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

????棣州位於滄州之南,渤海之濱,是河北連接緇青的通道,原屬義昌軍轄境,爲義昌軍三州郡之一,當然也是盧龍軍控制下的州郡。去年劉仁恭提盧龍軍與宣武魏博聯軍在滄州大戰不利,敗退至范陽,棣州也理所當然的丟在了身後。

劉守光上臺後倒向宣武,將冀州、德州、棣州劃給了宣武聯軍,冀州交給成德,德州交給魏博,棣州則由宣武吞併。如今的棣州刺史兼兵馬使是宣武軍將領劉重霸。

劉重霸領五千宣武軍駐於州城厭次,主要職責是監視河北,南控緇青。尤其是今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緇青方向,因爲河北局勢相對穩定,但緇青局勢卻逐漸緊張起來。

說到緇青,就必須說回在鳳翔的天子。天覆二年是天子李曄思緒最爲混亂的一年,他被四股勢力夾在其中,已經完全搞不清楚誰真正支持自己了。

崔胤等朝堂重臣按理說是支持他的,可他們又引來了朱全忠這隻猛虎;天子李曄一開始認爲朱全忠是向着自己的,可結果人家在長安搞了一個盛大的郊迎,反相畢露;他一開始想要誅除韓全誨等中官,但這些人把他劫持到鳳翔的舉動此刻看上去又似乎很合理;至於岐王李茂貞,一會兒保護自己,一會兒威脅自己,自己也搞不清他到底怎麼想的。

在這種混亂的思維下,天子一會兒召喚朱全忠救駕,一會兒又拼命下旨阻擋朱全忠進鳳翔;一會兒給朱全忠加樑王爵,許他封國,一會兒又號召天下勤王;一會兒哭罵痛斥韓全誨和李茂貞,一會兒又不得不依靠他們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在這種混亂的政策下,大唐的各路藩鎮無所適從,也令朝堂的聖旨由“近乎兒戲”最終“實爲兒戲”。

值得諷刺的是,上一次勤王的主力宣武軍成爲了這一次勤王令的對象。這也算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笑話。

勤王令發向河東,李克用響應了,河東軍與宣武軍在陝州以北展開了連番激戰;勤王令發向西川,王建也響應了,但王建沒有挑釁宣武,他反而藉着勤王令的掩護,開始蠶食屬於岐王李茂貞的關內土地;勤王令也發向了河北,但河北諸藩和宣武軍穿的是一條褲子,沒有人理會;勤王令發向淮南,楊行密領受了吳王的爵位。做了做樣子,仍舊將注意力集中在錢鎦身上;勤王令同樣送到了錢鎦的手中,錢鎦恭領了越王之爵,但他沒法勤王,他要忙着抵抗楊行密的攻伐。

還有一道勤王令發給的是依附於宣武的緇青鎮。緇青節度使王師範雖然名義上臣服於朱全忠,但朱全忠並沒有餘力將緇青徹底掃平,他要顧及的地方太多了,現在還輪不到緇青。王師範是朱全忠名義上的屬下,但緇青仍舊由其全權控制。是宣武軍轄下的國中之國。

本來這也沒有什麼,王師範當他的緇青節度使,並不影響天下大局。但一道勤王令,卻令王師範嚎啕大哭。王師範最佩服的是河東李克用。不是佩服他的“勇冠三軍”,而是佩服他的“忠肝義膽”。接到勤王令後,他哭着說:“吾輩爲天子藩籬,君父有難。略無奮力者,皆強兵自衛,縱賊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誰之過,吾今日成敗以之!”

王師範決心效仿李克用,於是開始着手準備,彙集兵力於青州。

這番作爲自然瞞不了人,緊鄰緇青之北的劉重霸連續接到了朱全忠發自晉州、敬翔發自汴州的密令,讓他嚴密監控緇青,以防有變。

劉重霸近月以來,一直關注着緇青王師範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應對兵變。

魏博軍出德州攻略滄州南部的消息也傳到了厭次,但劉重霸只略微關注一二,便拋在了腦後,他早已得了河北行轅招討袁象先的密信,知道這是皇甫峻的擅自行動。

部將提醒劉重霸說,監控緇青只是棣州的職責之一,嚴防河北生變也是另一項重要內容。

劉重霸對此一笑而過,他回答說,王爺和敬相都發來公文,如今河南空虛,監控緇青纔是首要任務。至於滄州局勢,袁招討已經吩咐過,靜觀其變即可。面對疑惑的部將,他進一步解釋,袁招討還說,魏博桀驁、盧龍不遜,讓河北人自己去打一場好了,最好魏博兵和盧龍兵打得兩敗俱傷,這纔是對宣武最有利的局面。

劉重霸還讚歎說,袁招討雖未領軍,卻是知兵之人,有袁招討坐鎮河北,河北必然穩如泰山矣!

劉重霸不是唯一一個接到袁象先密信的人,袁象先同時向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髮出密信,要求他們堅決不參與這起由魏博人自己挑起的爭端,讓他們以大局爲重,不可亂了王爺的大計!

王處直兩個月間連中數枚“銀彈”,早就和盧龍達成了默契,自然不會有所舉動;王鎔卻有些花花心思。

王鎔一貫喜歡趁火打劫,當年劉仁恭南征魏博失利,北退幽州的路上,他就命成德軍打了一次劫,雖說最後攻打河間時敗了,兒子王昭祚和大將樑公儒也被盧龍軍擒獲,但總體而言,收成還算不錯。王鎔的第二次打劫發生在去年,他抱上宣武魏博聯軍的粗腿,率軍參與攻擊盧龍軍,這次獲利相當巨大,得了整個冀州,雖然深州南部被宣武魏博聯軍賣給了盧龍,但一得一失,比較起來,王鎔還是相當滿意的。

這一次魏博出兵滄州,皇甫峻也向他發出了邀請,王鎔相當興奮,準備派兵參戰。皇甫峻許諾給他的,是整個深州和瀛州,在如此誘惑之前,袁象先的密信就沒什麼用了。可等他將兵力集中到冀州後,盧龍軍的莫州軍也開到了深州饒陽,饒陽緊鄰冀州,相當於在他腹背上插了一根釘子,一旦成德軍攻打盧龍,就會面臨側翼被狠狠一擊的危險。

一開始王鎔還沒意識到盧龍軍南下的危險性,他同樣認爲如今的盧龍軍羸弱不堪戰。他讓樑公儒出兵試一試這支盧龍軍的虛實,等探過以後再定行止,或是東進滄州和魏博軍合兵,或是單獨北上,直搗瀛州、莫州。

樑公儒派兵和莫州軍試探了一次,結果大敗而回。成德軍本來就不強,當年盧龍軍中一支新組建的義兒軍就能將他們擋在河間城下,何況今日?樑公儒向王鎔稟告,說盧龍軍“戰力驚人,尤勝當年三分”,立刻就嚇住了王鎔。王鎔馬上意識到,盧龍軍進駐饒陽這一舉動,不僅僅是威脅成德軍側翼那麼簡單。

除了側翼被擊的危險外,王鎔想得還要更多,他擔心這支盧龍軍會整軍南下,直撲他的趙州老巢。於是王鎔顧不得出兵了,他反過來求懇袁象先,希望袁象先能夠出面,問問盧龍這是要幹什麼。

袁象先對王鎔的反覆無常相當鄙視,對他不尊自己號令準備出兵協助魏博的舉動也十分不悅,但鄙視歸鄙視,不悅歸不悅,爲了自己穩定河北的大計,同時也爲了自己保住深州互市的用心,他還是不得不出面。

河北現在鬧得那麼亂,他也顧不得自己親自出面是不是“通敵”了,他帶着幕僚跑到了冀州,然後通知盧龍,說要和盧龍軍詳談。

韓延徽這幾個月一直坐鎮深州,聽說袁象先來了,不由一陣好笑,於是邀請袁象先到深州懇談。

袁象先也想去深州看看,他在深州互市的生意做得那麼大,還從來沒來過呢。於是他由冀州入境,趕到了深州。

韓延徽是幽州豪門韓氏的嫡親子弟,父親韓夢殷累任幽州、順州、儒州刺史,本人身居盧龍節度府高位,被朝廷賜封從五品遊擊將軍之職。韓延徽先領着袁象先參觀了互市的情況,又陪着袁象先到袁氏的商鋪和倉廩巡查了一番。

韓延徽的地位、身份和談吐令袁象先很滿意,他認爲盧龍軍的接待工作很到位。兩人有着相同的家世,又是深州互市的發起者,這一聊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袁象先乾脆邀請韓延徽抵足而眠,連夜商談。

這一次深州之行讓袁象先很高興,深州互市的發展也令他對未來的生意有了更大的期待。同時,韓延徽對成德軍趁火打劫的惡劣品質予以強烈譴責,袁象先連連點頭,表示心有同感。對於盧龍軍兵入饒陽的舉動,袁象先表示諒解和支持,他還進一步提供了魏博軍滄州戰略的一些詳細信息,並且希望盧龍方面能夠妥善處置。

所謂的妥善處置,袁象先暗示韓延徽,一旦皇甫峻回到魏州,很多事情都不太好辦。

離開深州後,袁象先南下去了一趟趙州。趙州是成德軍的治地,成德軍節度使王鎔就在趙州。

能夠獲得盧龍軍不主動攻擊成德的承諾,袁象先很有面子,他得意洋洋的告訴王鎔,因爲自己的艱苦努力和巨大付出,盧龍軍將不會攻擊成德,他希望王鎔以後儘量收斂一些,老老實實管好自己的成德,不要給他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他還說,這次就這麼算了,如果還有下次,壞了王爺的大計,一旦出了什麼問題,不要怪他袁某人到時候置之不理。

袁象先的“艱苦努力和巨大付出”當然不能忽視,王鎔對此還是很上道的,他立刻送了一筆豐厚的財貨給袁象先,說是彌補袁象先的損失。袁象先毫不客氣的收了,然後迴轉魏州,坐等滄州戰事的結果。(未完待續。。)

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49章 范陽之春(三)第67章 饒樂山巔(二十一)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27章 插曲(四)第124章 河南(二)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39章 薊州(一)第46章 雙極(十八)第24章 插曲(一)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70章 釘子(三)第40章 春夏(六)第69章 釘子(二)第8章 遼西雙城(八)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100章 決戰上黨(十五)第140章 國器(二)第9章 魏州(四)第69章 非常規戰爭(六)第38章 春夏(四)第85章 釘子(十八)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80章 釘子(十三)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40章 雙極(十二)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31章 雙極(三)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5章 貝州(下)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71章 釘子(四)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56章 饒樂山巔(十)第24章 插曲(一)第1章 遼西雙城(一)第19章 西京變(十九)第72章 懷遠新思維(四)第36章 春夏(二)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77章 釘子(十)第32章 雙極(四)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42章 薊州(四)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27章 幽州留後(二十七)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20章 西京變(二十)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29章 諸侯之定(八)第85章 釘子(十八)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38章 白狼山水間(五)第39章 薊州(一)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57章 饒樂山巔(十一)第68章 非常規戰爭(五)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56章 兩河輪戰(二)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82章 大王莊——將軍廟(六)第100章 決戰上黨(十五)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8章 魏州(三)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
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49章 范陽之春(三)第67章 饒樂山巔(二十一)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27章 插曲(四)第124章 河南(二)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39章 薊州(一)第46章 雙極(十八)第24章 插曲(一)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70章 釘子(三)第40章 春夏(六)第69章 釘子(二)第8章 遼西雙城(八)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100章 決戰上黨(十五)第140章 國器(二)第9章 魏州(四)第69章 非常規戰爭(六)第38章 春夏(四)第85章 釘子(十八)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80章 釘子(十三)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40章 雙極(十二)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31章 雙極(三)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5章 貝州(下)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71章 釘子(四)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56章 饒樂山巔(十)第24章 插曲(一)第1章 遼西雙城(一)第19章 西京變(十九)第72章 懷遠新思維(四)第36章 春夏(二)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77章 釘子(十)第32章 雙極(四)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42章 薊州(四)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27章 幽州留後(二十七)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20章 西京變(二十)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29章 諸侯之定(八)第85章 釘子(十八)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38章 白狼山水間(五)第39章 薊州(一)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57章 饒樂山巔(十一)第68章 非常規戰爭(五)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56章 兩河輪戰(二)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82章 大王莊——將軍廟(六)第100章 決戰上黨(十五)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8章 魏州(三)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