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調兵遣將

馬政興於漢,盛於唐,衰於宋。可以這樣說,馬政與中國歷史息息相關,漢唐之所以強盛,就在於馬政的成功。

爲什麼這樣說呢?

漢朝的馬政在漢景帝時開始推行,漢武帝進行強化,取得巨大成就,漢王朝掌握了大量的戰馬,可以組建大量的騎兵。有了騎兵之後,漢武帝就可以改變漢朝的軍事戰略,由戰略防禦改爲戰略進攻,精銳的漢朝騎兵在衛青、霍去病這些軍各天才的統帥下縱橫在大漠之上。

在漢匈戰爭中,漢朝運用騎兵可以稱爲經典戰例的應該要算衛青奔襲河套之地、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和漠北決戰。

衛青攻打河套之地是從千里之外進行長途奔襲,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拿下河套之地。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兩次出兵,總共纔出動三萬精銳兵力,打垮了盤踞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萬匈奴軍隊。

漠北決戰更不用說了,漢朝出動十萬精銳騎兵,三十萬匹戰馬,創造了“單于夜遁逃”、“封狼居胥”的壯歌。

漢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就在於馬政的成功。

唐朝的馬政更加了得,王毛仲主管馬政期間,唐朝官方擁有的戰馬高達七十萬匹,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是中國歷史的巔峰之作

正是因爲唐朝擁有大量的戰馬,唐軍不分兵種,人手一匹戰馬。冷兵器時代,機動能力主要就是靠戰馬,唐軍人手一匹戰馬,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唐軍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正是因爲如此,唐軍的機動能力極強,可以快速集結,快速進攻,這是唐軍能夠席捲萬邦,滅國數十的重要原因。

想想看。要是沒有足夠的戰馬,重達五十斤的陌刀就無法出現在戰場上,因爲那太重,靠人來背。是不可能到達戰場的。

陌刀是中國古代的豪華兵器,有着巨大的殺傷力,然而,只出現在唐朝,而且還只是前期,到了唐朝後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究其原因,就在於唐朝後期衰敗了,馬政不給力了,戰馬急劇減少,沉重的陌刀無法到達戰場。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

至於宋朝的馬政,乏善可陳,可以說是糟透了。正是因爲馬政的衰敗,導致了宋王朝的衰敗。其實,宋王朝對馬政極爲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是因爲管理混亂,腐敗橫行,吏治敗壞,最終讓馬政無能爲力。比如河北路,宋王朝開設了十二個馬場,用來牧養戰馬。一年只有兩百四十匹戰馬可用,平均算下來,每個馬場只有二十匹戰馬,腐敗有多恐怖由此可見。

馬政失敗,沒有戰馬,向西夏、遼國購買戰馬又太貴。宋王朝來了一個自宮的舉措,由韓琦極力主張的“以步制騎”戰略得到實行,最終導致宋王朝的軍事乏善可陳。

步兵是不可能制約騎兵的,原因很多,說兩點就明白了:一是步兵太慢。機動力不夠,騎兵完全可以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打了就走;二是即使打勝了,也追不上,無法擴大戰果,這點在宋史中多有記載。

漢、唐、宋三朝馬政的成功或失敗,導致這三朝或強盛或衰敗,由此可見,馬政極爲重要,而把唐朝馬政推向中國歷史巔峰的王毛仲是多麼的了得。

“他在哪兒?”王毛仲是一位管理奇才,此人應當重用,李隆基忙問道。

“還在宮中管事。”楊思勖忙回道。

“去,把他叫來。”李隆基當即道。

楊思勖應一聲,忙去傳王毛仲。

“王毛仲,一個管理奇才,有他來管理,就不用再爲後勤發愁了,不管打多大的仗都不用發愁。”李隆基對王毛仲很是期待。

沒過多久,楊思勖迴轉,帶來一箇中年人,他就是王毛仲。

王毛仲個頭甚高,瘦長瘦長的,不象楊思勖那般筋骨如鐵,倒有點瘦不禁風。不過,此人甚爲精神,一雙眼睛清澈,透着睿智,一瞧便知是那種精明過人的人。

“王毛仲見過太子。”王毛仲快步上前,向李隆基見禮,紅光滿面,甚爲激動。

王毛仲不過是一個宮奴,身份地位很低,李隆基竟然要召見他,他是萬萬想不到,要他不激動都不成。

“嗯

。”李隆基瞄着王毛仲,也沒有要他起來,而是淡淡的道:“王毛仲,高麗人,父輩犯罪,罰爲宮奴,不知你可願爲國效力?”

“願意,願意。”王毛仲哪能不願的。

“你願意,我還不願意收你呢。”李隆基拿捏一番,道:“我這裡的人,都有過人之處,一句話,我不收廢物。你說說看,你有何過人之處?”

“稟太子,別的不敢說,管理之事我想沒人能比我更在行。”王毛仲頭一昂,脖子一梗,激昂昂而言。

“大膽!”李隆基臉一沉,沉喝一聲,王毛仲一縮脖子,一臉的驚懼之色。

“你也太高自己了,張說難道不如你?”李隆基聲音有些冷。

“稟太子,張大人盤盤大才,策論天下第一,有大器局,若是全盤運籌,王毛仲萬萬不如。若只是管理,籌備糧草之事,王毛仲不才,卻比張大人要勝上那麼一兩分。”王毛仲信心十足。

“是麼?”李隆基依然不冷不熱。

“若太子不信,王毛仲可以用人頭擔保。”王毛仲昂頭挺胸,激昂昂道。

“那好吧,我就給你一個機會。”李隆基終於點點頭,道:“朝廷要準備對吐蕃的大戰,這籌措運送糧草、軍械就交給你了。”

“請太子放心,王毛仲定不辜負太子厚望。”王毛仲大喜,終於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大明宮,李旦、李隆基、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張說、陳玄禮在座。

“呵呵。”李旦發出一陣暢笑聲,讚賞的打量着李隆基,道:“三郎,你獨具慧眼,又發現一個人才。這個王毛仲真是了得,管理很在行。”

“是呀,是呀。”狄仁傑重重點頭,大爲讚許:“一個小小宮奴,竟然如此善於管理,要不是我親眼證實,我還真不信。”

王毛仲是管理奇才,他一展身手之後,衆人信服,李旦對他是讚不絕口。

“太子的眼光非常了得,發現了陳玄禮、楊思勖,如今又發現了王毛仲,佩服佩服。”張柬之佩服得五體投地。

陳玄禮、楊思勖、王毛仲三人才華橫溢,非常了得。三人中,除了陳玄禮是千騎出身外,其餘兩人的出身都很低賤,楊思勖是爲人瞧不起的太監,王毛仲是爲人不重視的宮奴,李隆基卻能發現兩人,重用兩人,誰能不服?

“不說別的,就憑太子這份眼光,大唐就會人才濟濟。”姚崇也是感慨一句。

“太子,對徵吐蕃一事,你有何想法?”李旦充滿期待的問道。

李隆基精明過人,每當言事,必有驚人之見,衆人很是期待,睜大眼睛盯着他

“父皇,兒臣以爲吐蕃這一戰,干係重大,兒臣親自率兵出戰。”李隆基眉頭一挑道。

“嗯。如此甚好。”對於李隆基的軍事才華,李旦很是讚賞,李隆基親自率兵出戰,這勝算就更大了。

狄仁傑他們也沒有異議。

“吐蕃地處高山密林裡,易守難攻,大唐要想戰勝,必須調集精兵強將,是以張說、陳玄禮都要隨我出征。”李隆基對吐蕃之戰很是清楚,不是容易打的。

吐蕃的國力與唐朝沒法比,其軍隊的裝備戰力與唐軍沒法比,但吐蕃佔據有利地形,進退自如,這一仗不太好打,必須要精兵強將,方有勝算。

是以,陳玄禮、張說這兩個李隆基的左臂右膀必須出戰。

“如此甚好,只是兵部怎生辦?”李旦的眉頭擰着了。

兵部尚書是王孝傑兼領的,只是他在漠北,兵部實際上是由李隆基和張說一手打理。他們兩人要去徵吐蕃,這兵部就沒人打理了。

“父皇,王孝傑年歲大了,讓他在漠北對他的身子骨沒好處,兒臣的意思讓唐休璟去漠北,要王孝傑回京打理兵部。”李隆基道。

“甚好!甚好!”李旦、狄仁傑、張柬之齊皆贊同。

王孝傑的年歲不小了,不比年輕人,讓他在漠北,對他的身體沒好處,回到長安反而有利於他的身體。至於漠北軍務,可以由唐休璟處理,唐休璟也是一員良將,完全能處理好。

“傳旨:要王孝傑回京。唐休璟入漠北。”李旦當即傳下旨意。

“如今已經入冬,不便作戰,就趁此機會調兵遣將,做好來春大戰的準備。”李隆基道。

眼下已經入冬了,不是用兵之季,而且青藏高原太冷,不可能在冬天大舉用兵,只有等到來春。不過,可以趁此機會調兵遣將,做好大戰的準備。

西北,河西走廊,冬天雪地,一派銀裝素裹。

一隊隊唐軍開來,熱情似火,個個歡天喜地,冰天雪地並不能澆滅他們的熱情。

“大唐終於要對吐蕃大舉用兵了,我輩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吐蕃是個小人,反覆無常,象個竊賊,總是偷偷摸摸的,讓人氣憤。”

“左驍衛大將軍兵敗大非川之仇,一定要報!”

將士們來到西北,厲兵秣馬,戰意高熾,只等來春開戰。

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39章 無理取鬧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4章 調兵遣將第11章 軍權在握第76章 輕取黑沙城第55章 我恨楚王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18章 斷敵退路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31章 毀滅打擊第36章 誣陷第11章 雄心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66章 陰的就是你第8章 妙計破城第31章 好小子!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50章 不識時務第16章 贊普親征第11章 軍權在握第73章 默啜親征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18章 振聾發聵第27章 不信也得信第66章 首戰告捷(下)第3章 大唐軍備第21章 名聲漸起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57章 無理挑釁第33章 口出狂言第32章 首戰告捷第26章 誰更狠?第11章 雄心第76章 輕取黑沙城第31章 毀滅打擊第29章 血流成河第16章 贊普親征第6章 徵吐蕃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52章 打擊報復第51章 紛紛請降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23章 在劫難逃第29章 名臣張說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58章 分裂種子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19章 等你多時了第33章 開元盛世第10章 默啜助興第65章 氣象一新第2章 萬騎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19章 等你多時了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43章 瘋了!瘋了!第60章 服軟第7章 英雄歸來第60章 服軟第17章 豐碩戰果第68章 絕戶計第6章 徵吐蕃第57章 無理挑釁第41章 喪家之犬第13章 張說來投第1章 大食東進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63章 天下矚目第69章 大練兵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第23章 在劫難逃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78章 統統有賞第40章 太平公主的選擇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5章 大決戰(中)第32章 戰爭總動員第49章 最毒婦人心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5章 武則天第17章 吐你一臉第19章 齋戒第31章 同流合污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43章 立太子第53章 戰後總結第10章 席捲大非川第5章 武則天第68章 龍武軍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34章 悲催的小白臉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80章 奪馬第55章 楊思勖第21章 大舉進攻第64章 一將一相
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39章 無理取鬧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4章 調兵遣將第11章 軍權在握第76章 輕取黑沙城第55章 我恨楚王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18章 斷敵退路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31章 毀滅打擊第36章 誣陷第11章 雄心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66章 陰的就是你第8章 妙計破城第31章 好小子!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50章 不識時務第16章 贊普親征第11章 軍權在握第73章 默啜親征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18章 振聾發聵第27章 不信也得信第66章 首戰告捷(下)第3章 大唐軍備第21章 名聲漸起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57章 無理挑釁第33章 口出狂言第32章 首戰告捷第26章 誰更狠?第11章 雄心第76章 輕取黑沙城第31章 毀滅打擊第29章 血流成河第16章 贊普親征第6章 徵吐蕃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52章 打擊報復第51章 紛紛請降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23章 在劫難逃第29章 名臣張說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58章 分裂種子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19章 等你多時了第33章 開元盛世第10章 默啜助興第65章 氣象一新第2章 萬騎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19章 等你多時了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43章 瘋了!瘋了!第60章 服軟第7章 英雄歸來第60章 服軟第17章 豐碩戰果第68章 絕戶計第6章 徵吐蕃第57章 無理挑釁第41章 喪家之犬第13章 張說來投第1章 大食東進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63章 天下矚目第69章 大練兵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第23章 在劫難逃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78章 統統有賞第40章 太平公主的選擇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5章 大決戰(中)第32章 戰爭總動員第49章 最毒婦人心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5章 武則天第17章 吐你一臉第19章 齋戒第31章 同流合污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43章 立太子第53章 戰後總結第10章 席捲大非川第5章 武則天第68章 龍武軍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34章 悲催的小白臉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80章 奪馬第55章 楊思勖第21章 大舉進攻第64章 一將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