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

???程咬金面露笑容,風輕雲淡的笑眯眯地望着衆人,心裡卻是看戲一樣,他靜靜地等待着衆人的回答。事實上,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跟隨着李密身後南征北戰的將軍,他們之中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參與此事。只不過是想爲了執行李逍遙的計劃,不得不這樣做,只要李密與翟讓發生爭端,瓦崗寨纔會出現漏洞,到時候李逍遙就可以以極小的代價佔領瓦崗寨,將瓦崗寨的勢力範圍納入唐朝的版圖之中,到時候程咬金等人皆是有功之臣,將來不僅僅成爲大唐王朝開國元勳,還能真正的名垂青史,開創一代盛世。

王伯當身爲瓦崗五虎上將之一,在軍中有些地位,只不過他的年紀以及戰事經歷的還是比較少,根本就掩飾不了焦急地神色。他是李密在玄感之亂逃脫之後,隱姓埋名收取的弟子之一,也是一路上跟隨着李密打下江山的人,王伯當的心中只遵循李密一人,凡是李密的命令,一律言聽計從,從來不會反駁,也不會究其原因。

他望着衆人面面相覷地模樣,誰也不願意發出聲音,也不曾表達自己得觀點,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心急如焚地焦急的等待着衆人的回答,真正焦急的莫過於李密。他纔是這件事的主導者,如果這些人都不願意跟隨自己篡權奪位的話,那他的位子就不保了,換言之就是翟讓將徹底的清洗他在瓦崗中的實力,到時候他又在瓦崗毫無立足之地。

畢竟,翟讓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採取行動,這一切的緣由都是他自己馬虎大意,不顧大局居然與宇文化及私下裡聯繫,並且這等機密的消息不慎被翟讓知曉,才使得李密不得不加速採取行動衆人一陣沉默應對,他的心裡更是焦急難安,難以平靜下來。

至於李密與宇文化及聯繫之事,真正知道的只有寥寥數人,在場的只有程咬金以及王伯當知曉,其他人都還矇在鼓裡。他們要是知道是李密自己妄自尊大,才使得翟讓趁機準備將自己殺死,奪取李密手中的權力,真正的將瓦崗的兵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事實上,翟讓早在發動起義時就曾經想過自立爲帝,可是名不副實,那個時候隋煬帝尚在,時機不對,不能倉皇行事。於是,他將自立爲帝之事一再延期,再說那個時期的瓦崗度過了最艱難的一關,人心惶惶,根本就不曾想過自立爲帝了。

現在天下大定,基本上隋朝已經演變成爲歷史,其它一些隋朝實力根本就不足以爲懼。至於初建的大唐王朝,根本就無法與手握三十餘萬人的大軍相提並論,而且瓦崗寨麾下文臣武將皆是一等一的高手,根本就不懼怕任何的單一勢力,就連突厥想要進攻瓦崗都得好好的掂量一下才行。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衆人依舊是沉默寡言,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異常地嚴肅。須臾之間,終於有一道聲音在衆人之中響起,衆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那人,驚詫不已,誰也想不到第一個居然是他。因爲,這個人在衆人中算是資格最老的人,他跟隨着翟讓打下江山,與翟讓之間的關係非常的好,最關鍵是他還有一位兄長非常的有名,只不過兩人所走的路不同,此人便是屈突通的雙胞胎弟弟——屈突蓋。

屈氏兩兄弟無論是面貌,還是身材以及體型,就連使用的武器都相差不大。只不過屈突蓋自小與屈突通兩人性格迥異,志向不同,所以所走的路不一樣。屈突通走的是官道,成爲隋朝的大將軍,現在更是大唐王朝的大將,也是開國君王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帳下一員猛將,而他另闢蹊徑,認爲前隋煬帝治國無法,獨攬朝綱,不聽從任何人的建議,使得他毅然決然地與屈突通脫離兄弟之情,自願成爲反隋勢力中的一員,兩兄弟成爲生死仇敵,

屈突蓋的威名不亞於自己的兄長屈突通,甚至武功以及軍事才能都遠遠超越自己的兄長,只不過一直活在自己的兄長影子下,他不甘心,想要闖出一番轟轟烈烈地大事。於是,他決定投身義軍之中,將自己的才能帶到瓦崗寨中,而且瓦崗寨初建時,他也是元老之一,前期翟讓與屈突蓋兩人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一樣,手足情深。

隨着時間的推移,翟讓領導下的瓦崗寨並未形成大規模,直到李密到來,率領大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使得他心中更傾向於李密,而非翟讓。由於屈突蓋的性格秉直公正,說話從不拐彎抹角,單刀直入,有時候甚至不顧及翟讓的面子,大聲呵斥,使得他與翟讓漸行漸遠,成爲李密麾下一員大將,效忠於李密。

“王將軍所言,我認爲句句在理,且理應支持!”屈突蓋從容不迫地淡然地笑道,“衆所周知,我與翟讓乃是同生共死的兄弟,前期的瓦崗都是我們幾人一起聯手打下了的,我算是上是老人了。可是爲何我們兩人會分道揚鑣,其實很簡單,因爲他沒有大局觀,從不會考慮瓦崗上下的利益,只想着自己現在取得的權力,享受着權力帶來的成就感。”

“如果就是因爲這點小小的成就感,就滿足於現狀的話,那我們又爲何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版圖?翟讓此人胸無大志是小事,真正讓我感覺害怕的,我可不想讓他斷送瓦崗的前程。畢竟,偌大的瓦崗,我們出了一份力,也是我們用鮮血澆築的一堵圍牆,我不願意將這堵牆推倒,一旦倒下,那我們又該如何是好?那些跟隨着我們身邊的將士又該如何是好,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我決不允許他輕易地被毀掉,只有瓦崗強大了才能保護這些人。”

屈突蓋是雍州長安人,爲屈突通之弟。曾任長安令,以方正嚴肅聞名。他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權貴惡徒爲之忌憚斂跡。由於跟自己的兄長選擇的道路不同,他加入瓦崗成爲翟讓的生死兄弟,只不過後期的翟讓貪生怕死,安於享樂,使得屈突蓋與他分道揚鑣。

李密詫異地望了一眼屈突蓋,他想過其他人支持自己,沒想到會是屈突蓋第一個表明自己的立場,願意追隨自己。當初,屈突蓋與翟讓分道揚鑣,就直接投奔在自己的麾下。那個時候,李密也未曾多想,就收下了他,兩人之間甚少聯繫,幾乎除了工作上的事情,私下根本就沒有走動過,在最需要人的時候,不是私交甚篤之人,反而是看似不溫不火的屈突蓋,李密深深地瞥了一眼,感激地點點頭。

屈突蓋微微頷首,回望了一眼李密。兩人均是點點頭微微一笑,沒有任何過多的言語,但是從彼此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對方的意思。隨着屈突蓋的突然出聲響應李密的號召,其他人也紛紛隨聲附和。此刻,他們沒有任何的顧忌,既然選擇了只能一往無前。

“好,既然諸位兄弟一致贊成,那我們就開始商議,此事越快越好!”李密大笑一聲道。

程咬金眯着眼睛笑嘻嘻的望着衆人,喃喃自語道:“終於開始了!……”

接下來,李密將衆人的任務全部安排好,然後着手開始真正的與翟讓爭奪瓦崗的控制權。翟讓與李密原本是惺惺相惜地兩人,爲了成就帝位,他們開始真正地刀兵相見。在一場動亂之中,他們兩人只有一人才能活下去。

隨着瓦崗軍與隋軍數次大戰時,李密都是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翟讓雖然文化不多,卻是個豁達大度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幹比不上李密,於是準備將手中的大權交予李密。只不過翟讓的哥哥翟弘是個大老粗,而且腦子有點不太好使,他曾經當着李密的面,說道:“兄弟,天子你可要自己當啊,怎麼能讓給別人呢!你要是不當,我可就當了啊!”

雖然翟讓沒有將他當回事,付之一笑。可是,李密卻聽得心裡不舒服。這件事使得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一絲絲陰影,使得李密心中對翟讓更加的防備。翟讓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他畢竟不是神仙,他也有不少缺點,比如貪財、魯莽,其實真正要命的並不是這些缺點,而是權力,他一天不死,李密到手的權力就隨時可能被他拿回去。

李密與宇文化及的書信被翟讓得到,使得翟讓開始行動。雖然兩人惺惺相惜,但不是真正的兄弟。當翟讓知道李密居然如此評價自己,他的心裡充滿着怒火,只不過這些怒火他只能將他隱藏在內心深處,決定將失去的權力重新拿回來,不得已李密才採取行動應對翟讓緊鑼密鼓地的反擊。

翟讓與李密兩人不約而同地使用同一個理由,李密決定邀請翟讓在家中喝酒,然後伺機將翟讓一舉殲滅;翟讓也是運用同樣的理由,準備擺上鴻門宴,邀請李密前去飲酒,並且藉由‘酒神’之稱的呂公旦親自邀請,因此翟讓出人意表的率先出擊。

秦瓊、徐懋功等人端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地聽着程咬金繪聲繪色地講述之前發生的事情。由於參與這件事中唯有程咬金一人,其他人都是袖手旁觀,不知道具體的詳情,只能由程咬金一人將事情來龍去脈說清楚。

徐懋功聽聞程咬金繪聲繪色地講述,微微一笑道:“看樣子時機已經成熟了,既然李密決定邀請翟讓前來飲酒,此局定是鴻門宴,以李密的性格定會將翟讓殺死,不會留有任何的隱患。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安排了!”

程咬金漲紅着臉沒有任何的醉意,精神抖擻地瞥了一眼徐懋功,疑惑不解道:“什麼時機到了?三哥,你在說什麼呢?”

“其實,早在之前少主傳信於我,如果翟讓與李密正式翻臉之日,就將這個消息傳遞回去!”秦瓊微笑地解釋道,“當初,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李密與翟讓在何時刀兵相見,不過現在看來確實如少主所猜測的那樣,他們兩人真的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了,我們還是將這個消息傳遞出去,以我的猜測,少主將會揮師南下,直取瓦崗寨!”

“少主成爲徵東大將軍,麾下大將有李靖、李玄霸,還有五弟天賜,他們三人就統帥七萬大軍,至於其他將領,我尚且不明朗。不過僅憑這些人足以與瓦崗軍上下大戰,少主擁有鬼神莫測的能力,根本就不清楚他的底限在哪裡,還有一位不知詳情的李靖,以及擁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李玄霸,如果真的是硬碰硬的話,我們這邊即使擁有這麼多人,仍然不夠少主殺的。”

徐懋功感慨萬千地笑道:“說實話,我還未真正見到少主大發雷霆之怒的時候,還真是有些期待!”

“其實少主大發雷霆時,我也只看過一次,那一次真正讓我非常震撼!可是,我心裡知道少主的實力不僅僅如此,許久未見少主以及天賜了,不知道他跟隨着少主身邊實力到底如何,再說大哥一直未曾見面,不知道他一直在何方,我們幾位兄弟也該好好地聚聚,到時候少主的身邊有我們這些兄弟,千軍萬馬也阻擋不了少主徵東之路。”

單雄信接話道,他知道李逍遙全力一擊時的模樣,不過那個時候是否真的是李逍遙的全部實力,尚未可知。因此,單雄信同樣期待李逍遙將所有的才能發揮極致,不過他更加想念的還是幾位兄弟能夠再次聚集在一起,在李逍遙的領導下,征戰四方,建功立業。

當初,他們幾人聽聞唐高祖李淵任命李逍遙爲徵東大將軍,身邊只有三名可用之人,大爲吃驚。衆人對於李淵都有些怨言,他們知道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身邊都有着唐高祖李淵的開國之臣,從旁輔助於自己的兩位兒子,唯有最疼愛的兒子居然沒有得到任何人輔助,只是靠着自己的勢力征東,根本就不明白李淵爲何要這麼做,直到現在才明白,或許李淵早就知道李逍遙身邊的勢力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簡單,因爲他們幾人都是李逍遙的麾下大將。

與此同時,瓦崗內亂正式爆發,由瓦崗大首領翟讓與李密之間的矛盾引發,使得瓦崗寨上上下下人心惶惶,至於秦瓊、徐懋功等人則處於中立勢力。無論誰取得瓦崗寨的大權,他們都不會受到影響,因爲他們的心一直期待着李逍遙率軍前來征討瓦崗寨的消息。

第270章 宣戰第88章 逍遙扇第2章 取名李曉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90章 邂逅(一)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50章 均田制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95章 透露身份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90章 邂逅(一)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6章 鬼谷傳人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44章 囑託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90章 邂逅(一)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250章 均田制第33章 生死相搏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23章 宣戰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5章 少夫人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2章 取名李曉第98章 邂詬(二)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69章 鑄造師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06章 與君同行
第270章 宣戰第88章 逍遙扇第2章 取名李曉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90章 邂逅(一)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50章 均田制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95章 透露身份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90章 邂逅(一)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6章 鬼谷傳人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44章 囑託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90章 邂逅(一)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250章 均田制第33章 生死相搏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23章 宣戰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5章 少夫人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2章 取名李曉第98章 邂詬(二)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69章 鑄造師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06章 與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