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幽州留後(二十五)

ps:抱歉抱歉,身不由己啊,短更了好幾天。還是要感謝大家支持,想打要快兄弟,還有金烏兄,以及繼續投月票支持我的兄弟。

李誠中對契丹權力體系的規劃實際上在契丹權力分配架構上形成了一種另類意義的三權分立,即可汗爲名義上的最高首領,舉辦和出席重大儀典;大於越爲民政首領,負責契丹民治,協調各部之間的政務;夷裡堇爲軍事首領,在營州的控制下負責契丹軍務。通過這種三權並立的形式,在充分利用契丹人力、物力資源的同時,最大可能消除其潛在威脅。

在這個交通不便、沒有即時通訊工具和手段的年代,軍國政務處置中心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選擇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該中心的權勢影響和輻射區域。爲了進一步加深契丹人三權分立的模式,李誠中打算從制度上設定好三個權力中心的位置。

可汗所在的王庭依然回遷到饒樂山下,這是契丹人的傳統和祖制,這一設立順理成章。大於越府將固定在扶余城中,滑哥兄弟想必也毫無疑意。李誠中打算新立夷裡堇官署,官署地點就設置在懷遠軍城。通過將三處權力中心固定的辦法,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契丹統治機構綁縛在固定地點,也能夠拉大三者之間的距離,儘量避免三者趨同帶來的隱患。

只要三個權力中心在營州的支持下能夠獨立長久地運作下去,李誠中相信,契丹聯盟永遠無法形成對自己的威脅。而這個聯盟擁有的部落武士、牛羊牲口、優質戰馬及各種特產,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益。

除了從根本上體制方面的問題外,李誠中還給契丹人帶來了龐大的民生計劃。這套計劃的內容着重於八個字:築城、修路、通商、教育。

作爲後世穿越者,從小就深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一套理論教育起來的現代青年。李誠中明白。政治體制框架的重新構建對於契丹的社會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僅僅依靠上層的強制改革,其影響力也許能維持十年、二十年,但要更久一點,就力有不逮了。只有從民生和經濟入手。才能從根本上動搖契丹民族的劫掠習性。

李誠中拋出來的民生計劃,說穿了,就是要將契丹人納入營州民生和經濟體系。

從這兩年的實踐來看,在原來的契丹八部之中。品部作爲最早依附營州的部族,短短兩年內,便已經徹底融入了營州。

在榆關作戰、白狼山作戰以及柳城政變等一系列重大挫折之後,這個部族的傳統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巨大損失,尤其是柳城政變,對於契丹頑固分子的嚴重打擊尤甚,對這個部族的轉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如今的品部與過去而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底層部民們加入到營州的生產生活當中,爲營州培養戰馬、放牧牛羊,加入各個工坊中從事勞動。他們逐漸擺脫了對中上層貴族的人身依附,家庭的觀念深入人心。真正的開始有了爲自己的幸福生活辛勤努力的機會和意願。

中上層貴族也將自己的利益和營州的利益牢牢的綁在了一起,他們在營州的政治體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品部小郎君已經成爲了營州官場的風雲人物,他的讀書活動非常成功,在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上的轉變尤其巨大,因爲其特殊身份,他與方方面面的交遊相當廣闊。過去的兀裡、現在的李怠墨身兼數職,不僅是統戰處從事之一,而且是渤海國的鴻臚寺卿,除此之外,他還繼續擔任着由早期“籌款委員會”演變而成的“社會民生福利發展基金會”主席,掌控着來自各方面“捐獻”彙集而成的龐大資金。

就在三個月之前,李誠中終於點頭,同意品部召開部族長老大會,李怠墨正式成爲了品部俟斤。但當李怠墨如願以償的那一刻,他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如何欣喜,過去魂牽夢繞的這個頭銜對於如今的他來說,似乎已經有些雞肋了。

品部另一個頭麪人物是大長老完失明,他對於大唐文化的熱情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在他就任燕郡令的這一年裡,以極爲謙遜的姿態敞開胸懷,竭力延攬來自各方的讀書人,籌辦起了白坡書院、雅山書院和燕郡書院。除了積極辦學外,他還在燕郡連續召開了多場詩會、雅樂會及歌舞頭評大會,一時之間,燕郡隱隱有成爲關外營州文化中心的趨勢。尤其是六月間舉辦的燕雅集遊詩會更是盛況空前,連著名大詩人、渤海國大相裴頲也壓下了一應繁瑣的政務,親自前來參逢。

有可靠消息言稱,完失明即將卸任燕郡令一職,加入最新籌辦起來的營州文教署,擔任文教署少監,而正監一職,則由馮長史親自兼任。

同時,品部的長老和貴人們還從營州的經濟發展中獲得了大量利益。這些品部的中上層貴族們,因爲當年李誠中穩定柳城時局的考慮而躲過一劫,家中擁有鉅額財富,其後在小郎君李怠墨或軟或硬的動員下,不得不將財富投入到了作坊和商鋪之中,成爲營州工商業階層的第一批股東。

在營州工商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這批當年不情不願的股東們忽然發現,自己坐擁家中不動分毫,居然就可以讓財富源源而入,而隨着營州軍在軍事上連續獲得的重大勝利,他們的財富也如滾雪球一般暴漲起來。於是,這些品部貴族們成爲了營州發展起來後的第一批食利階層,他們的利益已經牢牢的捆綁在營州這輛無往不利的戰車之上。 Www★ тtκan★ CΟ

李怠墨早期建立起來的“籌款委員會”已經改組爲“營州社會民生髮展福利基金”,這些品部貴族們在當年成立這個具有濃郁官方色彩的民辦組織之時,曾經做出過巨大貢獻,因此也在這個組織中擔任着各種理事、主任。他們通過基金會這一平臺,逐漸學會了運用“政治獻金”這一工具,在營州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軍事發展上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營州軍入關這一當前最重大的事務上,基金會就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除了經濟和政治,品部在軍事上的融入更加顯眼。這個總人口只有一萬多的小部族,在營州軍事體系中卻佔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成年男丁從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品部男丁加入的不是懷約聯軍,而是正正經經的營州軍!其中尤以古思、斡麻裡和阿柱三人最爲傑出,被部民們稱爲“品部三傑”。

古思已經身居教化司軍法處參軍之職,雖然品級不高,卻手掌重權;斡麻裡現爲營州軍左廂騎兵營虞侯,已經成爲了營級軍官;古思則於營州軍北征之前升任營州軍老營斥候都都頭,前程一片光明。

ωωω¤ TтkΛ n¤ ¢ Ο

可以說,如今的品部,已經幾乎漢化,其身上的契丹人標籤相當模糊。如果不是爲了在即將成立的契丹十部聯盟中打入釘子,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李誠中是不會再將其作爲契丹人來看待的,更不會將其再度納入契丹十部聯盟。

除了品部外,接受漢化影響的還有烏隗部和部分迭剌部部衆。

烏隗部自戰敗後開始全面向營州敞開了懷抱,他們抽調武士加入懷約聯軍,部族撻馬們則跟隨乞活買進入白狼山軍校接受培訓,族民們開始頻繁與營州產生各種聯繫,購買糧食、食鹽、茶葉,販賣戰馬、牛羊、皮毛和當地特產。隨着各方面聯繫的密切,烏隗部逐漸享受到了與營州交往的好處,族民們的生活開始穩定的趨於好轉。

尤其是當營州將醫巫閭山以東至懷遠軍城之間的大片草場承包給烏隗部之後,大量的烏隗部族民開始在這片區域中放牧馬匹,所產馬匹由軍方統一收購,成爲了營州軍固定的“戰馬生產商”。

爲了更方便的與營州軍方打交道,如今的烏隗部已經逐漸放棄了原來居住的新城地區,依附在懷遠軍城周圍,其中上層貴族們在緊鄰懷遠軍城的附近土地定居下來,建立起一個個定居點,成爲了懷遠軍城的一座座“衛星城”。

而對扶余城迭剌部親唐派的影響更主要來自於政治和上層貴族,通過對滑哥等兄弟的政治扶持,以及對上層貴族們的賄賂和通商來實現。因爲軍事實力的衰弱,滑哥兄弟需要仰仗營州方面才能執掌部族,才能做好未來契丹“大於越”的位子,所以這一點李誠中可以放心。而通過扶余城判事房,尤其是判事王全的努力,扶余城已經很好得開始貫徹有關《懷遠條約》的逐項條款,比如在通商方面營州行商們享受的片面最惠待遇。

營州方面的下一步計劃是,比照品部的過往經驗,將迭剌部貴族們也轉變成營州工商業的食利階層和投資者,讓他們充分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將他們牢牢的綁上營州的戰車。

不管是哪一種,加強與部族之間的聯繫,讓契丹人加大對營州的依賴,都是不二法門,也是真正能夠“長治久安”的基礎。(未完待續。)

第1章 西京變(四)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24章 諸侯之定(三)第71章 釘子(四)第78章 轉折(十)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18章 整軍(一)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21章 整軍(四)第48章 君之野望(六)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52章 范陽之春(六)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41章 薊州(三)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20章 整軍(三)第12節 幽州留後(十二)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23章 幽州留後(二十三)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9章 西京變(九)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72章 釘子(五)第85章 釘子(十八)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21章 遼西雙城(二十一)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61章 兩河輪戰(七)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43章 春夏(九)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3章 西京變(三)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30章 諸侯之定(九)第45章 春夏(十一)第39章 雙極(十一)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57章 燕郡問題(二)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79章 釘子(十二)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7章 營州經略(九)第72章 轉折(四)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24章 插曲(一)第41章 春夏(七)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11章 遼西雙城(十一)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43章 雙極(十五)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24章 大河之東(九)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16章 幽州留後(十六)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8章 西京變(八)第85章 釘子(十八)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2章 健卒營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82章 東都會盟(二)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2章 幽州留後(二)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49章 范陽之春(三)第10章 魏州(五)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11章 遼西雙城(十一)第54章 盧龍節度(二十三)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7章 西京變(七)
第1章 西京變(四)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24章 諸侯之定(三)第71章 釘子(四)第78章 轉折(十)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18章 整軍(一)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21章 整軍(四)第48章 君之野望(六)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52章 范陽之春(六)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41章 薊州(三)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20章 整軍(三)第12節 幽州留後(十二)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23章 幽州留後(二十三)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9章 西京變(九)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72章 釘子(五)第85章 釘子(十八)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21章 遼西雙城(二十一)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61章 兩河輪戰(七)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43章 春夏(九)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3章 西京變(三)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30章 諸侯之定(九)第45章 春夏(十一)第39章 雙極(十一)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57章 燕郡問題(二)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79章 釘子(十二)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7章 營州經略(九)第72章 轉折(四)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24章 插曲(一)第41章 春夏(七)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11章 遼西雙城(十一)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43章 雙極(十五)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24章 大河之東(九)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16章 幽州留後(十六)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8章 西京變(八)第85章 釘子(十八)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2章 健卒營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82章 東都會盟(二)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2章 幽州留後(二)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49章 范陽之春(三)第10章 魏州(五)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11章 遼西雙城(十一)第54章 盧龍節度(二十三)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7章 西京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