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

康茂才悚然道:“天方人真有的這種野心?”

“百年之前,滿刺加可不是叫滿刺加,人家叫渤泥國,對大魏忠枕不二,人樂善好施,國內其樂融融,也從未有向外擴張之事。後來天方人唆使教徒政變,建天方教法立國,改渤泥爲滿刺加,立刻北上去打暹羅,現在又攻三佛齊,爲的什麼?就是爲了天方人伸張他們的教法。現在有滿刺加,再打下三佛齊,蘭芳,再北上暹羅占城真臘諸國,俱成天方棋子,再吞併大魏倭國,天下近半地方是天方教法所涵蓋之所,這便是天方人真正的野心。”

康茂才沉聲道:“父親的意思是,凡事能低頭,涉及到這樣生死存亡的大事,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忍一時之辱,因爲一次忍下來,就再也沒有下一次。”

“對有些人是這樣,對有些人也不然。”康天祈道:“徐子先不會忍,因爲他是那種胸懷大志,要一飛沖天的人物。我不是瞧不起自己的兒子,而是你成長的經歷與他不同,他有隱忍的時候,更多的還是奮發上進。而你從小生活在爲父的成功之下,積威下你的性格和徐子先不會相同,勉強改變也無有太大意思。這就是打天下的人和坐天下的人不同之處,歷朝歷代,除了李淵,李世民父子外,多半是老子打天下,兒子坐朝堂。你既然是識大局,知隱忍,曉進退的人,也並不壞。最少爲父這基業,只要不是蒲行風率部打過來,尋常人是不要想碰爲父這一片基業,誰都不成。爲父還能活十年,十年之後怕也是塵埃落定,到時候以你的性格,大勢明瞭,做一個守成之主也不壞。”

康茂才這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他心有不服,也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認,眼下康家這艘大船仍然需要父親來掌舵。

若真的十年之內大勢分明,倒也還好,在倭國做一個不是大名的大名,有封地,有強大的水師,倭國人不敢冒犯,彼此相安無事,這樣可以一直富貴下去。

只是康茂才內心懷疑,不管是誰得勢,是大魏國力復興,或是天方人得手,甚至是東胡人得了大魏天下,哪一方會容得康家這樣的異已力量,掌握着強大的水師,盤踞倭國,始終富貴呢?

這個問題他沒有答案,而對康茂才來說,他仍然不相信父親的判斷,甚至感覺如果徐子先如父親那樣莽撞行事,多半會基業全毀。

而南安侯這樣一個大魏方面的變數,恐怕也會隨着魯莽割裂的行事方事,最終陷入完全的覆滅結局。

“可惜了。”康茂才最終遺憾的想着,他對徐子先倒是很欣賞,這個南安侯是一個有趣的人物,原本康茂才還打算近期內去一次東藩,彼此見一個面,現在看來,可能是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

呂宋的宿務島是其外島,面積不小,而且水土自然環境相當出色,島上居民衆多,超過百萬人,有大片提前被開發和利用的土地,有主港,城市,大片的房舍。

低矮的草屋是呂宋土著居住,在本島土著尚有幾百萬人,多半是馬來人種,低矮,寬鼻,窄目,黑膚,和馬來人相比,呂宋人甚至要更黑一些。

他們和三佛齊人,蘭芳,滿刺加人大抵是屬於一個人種,語言卻並不相通。

呂宋這裡也有超過三十萬人的華人,相較它的總人口大紙佔二十分之一,人口基數已經相當大,算是其外來種族中的第一大族。

這個情形在南洋東洋各國中都相差不多,在三佛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漢人,在蘭芳乾脆是佔到一半以上,滿刺加也有十來萬人的漢人居住,暹羅和占城等國,也有加起來好幾十萬人的漢人。

這些移民多半是在唐末就開始移居海外,經過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遍佈各國。由於漢人吃苦耐勞,而且較爲團結,有的家族移居海外已經超過二百年,但仍然說漢話,習漢字,讀聖人書。

漢人較土著要精明,也掌握更多的渠道和資金,在二三百年的時間內,漢人多半掌握了各國的經濟命脈,如蘭芳國還掌握了其國的武力和政治,最終由十餘家漢人大家族聯手立國,成立了純粹的漢人海外國度。

呂宋的漢人尚沒有這個能力,但很顯然也是掌握着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這是最基本層次的成功了。

顏齊和李旦兩人是呂宋人,他們很明顯的仇視外來的漢人,在他們盤踞宿務的時候,將城中居住的漢人都驅離了城池,使漢人住在那些低矮的草房中,漢人興造的好宅子被分配給海盜和土人中的頭目,這樣數年下來,其在宿務和呂宋反而引起了當地人廣泛的讚譽和認可,呂宋的王室,還有一些達官貴人,暗地裡都對顏,李二人表示過讚賞。

這樣的情形等於是康天祈在倭國,王直在大魏,蒲行風在滿刺加,這些曾經居無定所,一直在大海上四處流留,盤踞於荒島之上的海盜們,逐漸都是找到了立足點。

這也是必然之事,是大勢所趨。

隨着歐洲人的復興,其也摻合進來海洋貿易,海上的貿易越來越發達,船隻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多,海盜們光是在海上收貿易稅,興辦港口徵交易稅就能賺的盆滿鉢滿,再繼續打家劫舍,甘冒風險已經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蒲行風在滿刺加的行動,就是要儘量恢復滿刺加對三佛齊東西方出海口,也就是馬六甲掌握在手中,當然其還未能如願。

王直,康天祈已經對海上商船以徵稅的形式來獲取好處,另外他們自己也做各種買賣,比如康天祈壟斷了福建生絲的購買和銷售,很多閩商不賣生絲給別家,只售賣給康天祈和他的代理人。

這就是極大的好處了,何必再去打打殺殺?

顏奇和李旦卻沒有王直內附迴歸的決心,也沒有康天祈那麼會經營。

兩人在呂宋也是一直瞎折騰,因爲敵視漢人漢商,其在呂宋一直沒有經營出合格的商業脈落,不管經營什麼貨物都很難迅速出手,也不好賣出高價。

做買賣又不能將刀架在別人的脖子上賣價,幾年生意做下來,這兩人已經頗不耐煩。

在去年時,兩人又開始大規模的帶着部下劫掠商船,其手段相當的暴戾兇殘,經常會殺掉整船的商人和水手,很多大魏和西洋的客商已經將往呂宋一帶的海域視爲畏途。

商船大幅度減少,兩人殺雞取卵的短視和無謂的殘暴已經使他們自己陷入窘境。呂宋國力相當衰弱,現在的馬尼拉可不是二百年後的馬尼拉,其國都都殘破,範圍極少,人們手中有限的財富集中在王公權貴和漢商之手,就算顏奇和李旦大肆在呂宋一帶搶掠,他們也根本得不到更多的好處和油水。

當蒲行風承諾給他們往三佛齊,蘭芳,滿刺加,錫蘭,真臘一帶航線的好處抽成時,兩個漸漸走到絕境的大海盜,毫無疑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顏奇四十餘歲,生的矮而壯,整個人象是被生鐵鍛打出來的鐵質方塊,身上的肌肉已經壓縮的不能再壓縮,兩隻大手不象是他這般個頭能擁有的,遠遠一看,就感覺到這人相當的危險,令人膽寒。

顏奇最愛的事也是用手扼死那些被捕獲的俘虜,他曾經一手一個,將兩個壯年漢子活活扼死,對方怎麼扭動,掙扎,最終也是毫無用處。

這樣的人,當然不會令其部下愛戴,但顏奇認爲,足夠的敬畏就可以了。

李旦中等偏上的個頭,人很瘦,看起來精幹有力,其以智計聞名,五大盜曾經聯手攻陷漳州,前後的攻略,便是李旦一手的謀劃。

兩人的艦隊已經動員半個多月,到此時已經無所謂保密了。

海盜們的直屬部下也不會太多,因爲要養活海盜相當的費錢,加上兩人都沒有穩固的生意和徵稅的來源,所以平時養在身邊的只有幾十艘船加幾千部屬,接到蒲行風的密令,並且答成協議之後,兩人才在呂宋到東洋一帶的海面,各個海島上召集部屬。

海盜的部屬們也是在平素自行其事,只是大的行動需要集中在一處,有的海盜頭目也擁有十幾二十艘船,幾百上千的部屬,有的就只有一艘船,幾十或一二百人的部下。

在兩個海盜王的號令下,宿務外海和港口已經集中了近三百艘船隻,與康天祈父子預料的一樣,二百噸以上的有五十多艘,百噸以上的是二百多艘,每艘戰艦上人少的是百多人,多的是達到三四百人左右。

顏奇和李旦各有一艘大型戰艦當旗艦,樣式都是天方海船的樣子,大型衝角,四桅軟帆,在尾部有高而狹的尾樓,橢圓形流線的船身。

這和大魏戰艦扁平寬闊的船身,寬闊高大的尾樓是兩種形式,這種船速度更快,軟帆更易調整方向,在海戰中頗有優勢。但其沒有魏式戰艦的水密艙設計,也不似福船硬帆升級容易,一旦被石彈擊中貫穿,很有可能就傾覆沉沒。

當然,所有的海上艦船都儘可能的使用最優秀最堅固的木材,在歐洲那邊,人們除了砍伐野生的柘木和橡木外,也開始大面積的種植橡木,雖然橡木成材要幾十年上百年,但很多國家還是頗有這種遠見,知道造船和大航海時代可能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船隻雲集,將士齊聚,顏齊和李旦也即將離岸上艦,一天之內,這支龐大的艦隊會離開呂宋海面,順着洋流一直向南飄。

在歷史上的明末時期,南美過來的西班牙大帆船帶着黃金和白銀,從呂宋購得中國的瓷器和茶葉還有生絲再折返,當時的人稱爲這條航線爲黃金航線,由於來往的船隻太多,誇張的說法是從中國泉州往馬尼拉的船隻能彼此相連。

在此時,南美的開發纔剛剛開始,呂宋被兩個海盜王禍害的也是不輕,港口四處一片蕭條,很多土著被徵調做些苦力雜活,他們用敬畏的眼光看着海面上和港口裡逐漸升起船帆的海船,這些海戰大小不一,普遍的特點便是都裝滿着窮兇極惡的海盜。

殘暴,兇狠,暴戾的海盜們在船上不停的走動,時不時的有吵鬧聲,有一些閒極無聊的海盜總會吵架或是打起來,這對海盜頭目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就算是出了人命,無非就是把打輸了的屍體往海里一拋,什麼都不影響,鯊魚們會解決這種事情,最終海面上也就是漂浮起幾縷血跡,很快也會完全的消失不見。

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章 白紙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十章 江邊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十三章 雅集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
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章 白紙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十章 江邊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十三章 雅集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