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唐高祖兩道聖旨同時發出,分別送往京城東宮太子李建成以及慶州都督楊文幹。但是李淵萬萬沒有想到司農卿宇文穎居然違抗他的聖旨,再接到聖旨後,宇文穎暗中命人將李淵商議之事全部告知於齊王李元吉。與此同時,太子李建成也接到李淵的聖旨,命他前去稟報近日來處理的政務情況,他準備動身前往仁智宮面見自己的父皇時,卻被自己的三弟李元吉阻止。

“三弟,你爲何攔住我不去仁智宮面見父皇?”太子李建成不明白李元吉爲何這樣做,直到現在他都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故而有此一問道。

齊王李元傑見自己的大哥懵懂不知,他神色緊張地低聲道:“大哥,你可知道父皇這次命你前去面聖到底所爲何事?”

太子李建成見李元吉詢問此事,不以爲然的笑道:“三弟,父皇只不過是讓我前去稟報近日朝中的大事,沒有其它的意思。三弟何出此言?”

李元吉見自己的大哥依然矇在鼓裡,他心急如焚地說道:“大哥,你真是糊塗啊!若是父皇想要召見你,何不在前幾日,何必得到現在才見你呢?難道你是真的不清楚現在的情況,還是在逗我,揣着明白裝糊塗呢?”

李建成更是疑惑不解,他見自己的三弟神色匆忙,總覺得有什麼事情要發生,緊鎖眉頭,沉聲道:“三弟,你我是兄弟,有話不妨直說!”

李元吉掃視了一眼四周,見四下無人,壓低自己的聲音低聲道:“大哥,我接到宇文穎的密報,父皇已經擬了兩道聖旨,一份聖旨是召見大哥的,另外一份是讓慶州都督楊文幹覲見。而且,我聽宇文穎說,父皇已經知道大哥秘密派人護送鎧甲給楊文幹,這次父皇召見你就是爲了讓你自投羅網,想要嚴懲你的罪責!”

“如今,父皇居住在仁智宮。不僅寧州刺史向父皇上奏說慶州都督楊文幹私藏軍械,意圖謀反;而且,爾朱煥、橋公山兩人將我等秘密護送的鎧甲直接交予父皇。父皇見到鎧甲,當即就龍顏大怒,勢必要將楊文干與兄長一起嚴懲不貸。”

“大哥,你可知道我們護送的鎧甲不是軍隊所用的,而是父皇準備被護衛軍用的新制鎧甲!”齊王李元吉心急如焚地低聲說道,“如果只是楊文幹一人並沒有多大的事情,就算是我們給他一些鎧甲、武器也沒有什麼事情,只不過有人密報楊文幹意圖謀反,而且大哥身爲太子又秘密派人護送鎧甲、武器與楊文幹。由此可見,父皇召見與你,就是興師問罪,必定認爲大哥你也參與其中,想要謀反,弒君篡位。”

聽完李元吉所言,以及分析的前因後果,李建成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身爲大唐太子,手握兵權,又與屬下暗中往來,護送鎧甲,必定招致李淵的忌諱。如果換成是他的話,李建成自己都會認爲意圖謀反,弒君篡位,他一下子整個人都愣住了,萎靡不振,癱倒在地。

李建成眼神中的神色一下子都失去了光彩,他命令爾朱煥、橋公山護送鎧甲只不過是想要彌補近年來對楊文乾的虧欠。畢竟,慶州都督楊文幹乃是他以前的東宮宿衛,爲了他的大業遠離京師。看似官職提升了不少,實際上相當於是流放在外,李建成執掌大權,一時疏忽,以致留下了致命的隱患,他兩眼無神,四肢無力,萎靡不振的喃喃道:“一子錯滿盤皆輸,孤在與二弟的競爭中,敗了!”

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的後果會是什麼樣的,身爲一國太子就是下任的一國之君。只要不出現任何意外絕對是下一任皇帝。沒想到臨近最後時刻,一時的麻痹大意之下,以致鑄成無可挽回的大錯。身爲皇帝,最忌諱的就是私藏軍械,意圖謀反,就算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一律從重處罰,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太子之位不保,卻無可奈何。

“大哥稍安勿躁,如今之計只能將衆人召集商議對策,看看衆人有何建議!”齊王李元吉出聲勸慰道,他又接着說道:“我已經讓宇文穎將皇上已經知道我們護送鎧甲之事轉告給楊文幹,若是他聰明的話,必定能夠明白此時必須前往仁智宮面見父皇,負荊請罪,將事情交代清楚,那麼大哥也不至於受到牽連,我只怕楊文幹此人受人蠱惑真的率領慶州軍叛亂,到時候大哥就會坐實意圖謀反的罪名,只希望宇文穎能夠明白我的用意。”

於是,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匆匆忙忙的將衆人全部召集起來,共同商議如何面對眼前的大事。李元吉將自己得到的消息說給衆人聽得時候,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急轉而下,形勢非常的嚴峻,若是一個不好,就會萬劫不復。

王硅聞之,緊鎖眉頭,沉聲道:“太子殿下,乃是皇上的嫡長子,只要想皇上負荊請罪,將此事撇的一乾二淨,定然不會有事。再說,太子殿下在皇上離開京師前往仁智宮避暑期間,將整個大唐國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皇上乃是仁德之君,絕不會痛下殺手,性命無憂,到時候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韋挺等文人也覺得王硅句句在理,此事太子有錯,卻不至於處死,只不過太子之位能否保住就看李建成自己了。畢竟唐高祖李淵得知這個消息時,必然大怒,一切就看李建成的造化;然而,以車騎將軍等人的武將,他們則認爲既然皇上已經認定是太子參與其中,意圖謀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據城謀反,只不過他們的做法王硅等人認爲太過激烈,對於太子日後承襲皇位不利。

而且,逍遙王。衛王李玄霸等人全部回到京師。如果真的按照他們提及的那樣做的話,到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勝算,實在是李逍遙等人在軍中的影響力太大了,一直深入人心。只不過還有以李孝恭等人爲首的中立派,他們根本就沒有發表任何的建議,只說一切權力留給太子李建成定奪,是負荊請罪,還是據城發動都願意支持於李建成的決定。

太子李建成見衆人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身上,他嘆息一聲道:“諸位大臣,孤實在是辜負衆位的期望了。由於孤的一時疏忽大意,居然使得形勢急劇向下。孤還是願意隻身前往,負荊請罪,至於父皇到底如何處置,孤實在是無法預料。”

“畢竟,逍遙雖然遠離軍中,手中並無兵權,大軍依然聽從他的調遣;一旦孤真的據城稱帝,那歷史中又該如何記載孤的事蹟,留下千古罵名,實屬不智。父皇乃是正值壯年,又無任何過錯,貿然起兵,就會給一些人留下攻擊孤的藉口,到時候連一點返還的餘地都沒有了,就算要領罪,也由我一人一力承當,不願在牽連諸位了。”

衆人全部都沉默不語,他們心中對於李建成的做法也有反對,也有支持,但是更多的是激動。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跟錯主子,只不過太子李建成時運不濟,每次能夠再次崛起時,卻又遭受重大地打擊,使得李建成再次被打落凡塵之中,他們也知道這次之後李建成想要再起來那就更加的困難,無論是秦王李世民還是逍遙王李逍遙,都不會給李建成任何的機會了。

與此同時,宇文穎攜帶着聖旨快馬加鞭的來到了慶州,楊文幹見宇文穎前來高興不已,他們兩人早已認識了,說到底都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慶州都督楊文幹見宇文穎前來興奮不已,大笑道:“宇文兄,你今日爲何前來慶州,難道是想兄弟我了?哈哈!……兄弟,來,我們屋裡說話。”

宇文穎見楊文乾熱情地迎接自己,他也沒有拒絕楊文乾的好意;楊文幹命人準備好酒食,兩人就在屋裡一起好好地暢談起來。只不過宇文穎也知道自己身上肩負着唐高祖李淵所託,他還是在楊文乾的面前宣讀了一遍聖旨;慶州都督楊文幹接過聖旨,他不明白爲何李淵想要召見自己,他詫異地問道:“兄弟,怎麼今日皇上想要召見與我?”

宇文穎見四下無人,嘆息一聲道:“楊兄,實不相瞞,是寧州刺史杜風舉以及太子身邊的爾朱煥、橋公山向皇上稟報,說你私藏軍械、武器,又私募壯丁。爲此,皇上龍顏大怒,聖旨上讓你前去覲見,實際上就是想要讓你單刀赴會,將你直接扣押起來,再說這也是齊王讓我轉達於你的,就算齊王殿下不說,我也會如實相告,只盼兄弟三思而後行。”

楊文幹大吃一驚,手中的酒杯直接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只不過楊文乾沒有絲毫的關注,他的目光全部注視着宇文穎,見他一絲不苟的回望着自己。楊文幹就知道宇文穎說的都是真的,而且從宇文穎的話中,他能聽出宇文穎是在勸說自己不要謀反,他驚訝地問道:“難道宇文兄也覺得我會謀反?”

宇文穎沉默以對,沒有說話,不過他的臉上清楚地顯示出,他的確是認爲楊文幹會起兵謀反。楊文幹苦笑連連的嘆息一聲:“宇文兄實在是太看得起爲兄了,我自己有多大的斤兩,難道我還不清楚嗎?再說了,我怎麼可能會謀反。”

“當初,我讓太子護送鎧甲只不過是試探太子的藉口而已,我的確是私募壯丁,也不是爲了擴充慶州軍,而是爲了太子的大業,想要將這些人全部遣送於東宮,交予太子處理,卻不想被太子拒絕了,所以才留在我的慶州軍中,我根本就不可能謀反,肯定是有人在幕後造謠而已。”

“楊兄,你真的沒有想要謀反?”宇文穎不確定的瞥了一眼楊文幹,只見他肯定的搖搖頭,他也相信楊文乾沒有這個能力,以及這個膽量敢謀反,他朗聲大笑道:“我相信楊兄所言是真的!來,兄弟我們還是好好地喝一場,到時候楊兄與兄弟我一起前往仁智宮面聖,將此事說清楚!”

楊文幹也是豪氣干雲地大笑道:“來,讓我們兄弟兩人一醉方休!”

於是,楊文干與宇文穎兩人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喝得酩酊大醉。只不過,楊文幹在半夜就醒了過來,他知道這件事絕對不像宇文穎說的那麼簡單,證據確鑿之下想要改變皇上的心意,那是千難萬難。楊文干將之前的副將找來一起商議,那人匆忙趕來,他見楊文幹愁眉苦臉地來回踱步。

楊文幹見到那人前來,他急忙上前興奮地說道:“王副將,你來了?來,來,快快坐下。”

王副將見楊文乾熱情地將自己按在座位上,他也欣然的接受了,緊鎖眉頭,沉聲道:“不知楊都督將末將深夜喊來,所爲何事?”

“唉,本都督將你喊來,也是情勢所逼,無可奈何啊!”楊文幹嘆息一聲,他又接着說道:“王副將應該知道今日皇上派來宇文大人傳達聖旨,命我前往仁智宮面聖,實際上是有人在背後說我楊文幹意圖謀反,而且私藏軍械、武器,此去必定九死一生,實在是事態緊急。”

王副將一聽楊文干將事情來龍去脈說的清清楚楚,就算楊文幹不說,他也能猜到一二,心中早有定奪,他沉聲道:“楊都督,末將的確有一方法。但是這件事說出來肯定是大逆不道……”他望了一眼楊文幹,只見他堅定的點點頭,急忙肆無忌憚地繼續說道:“既然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橫豎都是一個死,還不如直接起兵謀反,男子漢大丈夫理應轟轟烈烈,就算是死,也死得其所。”

楊文幹沉思許久,喃喃道:“橫豎都是死,還不如直接反了!”他又回想起這些年自己爲大唐盡忠職守,卻不曾想居然到頭來還受到皇上的猜忌,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於是楊文幹贊同地點點頭,鏗鏘有力地低聲道:“既然如此,那就反了!”

於是,慶州都督楊文幹在當天晚上就決定起兵謀反,而且他手中又有兵權,能夠調動大軍;他想到就做到,即可就去軍營之中,點起將領準備發動兵亂。與此同時,宇文穎卻醉得不省人事,睡得非常的香甜,根本就不知道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然而遠在京城的太子李建成,他也不曾想到慶州都督楊文幹當真敢起兵謀反,李建成已經打算隻身前往仁智宮面見自己的父皇,將事情交代清楚,決定單刀赴會,太子之位能否保住就看他這次的表現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敗在此一舉!

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208章 離別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75章 鴻門宴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32章 團圓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08章 離別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61章 鐵匠借錢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8章 逆天改命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07章 紅拂第52章 淵源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0章 玄感反隋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52章 淵源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70章 霸王槍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42章 惺惺相惜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75章 衆人齊聚(五)
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208章 離別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75章 鴻門宴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32章 團圓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08章 離別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61章 鐵匠借錢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8章 逆天改命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07章 紅拂第52章 淵源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0章 玄感反隋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52章 淵源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70章 霸王槍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42章 惺惺相惜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75章 衆人齊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