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北伐結束

“大師兄,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事已至此,發生的事情不可能再回到從前,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的性命好好地活下去。雖然武功修爲被廢了,師兄可以用自己的所學的本事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留給後世一些寶貴的財富。”

李逍遙微微一笑道:“大師兄,前面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現在你的命是我們師兄弟合力救下了的。因此,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現在你的命不是爲了你而活,而是爲了天下百姓而活。你與師尊這些年沒有見面了,也該向師傅坦白一切,師尊一直希望你回去!”

袁天罡回想起師尊玄真子,他不禁嘆息一聲道:“我已經被師傅逐出師門,根本就沒有資格在踏入那一片土地,也沒有面目去面見師傅了。”

李逍遙輕描淡寫地說道:“師兄不必擔心,如今我已經是鬼谷門的門主,自今日起,你依然是鬼谷門門人,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就責罰你去閉門思過十年,十年之後,你在下山。在這十年的時間裡,我希望你能好好地陪伴着師尊。”

袁天罡驚喜的熱淚盈眶,用力地點點頭道:“我自當遵從門主的命令。”

於是,袁天罡的事情就這麼告一段落。袁天罡跟隨着李淳風直接騎着馬朝着玄真子處奔馳着;虯髯客以及藥王孫思邈兩人也各自離去,回到自己的地方;唯有李靖、李逍遙兩人依然留在突厥的國土上。因爲,他們兩人還有完成的使命,必須要去解決。

李逍遙、李靖、李玄霸三人齊頭並進,李靖直接了當地問道:“逍遙,爲何你會知道大師兄隱藏着秘密?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大師兄的事情,我一直都有所懷疑。”李逍遙緊鎖眉頭,沉聲道:“當初,二師兄抵達長安城,向我們說了關於大師兄的事情。我心中一直有着非常的疑慮,就是大師兄一直跟隨在師傅的身邊,從未離開過,也是師傅一手帶大的,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如同父子,大師兄就算再壞,也不可能真的去背叛師門。”

“師尊的本事難道我們身爲弟子的不清楚嗎?爲何這些年下來,師傅都沒有真正的用心去尋找過大師兄。實際上,我曾經詢問過師傅關於大師兄的事情,每當說起大師兄的事情,師傅就會很悲傷而且有着淡淡地悔意。因此,我纔會將大師兄的事情放在心中,一直未說而已。”

“並且,伍大哥又說在突厥國遇見過大師兄,而且還救了他一命,放任他離開突厥,甚至將解藥都讓伍大哥帶回來。我猜到其中必有貓膩,或許是大師兄想要將我引導率領大軍攻打突厥才如此做。至於原因,我現在也不想知道太多,不過,有一點就是能夠確定,在頡利可汗率領大軍與我軍對抗時,師兄你從後方突圍,以大師兄的本事,難道真的沒有發現嗎?”

李靖聞之點點頭,他也覺得事情有些蹊蹺,卻不知蹊蹺在何處。現在他知道了,原來這一切都是大師兄在幕後佈局,實際上是想要幫助李逍遙儘快的攻下突厥國。無論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否這樣,至少有一點,大唐是取得勝利,無法改變的結果,然而接下來他們還要繼續取得大勝,徹底的消除來自北方的威脅。

突厥頡利可汗戰敗,他麾下大將以及首領全部歸順於大唐。至於,頡利可汗沒有被唐高祖李淵斬殺,反而被封爲北平郡王。至於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上表歸降,卻不想實力大增之下,野心迅速地膨脹;唐高祖李淵爲了避免其叛亂,他就開始扶持回紇以抑制薛延陀,而後又封歸降的首領阿史那思摩爲可汗,建牙帳於河套平原,向北方地區人民正式宣佈爲阿史那思摩是正統,受到大唐的支持,而且還能在南面牽制夷男。

唐高祖李淵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派遣使者說服了大唐扶持的回紇部落,使得回紇部也對夷男俯首稱臣。於是,夷男夥同回紇、同羅、靺鞨等部,一起起兵反唐,率領大軍從白道川出擊,趁夜襲擊了阿史那思摩,使得阿史那思摩倉皇而逃,向李逍遙求救,他又繼續率領大軍,直接揮師南下逼近介休。

李逍遙坐鎮在嘉峪關中,爲得就是防止真珠可汗夷男率領大軍叛亂。果不其然,夷男率領大軍反叛大唐;李逍遙接到阿史那思摩的求救消息,即可點兵率領大軍揮師北上,朝着夷男的大軍奔去。並且,李逍遙任命營州都督皖城郡公張儉率領所部騎兵,以及契丹和奚的聯軍從東邊壓制夷男,又任命徐懋功爲朔州道行軍總管,讓他在朔州以北將夷男擊敗,夷男退向諾真水。

真珠可汗夷男被唐軍打得潰不成軍,又遭到唐駿的猛烈打擊,猶如噩夢一樣,一直糾纏着他。此戰之後,真珠可汗才知道唐軍的戰鬥力不是他能夠抵抗的。無奈之下,他再次請求投降。不過,李逍遙直接拒絕,並且將送信的使者羈押。

李逍遙看着手中夷男親筆書寫的請降書,又擡頭看瞥了一眼送信的使者,他淡然地笑道:“真珠可汗想要歸順大唐?”

使者聞之堅定地點點頭,掐媚的回道:“回稟王爺,大汗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歸附於大唐,絕無二心,大汗之心日月可鑑!”

李逍遙冷笑一聲,猛地大喝一聲:“依本王看來,我看他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初,真珠可汗得知唐軍擊敗了頡利可汗,立即上表願意歸降。結果呢?大唐以禮相待,不曾有任何的動靜,可是夷男他卻忘恩負義,狼子野心,勢力強盛時就與其他部落結盟反唐,難道本王真的是傻子嗎?”

怒不可遏的李逍遙直接將請降書撕得粉碎,丟在了那名使者面前,使者看見李逍遙怒氣衝衝地神色,他全身都在打顫,知道自己的任務失敗了。李逍遙絕對不會再接受真珠可汗的歸降,他還是要派兵攻打,只聽李逍遙大喝一聲:“來人,將此人關押起來,擇日再審!”

身邊的將士聽到李逍遙的命令,迅速地鑽進營帳內,抽出手中的佩刀架在使者的脖子上,那名使者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根本就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之意。李逍遙冷笑地看着使者被帶走,譏笑道:“夷男,大唐不是沒有給過你改正的機會,是你自己不懂得珍惜,還想反抗大唐。今日本王就讓你見識一下大唐的軍隊到底有多麼厲害,傳本帥命令,所有大軍全力以赴圍剿真珠可汗,務必活捉生擒。”

李逍遙撕毀了夷男的請降書,不接受他的歸降,依然如此的派遣大軍攻打。迫於無奈之下,真珠可汗夷男只能再次選擇撤退。在撤退的途中,真珠可汗夷男又遭受到了來自雲中的慶州道行軍總管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的襲擊,而後另外三路唐軍,接到李逍遙的命令後,也紛紛的追擊夷男,使得夷男可汗猶如驚弓之鳥率領自己的部下撤離。

另外三路大軍,分別來自靈武的靈州道行軍總管右衛大將軍李大亮、西面涼州的涼州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襲譽,以及來自長安的右屯衛將軍姜行本,他們在接到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李逍遙的帥令後,日夜兼程的奔赴戰場,三路大軍先後趕到。浴室,大唐的四路大軍在諾真水齊聚,李逍遙也率領大軍緊隨而至,使得大唐兵力遠遠超過了真珠可汗夷男的大軍。

李逍遙蹬着馬,英俊挺拔的身姿款款而來,四路大軍的元帥急忙出營迎接李逍遙。李逍遙見他們親自前來,大吃一驚,急忙下馬與衆人一一見禮。在營帳內,李逍遙只要四路大軍形成包夾之勢,將真珠可汗夷男圍追堵截,逼迫夷男與大唐決一死戰。

於是,四路大軍的元帥聽從李逍遙的軍令,將全部集結在諾真水。他們全部身穿戎裝,堅定不移的望着前方的薛延陀大軍,親自領兵作戰,率先攻擊,使得真珠可汗夷男無路可逃之下,終於下令大軍與唐軍決戰,只不過唐軍的兵力遠甚於夷男,而且裝備也是夷男無法比擬的。

最終結果,真珠可汗夷男在諾真水附近遭到四路唐軍的主力如同狂風暴雨的猛烈攻擊,使得真珠可汗夷男帶領前來的十餘萬大軍被消滅的七七八八,幾乎將夷男圍殲。夷男在諾真水被唐軍圍困,生死不明的情況下,夷男的長子大度設率領五萬大軍前來增援,可是他們還未抵達諾真水就遭受到唐軍的圍攻,不僅僅沒有救回夷男,還損失了一旦的兵力,雙方在長城外大戰。

李逍遙之所以採取圍攻的計策,就預料到夷男必定會向國內求救,他早已將阿史那思摩和薛萬徹的長槊軍團安排在長城外,就是在等待着援兵抵達諾真水。兩軍在長城外大戰,大度設的五萬大軍被殲滅十之八九,大敗而歸。

至於真珠可汗夷男,率領殘部殺出一條血路來,才得以逃脫。但是,夷男再也不敢與大唐開戰。經歷過這一戰的薛延陀部的將士,聽到大唐軍隊的名號都噤若寒蟬,猶如見到惡鬼一樣,全身都顫抖不已。自此,夷男的部將十不存一,從此退回漠北不敢南下侵犯大唐。

接着,李逍遙率領唐軍在諾真水取得大勝後,並沒有立即回返嘉峪關,而是直接下命全軍向西走去,他想要消滅最後一個北方的威脅,也就是與頡利可汗並存的西突厥可汗統葉護可汗。西部地區的突厥國控制着西域地區,並擁有如高昌、焉耆、龜茲、于田、疏勒等附屬國,實力也非常的強大,只不過內部爭鬥激烈,內亂不止,以致於突厥直接分裂。

李逍遙率領的唐軍還未抵達,統葉護可汗就在叛亂之中被殺死。原屬於他管轄的十個主要部落分裂成爲西南方的弩失畢五部和東北方的咄陸五部,也就是南庭和北庭兩個國家,使得偌大的勢力一分爲二,實力大減。而且,雙方征戰不斷,再次削弱了突厥的實力,使得李逍遙率領的唐軍長驅直入,根本就沒有任何大軍能夠抵擋,唐軍輕而易舉的進攻到突厥腹地,佔據着牙帳。

西部突厥汗國由於內部分裂,不斷內訌,使得它們逐漸走向衰亡之路,最後的可汗是阿史那賀魯爲室點密可汗五世孫,曳步利設射匱特勤劫越之子。當初,乙毗咄陸可汗任命他爲葉護,駐紮在多邏斯川,統轄處密、處月、姑蘇、歌羅祿、弩失畢等部。但是,乙毗咄陸可汗被李逍遙率領的唐軍擊敗後,逃往於吐火羅,乙毗射匱可汗又指揮大軍驅逐阿史那賀魯,使得阿史那賀魯的部落大多離散。

無奈之下,阿史那賀魯只能選擇歸降,他是想借此機會趁勢而起,將失散的部落再次集結起來東山再起。於是,阿史那賀魯再次反叛大唐直接被李逍遙率領大軍剿滅,李逍遙根本就顧不了太多,率領大軍直接將突厥的勢力連根拔除。

與此同時,李逍遙又任命李靖爲行軍總管,他自己則率領一部分大軍回到嘉峪關。於是,李靖率領李道宗、李道彥、李大亮、高甑生、契苾何力、執失思力、薛萬徹、薛萬昀等大將及十萬大軍襲擊了青海北部、西部突厥的南翼,也就是鮮卑人的王國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敗走後身亡,從此吐谷渾王國一蹶不振,淪爲吐蕃的附庸,最後爲吐蕃所滅,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又派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領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和琅琊郡公牛進達等,出兵討伐吐蕃,最終擊敗了吐蕃,使得吐蕃歸順於大唐;緊接着,侯君集和牛進達率唐軍滅亡了西域最強的高昌國,國王麴文泰被聞訊而來的唐軍直接嚇死,王子麴智勝投降;最後,唐軍又陸續攻取了焉耆、龜茲等小國使得整個北方反叛勢力消滅的七七八八了,北方之地也成爲大唐的版圖之下。

自此,李逍遙結束了北伐的征程,率領大軍直接班師回朝,準備接受朝廷的封賞。

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17章 藥王(二)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91章 邂詬(二)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28章 亂鬥第117章 藥王(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46章 弒君(二)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63章 袁天罡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52章 科舉制第2章 取名李曉第8章 逆天改命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63章 逍遙之怒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2章 團圓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62章 伍家滅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55章 打劫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25章 平定叛亂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5章 蒞臨太原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98章 邂詬(二)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62章 二師兄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55章 打劫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50章 均田制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12章 少年白髮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208章 離別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55章 打劫第112章 相見第13章 聖旨到第208章 離別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
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17章 藥王(二)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91章 邂詬(二)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28章 亂鬥第117章 藥王(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46章 弒君(二)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63章 袁天罡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52章 科舉制第2章 取名李曉第8章 逆天改命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63章 逍遙之怒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2章 團圓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62章 伍家滅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55章 打劫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25章 平定叛亂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5章 蒞臨太原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98章 邂詬(二)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62章 二師兄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55章 打劫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50章 均田制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12章 少年白髮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208章 離別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55章 打劫第112章 相見第13章 聖旨到第208章 離別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