不說,科舉考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於這點,或許有人不同意,不過,我要提醒他們的是,看看唐朝那些名相,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科舉考試。

所以,不能因爲後世的沒落,而否認科舉制度的巨大作用。

這些讀書人到達長安後,很快就進行科舉考試,選中一批優異者,來到金殿,等待李隆基親臨挑選。

“陛下,這是這次科舉考試的優異者,還請陛下過目。”姚崇把長長的優異者名單呈上。

張說、狄仁傑、王孝傑、宋璟他們都來了,因爲科舉考試關係重大,他們也是關心,不得不來。

李隆基接過,展開一瞧,眼珠子差點掉在地上。

“好多的名臣呀!”李隆基緊緊盯着名單上的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大爲開心,在心裡暗道:“開元名相幾乎到齊了!”

對這結果,李隆基大爲滿意,笑道:“走!隨朕去金殿!朕要見見他們。”

就這樣,李隆基率領姚崇他們來到金殿,羣臣見過禮。

“叫他們上來。”李隆基輕開金口道。

早就等在金殿外的讀書人,在太監的引導下,魚貫而入。進入金殿後,有些人張望,有些人有些小驚惶。也有幾個四平八穩,鎮定自若。

“見過陛下。”他們衝李隆基見禮,睜大眼睛,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一臉的驚喜。

李隆基歲在弱冠。就有擊破突厥,滅吐蕃,征服天竺、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大功,就是唐太宗在這年歲,也沒有如此奇功。在唐人心目中,李隆基就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神明”,若是能目睹李隆基的絕世風采,那將是人生一大快事。

“免了。”李隆基揮手,道:“朕要親自挑選人才,想必你們已經知曉了。”

“你們瞧瞧,那是錦墩。是給朕挑中的優異者準備的,他們可以坐。若是沒被朕挑中,只能站着了。”李隆基指了指前排的錦墩。

皇帝賜坐,那是莫大的榮耀,這些讀書人眼裡一片火熱,盯着錦墩,恨不得立時坐上去。

“陛下欲以殊禮待我等。不知陛下欲要考我等何事。”一個讀書人,二十五六歲,上前一步,問道。

“嗯。”羣臣大爲訝異,這個讀書人的膽子也太大了,竟然敢問李隆基。

“嗯。”李隆基也是驚訝,問道:“你姓甚名誰?”

“韓休。”韓休通名道姓。

“韓休?”李隆基眉頭一挑,眼中異彩連閃,把韓休好一通打量。

只見此人身長七尺,昂藏一丈夫。昂頭挺胸的站着,氣度不凡。他一張臉線條分明,頗有些冷峻。

“好一個名臣。不說別的,光看這容貌就了得。”李隆基在心裡暗讚一句。

“韓休,你說說看。要何等樣人才能得朕之殊禮呢?”李隆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一句。

李隆基這一手頗有些巧妙,把“球”踢回給韓休了,也是對他的考驗。

“陛下,韓休以爲要得陛下之殊禮,必欲有驚世之才。”韓休一點也不驚慌,仍是那般鎮定,不疾不徐的道。

“那麼,你以爲你能否坐上去呢?”李隆基再出一難題。

這一問更難了,也更考驗人了。若是說不能,那就是墮自己威風;若說能,就有自誇之嫌。若是不能讓李隆基滿意,韓休就完了。

這問題還真是不好回答。

羣臣眼睛瞪圓,打量着韓休。

“能!”韓休只說了一個字,而且聲調也不高,卻是不容置疑。

“韓休,你這是說大話了吧?”李隆基臉一肅,沉聲道:“你有何德何能,獲朕之殊禮?”

“韓休別無長處,唯敢言。”韓休依然鎮定。

“敢言?”李隆基冷笑一聲,道:“你睜大你的眼睛好好瞧瞧,滿朝文武大臣,又有哪一個不敢言?宋璟剛直,你比得過?”

經過初步革新,那些尸位素餐,拿錢不辦事的官員已經被清退了。留下來的官員,都是正直無私之人,他們敢言。

其中最敢說的就是宋璟了,韓休竟然以“敢言”自吹,還真是沒幾人相信。

羣臣看看韓休,不住搖頭。

“宋大人剛直,美名天下傳,韓休甚爲欽佩。”韓休話鋒一轉,道:“若說別的,韓休不敢自誇,若說敢言,韓休自認不會遜於宋大人。敢問陛下,有一敢言的宋大人好,還是再多一敢言的韓休更好?”

宋璟這樣的諍臣,在歷史上並不多見,他以剛直敢言著稱。若是再有一個這樣敢言的諍臣,那是無上美事,誰能說不好呢?

“你的膽兒倒是不小,朕是見識了。”李隆基讚賞的點點頭,道:“韓休,你坐上去吧。”

“啊!”一片驚呼聲響起,羣臣有些不信,韓休幾句自誇之言,就能獲得李隆基的殊禮,這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我?”韓休一愣,以爲聽錯了:“陛下,爲何讓我坐?”

“因爲朕信你!”李隆基笑着點頭。

“謝陛下。”韓休一愣,隨即滿臉激動,衝李隆基見禮。

能被李隆基信任,那是何等的令人激動,即使以韓休的心性,也是心神激盪。

然後大步上前,坐在錦墩上。

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4章 國難思良將第49章 大敗古太白第45章 首戰大食第24章 人心所向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36章 濫竽充數第2章 狼狽爲奸第59章 巨患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52章 穩定西域第22章 好大的魚第31章 出兵天竺第12章 吐蕃震恐第71章 設伏第79章 東宮風光第26章 不可能?第20章 上當了第13章 武三思第15章 超級烏龍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35章 阿羅那很害怕第19章 狄仁傑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79章 東宮風光第39章 張說作證第33章 行刺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30章 吐蕃大治第34章 逼宮第25章 吐蕃滅亡第12章 安插人手第11章 雄心第34章 投楚王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21章 大破吐蕃(上)第39章 西天竺滅亡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31章 出兵天竺第56章 阿拉伯帝國使者第50章 窮追不捨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15章 踏上征程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33章 行刺第15章 踏上征程第51章 名將之才第21章 大舉進攻第86章 狗屁詩文第21章 大舉進攻第65章 武三思兵敗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9章 盛大慶典第14章 奔赴邊關第73章 暗殺泥涅師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24章 大戰古爾(下)第28章 傳說中的小白臉第12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6章 李顯回京第81章 天賜良機第31章 好小子!第65章 中國智慧第48章 全力出擊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23章 活捉贊普第36章 誣陷第27章 全軍出擊第46章 爭相結納第58章 大唐憾事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11章 跟屁蟲第16章 “傳”兵法第23章 活捉贊普第42章 智珠在握第39章 無理取鬧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26章 中央開花(上)第24章 狼狽勾結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78章 想逃?第42章 復國號還都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49章 灰頭土腦第54章 精兵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18章 僧辯第81章 天賜良機第24章 人心所向第59章 冬季練兵第60章 血染大漠(下)第27章 不信也得信第2章 萬騎第48章 全力出擊第82章 驚天血戰(上)
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4章 國難思良將第49章 大敗古太白第45章 首戰大食第24章 人心所向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36章 濫竽充數第2章 狼狽爲奸第59章 巨患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52章 穩定西域第22章 好大的魚第31章 出兵天竺第12章 吐蕃震恐第71章 設伏第79章 東宮風光第26章 不可能?第20章 上當了第13章 武三思第15章 超級烏龍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35章 阿羅那很害怕第19章 狄仁傑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79章 東宮風光第39章 張說作證第33章 行刺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30章 吐蕃大治第34章 逼宮第25章 吐蕃滅亡第12章 安插人手第11章 雄心第34章 投楚王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21章 大破吐蕃(上)第39章 西天竺滅亡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31章 出兵天竺第56章 阿拉伯帝國使者第50章 窮追不捨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15章 踏上征程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33章 行刺第15章 踏上征程第51章 名將之才第21章 大舉進攻第86章 狗屁詩文第21章 大舉進攻第65章 武三思兵敗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9章 盛大慶典第14章 奔赴邊關第73章 暗殺泥涅師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24章 大戰古爾(下)第28章 傳說中的小白臉第12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6章 李顯回京第81章 天賜良機第31章 好小子!第65章 中國智慧第48章 全力出擊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23章 活捉贊普第36章 誣陷第27章 全軍出擊第46章 爭相結納第58章 大唐憾事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11章 跟屁蟲第16章 “傳”兵法第23章 活捉贊普第42章 智珠在握第39章 無理取鬧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26章 中央開花(上)第24章 狼狽勾結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78章 想逃?第42章 復國號還都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49章 灰頭土腦第54章 精兵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18章 僧辯第81章 天賜良機第24章 人心所向第59章 冬季練兵第60章 血染大漠(下)第27章 不信也得信第2章 萬騎第48章 全力出擊第82章 驚天血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