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

ps:??感謝wkw的打賞和兄弟們的月票。

大帳之中頓時有些沉默,除了周坎外,其他將領和高級軍官們也在默默思索。也不知過了多久,高行周提出了一個意見:抽調六千名戰兵及部分補充兵力,調往黎城方向。這個意見看上去等於贊成防守黎城,當即引起激烈爭論。

“不可!在沒有確實探查到敵軍行蹤之前,此舉等若自損實力。萬一敵軍沒有偷襲黎城的計劃,豈不是白白浪費寶貴的兵力?”

“作戰不可首鼠兩端,兩邊都想顧及,結果只能是兩邊都顧及不到……”

“如今石峪韓軍正是喪膽之時,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等敵軍緩過氣來,或是李嗣昭、周德威向石峪增援,戰局又會陷入僵局,咱們消滅韓軍騎兵主力的戰果就白白浪費了……”

“就算敵軍真的偷襲黎城,以黎城的兵力,本來就有三千人駐守,再調那麼多人過去,無異於浪費……”

質疑聲四起,周坎也疑惑的看向高行周。

高行周道:“咱們適才已經有所判斷,敵軍紮營於石峪,很有可能是要偷襲黎城,某偏向這一判斷!可是諸位也說了,以咱們的兵力,在主攻石峪和支援黎城之間,很難兩全其美,既然如此,乾脆捨棄一邊……”

作爲立下大功的趙在禮來說,當然不願捨棄圍攻石峪的絕佳良機,這可是他辛辛苦苦換來的巨大戰果,當即反駁:“就算敵軍真的偷襲黎城,咱們增援黎城也成功了,可對戰局又能起到什麼大用?要知道,決定勝負的關鍵還是在石峪!只有消滅李嗣源的韓軍,才能震懾李嗣昭和周德威,才能更好地屏蔽潞州安全。將來反攻晉陽也會容易許多,這是根本!”

“不,戰局的關鍵既不在黎城,也不在石峪!”高行周眼神炯炯,朗聲道:“守住黎城,只是防住了敵軍的偷襲,算不得什麼,打下石峪,同樣只是暫時解除敵軍對潞州的威脅,對咱們燕軍的戰略大局並沒有太大改善。因爲敵軍依然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晉陽從北面繼續威脅潞州。咱們燕軍依然處於腹背受敵之勢!”

高行周說到這裡,心裡的想法已經逐漸清晰,說得也更加流暢:“……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咱們燕軍的劣勢,就必須徹底消除敵軍從北面的威脅,讓咱們可以專心在高平用兵。某剛纔就在想,敵軍可以從濁漳河谷出黎城,爲何咱們不能從黎城入濁漳河谷呢?某的想法是,集結重兵,從黎城入濁漳河谷。若是敵軍果真由此偷襲,則設伏打掉他們,若是敵軍沒有在這裡出現,咱們就沿河谷北上。過黎北坡、走黃崖洞、涉龍泉、入鄉水,直接偷襲武鄉!”

高行周的建議讓衆人眼前爲之一亮,大夥兒立刻圍到沙盤前仔細觀瞧。沙盤還未完全成型,濁漳河谷只標出了一條“河線”。沒有具體細節。武鄉倒是已經標識了出來,但武鄉以北的晉陽卻是一片空白,也超出了沙盤的範圍。但就算如此。衆人也看得很清楚,武鄉扼守晉陽至石峪的通道,只要拿下武鄉,石峪的李嗣源部韓軍就等於被關在了山裡,不用費力去打,餓上十天半個月,必然自行崩潰。

“可是武鄉有多少兵咱們一點都不清楚,要是敵軍以重兵駐守武鄉,又甚至李嗣昭和周德威主力都在武鄉,能拿得下麼?一旦不能速勝,咱們派出的這支孤軍就危險了。”李小喜對此很是擔心,他的話也道出了帳中大部分人的猶豫。

高行周點點頭:“不錯,李將軍所言甚是,此行確實冒險,但若是能成,則可一舉挽回當前的大局。說實話,某其實很願意敵軍主力就在武鄉,如果李嗣昭和周德威真在武鄉的話,只要拿下武鄉,整個河東就會落到咱們手上。到時候咱們兵出晉陽,繞過太嶽,可以從腰上給樑王來一記狠手!”

這句話讓周坎頗爲心動,他問:“若是敵軍主力不在武鄉呢?”

高行周道:“那就從武鄉出擊,北攻晉陽!”

“這需要很多兵……”

“不錯,咱們換個打法,不打石峪了,留一部在此爲疑兵,與李嗣源相持,主力走濁漳河谷,打武鄉和晉陽!”

周坎定了定神,挨個看了看帳中諸將:李小喜、趙在禮、劉虞侯、陳虞侯等人都點頭表示贊同,李都頭更是滿心雀躍,興奮道:“李將軍、周總管,某願率東陽都先行!”

周坎緩緩道:“如此大的行動,超出了某的職權,必須報燕王殿下。”軍事參謀總署給周坎的權限是負責潞州北面的總體防務,直接進攻武鄉、乃至晉陽,都不在周坎職權之內,若是擅自調動的話,會被追究極大的責任。

高行周急道:“這會耽擱至少三日!”

李小喜出了個主意:“可否一邊報高平,一邊出兵?”

劉虞侯和陳虞侯面現難色,腦袋跟撥浪鼓似的搖個不停:“不可,此事罪責太大,就算勝了,咱們也擔不起事後的追查!”

周坎忽然道:“這樣,咱們立刻向總署呈報作戰方略,等總署同意後再行進兵。”

“總管!”

“老周!”

“周將軍!”

“唉……”

周坎見諸將臉上着急,不動聲色道:“嬀州軍立刻準備,務必於三日內集結十個步卒營於襄垣,可由石峪和潞州分別抽調,一俟總署回覆,由高將軍帶領,立刻向黎城進發。”

高行周嘆了口氣,躬身接令。有參謀軍官飛快記錄完軍令,交給周坎簽押,然後送到高行周手上。

“老陳回一趟潞州,抽調十個補充營,做好一切準備,嬀州軍進入濁漳河三日後,押送軍資尾隨於後,要注意對前方高將軍的補給。”周坎繼續下令。

李小喜急得抓耳撓腮,問周坎:“總管,某家幽燕保安軍呢?”

周坎一笑,道:“你們與九軍體制不同,作戰是要花大價錢的,沒有虞侯司和後勤司的批准,某也沒有太多錢僱傭你們出戰。你們在潞州北面的的作戰某可以向虞侯司和後勤司申領,但超過了這個範圍,還得另外報請……”

看着李小喜一臉的沮喪,周坎補充道:“不過有一件事情,不知道李將軍願不願意去做……請李將軍今日就出發,換防黎城,同時打探濁漳河谷的道路,最好能一直查到武鄉,只是這筆錢某卻付不出來……但李將軍若是僥倖打下武鄉,繳獲的軍資某卻管不了……”

李小喜長長舒了口氣氣,嘿嘿笑道:“那是,那是……”

周坎悄聲道:“最好還是給某留一半。”

李小喜面色又是一轉,差點垮了下來。

趙在禮高聲嚷道:“某家遼東保安軍不要花費,打下武鄉後,所有繳獲全部上交!”

李小喜瞪着眼珠子衝趙在禮喝道:“老趙,你也忒不仁義了!”

周坎調解道:“老趙別急,石峪這邊還離不開你,等李將軍到了黎城,你就把張龍調過來,石峪兵若是太少了,也擋不住李嗣源。再說你的主力還是騎兵,濁漳河谷那頭也不適合你。”

趙在禮只得悻悻點了點頭,讓了李小喜一回。

周坎一邊飛報位於高平的軍事參謀總署,一邊立刻安排李小喜所部向黎城進發。

李小喜當夜就悄悄率部離開了石峪,繞過襄垣,急速向黎城方向挺進。

李小喜所部是保安軍體制,與九大野戰軍和預備軍不同,在“無令出擊”的把握上,自由度也比九大野戰軍和預備軍寬得多。雖說兩支保安軍已經被軍事參謀總署徵調,按理應該接受總署節制,同樣納入了軍法的規範之內,但真要追究起責任來,卻相對容易解釋。周坎此舉等於鑽個空子,哪怕將來真要追究,他的責任也不會太大,屬於可以承受的限度。

但李小喜心眼比較多,周坎讓他先行出兵是爲了鑽空子,減少責任,李小喜雖然撈到了立戰功的機會,但他同樣不甘心承擔將來有可能到來的罪責。周坎是誰?那是燕王殿下起家的老兄弟,一點點罪責周坎是有資格承擔的。可他李小喜是誰?他能和周坎比?

想來想去,最好能夠拉上晉王李存勖一起出兵,這樣的話,他李小喜在查探濁漳河谷穀道的時候,遇到李存勖有難,於是挺身相助,多好的藉口?再說了,李存勖不是一直惦記着反攻晉陽麼,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於是李小喜讓李都頭回一趟襄垣,向李存勖“致以問候”,李都頭不是傻子,李小喜不用明說,他立刻就心領神會,連夜快馬加鞭而去。

到了黎城,李小喜持軍令和張龍進行了迅速交接,張龍領着遼東保安軍餘部趕往石峪,他則飛快的做起了進濁漳河谷的準備。

一天之後,李存勖帶着郭崇韜、頡木裡和一千六百名軍士抵達了黎城,李小喜和李存勖兩人假惺惺寒暄了一番,李存勖便先行進入濁漳河谷。擱了半天功夫,李小喜留下一千人守黎城,自率四千餘人尾隨在後。

兩軍相加,共計六千人,這是濁漳河谷的最大通行能力。他們必須於三日內趕到黎北坡,在這裡建立一個後勤補給營地,然後在黃崖洞再建一個,以擴充燕軍的後勤支持力度。這是虞侯參謀們研究出來的方法,否則後勤補給跟不上的話,高行周率領的嬀州軍就無法前行,更別提第三批次的十個補充營,而李小喜就只能以這六千人硬攻武鄉了。(未完待續。。

第75章 懷遠新思維(七)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74章 釘子(七)第72章 釘子(五)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29章 諸侯之定(八)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72章 懷遠新思維(四)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8章 西京變(八)第78章 轉折(十)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53章 盧龍節度(二十二)第55章 饒樂山巔(九)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28章 幽州留後(二十八)第32章 營州經略(四)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20章 西京變(二十)第6章 西京變(六)第12章 西京變(十二)第4章 貝州(中)第81章 東都會盟(一)第69章 轉折(一)第39章 春夏(五)第34章 雙極(六)第41章 薊州(三)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38章 雙極(十)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3章 西京變(三)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119章 南北戰策(十三)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44章 春夏(十)第39章 白狼山水間(六)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32章 雙極(四)第105章 決戰上黨(二十)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7章 幽州留後(七)第60章 兩河輪戰(六)第27章 插曲(四)第75章 轉折(七)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69章 釘子(二)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66章 饒樂山巔(二十)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77章 轉折(九)第20章 幽州留後(二十)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18章 大河之東(三)第41章 薊州(三)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72章 釘子(五)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34章 營州經略(六)第3章 遼西雙城(三)第77章 釘子(十)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128章 河南(六)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42章 雙極(十四)第14章 北迴歸線(四)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3章 遼西雙城(三)第84章 釘子(十七)第17章 西京變(十七)第55章 盧龍節度(二十四)第10章 西京變(十)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75章 懷遠新思維(七)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74章 釘子(七)第72章 釘子(五)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29章 諸侯之定(八)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72章 懷遠新思維(四)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8章 西京變(八)第78章 轉折(十)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53章 盧龍節度(二十二)第55章 饒樂山巔(九)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28章 幽州留後(二十八)第32章 營州經略(四)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20章 西京變(二十)第6章 西京變(六)第12章 西京變(十二)第4章 貝州(中)第81章 東都會盟(一)第69章 轉折(一)第39章 春夏(五)第34章 雙極(六)第41章 薊州(三)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38章 雙極(十)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3章 西京變(三)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119章 南北戰策(十三)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44章 春夏(十)第39章 白狼山水間(六)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32章 雙極(四)第105章 決戰上黨(二十)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7章 幽州留後(七)第60章 兩河輪戰(六)第27章 插曲(四)第75章 轉折(七)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69章 釘子(二)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66章 饒樂山巔(二十)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77章 轉折(九)第20章 幽州留後(二十)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18章 大河之東(三)第41章 薊州(三)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72章 釘子(五)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34章 營州經略(六)第3章 遼西雙城(三)第77章 釘子(十)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128章 河南(六)第30章 幽州留後(三十)第42章 雙極(十四)第14章 北迴歸線(四)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3章 遼西雙城(三)第84章 釘子(十七)第17章 西京變(十七)第55章 盧龍節度(二十四)第10章 西京變(十)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