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取名李曉

衆人的目光都注視着自己的幼子,李淵心中當真是欣慰不已。當初他也跟賓客一樣,均是呆如木雞的樣子。自己這個兒子真是人中龍鳳。當初長子建成出生時他只有一股父親的感觸,接着後面一臉生出幾個兒子,他都麻木了。

沒想到自己中年得子,而且這個兒子帶給自己很多樂趣。不知多久沒有如此開懷大笑了。接着便是賓客稱讚李府小公子如何聰慧,將來前途不可限量等之詞。李淵明知這是白馬溜鬚之詞,可是現在他卻非常的享受。

李淵,字叔德,公元566年出生於長安。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於是他就世襲爲唐國公。成人後,爲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在長安深得百姓愛戴,江湖義士均與他往來。

祖上是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姐。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由於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別親近器重李淵,累任譙州、隴州、岐州三州刺史。李唐作爲李淵幼子,生於公元600年,正是李淵擔任三州刺史時期,相當於今天的省長之職。

李唐一眼望去並未見到任何的文臣武將在場,只有當地的鄉紳以及親戚等人。朝中同僚一人都未前來慶賀,並不是李淵的人緣不好,而且他不願意招惹隋文帝的忌諱。大臣之間除了上朝匯聚一堂外,其它時間基本上在自己府中,足不出戶。

若是隋朝初期,大臣之間私下亦會走動走動。但是,當今皇上身體有惡疾,人也變得昏庸起來。可是當今朝野上下均是上奏朝廷儘快立下太子,然而楊堅卻遲遲不立太子。諸多官員分爲兩派,一是立大皇子楊勇爲太子,上述雲:“自古長幼有序,今大皇子乃長子,理應太子!”;二是立次子楊廣爲太子,其餘的皇子均不能與此兩人相爭。

楊廣自幼追隨楊堅身側,文治武功均是出類拔萃之才;楊勇自幼身在深宮別院內,根本沒有楊廣的武功謀略之能,只是仗着大皇子之名,否則早已被楊堅外放了。

李淵深知此時不宜與諸位官員有過多的私下接觸,以免招來橫禍。於是,他此次並未請他們過來,只是請一些江湖朋友還有自己的親友等。現在局勢未定,暫時還不能出現任何的漏洞,否則將死在楊堅手上。畢竟,他的身子骨日漸衰弱。根本不像以前那般雄心壯志,現在唯一的夢想便是清掃所有阻礙楊氏天下之人。

李淵身在長安,深諳官路的竅門,一不小心便滿門抄斬。伴君如伴虎,誰也不知道皇帝心中的真實想法,只能私下猜測,拂逆聖旨便是思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老爺,如今孩子過了百日卻沒有名字!您看……”

竇氏乃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襄陽長公主的女兒,自小聰慧剛毅,頗有才華。兒童時期童時期就髮長過膝,光可鑑人,擁有絕世的容貌。因此她長大以後,求親者甚多,竇毅不得不設雀屏選婿,李淵以箭射中屏風上兩隻孔雀的眼睛而入選。

李淵與她相敬如賓,有時候還得聽取她的意見,足以見得竇氏的地位在李府中除了李淵之外最高者。於是,她才主動提出幼子的名字事情。

望着夫人一臉的愁容,雙眉緊蹙的樣子,他愛憐的牽起竇氏的小手,愧疚的說道:“我這段時間因公務差點忘記了這檔事,請夫人原諒!”

“妾身只是一女子,如今嫁給了你便是你的人!夫君公務繁忙賤妾理解,可是孩子還小名字還未取,我又不能擅自取名!唉,恨我不爲男子!”竇氏垂頭喪氣道。

李淵聽出妻子的哀怨,只得輕聲安慰道:“夫人不要擔心,爲夫早就想好了!幼子名爲‘曉’,你覺得如何?”

“小?雖然他是幼子,夫君也不可如此待他吧!”

“夫人誤會了!我說得是‘拂曉’的曉,並不是‘大小’的小!”

“哦!那這個名字有何用意?”

“曉,慧也;快也;智也!吾希望他聰慧伶俐,明曉事理,辨是非!”

李淵解釋道,又看了竇氏一眼,接着說道:“再說這小子在擺宴席時放聲大笑,還流口水了!‘曉’音通‘笑’,這個名字恰當不過了!至於號則要等到加冠之後再說吧!”

“原來如此!那就是用此名了!”

竇氏聽聞‘曉’如此寓意,當即拍手稱讚道。

尚在襁褓中的李唐一聽居然如此普通,當即反對道:“不行,我的名字怎麼能夠如此的差勁呢!大哥建成寓意建功立業,二哥世民寓意體恤百姓疾苦,三個玄霸實在人如其名,霸氣十足。怎麼我就一個‘曉’字呢?不行,父親我不同意,不贊成!”

李唐的反對並未得到李淵的認同,就連竇氏也不解,爲何幼子哭得如此傷心。只因他尚是嬰兒,不能言語,只能用啼哭聲表達自己的不滿。可是,他的父母卻不能理解。

“夫君,爲何曉兒如此傷心?難道他是餓了?”

“可能是餓了,亦或者是病了!”李淵詫異得說道。

竇氏立即回到閨房內給兒子餵奶,李唐卻沒有任何的表示,理都不理近在咫尺的乳香,依然啼哭不止!

“夫君,這可如何是好?曉兒不會是生病了吧!”

李淵一聽,慌了神,大聲說道:“快去請大夫!快去!”

大夫前來查看一番並沒有任何的異樣,便離開了。無奈之下,李淵也不知道兒子到底是爲何啼哭不止。

出生到現在,李曉從未哭泣過,即使是餓了也會動動身子讓下人知道他餓了,就連出恭都是提前預示着的。根本沒有見過他哭得如此厲害,使得李淵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嘆息道:“唉!古人云: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今日,我看還是嬰兒難養!”

這段時日雖然有丫鬟等人在旁照看幼子,有時候閒得發慌他也會親自照顧小傢伙,每次都會逗得他哈哈大笑,李曉的出生爲李淵減輕不少的煩惱。任何焦慮地事情只要看見這個小傢伙,他都會忘記憂愁。

他的心情也隨着兒子不停地波動着,只要兒子高興他就變得欣喜若狂,兒子愁眉苦臉時他就會暴跳如雷,沮喪地神情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能看出來。如今自己最小的兒子才滿一百天不久,就這麼難對付,要是長大了那還得了。他取名‘曉‘亦是讓兒子懂得人世間的人情世故。

按照自古相傳的民間習俗,小孩滿了一百天理應擺‘百日宴’,招待家中的親友,祈願孩子長命百歲,又稱‘百歲’。百天之後小孩就少病少災,夜裡不哭不鬧,一切都正常。必須要穿戴百家鎖,百家衣等。

百家鎖多用金銀製作,掛在李曉脖子處的是用純銀打造的,兩面鐫字,一面鐫“百家寶鎖”,一面鐫“長命富貴”;百家衣是從各家取出一塊布,將布片拼合起來做成的紫色衣服穿在他的身上。由於李淵貴爲唐國公,穿百家衣不符合他的身份,可是爲了孩子的健康又不得不去做。於是把百家衣改成施粥百戶,從府中拿出一百兩紋銀,一百石糧食爲流浪的乞丐佈施行善。

無論李唐如何怎麼述說自己的委屈,他們就是不能理解他啼哭的含義。最後,只能在腦海裡繼續他的辯論。哭聲戛然而止,衆人也都被這個小公子搞得頭昏腦漲。作爲國公的李淵畢竟有自己的事情,不能隨時隨地的陪在兒子身邊。

望着襁褓中的李曉,臉上的淚痕還沒有完全消失,手腳不停地擺動着,就像是見到敵人奮力地反抗着。慈愛的眼神目不轉睛地看着兒子,嘴角因高興微微翹起來。

這次作戰以李淵勝利,他確定了李曉這個名字是他終身的代號,李唐早已作古。無論他是否接受,身邊的人都會喊他‘李曉’。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46章 百里追殺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98章 邂詬(二)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12章 相見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5章 拜入名門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07章 紅拂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章 取名李曉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36章 結拜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章 鬼谷傳人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88章 逍遙扇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2章 取名李曉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05章 少夫人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45章 雄信惹禍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63章 袁天罡第112章 相見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7章 東征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47章 福禍相依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91章 邂詬(二)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46章 弒君(二)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
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46章 百里追殺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98章 邂詬(二)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12章 相見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5章 拜入名門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07章 紅拂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章 取名李曉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36章 結拜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章 鬼谷傳人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88章 逍遙扇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2章 取名李曉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05章 少夫人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45章 雄信惹禍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63章 袁天罡第112章 相見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7章 東征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47章 福禍相依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91章 邂詬(二)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46章 弒君(二)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