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

李開明在建州大掠富戶,雖然其打算治理建州爲根基,但安撫的是普通的百姓,豪紳富戶不在安撫之列。

除了少數名聲極好的官紳之外,大半的士紳富戶家產被抄掠,劉茂七在建州府城打了幾百副夾板,每天拷打那些被逮拿到建州的大戶們,嚎叫求饒之聲半夜都不停,很多建州府衙的人每晚都嚇的做惡夢。

好在拷掠雖重,卻只針對劣紳富戶,對百姓則是施粥舍藥,這樣人心反而逐漸安定下來。

而賊衆也藉此斂得百萬貫以上的錢財和數十萬石糧食,整個建州的精華算是都被劉茂七給用酷烈的手段搞到了手。

趙王和麾下諸將當然不會考慮的太過深遠,不過打下流寇,得幾十萬石糧和過百萬貫錢,這個誘惑可是真正夠大了。

戰場繳獲,按魏軍舊例,七成上繳,三成以賞賜名義賜給將士。

現在當然講不得舊日規矩,估計就是全部留下,朝廷也無計可施。

至於建州的精華被分,地方窮困之至,那是下一任知府的事情,和趙王,諸將卻是沒有絲毫的關係了。

趙王看着眼前,沉聲道:“既如此,當以何法進兵?”

眼前陣列,除了一條可以涉水而過淺而窄的閩江之外,東西南北俱是山,只有建陽縣城依緩坡而立。

四周有大片的山地,丘陵,小塊的平原區。

幾條官道如血管一般自縣城四周而出,幾十個村落和稀疏的林地之後便是依山而建的縣城。

賊衆明顯是以少數兵守城,因爲除了四周羽翼被剪除外,歷來守城只守備城池,那是將自己置之死地了。

守城是要有消息傳遞,有外圍守備,並且考慮到撤退等諸多事情,並不是將兵馬人員往城中一放便可守備了。

賊衆除了留少數人於縣城之中,卻是在城外立下大營,左側大營,背倚大山,約有萬餘人。

右側大營,則屏障了幾條官道,綿延數裡,約有七八萬人,旌旗飄搖,人馬俱衆。

趙王皺眉細看,劉廣泗,何致元等禁軍大將,也是在仔細觀察。

這些禁軍將領,軍事素質還是遠遠超過廂都將領,更是遠超趙王這半瓶子水都不到的親王。

“賊並非一無所長。”何致元皺眉道:“其矟,刀皆具,人人執兵,這和當年流寇在秦鳳,河東,河北時的情形不同。”

“這是建州給他們的好處。”李谷在不遠處苦笑出聲,接了一句。

衆將都是恍然,建州的鐵礦山和鐵場之多,不必多說,大量的工匠,礦工從賊,只要錢糧充足,給他們一個多月的時間,打造幾萬柄橫刀,長矟,有什麼難的?

除了兵器充足外,萬餘人的賊寇中還有不少持盾,束甲的精兵模樣的賊衆在,肅立旗幟之下,隊伍明顯要比鄰近官道的大營要整肅精銳許多。

“賊以大衆護持官道,不斷糧道,以少數精銳在縣城山腳下立營,以爲犄角之勢。”李谷倒是看過幾本兵書,此時分析道:“縣城爲胸,兩處營盤如左右手,倒是打的好算盤。”

“先生是懂兵事的。”劉廣泗譏刺道:“不過持矟拼殺,浴血而鬥,剿滅賊寇,還要是俺們披甲上陣廝殺才是。”

自上陣之後,武夫們桀驁之態盡顯,李谷是推出趙王的功臣,此前不免有些倨傲之態,在陣前之時,劉廣泗卻是不給他留面子,大加譏刺,李谷面紅過耳,十分羞愧,卻只得俯首不語。

“請大王下令?”劉廣泗看向趙王,說道:“怎麼破敵,如何拼殺,當以大王軍令爲重。”

趙王沉吟再三,終下決心道:“以廂軍擊萬餘賊寇,不必急勝,只要圍堵就好。以禁軍破敵大營,將縣城徹底圍住,便可獲勝了。”

劉廣泗,何致元,劉傑,李耀武,何得清,還有林知恩等人都頗感贊同,紛紛拱手答應,表示遵守軍令。

李谷內心感覺不安,廂軍飯都要吃不上了,以孱弱之師攻敵精銳,縱然是六七倍於敵,實難獲勝。

而就算禁軍突破賊寇大營,斷絕官道往來,但賊寇坐擁幾十萬石糧,肯定囤積糧草在城中,水流不絕,食水不缺,圍起來有什麼用?官兵反而肯定會是糧餉不繼的一方,圍城方先斷糧而走,這可就真的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但趙王躊躇滿志,諸多將領都轟然應諾,李谷一個官職都沒有的幕僚,如何敢在此時出言反對?

況且李谷雖然讀過不少兵書,對真正的戰陣之事卻也是相當的懵懂,只是隱覺不妥,卻也是想不通透,更不要說組織言詞來反對了。

……

夜暮降臨之後,諸軍的軍營中反而熱鬧起來。

大量的甲兵被放在營前守備,畢竟攻打一方立足不穩之時,守備方突然襲擊,倉促之下都會略有斬獲。

禁軍諸將經驗還算豐富,加上白天目睹賊寇兵容頗盛,所以也沒有太過大意。

至子夜之後,略作休息的諸將已經全部起身披甲,夜間風寒,兼有寒露,每個身披鐵甲的將士身上都落滿白霜,整個營區嘈雜聲不停,都是在咒罵抱怨。

“劉傑,何得清,李耀武他們,真是不知死的鬼。”

劉廣泗的大帳之中,齊聚五個禁軍的軍都指揮,衆人喝着熱茶湯,隨意吃着點心,臉上都是隨意從容的笑容。

劉廣泗自詡年資最高,甚至有希望成爲福建路的廂都指揮,當仁不讓的坐着主位,其餘禁軍四將,分列左右。

劉廣泗,何致元,林知恩,這三將原本就是趙王麾下,三人一中兩左,將張縱武,楊奮兩人放在其右。

五人原本就有很多勾心鬥角之處,張縱武與齊王親厚,其部下也多依附於齊王,現在則心向中山王。

楊奮則倒向林鬥耀,林知恩也對林鬥耀關係較近,大勢之下選擇倒向趙王而已。

只有劉廣泗,何致元二人是趙王栽培多年的鐵桿,不過劉廣泗的捧日軍下誅除和趕走了很多傾向齊王的武官,戰鬥力其實減弱,只是仗着年資高坐在主位,其餘諸將,多半明捧暗貶,不將他放在眼裡。

劉廣泗自我感覺倒是良好,先說一句,接着便又笑道:“他們一心想撿個便宜,我看他們要嗑掉牙齒。”

“那一萬兵豈是好啃的?”何致元冷笑道:“賊衆老營兵,劉茂七,乃至李開明,多半就在那萬人營壘之中。”

“那且也不必多管。”林知恩道:“其實劉傑,何得清也未必不知道難啃,多半是出工不出力,廂軍疲敝,缺糧少餉,他們也就是搖旗吶喊,壯壯聲勢,諸位將軍也不必太當真。”

衆將俱是凜然,劉廣泗這時也明白過來。

他們禁軍大將暗藏鬼胎,不願去強碰那賊寇精銳,而是選擇去攻打大營,雖然大營人多,明顯是新附之兵,少數有經驗的賊寇當軍官也穩不住軍心,看似難打,其實是容易下口的肥肉。倒是那萬人營壘,當是以大量賊寇和精銳新附礦工組成,是難啃的硬骨頭。

廂軍諸將也不是傻子,慷慨接令,當然也各自有算計考量。

廂軍士氣低落,缺餉少食,接陣之後遲疑不前,趙王憤怒又能如何,難道能盡斬廂軍?只要做出圍困攻打的表象,足夠敷衍便是了。

劉廣泗這時也省悟過來,未免有些難堪。

雙方都在算計彼此,廂軍諸將的打算是出工不出力,禁軍是打算吃肉棄骨,現在看來,彼此都算是得償所願。

劉廣泗冷冷一笑,說道:“賊寇大營中糧草軍械必多,此戰繳獲,他們可別想分潤。”

“這也是常理,他們也沒想這麼多。”林知恩笑道:“就是想咱們破大營,合圍山下營盤,得糧餉後,逼李開明帶精銳遠走,咱們復地立功,分繳戰後所得,他們就滿意了。”

“這幫狗!”

劉廣泗罵了一句,也就不復多說。

……

天色微明之時,諸軍已經吃了早飯,哪怕是廂軍,因爲大戰在即,諸將也想方設法令將士吃得一飽。

官兵這邊動靜很大,相隔數裡,瞞不住賊寇,對方營中也是號角連聲,半夜之後動靜極大,顯然也是在備戰。

戰場以山腳,縣城,官道大營展開,此時不僅人蹤不見,戰場四周的野狗,飛鳥,都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俟太陽升起,逐漸驅走寒露之後,各營中旗幟招展,鼓聲響亮,所有人俱是知道,大戰就要開始了。

此戰廂軍禁軍近九萬人,加上民夫,官兵一方十萬人。

賊從亦有八萬多人的城外大營,近萬人守縣城,萬餘人守山腳一側營盤,也是十萬人之衆。

二十萬人規模的會戰,就在這種心思各異,上下異心,倉促之間便開場了。

至辰時末刻時,禁軍和廂軍整隊完畢,在官道,田野,緩坡之上紛紛列陣。

隊旗,都旗,營旗,軍旗,廂都大旗,分別飄揚招展。

趙王在一處高坡上立中營觀戰,禁軍和廂軍分別從左右而出,其實倉促立營,不過是在大營外紮下木柵,放些鹿角拒馬之類,連壕溝都沒有挖掘。若是名臣宿將,定會將所有將領拘捕到中軍帳前,以軍棍痛打一通……敵寇有千餘精騎,騎兵之威豈是等閒?如果不嚴加防患,不僅糧道危險,若敵騎襲營,千餘精騎穿數萬人之陣有什麼難的?廂軍怕是直接一戰而崩,這仗根本就不必打了。

也還好流寇與官兵交戰,常常慘敗,痛感自身素質遠不及官兵,李開明此役也早就定計,並無拿老營騎兵浪擲的打算,若其不然,怕是騎兵一穿,官兵已經敗了。

趙王卻根本看不出來這一點,相反,他在高坡之上,看到長矟的矟尖化爲點點寒芒,看到無數甲兵從簡陋的營壘中魚貫而出,列爲大陣之後,卻是有一種志得意滿,驕傲之至的感覺。

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三十章 江邊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
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三十章 江邊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