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開元基調

宦官亂政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問題,歷朝歷代都在預防。一開始還能防得住,到了後來,就無法防得住了,宦官會弄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亂,東漢、唐朝、明朝最是厲害。

李隆基一朝有楊思勖和高力士這兩個太監最爲得寵,後人因此而指責李隆基重用宦官。其實,這種指責沒有道理。

宦官弄權,是指有野心卻沒有相匹配的才華的那些宦官,他們除了作威作福外,沒有別的本事。

而楊思勖雖是宦官出身,卻是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華,一手謀劃了不少軍國大事,他本人更是率軍上戰場,立下赫赫軍功。

李隆基對楊思勖是堂而皇之的重用,而不是象宦官弄權的那些皇帝那般使用,這點是不同的。

至於高力士,此人有才華,更懂得進退,終其一生,都沒有干政,有人贊他是“千古第一賢宦。”

有關中傷李白之事,史書無載,多爲後人的說法。若真是有的話,平心而論,還是李白的不是。宦官也需要人權的,也需要尊重,有事無事,李白要高力士給脫靴,高力士能爽嗎?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事兒,都會不爽的。

姚崇提起此事,可以當作“預防針”使用。

“第五件事就是律法敗壞,威權不存,阿諛之輩橫行,以此而取高位,願陛下杜絕此事。”姚崇又道。

武則天要當皇帝,大封她的侄子,而她的侄子又胡作非爲,還得不到懲處。這律法形同虛設。於是乎,溜鬚拍馬之風盛行,以此而取高位者不在少數。

這些人,大多爲武氏的爪牙,雖然武氏被李隆基誅殺了。但他們的爪牙還未除盡。

“很好。”李隆基重重點頭,大爲贊成這話。

羣臣也是重重點頭,非常欣賞。

“第六件事就是自聖後主政以來,外戚用事,班序雜亂,臣請陛下少用近戚。”姚崇道。

羣臣把姚崇瞧瞧。再把武則天看看,心想這個姚崇是和武則天鉚上了吧?所提之事,總是少不了武則天。

“姚崇就是姚崇!”武則天卻是極爲欣賞,打量着姚崇,道:“此確爲一大弊端。”

“聖後英明。”姚崇一連提出好幾個與武則天有關的弊端。武則天不僅不惱,反而還欣賞姚崇,這份胸襟令人心折,羣臣心悅誠服的頌揚一句。

“祖母心胸寬廣。”李隆基也是感慨。

武氏當道,仗着武則天的勢,胡作非爲,作威作福,他們見官高一等。這班序還能有用麼?班序沒用了,也就意味着威權不存了,也就意味着朝廷的威風不存了。接下來就是更多的壞事爛事,也就成了一大弊端。

若是班序還有用,威權還在,管你是不是武氏的人,犯了事,先抓起來審問再說。如此一來。誰敢犯事?

“第七件事就是聖後之際褻大臣,虧君臣之防。願陛下以禮待大臣,如太宗故事。”姚崇把矛頭又對準了武則天。

武則天要當皇帝。就需要除掉那些擋她道路的大臣,除了重用周興、來俊臣這些酷吏外,她還要重處那些大臣和他們的家人。有時候,所用的刑罰令人髮指,爲的是讓人害怕,不敢再與她作對。

要不如此的話,也就不會有“請君入甕”這個成語了。

請君入甕是一個很殘酷的酷刑。

爲了改變這種情況,就有必要以禮待大臣。即使他們犯了法,按律處置就是了,不必再另加懲罰。

“說得好。”李隆基也是贊成這說法。

只要是按律處置,不另加懲罰,同樣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ωwш ●тt kan ●¢ Ο

“第八件事就是忠臣被誅,諍臣沮折,言路不開,臣請陛下效太宗故事,能聽逆耳之言,納羣臣之諫。”姚崇又道。

武則天掌管國政之後,阻塞了言路。倒不是她沒有胸懷,不能納諫,而是她不得如此做。

在當時,忠於李氏的大臣多的是,若她效唐太宗故事,讓羣臣暢所欲言,可以肯定,絕大多數大臣會上奏,要她不要登基當女皇。與其如此,不如阻塞言路,她就可以獨斷專行,一心爲登基做準備。

爲這事,殺了不少人,其中最冤的要數一代名將程務挺了。

程務挺具有非凡的軍事才幹,是武則天最倚重的大將之一,他在北方那些年,打得後突厥不敢犯邊。他被武則天殺害之後,後突厥殺牛宰羊慶賀不說,還爲他立廟祭祀,

他因何被誅殺?

事兒也不大,只是因爲他爲裴炎說了幾句話而已。

裴炎主張武則天不應當女皇,她應該還政於李旦,這觸怒了武則天,把他下獄。程務挺與裴炎的交情好,就上書爲裴炎求情。武則天不由分說,把程務挺也給殺了。

爲好友求情這種事兒,哪朝哪代沒有?

程務挺竟然被誅殺,就是因爲武則天要阻塞言路,要讓人閉嘴。

連程務挺這樣她倚重的大將都敢殺,誰還敢觸這黴頭?

“朕即位,要開創武功超越漢武,文治超越貞觀的盛世,自是需要廣開言路,博採衆長。姚崇,你這一提議非常好。”李隆基對此言大爲讚賞。

一個人再牛,也就不可能把國家治理好,得納諫,得博採衆長。

“第九件事就是高宗皇上崇道,聖後崇佛,佛道盛行,佛寺道觀極盡奢華,耗費數百萬,臣請陛下禁絕此事。”姚崇道。

李唐王朝爲了自我標榜,自稱是老子的後人,因而推崇道教,道教盛極一時。

武則天爲了代唐,就推崇佛教,大修佛寺,佛教盛極一時,以此與道教抗衡。

就這樣,佛寺道觀極爲奢華,耗資巨大,是該禁絕了。

佛道兩教,在中國歷史上極爲有名,極盛之時令人震驚。當然,也有皇帝禁絕,比如梁武帝和周世宗柴榮。因爲,他們在位之時,佛教太盛,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不得不毀佛寺,禁止佛教。

“朕以爲,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若要信仰自無不可。然,卻不可壞國之根本,如眼下這般,佛寺道觀奢華,富麗堂皇,有損國本,是該禁絕的時候了。”李隆基欣然採納。

人嘛,總得有個信仰,這沒有錯。但是,若是信仰已經危害到國本的話,那就不行了,需要禁止。

“第十件事就是漢以外戚亂天下,臣陛下禁絕此事。”姚崇瞄了武則天一眼,這話意有所指。

漢朝的外戚很厲害,比如王莽篡漢,到了東漢就更甚了,可以說,兩漢王朝就是亡在外戚之手的。

而唐朝,同樣有此害,那就是武則天登基當女皇。武則天得勢後,武氏橫行,禍亂天下,這也是外戚,此事不得不防。

羣臣緊抿着嘴脣,生怕發出一點聲響,把姚崇看看,再把武則天瞅瞅,有些爲姚崇擔心。

武則天雖然不是皇帝了,但她還是李隆基的祖母,若她一怒,定要讓李隆基治姚崇的罪,那麼,姚崇不死也要脫層皮。

“姚崇,你所言固然有理,然,你是知道的,我武氏只剩我一人了。”武則天瞪了姚崇一眼,一臉的傷感。

武氏,除了武則天這個親祖母不能動以外,其餘的人都被李隆基殺光了,如今的武氏只有武則天一人了,何來外戚亂國之說?

“聖後誤也。臣是提醒陛下,要防止此等事重現。”姚崇忙分辯一句。

“哼。”武則天瞪了姚崇一眼,冷哼一聲,就沒有了下文。

羣臣暗鬆一口氣,武則天這心胸還真是不錯。姚崇如此指責她,她竟只是不爽而已,並沒有牽怒於姚崇。

“姚崇所言極是有理,應當警醒。”李隆基重重點頭,對姚崇更加欣賞。

“姚崇,你有宰相器具。”武則天讚賞的打量一眼姚崇,瞄了瞄李隆基,意有所指。

“不錯。”羣臣齊齊點頭,大爲贊同這話。

姚崇才華非凡,讓人心折。今日再聽了他的十事,對他的欽佩之情更甚數分,衆人心想姚崇具有宰相之才。

“姚崇這十事,當爲朕開元施政的基石。”李隆基不惜溢美之詞,大讚特贊,道:“以後的施政,當以此爲核心。”

在歷史上,“姚崇十事”就是開元盛世的基調,整個開元盛世就是圍繞着這十事而來的。

一提起唐朝的宰相,人們就會想到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很少有人想到姚崇。其實,姚崇纔是開元盛世的真正推手,和魏徵推動“貞觀之治”一樣。

可以這樣說,若是沒有姚崇,沒有姚崇十事,就不可能有開元盛世。

“陛下英明。”姚崇所言,句句屬實,正是唐朝眼下的弊端所在,以後的施政圍繞這十事進行,那是應該的,羣臣全部贊同。

就是與姚崇不對付的張說,也是重重點頭。

“你們還有甚事要說?”李隆基問道。

羣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沒有人說話。

姚崇十事已經說得夠好了,沒人能說得更好。

李顯眼中光芒閃爍,嘴巴張了張,又閉上了,有些猶豫難決。

“七伯,你可有話要說?”李隆基看在眼裡問道。

羣臣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李顯身上,人人有些驚奇,李顯這個軟蛋還能有甚高明主張?

“陛下,能不能給宗室遇害子弟恢復名譽爵位,再厚葬?”李顯想了想,一咬牙道。

他一雙眼睛瞪得老大,死死盯着李隆基。()

第34章 悲催的小白臉第22章 立誰?第50章 窮追不捨第10章 默啜助興第40章 武則天退位第30章 張昌宗第5章 機會來了第11章 跟屁蟲第17章 滅吐蕃?第59章 冬季練兵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23章 勢如破竹第84章 霓裳羽衣第62章 揭皇榜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36章 濫竽充數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54章 精兵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4章 雞毛當令箭第84章 霓裳羽衣第47章 教子有方第25章 將門之後第79章 突厥恥辱地:磧口第51章 整的就是你第39章 宮變(上)第63章 天下矚目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61章 張說論兵第44章 遭遇大食第53章 戰後總結第60章 開元基調第74章 楚王萬歲第67章 波斯王子第6章 徵吐蕃第46章 第一輪交鋒第18章 紛紛歸降第22章 此路不通第2章 將星雲集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18章 振聾發聵第72章 大敗暾欲谷第29章 王孝傑上書第45章 首戰大食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章 國難思良將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61章 君臣失和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23章 在劫難逃第40章 武則天退位第70章 默啜慌了第20章 慘無人道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19章 贏得尊重第26章 中央開花(下)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6章 李顯回京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8章 獻俘第5章 各出機謀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14章 自取其辱第2章 將星雲集第45章 首戰大食第10章 揚眉吐氣第4章 商議軍機第6章 李顯回京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70章 選妃第3章 大唐軍備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23章 勢如破竹第27章 千金買將第25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大舉進攻第67章 敵變我變第43章 一路向西第4章 調兵遣將第55章 我恨楚王第1章 李隆基第40章 殺!第27章 不信也得信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6章 李顯回京第44章 雞毛當令箭第24章 望風而降第45章 一箭三雕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53章 戰後總結第39章 無理取鬧第78章 統統有賞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78章 統統有賞第5章 機會來了
第34章 悲催的小白臉第22章 立誰?第50章 窮追不捨第10章 默啜助興第40章 武則天退位第30章 張昌宗第5章 機會來了第11章 跟屁蟲第17章 滅吐蕃?第59章 冬季練兵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23章 勢如破竹第84章 霓裳羽衣第62章 揭皇榜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36章 濫竽充數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54章 精兵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4章 雞毛當令箭第84章 霓裳羽衣第47章 教子有方第25章 將門之後第79章 突厥恥辱地:磧口第51章 整的就是你第39章 宮變(上)第63章 天下矚目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61章 張說論兵第44章 遭遇大食第53章 戰後總結第60章 開元基調第74章 楚王萬歲第67章 波斯王子第6章 徵吐蕃第46章 第一輪交鋒第18章 紛紛歸降第22章 此路不通第2章 將星雲集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18章 振聾發聵第72章 大敗暾欲谷第29章 王孝傑上書第45章 首戰大食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章 國難思良將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61章 君臣失和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23章 在劫難逃第40章 武則天退位第70章 默啜慌了第20章 慘無人道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19章 贏得尊重第26章 中央開花(下)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6章 李顯回京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8章 獻俘第5章 各出機謀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14章 自取其辱第2章 將星雲集第45章 首戰大食第10章 揚眉吐氣第4章 商議軍機第6章 李顯回京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70章 選妃第3章 大唐軍備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23章 勢如破竹第27章 千金買將第25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大舉進攻第67章 敵變我變第43章 一路向西第4章 調兵遣將第55章 我恨楚王第1章 李隆基第40章 殺!第27章 不信也得信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6章 李顯回京第44章 雞毛當令箭第24章 望風而降第45章 一箭三雕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53章 戰後總結第39章 無理取鬧第78章 統統有賞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78章 統統有賞第5章 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