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詔回舊部

“哈哈,朕已經很久沒有聽過這個稱呼了!”唐高祖李淵風輕雲淡地大笑道,曾經跟他同時代的人幾乎全部隕落,根本就不知道他以前的外號,再次聽到,李淵還是非常的懷念之前的歲月,他淡然一笑,鏗鏘有力地說道:“朕身爲大唐天子,如今的盛世繁榮不是一蹴而就,是付出了許多愛國志士才換來今日的輝煌,朕斷然不能讓這種繁榮在我的手中葬送,李家的天下要比前隋走的更加長遠,遠甚於任何一個朝代纔是真正的一代明君。”

竇皇后見李淵豪氣干雲地模樣,也是淡然地笑了笑。此時,溫暖的陽光從東邊緩緩的升起來,柔和的陽光照射在唐高祖的臉上,顯得紅光滿面,精神抖擻。竇皇后不禁回想起昔日的李淵也是如此的豪氣干雲,雄心萬丈的大展宏圖,李淵終於撥開雲霧見青天,看見了大唐未來的榮光。

於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兩人乘坐着龍輦回到皇宮之中,朝會早已散了,太子李建成遵照李淵的旨意暫代其職,他悉數將朝中大臣呈報的奏章一一閱覽,然後總結在一起交予唐高祖李淵,使得李淵讚賞地看着太子李建成,見到太子的總集,李淵知道太子有這個能力處理朝政,隱藏已久的野心,在太子李建成身上也開始蔓延出來。

李淵讓太子李建成退了出去,他親自下了詔令將李逍遙麾下將領全部都調回京師,一紙調令使得滿朝文武皆是惶恐不安,就連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兩人乍聽之下,整個人都愣住了。他們也沒有想到父皇居然將李靖、秦瓊等人調回京師任職,而且一些皆是核心官職。

太子李建風輕雲淡地回到自己的東宮之中,他還未坐穩就聽到探子前來稟報說是皇上發佈調任令,將李靖、秦瓊等人全部召回京師,使得太子李建成手中的酒杯整個都掉落在地面上,他目瞪口呆的望着探子,喃喃道:“逍遙終於忍不住出手了,孤沒有想到居然這麼快,實在是出乎意料!……”

“大哥,大哥!……”東宮外傳來一道急促的聲音,來人是齊王李元吉,他也聽到傳聞父皇會將逍遙王府的衆人全部調回京師,使得他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東宮,李元吉陰沉着臉,慌慌張張地快速前來,見到李建成後,他直接了當地問道:“大哥,父皇讓他們全部回來。如果真的都回來的話,朝中的實力將再次發生變化,一旦逍遙得勢,必定對大哥以及兄弟們痛下殺手,到時候東宮之中坐着的不是大哥,而是他李逍遙了。”

太子李建成兩眼呆滯,無可奈何地嘆息一聲,沉聲道:“父皇這麼做,是逼着我們兄弟之間公平的去競爭,孤明白父皇的意思。但是,父皇這麼做實在有些太過了,明擺着讓逍遙插足孤與世民之間的皇位競爭。孤的壓力陡然增加,縱然逍遙的目標是世民,緊接着之後就是孤了。既然父皇想要在我們之中擇選出最佳的人員,那我豈能輕易的就認輸,沒有到最後一步,決不可能放棄,不然什麼希望都沒有了,孤絕不會讓逍遙輕而易舉的就將原本屬於孤的皇位奪走的,任何人都不行。”

與此同時,秦王府李世民聽聞自己的父皇將逍遙的麾下將領全部調回京師任職。頃刻間,他就像是被點燃的炮仗一樣,怒不可遏道:“父皇如此做,有沒有顧忌我的感受。逍遙是他的兒子,難道我就不是了嗎?就算是真的想要逍遙繼承大統,父皇大可以直接廢黜大哥的太子之位,也可以將我驅逐出京師,不必如此做的太明顯,讓天下人如何看待呢?”

“就算是父皇在背後輔助於逍遙,我不必如此擔憂,在朝中我的勢力依然是最強大的,就算是減弱一點,都要比大哥、逍遙要強。如今,最着急的應該是大哥,他穩坐在東宮之中,看着到手的皇位被人後來居上,儼然有取而代之的趨勢,我猜大哥的心情應該比我還要糟糕!”秦王李世民冷笑一聲,喃喃道:“既然你準備出手,那我就不再有任何的客氣了。如若不然,朝中哪裡還有我李世民的位置,就算是父皇答應,大哥答應,我也不會答應你再次崛起,皇位乃是我的,我命中註定的誰也拿不走。”

次日,唐高祖李淵親自下詔書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唐的邊關各地,使者在同一天抵達目的地,出現在李靖、秦瓊、徐懋功等人的面前時,他們都愣住,原以爲又要出兵打仗。他們匆忙之下,急匆匆的出帳迎接使者,聽完使者所宣讀的聖旨後,他們無一例外全部都石化了,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議的看着使者,直到使者讓他們接旨纔回過神來,衆人都以爲自己的耳朵出問題了,又或是使者宣讀錯了,都將自己手中的聖旨仔細地看了一遍,才發現一切都來得如此迅速。

衆人在不同的地方,想到的卻是一樣的,喃喃道:“逍遙王終於出手了……”

於是,衆人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攜帶着聖旨,直接將手中的兵權全部都交了出去。他們不曾有絲毫的留戀,因爲在長安城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們。再說,如今的大唐國泰民安,根本就不會有人的外敵前來入侵,不需要那麼多的兵力以及將帥鎮守邊關,無需擔心其他外敵前來征討大唐。因此,他們想都沒有想直接將手中的權力交出來,帥印也直接交給了副將,由他們掌控軍隊。

當初,唐高祖李淵見大唐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最後他採取了李逍遙的建議,將大軍全部重新召集在一起,進行一次篩選,將年老體弱、身體殘疾以及家中唯一的男丁的人全部遣返回鄉,並且給予他們一定的良田,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實行了大規模的裁軍,只留下了精兵。

大唐裁軍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只不過秦王李世民等人卻極力贊成,在他們看來削弱軍隊不僅僅是削弱李逍遙的勢力,打擊李靖等人的最佳時機,也是讓自己的人入主軍隊最好的機會。只不過,太子李建成則持反對建議,使得唐高祖李淵糾結了許久之後,還是將大軍裁掉一部分多餘的兵力。

畢竟,裁軍對於大唐來說或許面對着外敵入侵時,一時難以抵禦,不過從國家的未來上來看,裁軍有利於節省了朝廷的開支,大力發展其他事情,尤其是針對江河流域河道的清理、疏通,改道等都需要龐大的支出,節省的一部分錢用於此處,另外還將節省出的開支用於天災的補給,使得大唐利大於弊。因此,唐高祖李淵思前想後,終於還是下定決心裁軍,使得一部分回到家鄉,大力的發展農業,使得百姓豐衣足食,國家的糧倉年年爆滿,國家的稅收收入不斷地增加,讓李淵都興奮地好幾宿都沒有睡覺。

如今的唐軍不像之前佔領整個中原地區、消滅外敵的那樣,現在剩下的全部都是精兵強將,一些老弱病殘之人全部從軍隊中調任其他地方,使得年輕有爲的將領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因此,唐軍的人數在減少,但是戰鬥力更加的強悍,而且培養出水師,無論是武器裝備或是糧餉都比之前的要好很多。

對於李靖等人來說,他們在大唐尚未真正實現統一之時,統帥百萬大軍都不在話下。現在只有數十萬大軍,人數極少,而且朝中大臣明爭暗鬥,紛紛成爲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門下,而他們是逍遙王的麾下,卻不在京城,調任在邊關鎮守,名義上是擢升,實際上是外放,使得他們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氣,他們也想跟隨着李逍遙打下江山。

李靖等人等待了許久時間,終於盼來了他們想要的消息,聖旨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非常的詫異,直到聽聞使者宣讀的內容,他們驚詫不已,心裡卻笑開了花,他們都知道定然是逍遙王決定出手了,需要他們這些人回去才行。

與其在邊關中喝着西北方,過得閒雲野鶴的日子,每天都是無所事事,還不如親眼見證逍遙王入主朝政,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而他們也將會水漲船高。他們都是跟隨着李逍遙一起風裡來火裡去,經歷生死大戰,同甘共苦,對於李逍遙他們更加的信任,之前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都相繼派人與他們親近,透露出來的拉攏意思,全部都被婉拒,在他們的心裡一生只效忠一人,那就是李逍遙,他們又不能強逼着李逍遙出手,只能等待着,他們相信李逍遙絕對會出手,只不過時機尚未成熟,現在時機成熟了,若是再不出手,悔之晚矣。

衆人滿心歡喜地大笑起來,他們都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終於真正的站在了廟堂之上,縱然廟堂之上充滿了危險,他們也在所不惜。因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相信在李逍遙的帶領之下,必定再次捲土重來,早已厭倦戰場,一展身手的時機到了。

逍遙王府迎來了新生命,而且李逍遙也讓李山河讓伍氏兄弟、李玄霸以及李昇他們幾人全部回到王府之中。逍遙王府再次充滿了歡聲笑語,李昇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他們還沒有睜開眼睛,一直在熟睡着,襁褓中的兩個小傢伙睡得格外香,李昇看着兩個小傢伙,伸出自己的手在兩個小傢伙的臉上摸了摸,開心的大笑起來,他轉身望向李玄霸,興奮不已道:“四伯,昇兒有弟弟、妹妹了,再也不是一個孤孤單單的啦,等弟弟長大了,我要教他武功,妹妹長大了,我要保護她,哪個人敢欺負我的妹妹,我就打他。”

李玄霸微微一笑,看着李昇信誓旦旦的拽着小拳頭,他撫摸着李昇的小腦袋,大笑道:“昇兒想要教弟弟武藝,長大了保護妹妹,那你就要加倍努力習武才行。男人就應該用自己的拳頭解決問題,這纔是硬道理。”

李昇不停地點着頭,鄭重地說道:“四伯說的有道理,昇兒要抓緊練功纔是!”他又看着兩個小傢伙一眼,出其不意的問道:“四伯,昇兒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嗎?實在是太幼稚了,睡覺的時候居然將手指放在嘴裡,昇兒可不會這樣做。”

李玄霸尷尬地撓撓頭,他也沒有見過李昇小時候是什麼樣子,他求助的望向李逍遙,李逍遙急忙將目光看向一邊,他身爲父親也沒有看見過李昇出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畢竟他們幾人全部都在外面征戰沙場,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李玄霸支支吾吾地回道:“昇兒小時候的樣子……”

長孫秀敏見李玄霸、李逍遙等人都尷尬的模樣,她捂着嘴笑了起來,道:“昇兒小時候的樣子很可愛的,跟弟弟的模樣差不多,也是吸允着手指。不過,昇兒現在長大了,不會跟弟弟這樣了,我家昇兒可是小男人了,是不是?”

李昇聽見母親的聲音,他興奮的撲進了長孫秀敏的懷中,淚光閃閃的盯着長孫秀敏,喃喃道:“娘,昇兒好想您!……”

長孫秀敏抱着李昇,她剛剛生產不久,不應該下牀走動的,不過聽聞長子回來了,她還是忍不住出來了,她看見李昇壯實了許多,而且也黑了許多,心裡一陣酸苦,她知道李昇吃了不少苦,但是這些苦對李昇有好處,作爲母親的她只能讓李昇繼續習武了,接着李昇急忙從長孫秀敏的懷裡出來,他站在長孫秀敏的面前,嚴肅地說道:“娘說昇兒已經是小大人,男人是流血不流淚的!”

李昇又擦乾自己的眼淚,不過說到底他還只是七歲大的孩子,就算再成熟見到自己的母親還是會忍不住想要抱住她。李昇被伍氏兄弟直接帶走,前往深山之中習武,每天又要讀書寫字,使得李昇不僅僅武藝見長,還懂事了許多,長孫秀敏看着長子的確是長大了,她心裡一陣開心,眼淚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李逍遙見李昇說出了‘流血不流淚’,他詫異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低聲問道:“伍大哥,這句話是誰教給昇兒的?”

伍雲召愣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少主,是衛王教導他的。當初我也問過衛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衛王也說不清楚,他只記得是少主兒時一時興起隨口而出的。”

李逍遙恍然大悟地點點頭,這句話的確是出自他的嘴。當他看見李昇的那一刻,李逍遙知道李昇的武藝見長了,身體也足夠堅實,他就知道伍氏兄弟、自己的四哥****不少的心。只不過身爲李昇的父親,他卻不能像長孫秀敏那樣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只能將心中的激動隱藏在心裡,只要李昇成長了就足夠了。

長孫秀敏出現在李昇的面前,就連李逍遙都非常的驚訝,他急忙出現在長孫秀敏的身邊,責備道:“你的身子還非常的虛弱,理應好好的休養才行。”

長孫秀敏微微點點頭,她知道李逍遙是爲了她好,只不過思念兒子的心使得她顧不了那麼多。不過,見到李昇真的長大了,不僅僅懂得承擔責任,個子也長高了許多,長孫秀敏發現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樣輕而易舉的就將李昇抱起來了,心裡踏實後,她還是回到房中不再出來。

李昇見父親,他恭敬的喊道:“父王,昇兒回來了!”

李逍遙微微點點頭,他輕聲道:“走,我們去演武場,讓我看看你這些時日以來的成長!”

不等李昇有任何的反應,李逍遙直接提着李昇去了演武場,他們兩人也不用多言,上來就是一陣交鋒。沒過多久,李昇就敗下陣來,他不滿的大聲喊道:“父王,不公平,您的臂力本來就比昇兒的大,居然還用兩隻手,不行,一定要用一隻手。”

李逍遙不屑的笑道:“戰場上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只有你自身強大才能面對任何困難,再來!”

不一會,李昇再次敗下陣來,他憤怒地跺着腳,小嘴微微翹起,他不明白爲何自己的父親對自己根本就不留手;李逍遙微笑地看着李昇,他試探過後,知道伍氏兄弟、自己的四哥煞費苦心,李昇武藝的確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李昇的臂力也不亞於一般成年人,雖然不及將領,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力氣,可見李昇的底子打得比較牢固,這樣對待李昇以後來說,也是非常的好。

伍氏兄弟見李逍遙讚賞的眼睛,他們都激動不已,只見李逍遙笑道:“昇兒能有今天的成就的確出乎我的預料,兩位兄弟實在是苦了你們!不過,今日回來了,就不要再出去了!”他的眼睛又看向了李玄霸,微笑道:“四哥,你也不用出去了,就留在長安城吧!”

李玄霸詫異地看了一眼李逍遙,伍氏兄弟面面相覷,他們也不清楚李逍遙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見李逍遙再次沉聲道:“不久之後,兄弟們也將全部聚集在京師,到時候纔是真正的風雲際會,一展身手的時候,你們是我的兄弟,此刻需要你們的幫助!”

伍氏兄弟、李玄霸見李逍遙莊重的神色,又聽到李逍遙說起他的兄弟也會回來,不再出去了,留在京城之中。伍氏兄弟就知道了李逍遙的意思,他們也期盼着這一天,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李玄霸還是沒有聽明白李逍遙話中的意思,他聽到兄弟們都回來,心裡還是非常的高興,再說是李逍遙開口。因此,李玄霸也沒有多言什麼,他們就在逍遙王府靜靜地等待着李靖、秦瓊等人的消息。

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5章 平定叛亂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52章 淵源第23章 宣戰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1章 與天相爭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250章 均田制第13章 聖旨到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28章 亂鬥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93章 再次相遇第52章 淵源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93章 再次相遇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23章 宣戰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章 取名李曉第208章 離別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54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45章 雄信惹禍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11章 與天相爭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75章 鴻門宴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65章 甦醒第28章 龍門之亂(二)
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5章 平定叛亂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52章 淵源第23章 宣戰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1章 與天相爭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250章 均田制第13章 聖旨到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28章 亂鬥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93章 再次相遇第52章 淵源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93章 再次相遇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23章 宣戰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章 取名李曉第208章 離別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54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45章 雄信惹禍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11章 與天相爭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75章 鴻門宴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65章 甦醒第28章 龍門之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