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

李怠墨完全進入了角色,他進入狀態之快,連自己都想不到。.來之前他還覺得有一些尷尬,可是在高明博毫不客氣的脣槍舌劍下,他很快就受到了鼓舞,站定了自己的立場。草原胡人向來都因循着以強爲尊的習俗,作爲強者一方,他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眼看安端全等人東拉西扯,高明博則義正言辭,雙方你來我往街了一個下午,李怠墨越發從內心開始鄙視起自己原來的同胞。但他作爲正使,來之前已經得到授意,要扮演紅臉角色,所以爭論的時候並不插嘴,只是臉露微笑,在談話處於僵硬之時,便適時插言,和緩一下雙方的氣氛。

“大夥兒都歇息片刻吧,有些倦了,我請安端全兄弟和各位長老飲兩碗。”李怠墨提議。他是正使,他的提議也就是談判暫歇的命令,於是酒水熟肉擺上,安端全及幾個烏隗部長老立刻喜動眉梢,忙不迭的圍攏過來。高明博則和營州方面的幾位軍官出了營帳,只留李怠墨陪飲。

幾杯酒水下肚,幾塊熟肉入口,氣氛立刻緩和不少,李怠墨又殷勤相勸,頓時搏得安端全等人的極端好感,與那位咄咄逼人的高副使相比,這位李正使實在是再和藹不過了。因爲都是契丹人,過去又相熟,安端全便不由自主的和李怠墨親近了些。

“那位高副使實在欺人太甚,言辭間太過蠻橫,哪裡有一絲和談的誠意?”安端全塞了塊肉到嘴裡,邊嚼邊忿忿不平的抱怨,見李怠墨微笑不語,當即靈機一動,調撥了一句:“就連兀里老弟的面子都不給,實在搞不清楚誰纔是正使。”

安端全不是蠢貨,他明白此刻對方處於絕對優勢,真要這麼談下去,是不可能有好結果的,所以想以此挑動對方正使、副使之間的不和,看看能不能佔些便宜。

安端全沒有想到他的挑撥效果居然那麼好,眼見着李怠墨幾碗酒下肚,頭腦似乎有些不清,果然中招:“唉,我一個降臣,哪裡敢與高副使相比,只求能夠自保便可,比不得人家將來前程遠大。對了,以後叫我怠墨,嗯,李將軍爲我取了個表字,安端全兄弟以後也可以叫我‘羽春’。”

安端全忙道:“若不嫌棄,以後就叫你羽春兄弟了。對了,羽春兄弟可不能妄自菲薄,你可是李將軍的義兒,比那個高副使要親近百倍,這裡應該你做主纔是,那個姓高的算什麼東西”

李怠墨苦笑,眼望營帳之外,小聲道:“高副使是周指揮的人,你們恐怕不知道吧,周指揮不願意搞什麼勞什子的和談,他想打仗,想撈取更多的軍功。看在大夥兒都是契丹人的份上,透露一點小秘密,可千萬不要說出去。”

安端全大喜,連忙將腦袋湊了過去,只聽李怠墨悄聲道:“周指揮正在制定計劃,要在懷遠軍城下消滅你們派來的援兵你們好自爲之吧。對了,千萬別說是我說的,不然我就要被你害死了”

安端全見對方連這麼重大的事情都透露給了自己,不由暗自欣喜,連忙賭咒發誓,保證絕不出賣“好兄弟”。

李怠墨道:“所以說,你們那些援兵趕緊穩一穩吧,別冒冒失失撞上來,不是兄弟我漲營州軍的威風,滅自家銳氣,如今的營州軍,可不是好相與的,難啃得緊”

安端全哪有什麼援兵,一切不過是口頭上嚷嚷罷了,聽李怠墨說起這件事,不免神色有些不自然,卻被李怠墨看了出來,問:“安端全兄弟似乎有什麼難言之處?說出來我聽聽,都是契丹人的血脈,都是青牛白馬祖神的子孫,有什麼能關照的,我肯定不會推辭。雖然我身份特殊,但好歹還是使團正使,必定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看顧一二。”

安端全心中一動,凝視着李怠墨的眼神,內心裡斟酌數遍,終於決定搏一搏。雖說兀裡現在是營州方面的人,但從今天接觸的表現來看,還是偏向契丹人多一些的,他決定好好利用一下這位打入營州高層的契丹人,說不定真可爲自家兄弟爭位獲取到意想不到的臂助。

當下,安端全便將李怠墨拉到一邊,小聲的將自家兄弟和阿保機等人的事情述說了一遍,末了道:“羽春兄弟,這麼說吧,懷遠軍城來不了援兵了,但烏隗部我們又必須要保下來,否則草原上沒有部族會再支持我們兄弟幾人了。如果羽春兄弟能夠儘量爲烏隗部留一分元氣,我們兄弟幾人必然不敢相忘,羽春兄弟在營州軍中過得好還罷了,若是若是將來打算自立,我兄弟幾人必定爲你分出部族和財產,讓你的品部重新恢復起來羽春兄弟若是信得過我,我願與你結爲俺答不知羽春兄弟意下如何?”

李怠墨暗道:“信你纔是見了鬼了。”他經歷過這一年多的巨大挫折,早就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手中沒有實力,說什麼都是白搭,自己將來萬一真的從營州軍跑出來投奔對方,對方恐怕一隻牛一隻羊都不會分給自己。不過此刻他要打探的內幕消息已經到手,算是完成了李誠中佈置的任務,心中也是歡喜得緊,便道:“我的身份太過敏感,俺答就不要結了,免得引來殺身之禍。咱們心中自己明瞭便是,只要安端全兄弟將來不負我,我也不會負了安端全兄弟。”

安端全有些失落,口中卻道:“哥哥我考慮

不周,確實怪我。羽春兄弟放心,哥哥我將來必然不會負了你的。”

李怠墨點頭,當即許諾:“既然如此,我就想想辦法,不光爲你保下烏隗部,還要多幫幫你們兄弟。嗯,我儘量去和父親大人商量商量,看看能否助滑哥兄長登上俟斤的寶座。”

安端全沒想到李怠墨如此仗義,臉上一呆,隨即狂喜:“羽春兄弟說的當真?若是能說服李將軍助我兄弟登位,將來必報大恩”

事實上,營州方面之所以又是設立單獨營帳,又是派人面對面交談,又是好酒好肉的款待安端全等人,爲的就是打探出契丹內部的消息,李怠墨將情況弄明白之後,便沒有心思再陪着安端全耗時間了。客客氣氣的將對方送回懷遠軍城,約定五日後繼續談判,事情太過重大,他要趕緊向柳城方面稟告,所有和談條件都需要李誠中重新調整。

對於五日的約期,安端全厚着臉皮懇求李怠墨想想辦法,看能不能縮短:“羽春兄弟,如今話都說開了,實不相瞞,城裡糧食很少了,能不能快一些。五日太長,能否明天就拿出章程來?”

李怠墨搖頭:“很多事情還要稟告柳城方面纔可,我也要花時間說服李將軍,爲你們兄弟幾人爭取更好的條件,安端全兄弟算算路程就知道了,五日是不能少的。至於城內缺糧嘛,也好辦,我來想辦法。”

當晚,李怠墨就以三十隻肥羊實現了他的承諾,讓城內的安端全等人好一番感慨,沒想到過去這個誰也看不上的品部小郎君竟然如此仗義,這番雪中送炭可謂來得及時,讓品部長老和貴人們終於吃上了一頓飽飯。李怠墨也在烏隗部長老和貴人中贏得了極高的讚譽。

第五天之後,談判重啓,還是在那座之前商談的營帳,這次營州方面沒有多說廢話,直接向安端全等人宣佈了營州方面的和談條件。

在這份被命名爲《懷遠條約》的和談條件中,營州方面確定的談判雙方爲營州軍和迭剌部,具體的談判主體爲李誠中及迭剌部大於越釋魯。這樣的主體,可以確保談判中不受其他干擾,從營州方面來看,可以繞過盧龍節度府及山後行營有可能變生的掣肘,從契丹方面看,則直接將阿保機等人挾制的痕德堇可汗拋在了一邊。

條件的第一款是承認大唐對關外的宗主國地位,即無論契丹哪一部族,都屬於大唐子民,承認大唐天子的宗主身份。對於這一條款,李誠中最是上心,他預計可能在談判中產生糾紛,併爲之準備了各種預案,可結果卻讓營州方面一拳打空。契丹人認爲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早在他們接受大唐頒賜的“契丹軍國之印”起,他們就承認了大唐的宗主地位,接受了大唐名義上的統治。

接下來是營州和迭剌部締結兄弟之誼,以營州爲兄,迭剌部爲弟,世代友好,和平共處。在具體的實現上,有三條細則,即商貿、政治及軍事。

商貿上,在燕郡開設互市,交換各自所需,同時,營州可派遣商隊,到迭剌部控制區內自由貿易,迭剌部須保證行商的安全,並且不得抵制行商們開展的正常貿易活動,如果營州行商觸犯了迭剌部的規矩和習俗,需交由營州依法處置。

政治上,營州和迭剌部可在對方官府所在之核心地設立辦事處,營州方面爲柳城,迭剌部方面爲扶余城,互通消息,互爲聯絡。

軍事上,雙方締結《共同防衛條約》,當其中一方遭受外敵入侵或內部叛亂時,可向另一方申訴求援,在必要時,另一方可以武力予以干涉和支援。爲了實現這一目的,在懷遠軍城設立聯軍指揮部,正式名稱爲“懷遠條約虞候聯席本部”,雙方各派人延入聯繫本部,營州方面五人、迭剌部方面三人,聯席本部都虞候一職由營州方面人選擔任。

以上爲《懷遠條約》正本,關於當前烏隗部的問題,則以《關於契丹烏隗部及懷遠軍城處置密約》爲藍本。密約規定:

關於懷遠軍城:烏隗部退出懷遠軍城,懷遠軍城劃歸營州方面統轄。

關於烏隗部:烏隗部撤離時,可容許部族長老、貴人、部分族人及其家眷出城,人員限定爲兩千之數,其餘人員作爲戰俘交由營州方面處理。撤離時,不可攜帶財貨,不可破壞城內設施,所有懷遠軍城內的物品及設施都屬於營州軍戰利品。

關於賠償:迭剌部需支付撤離烏隗部人丁之贖身費,不分男女老少,計每丁五十貫,總計十五萬貫,一次付清。烏隗部撤離後,需籌集財物,支付因入侵營州而造成的營州軍方面戰歿撫卹、財產損失等,總計五萬貫。可以金銀、銅錢給付,也可以同等價值的牛羊、戰馬或其他貨物抵值。

關於戰俘:營州方面將無條件釋放烏隗部戰俘,並在戰俘中挑選一千名士兵加入“懷遠條約虞候聯席本部”,成爲首批懷約聯軍部隊,訓練、組建及裝備由營州方面負責實施,有關費用由聯席本部承擔。營州及迭剌部需共同出資,滿足聯席本部一應資耗,具體出資比例爲五比五。其餘戰俘將無條件徵用兩年,兩年後予以妥善安置,以營州百姓之身份相待。

聽高明博宣讀密約的時候,安端全等人臉上一片苦色。未完待續。,

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38章 雙極(十)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82章 釘子(十五)第46章 雙極(十八)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95章 決戰上黨(十)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8章 幽州留後(八)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17章 西京變(十七)第22章 大河之東(七)第40章 白狼山水間(七)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67章 非常規戰爭(四)第84章 釘子(十七)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142章 國器(四)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7章 魏州(二)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12章 西京變(十二)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51章 盧龍節度(二十)第43章 春夏(九)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65章 兩河輪戰(十一)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125章 河南(三)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85章 東都會盟(五)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5章 西京變(五)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70章 懷遠新思維(二)第35章 白狼山水間(二)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132章 中樞之要(二)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12章 北迴歸線(二)第2章 健卒營第9章 魏州(四)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41章 薊州(三)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18章 整軍(一)第70章 懷遠新思維(二)第119章 南北戰策(十三)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37章 白狼山水間(四)第56章 燕郡問題(一)第80章 轉折(十二)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40章 春夏(六)第43章 雙極(十五)第74章 轉折(六)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128章 河南(六)第41章 雙極(十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41章 盧龍節度(十)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13節 幽州留後(十三)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6章 魏州(一)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128章 河南(六)第36章 盧龍節度(五)
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38章 雙極(十)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82章 釘子(十五)第46章 雙極(十八)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95章 決戰上黨(十)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8章 幽州留後(八)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17章 西京變(十七)第22章 大河之東(七)第40章 白狼山水間(七)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67章 非常規戰爭(四)第84章 釘子(十七)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142章 國器(四)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7章 魏州(二)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12章 西京變(十二)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51章 盧龍節度(二十)第43章 春夏(九)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65章 兩河輪戰(十一)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125章 河南(三)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85章 東都會盟(五)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2章 遼西雙城(二)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5章 西京變(五)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70章 懷遠新思維(二)第35章 白狼山水間(二)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132章 中樞之要(二)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12章 北迴歸線(二)第2章 健卒營第9章 魏州(四)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34章 諸侯之定(十三)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41章 薊州(三)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18章 整軍(一)第70章 懷遠新思維(二)第119章 南北戰策(十三)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37章 白狼山水間(四)第56章 燕郡問題(一)第80章 轉折(十二)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40章 春夏(六)第43章 雙極(十五)第74章 轉折(六)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128章 河南(六)第41章 雙極(十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41章 盧龍節度(十)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13節 幽州留後(十三)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6章 魏州(一)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128章 河南(六)第36章 盧龍節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