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

至辰時末刻時,青瓦殿頂的小殿外羣臣皆知,兩相國,三參政,三名樞使和副使,加上兩翰林和一太尉,十一位重臣中倒是有十位身着紫袍,兩位翰林中,有一位已經加觀文殿大學士,亦着紫袍了。

鄧名至時,韓鍾已經與張廣恩等人笑語多時,見到老太尉奉召前來,兩人都停了話頭,向眼前這個老武夫點頭致意。

“諸位執政辛苦。”鄧名鬚眉皆白,但腰背挺直,兩眼的眼神還是銳利如昔,他對韓鍾笑道:“相國辛苦了,一會得令郎衛們持杆過來,粘走那些吵死人的蟬。”

韓鍾笑道:“老貨,你的話我懂了,殿外不得喧譁,我不再說話便是。”

鄧名安然一笑,說道:“末將任廂都指揮使兼金吾衛尉時,相國任殿中侍御史,負責糾儀,今天看,風度儀表,不亞當年。”

鄧名說了一句,便按劍向內而行,張廣恩看着其背影,笑道:“官家把李健放到北伐大軍去歷練,留着這個老貨,還算英明之舉。”

文武資歷並不相通,不過鄧名的資歷太老,和文臣中的徐夏商資歷類似,就算是宰執在前,鄧名也能賣老說上兩句。

韓鍾等人在內東門外笑語不停,普通的衛尉中尉哪敢過來說嘴,也就是鄧名仗着老資格,敢來饒舌幾句。

韓鐘面色如常,但熟知他的人,卻是能明顯看的出來其眼眸深處的冷意。

……

鄧名大步前行,一羣郎衛得小跑着纔跟的上,這位宿將是武宗年間入得行伍,文宗年間已經是廂都指揮,成宗年間是衛尉,大將軍,節度使,原本就是留給下任的太尉,但今上即位十幾年後,纔想起把這個老將任爲太尉,實在是太慢了一些。

好在鄧名並不介懷,他侍奉數代君主,又是將門將種,論忠枕之心,怕是那些文官們遠遠也趕不上。

行走之時,鄧名還不忘對身邊的人道:“內東門外不得聚集,不得喧譁,羣臣不得私相會議,現在的大臣,真的是不講早年的規矩了。”

這話必定會被傳到韓鍾耳朵裡,這正合鄧名的意思,身爲太尉,惡了宰相又如何?本朝雖然宰相爲尊,由樞密使執掌征伐,但太尉始終是武人之首,韓鍾真的對鄧名如何,北方的將門怕就是第一個跳出來不答應。

只是老太尉不怕,那些郎衛中的將領卻是不敢應和,韓鍾一個不高興,叫他們去雷州當廂軍都指揮,那便是哭都哭不出來。

“見過官家。”

皇帝獨坐在殿內,鄧名是特詔允佩劍入內的,進殿之後,便是深深一拜揖。

殿外之事,天子已經知道了,此時卻無心說這事,也未令賜座,眼圈烏黑的天子直截了當的對鄧名道:“南安侯誅兩萬三千餘海盜,鞏成京觀之事,太尉知曉了?”

“臣已經知道了。”

“太尉,你是老成宿將,可知此事有無虛假之處?”

鄧名一滯,才曉得天子巴巴的將自己叫過來,卻原來爲詢問這事。

當下略想一想,鄧名道:“古來以少勝多之役,不知凡已。若陛下問臣,南安侯的戰績是真是假,臣不在福建,不敢妄言。若說有無數千人敗幾萬人的戰事,則陛下飽讀史書,當知此類事不僅是有,且是太多了。”

天子一時默然,良久之後,方道:“太尉是大魏宿將,若給太尉三個軍的禁軍,可能敵數萬海盜?”

鄧名慨然道:“若在燕趙之地,臣領數千禁軍精銳,亦當能敗敵。但在福建路,且是荒島之上,北軍不擅水戰,此其一,北人不慣南方的氣候,此其二。北軍不熟地理,人情,此乃地利不便,此其三。有此三不利,倉促南下,臣不敢擔保能必勝。”

天子的真實意思,是因爲趙王坐擁幾個軍的禁軍,卻是關閉城門,下令戒嚴,視城外軍民百姓爲無物。

這是告捷急遞裡寫明瞭的事情,林鬥耀當然不便在大捷之後彈劾趙王,但對大都督府的不滿和對趙王能力的不信任,躍然紙上。

如果鄧名以禁軍太尉的身份替趙王開脫,自是頗有力量,但鄧名又豈是那等人?

這個鬚眉皆白的老太尉忠於的是大魏,忠於大魏社稷,卻不是忠於當今皇帝一人,這一點來說,天子也是心知肚明。

“吾明白了。”天子難掩失望之色,對鄧名道:“太尉且在殿外等候,宰執們當進來了。”

“臣先告退。”

鄧名暗自嘆息,卻也只得按劍而出,再看殿門外,戴展腳襆頭,穿紫袍,腰帶金釘革帶,懸金魚袋的宰執和翰林學士們,已經在殿外等候着了。

兩相國,三參政,三名樞使和副使,加上兩翰林和一太尉,十一位重臣中倒是有十位身着紫袍,兩位翰林中,有一位已經加觀文殿大學士,亦着紫袍了。

羣臣會集之後,有內侍高班上前引路,待羣臣皆進入殿內後,有侍臣道:“請天子爲宰相起身。”

天子在金臺上站起身來,稍微點頭示意,羣臣皆抱拳下拜。

“宰相併羣臣拜見天子。”

崇德天子道:“宰執們辛苦,諸卿皆辛苦,賜坐。”

衆多內侍早就有準備,十餘人端着椅子放置在金臺下首左右兩側,諸臣謝過之後,分別坦然落座。

韓鍾落座時,與樞使張廣恩對視一眼,兩人俱是在嘴角顯露輕微的笑容。

天子的容顏果然不出所料,一副完全沒有睡覺的疲憊之態。

“永平,關門,有何新消息?”

天子是明知故問了,永平至京師不到四百里,關門四百餘里,每天都會有急使從薊州,永平,關門處稟報最新軍情,兩府和內廷都各有一份,大軍調度,民夫,後勤,用度開銷,諸臣皆是心知肚明。

韓鍾欠一欠身,答道:“昨日仍然是哨騎戰,不過東胡騎兵規模越來越大,嶽峙的奏章裡說,東胡騎兵多聚集在大小淩河一帶,將方將士,多判斷其主力若在舊錦州至大淩河一帶聚集,若如此,當是主力會戰之所了。”

在座的諸人皆是重臣,對整個北伐戰事的細節相當清楚。

從西北,河東,還有中原,山東,甚至江陵,還有京師到薊州調動的禁軍有一百五十多個軍,由近三十位廂都指揮統帶,軍隊的軍旗從關門到雲州,一路飄搖向東。

現在禁軍主力已經基本上抵關門內外,在薊州,永平,關門等處分別設置大型倉庫,設多路轉運使負責轉運糧草等軍需器械。

動員的大車超過萬輛,小型車輛數萬輛,民夫從延州到雲州再到薊州,從登州到萊州再到真定和京師,再抵關門,可謂整個北方都在爲這場戰事做前期的準備。

現在積儲的糧食超過百萬石,每天還有民夫不停的運送物資,數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物資相當驚人,已經有不少州縣在抱怨運輸壓力太大,民夫本身消耗的物資也是天文數字,這個時候就能看的出來朝廷並沒有爲這場大型戰場準備好……天子積儲的銅錢只是銅錢,糧食,軍器,鎧甲,車輛,藥材,棉布,這些相應的物資都沒有提前準備到位,而是倉促間動員各州縣的壯丁運輸,到了入夏後是農忙時節,已經有不少民夫逃亡,不得不下令各地的廂軍在官道各處兜捕逃亡民夫,已經有殺兵造反的流寇出現,再持續下去,這種事情定然會越來越多。

道路,橋樑,都年久失修,這是王朝從盛轉衰的跡象,甚至原本運轉良久的驛站,也是馬匹草束嚴重不足,缺乏必要的人手,導致開始徵調兵馬時便極爲不順,耗時良久,消耗的資財也是倍增。

天子和左相還有幾位重臣已經密議,兵馬糧草大體就位,只能徵收更多的糧草,馬匹,騾,驢,還有大車,不停的向前方運送物資。

所缺錢財,當在兩三千萬之譜,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向各路攤派,在民間緊急加徵。

天子點點頭,說道:“當諭令李國瑞等,加急入關門,以防虜騎突然大至,搶先至築城地,奪得先機。”

錦州北邊多山,西邊是鬆,塔,杏等山,還有大小淩河,地勢相當險峻,如果魏軍搶先在大淩河與錦州一帶築城,虜騎在山水之間極難展開主力,會戰結果不問可知。

如果魏軍再拖延下去,主力不敢輕出,虜騎越過大淩河與舊錦州舊地,至關門前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東邊是羣山密林,西邊是渤海,就會戰態勢來說,其實也適合魏軍平推,但地利便是與虜騎共用,不似推到錦州和大淩河一線那麼有優勢了。

天子的臉上浮現出病態的潮紅,內心顯然十分激動。

天子說完之後,又看了一眼韓鍾,眼中的意思相當明顯。

攤派之事,勢難避免,這般煩難事情,天子當然是希望韓鍾給擔起來。

南方籍官員定然大爲不滿,朝中會羣起而攻,韓鍾對這事倒不是太在意。攤派是天子的想法

從河北,河南,河東,秦鳳諸路官員的反應來看,對攤派當然也不會大力支持,但總歸是表現出理解與合作的態度。

畢竟整個北方的軍隊和民壯都在動員!

在江陵,士大夫們還在過着紙醉金迷,追歡買笑愜意生活,北方的戰事彷彿和南方毫無關係,

那些催科的官吏,換成胡人的鐵騎又怎麼樣?

愚民不足恤!

倒是南方朝官,需要有人壓制……

韓鍾將目光轉向天子,拱手道:“臣要向陛下賀喜,前一陣東南有羣盜蜂擁而至,陛下曾語心生不安,惟恐羣盜荼毒福建路地方。今晨臣在政事堂看到急遞軍報,海盜已被平定矣!”

韓鍾帶頭站起身來,身邊諸臣也是一併起身,各人俱道:“向陛下賀喜。”

天子勉強一笑,點頭道:“確是一樁喜事,朝廷無需再爲東南懸心。”

樞使張廣恩道:“此前已經頗有東南籍大臣向樞府建言,再調三五個軍的禁軍至福建路,臣答覆,有心無力,現在朝廷一個軍的調度都謹慎小心,北伐大計關係國本,東南地方,實難再調撥兵馬。況且海上不靖,軍伍只能從陸地出發,江陵等地亦要防羣盜攻擊,只能從京師一帶調撥,等禁軍趕到福建,最少也得三個月時間,緩不濟急。”

張廣恩語調帶有幾分淒涼,他最終道:“惟願北伐能夠成功,朝廷能騰出手來關注東南兩廣,羣盜肆虐,此次雖敗,還得防下一次。”

韓鍾趁勢說道:“東南有此勝,當鼓南方軍心民氣,對北伐將士,亦有激勵之意。”

韓鍾接着道:“有南安侯鎮守東藩,此番大勝,朝廷當重賞。臣等適才會議,南安侯可封親王,授其開府福建路,賜黃鉞以專征伐,有此親王坐鎮東南,朝廷無復有隱憂,至於其提管馬政已經頗有成效,不妨統馭福建全路,以便其職司。另外防禦東藩諸職,還有總管南洋水師,也理當名正言順。錢帛賞賜,朝廷捉襟見肘,實難備辦,只能再增其實封戶來貼補了。”

韓鍾入殿之前,已經與張廣恩等人會商過,衆人並不意外,只有徐夏商原本臉上浮現笑容,但聽到這樣的賞格之後,也是面露吃驚之色,白眉微皺。

天子沒想到韓鍾開出的是這樣的賞格,他瞬間便是明白了這位大魏左相的用意,這就是將矛盾轉到天子,趙王,還有徐子先頭上,以東南之大勢來破天子和趙王此前的佈局!

在座諸臣,多半早就明白韓鐘的用意,幾位大參,樞密,俱是沉默不語。

只有兩個翰林面面相覷,看着原本面色臘黃的天子面色變紅,兩手緊緊握着御椅扶手,身體似乎都在顫抖起來。

觀文殿大學士,端明殿直學士兼翰林學士李瀚起身,抱拳道:“韓相,南安侯確立有大功,但開府,升親王,賜黃鉞,都有些逾越了,封賞太過,亦非臣下之福,不知道韓相以爲然否?”

韓鍾瞟了徐夏商一眼,微笑道:“學士論政,亦要看大局,朝廷專注於北方軍務,無力兼故東南,此乃數十年積弊,學士以爲然否?”

李瀚猶豫再三,答道:“誠然如此,但封賞還是太過了。”

韓鍾搖頭道:“南安侯非常人,宗室近支血親,以親親之道加上大功於身,封親王何過之有?難道學士以爲,南安侯破家練兵,以御外侮,替朝廷解決東南隱憂,是做錯了嗎?”

瀚林學士多是天子私人,被外朝視爲儲相,是以學士和兩府是天然的對頭。只是此時此刻,有心人俱能看的出來朝局不穩,天子去年徵辟多名大臣,結果有多人堅辭不上任,李瀚是河間府士族出身,以性格厚道聞名,師從的理學則以忠君爲第一,所以天子詔書至,李瀚三辭之後就上任了。

Wшw● тт kān● C〇

韓鍾平素也不願爲難這老實人,但今時今日大有不同,也是將李瀚逼到牆角,將這個一方名儒大臣,逼的面赤過耳。

張廣恩此時亦明白了韓鍾更深一層的用意,沉吟良久,終下決心,向着徐夏商道:“老相國又以爲如何?”

徐夏商此時隱隱明白過來,韓鍾提出這樣過逾的封賞,其意當然不止是叫天子難堪那麼簡單……從所周知,徐子先的崛起之路,除了齊王的大力提攜之外,徐夏商的功勞也並不小。

在徐子先至京師之後,徐夏商多次與這個宗室後輩見面,頗多提攜鼓勵,而對徐子先的提攜,也被視爲老相國到福建養老的安排之一。

這樣一來,就算徐夏商和徐子先有一些猜忌,老相國甚至用過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兩者間的盟好地位還是相當牢固。

提管馬政等事,政事堂毫無滯礙的通過施行,老相國在其中當然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韓鍾和徐子先是短暫的合作,可沒有老相國和徐子先這麼深厚的關係。

此事對徐夏商來說,自是天大的好事,但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天子和韓鍾必定有所求,徐夏商得權衡利弊,看看是先在眼前摘下這顆大果子,還是看看再說。

徐夏商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消息來源,韓鍾以爲隱瞞很深的事,其實早就傳揚開來了。

無非是攤派之事,徐夏商對此心知肚明。

已經暗中有一些福建路和南方籍的官員跑到右相府邸了,爲了此事請老相國出面力爭。

國家用度有常,收取賦稅供養天子和官員,當然最重要的是軍隊來御外侮,已經徵收的賦稅就是朝廷對百姓的承諾,不該出爾反爾。

本朝賦稅負擔已經極爲沉重,唐時的租庸就是重稅,本朝是租庸之外,又復加稅,各種稅法多如牛毛,怕是三司使也說不周全,現在又猛然在今年增加三千萬貫,等若火上澆油,很多官員都不僅是擔心百姓會抱怨,士紳田主階層,也就是士大夫階層,怕也是受不了這樣的沉重賦稅了。

另外便是有百姓造反的隱憂,內地空虛,流寇無人可制,再加上沉重的賦稅,官逼、民反不再是擔心,很有可能會演化爲現實。

但權衡再三,又有什麼事比鞏固與徐子先的關係,使徐子先在福建發展壯大更爲要緊?

徐夏商終道:“李學士所言和顧慮有些道理,封賞太過了。黃鉞假節和開府絕不可行。”

這意思便是,除了開府和賜黃鉞之外,封親王,還有其餘的封賞,徐夏商都感覺可行。

李瀚微一點頭,不復多語,他適才已經相當尷尬了。

這一下皮球踢到天子腳下了。

是放棄本生父趙王在福建的地盤和多年經營,將東南交給信的過的幹練宗室,以大局爲重,或是繼續打壓徐子先,並且儘可能的將資源向趙王傾斜?

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五百章 弓弦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
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五百章 弓弦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