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

韓鍾府邸和劉知遠府邸都傳來喊殺聲,在聽到動靜之後,天子登上宮城中的露臺,登高遠眺。

一羣內侍跟隨在身邊,一個貼身內侍替皇帝披上擋風的披風,雖然還未至深夜,但春寒料峭,還是小心些的好。

內侍省的人照例不能對外事發表任何意見,宮門關閉之後,內外隔絕,內侍們的神態輕鬆很多,不象出外面對大臣時那副如履薄冰的模樣,但不管怎樣,叫他們發表對眼下局面態式的看法和評價,卻也是這些內侍們斷然不敢做的事情。

當今天子對內侍的看法相當負面,而且爲人刻忌寡恩,對內侍有小過者絕不姑貸,處罰起來,不管有多少恩情,也從不手軟。

宣宗皇帝也是位嚴格剛毅的帝王,但對內侍就親厚的多,甚至宣宗皇帝即位多年之後,還是稱自己從小長大的內侍爲哥哥,這就相當難得可貴了。

十餘個有品級的內侍在此時只敢圍在天子身側,而默不出聲。

火光沖天,喊殺聲不絕,而別處地方都是一片漆黑,這實在也是相當罕見的情形。

歷來大魏天子都會做出與民同樂的姿態,當今官家就算不喜於此,該做的樣子也會去做。

每年上元節時,城中四處有花燈燈火,滿城皆是光亮,天子會登內城城門眺望,會向那些涌到宮城城門處的百姓致意,百姓會因此心滿意得,發出陣陣的歡呼聲響。

不管哪一朝的天子,這個祖制從來不曾違背。

不過天子也會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不想驚動百姓,又要登高遠望,眼前這座露臺就是最好的地方。

露臺又名接仙台,高十餘丈近五十米,京師中除了西苑的三仙山外,整個方廣數十里的大城就沒有比這座接仙台更高的建築。

這座宣宗皇帝年間修起來的高臺,據說原本是要修到百米高,當時國富民強,國家歲入兩億貫,錢多的沒處去處,要修臺的是貴妃李氏,宣宗皇帝將上朝時,李氏請天子務必要使兩府同意修臺之事,天子曰:得得。

結果天子與兩府會議,被當時的宰相噴了一臉唾沫星子,回來之後大爲不悅,但還是將接仙台改爲現在的規模。

據說李氏都被嚇的不輕,言道:都雲天子貴重,今日方知宰相纔是真貴重。

不知怎地,天子站在露臺上,就是想到這樣的過往典故。

並不津津有味,相反有些苦澀。

不管怎樣,今晚之事算是開了大魏不該有的先例。

以前也有罷退宰相之事,一旦是天子御內東門小殿,鎖院,召翰林學士草詔,罷宰相,同時大拜新人,去職的宰相一般給三公虛職,比如太師,太保,或是太傅,然後以朝廷傳騎,禮送回舊籍閒居。

宰相貴重,退職之後不能任他職,這是對朝廷官職和宰相本人的雙重尊重。

每次拜相,除了實職之外,比如中書令,尚書左丞,還會加封國公,同時任太子師保,宰相退職後,加太保,傅,師,這是天子尊重相國,而給的必要的尊重。

只有如此,宰相才能主持好政務,協理陰陽,上承天命,下馭百官。

也不是沒有犯罪被罰的宰相,但也是極少,被中使上門斥責之後,犯罪的宰相會伏劍自殺,天子聞報後再綴朝哀悼,以示身後尊榮。

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大參和宰相兵戎相見,天子要罷相,也是派出郎衛兵馬,而不是派幾個內侍執詔書而往。

哪怕一向自詡甚高,崇德天子還是覺得臉皮發燒,有些情不自禁的難堪。

而且不光是兩處明顯的火光和喊殺聲,諾大京裡,幾十米的高度看過去幾乎能看半個城還多,可是今天晚上,除了兩處有明顯的火光的府邸之外,四處都是一片黑暗。

太祖建立京師時,幾十條重要的道路都立有路燈,由京兆府的公路局負責添加燈油,到晚上點亮路燈,給晚歸的行人照亮。

甚至有些貧家子弟,自家晚上點不起油燈,便是到路燈之下讀書,頗有幾個朝官真的是在燈下苦讀,成就一番事業。

今晚不僅所有的宅邸全是一片黑暗,連路燈也是黑的,這令得天子頗感憤怒,打定主意,等大事底定之後,一定要拿問幾個相關的官員。

這便是天子,他倒是沒有想過,公路局的官吏差役也是人,喊殺聲中悠然在路上添油點燈,誰能辦的到?

“陛下。”有內侍氣喘吁吁的爬上來,稟報道:“金吾衛都廂指揮使石遇吉,郎中令陳常得派人回報,相國府邸有人助守,並有南安侯徐子先說奉命平亂,吳國公徐子誠與大參劉知遠勾結,陰謀造反篡位。”

“劉知遠,徐子誠?”天子一下警覺起來,事涉大位,天子是要多警惕,便會是有多警惕。

“吳國公在何處?”天子問的是執掌間諜事的內使侯官。

大魏建立後,皇權,相權,宗室,兵權執掌,各有其人,彼此牽扯,還真未有權臣掌握軍政大權以圖不軌之事。

一直到本朝建立,經過唐末長過二百年的戰亂,舊有的世家幾乎被盪滌一空,加上本朝也是以科舉爲重,加上用宗室摻沙子,出現有能力篡國的權臣的機率,原本就是微乎其微。

就算如此,皇權之重,依然令在位的天子寢食難安。

設內使侯官,刺探宰相在內的百官,這也是宣宗年間出現的事。

百官當然頗有微詞,但亦不好明面反對,畢竟此輩是天子耳目,是御史之外的一種補充,總不能叫天子自絕耳目?

大魏的侯官,可不是明朝的東廠和錦衣衛,沒有拿捕人犯的權力,就是在陰暗處刺探消息,象是下水道里的老鼠。

君子士大夫們當然對這種行徑不滿,但也只限於不滿。

“回奏官家。”內使侯官道:“天黑之前最新的回報,吳國公是去了大參府邸。”

天子的臉一下子漲的通紅,一種難言的憤怒感涌上心頭。

劉知遠在內東門小殿上奏時,可是說徐子誠,徐子先兩人與韓鍾,徐夏商勾結,圖謀不軌。結果天子依其所請,下令郎衛拿捕韓鍾,結果徐子誠卻是一掉頭,直接去了劉知遠的府邸。

這其中,到底是別人的陰謀,還是劉知遠故意爲之,兩頭押注?

天子突然焦燥起來,眼下的事突然間變的撲朔迷離,叫他分不清楚孰是孰非。

“還有什麼?”天子忍住氣,向那個報信的內侍發問。

“韓鍾府邸,有靜海軍節度使率部守禦。”內侍道:“陳常得,石遇吉回奏,請陛下決斷,如果要硬攻入宰相府邸,恐怕要添兵,最好是派御林郎持白虎旗出,召樞密陳獾,中尉李健,持節至相府,以此方能迅速攻克相府……”

“廢物,真是廢物!”天子終是忍不住,漲紅麪皮,拍打着接仙台的石欄。

四周內侍都是做出戰戰兢兢的模樣,不過可是沒有人出聲替石遇吉,陳常得辯解。

宮廷護衛,石遇吉最外圍,陳常得是郎中令,然後是執掌羽林郎的老將中尉李健,最爲被天子信任倚重。

外朝禁軍歸樞密管,但要動兵,需得天子頒下虎符,沒有虎符,樞密使,副使,被稱爲御營管官的廂都指揮們,不管是王通還是李恩茂,都是無權動用哪怕一都的兵力,動用時就得冒着被抄家滅族的風險!

京營禁軍,不僅是在樞密管制之下,各廂都管軍都是天子經常會召見,加上副管軍,都虞侯,監軍的觀軍容使,任何一個廂都指揮,麾下禁軍超過兩萬人,但隨意動用的人數,絕不會超過一千。

還得是驕兵悍將,敢於拿身家性命跟着恩主冒險的性情,一般的人,就算得了恩情,拿家小和自家性命冒險,還是兩個字,不敢。

以金吾衛尉,加上郎中令,天子的態度已經相當明顯,結果這一千多郎衛楞是不敢下手攻打,也沒有逼迫韓鍾自殺,卻是叫天子增人添兵,這般行事,倒是真的當的起“廢物”這兩個字的評價了。

樞密副使何獾是京營管軍大將出身,京營又稱御營,因爲是有殿前司,侍衛馬軍司,步軍司,被時人稱爲三衙,三衙真正的主事者當然是太尉,太尉是真正的武階官的頂尖,雖然大魏的太尉遠不及秦漢的太尉是真正執一國軍權,但以廂都指揮,節度使,再往上一步,就是武官的頂點,太尉。

宣宗改制,廢殿前司和侍司馬步軍司,由太尉管制各廂都指揮,一般天子會任命三四名年高宿將爲太尉,管制十幾二十個管軍級別的大將,樞密使,副使進行日常的管理調度,而不管是太尉,或是樞密,想要調動京營兵馬,非得有御使奉詔,持兵符宣詔之後,纔有資格調度京營將士。

外有京營,內有郎衛,內外得御,這纔是大魏二百多年太平的原因所在。

現在皇帝不任太尉,專信中御將領,就是金吾衛尉,中尉,還有郎中令等人,不料他倚重的這幾人卻是不折不扣的廢物,一千三百餘人不敢攻打相府,還要天子頒下虎符,動員御營禁軍?

這般傳揚開來,內外分制,各有統御的格局,加上這一場大亂,天子的威信會降到哪一處纔算是底?

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
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