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

其後就開始在侯府準備過年的事情,到處粉涮,張燈結綵,裁剪紅紙,準備乾果點心,擦洗福供等應用的物品,再備辦牛羊豬雞等上貢和過年用的吃食,幾天時間,匆匆忙忙的過去。

新年之夜,徐子先帶着秀娘,與小妹三人在家祠祭祀祖先。

這一次卻是比去年要熱鬧的多,四周燈燭通明,把家祠照映的如同白晝一般,四處都是雪亮通明。

陳佐才,劉益等人侍立左右,幫着捧爵,徐子先上香,持爵,奠酒,祝禱,小妹與秀娘跟隨行禮,只是與男子要分開,站在另外一邊。

高時來與金簡等人,換了武官袍服在一邊等候站班,以壯聲勢。

這一次獻祭,卻是比徐應賓在時的南安侯府還要熱鬧出幾分。

待禮儀事畢,小妹卻是在父母神牌前上香,合手祝禱。

未幾時,徐子先看到妹妹臉上淚痕顯然,知道小妹心事,眼前盛景,又是叫人欣慰,也替亡故父母高興,侯府有今天,想必徐應賓夫妻理應欣慰和高興,而叫小妹流淚不甘的,當然是父母年歲其實都不大,徐應賓若活着不過四十來歲,而徐母更是在三十不到就離世了。

想來也確實叫人感動,徐子先沒有上前勸慰,只拉着秀娘到正堂守歲。

過一陣子小妹收拾好心情走進來,徐子先看看已經拭去淚痕宛若無事的小妹,故意說道:“過了年,小妹就十五了?”

“是好把親事定了?”秀娘補了一句,與徐子先配合的極好。

“嗯,我的意思就是這事。”徐子先神色儼然,擺出長兄的架子,對着小妹道:“你喜歡什麼樣的男子?如阿兄這樣勇武的,還是俊秀文雅的,又或是精明強幹的?總之是得有出息,不能找個沒用的二世祖,脾氣要好,翁姑的脾氣更要好!”

小妹原本心思沉重,這時卻是被徐子先逗的笑起來,她當然不會回答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男子,小妹也不算深居閨中的千金小姐,後宅之事,現在就歸她和秀娘料理,徐子先打算婚後建立內藏庫,與團練公費分開,很多錢從內庫開銷,比如養濟院,菜園,放鴨場,豬場等等,那些都是用侯府的錢和地興辦,不必要和公中攪和在一起。

坊機收入也是歸於侯府內庫,到時候由陳文珺,秀娘,小妹幾人,另外會派一些書吏帳房在別院外打下手,徐子先沒有強烈的男女之分,認爲女人就該深居閨中不理世務,其實婦人精明者不下於男子的,大有人在。而且大魏的傳統是成了親之後的新媳婦當家,世家大族,資產何止億萬,加上諸多的官莊,商行鋪子,婦人一樣能管的很好,甚至強於男子。

內庫所得,並不完全是在侯府開銷,甚至多半會拿出來充實團練,擴大徐子先手中的實力,有實力,才保的住更大的財富,這一點徐子先還是很清楚的。

求田問舍,將財賦納入私囊就不肯拿出來,若這般短視,根本成就不了大事。

只是可惜小妹幫不了幾年的手,總歸要嫁出去,這倒是叫徐子先有些黯然神傷。

小妹做事認真,縝密,讀書識字,算學這半年來學的也不錯,其實很可以和陳文珺,秀娘一樣,能成爲自己的好幫手。

以小妹這般的能力,見識,加上徐子先收羅招納的多半是賢才,要說小妹的眼界很高,倒也是沒錯。

徐子先也沒有門戶之見,若小妹喜歡,就算豬倌放牛娃也一樣可以,要緊的還是人品,學識,上進心,當然還得兼顧長相,身材。

和所有的相依爲命的兄妹一樣,徐子先在小妹面前,頗有長兄爲父的感覺。

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感情上的寄託,眼前的這個女孩,也是徐子先在這世上最可以信任和依賴的人,是真正的血脈相連的親人。

當然不是說信不過秀娘或將要過門來的陳文珺,只是從心理上來說,此時此刻,徐子先心目中肯定還是小妹爲第一。

“大兄這麼急着趕我出門,我卻偏不走。”小妹坐下來,拿了一隻梨削皮,說道:“現在侯府不同往日,此前我一直儉省,總要多呆幾年享享福才走。”

徐子先大爲心痛,知道小妹故意是岔開話題,心裡卻是想起此前自己不爭氣,小妹在家寒苦度日時的情形。

他點了點頭,說道:“也是,三年之內,誰也別想把我妹子領走。最少得過了十八,再考慮將小妹嫁出去。”

“也可以先訂親。”秀娘對小妹的感情深沉真摯,倒是知道小妹的心思,若有所無的提醒徐子先道:“你俊秀不凡,溫文儒雅,脾氣很好的朋友,也不是沒有,先定下來,過兩三年再迎娶,也是好的。”

“我知道了。”

徐子先看到小妹並未出聲反駁,隱隱知道小女孩兒的心思。以小妹的年齡,在後世只是初三的學生,不過也正是情竇初開早戀的年齡,看來女大不中留,徐子先心道,這一次北上,要狠狠敲一敲魏燕客的竹槓。

至於魏翼本人願不願意,這還要多說?

……

新年正旦時,徐子先至趙王府投名刺拜年,趙王當然不傳見,在王府大門的接福袋裡投了名刺,徐子先就騎馬離開。

新年時春寒料峭,但趙王府門子和牙將的態度更冷,幾乎所有人都是冷着臉看着徐子先和他的儀從,根本看不到一絲笑意。

王府之中的人何等精明,對趙王與徐子先叔侄反目的事心知肚明。

回想一下,自徐子先半年多前在雅集上昏倒,然後回南安別院休養,至今不過半年多的時間,從盛夏至新年,似乎也沒過去多久,但世間事就是這麼玄奇,此前眼巴巴等着徐子文召見,能混進王府雅集裡的破落侯府的小世子,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福建路炙手可熱的一方掌兵的諸侯大吏?

並且和趙王頂牛,叔侄失和的跡象,由蒲家這一次的暗中發難,已經相當明顯的呈現在福建路文武官員的眼前了。

有些事是瞞不了人的,那麼多的官員是何等精明的角色,趙王如果顧及叔侄之情,或是以宗室大局出發,不管林鬥耀怎麼想,大都督府兩個親王,正副大都督一起下令開城,憑趙王和齊王在禁軍中的威望,最少兩個軍的禁軍和一個軍的廂軍能迅速出擊,戰事不起就能發現侯官那邊是疑兵之計,江灘之戰還沒有開打,怕是禁軍就已經趕到了。

這樣徐子先立下的功勞是會變小,但武卒不懼戰,保住南安,谷口,水品,力量展現,徐子先的作用也大,加上兩位親王的支持,在福建路的格局只會更好,不會變壞。

趙王的冷意和拖延,明顯的被人看出來,徐子先將來在福建路,還有的麻煩。

以眼下王府下人的態度來說,叔侄之間形同仇敵,也是昭然若揭的事情了。

徐子先倒是無所謂,在冷眼中將名刺放好,看看趙王府守門人的情形,怕是恨不得將福袋中的名刺拿出來扔掉。

“真是拿熱臉貼冷屁股。”

陳佐才正旦這天也去拜親訪友去了,反正他在侯府過的年,早晨向徐子先長揖拜年,禮數到了就急匆匆的走了。

劉益帶着一羣牙將跟隨,各人都穿着正式的品官公服,最少是把場面撐了起來,離開之時,趙王府的牙將因爲新年,也都是一身嶄新的官袍,兩邊如鬥雞般的互相瞪眼看着對方,新年之時,居然弄的電光火石,劍拔弩張。

“何必如此。”徐子先看到劉益兩眼血紅,似吃人猛虎般的氣勢要外放出來,趕緊勸阻道:“新年正旦,不值當了。真鬧出來,也是叫人看了笑話。”

劉益緩緩點頭,兩眼血紅之色漸退,看看趙王府,說道:“殺這些廢物,如殺雞屠狗。等有機會,趙王府的牙將,我來殺。”

徐子先道:“若有這般機會,怕是大魏將亡。”

“那不管了,能殺個痛快最好。”

徐子先默然不語,其實趙王也算是安定福州和福建路的基石,當京師淪陷時,趙王府也是統合了福建路的力量來抗敵,可是不管是趙王本人,還是徐子威,都不是統兵打仗的材料。能力低,卻嫉賢妒能,憑白消耗了自己這邊的力量,最終趙王在建州南安自殺,徐子威,徐子文,包括徐子先等人在閩江邊被殺。

拋去所謂的叔侄血親的關係不談,趙王在福建的所爲證明完全無用。

徐子先心中凜然,也是一片冰冷。

如果自己想救亡圖存,乃至掌握福建路的資源爲自己所用,進窺浙西,浙東,還有兩廣,將南方渾然一體,以抗東胡。

那麼趙王就是必須要搬開的絆腳石,在這方面,就算親人也顧不得了。

怕是趙王也早就此覺悟,徐子先內心冰冷的想着。

……

第二個趕至的大府當然就是齊王府。

去趙王府,是怕被人說晚輩不知禮節,趙王也會拿這事出來做文章,徐子先會被堵的沒有話可說。

到齊王府,那就是心甘情願,心嚮往之了。

在王府正門一投名刺,齊王便是立刻傳見,在諸多騎馬投帖或是上門拜年的賓客們羨慕的眼神中,徐子先帶着劉益等人,從齊王府的側門而入。

也是有不少人認出來徐子先,對齊王的這一番禮遇,並不感覺奇怪。

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
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