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軍營

陳篤敬的話非常肯定,而且他身邊的人也是極爲贊同。

確實,房子蓋的很整齊,每幢五間,每間住十人,每幢住五十人,一千六百人住的房子都是這樣五間一幢的磚房,全部是背朝北,面朝南,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陽光。

每五幢房子爲一排,沿着一條主路一排排開去,一直到北邊營區最後一排爲止。

四周用竹籬笆隔開,左側是南安河,北側是菜園和豬欄,東側就是侯府別院了。

整齊的房舍給人良好的印象,雖然只是團練,但這裡的居住條件已經和在福州府城的禁軍持平,而從細節上來說,則是遠遠超過禁軍。

房舍的間隔到處都有一些鍛鍊用的器械,禁軍那裡可沒有。

每間房裡都住十個人,比起住更多人的廂軍營地要寬敞的多。房間裡用了徐子先設計的上下牀設計,空間更大了些。

還有排列整齊的木櫃,當然不可能打造的很精美,相當粗糙,就是鋸開的原木釘成的櫃子,地面上也是鋪設的佈滿了蟲眼的木板,但擺放整齊,和每個人的杯子,牙涮,毛巾一樣,都是放置的整整齊齊。

如果在別處看過這種情形,還不會有太大的衝擊,但陳篤敬等人年過五旬,還是頭一次看到軍營營房是這樣的佈置。

而且不止一間,過百間房子推開門進去,內部陳設是完全的一樣。

陳篤敬開始的想法是那些整齊的屋子可能是軍官住宅,他還在奇怪爲什麼軍官也要擠在一間屋子裡,等他看了幾十間屋子的內部陳設後,一種奇特的情緒籠罩在他的心頭。

太讓人震驚,也叫人不是很理解。

這種整齊劃一簡直有點變態的感覺,所有的被褥要疊成一般無二的形狀,所有的杯子,毛巾,包括換下來的衣袍,都要放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一間屋子是這樣,一百間還是這樣。

最後看到武卒們排隊吃飯,一起在命令下開動用餐時,陳篤敬才隱隱明白過來,這樣嚴酷的規矩之下,並不是徐子先做徒勞無用的事情,而是要在最細微之處錘鍊每一個士兵。紀律,服從,這些武卒會慢慢的把這些東西融入在每個細微的動作裡,每個想法裡頭,甚至深入他們的骨骼,血脈,最終形成一生抹不掉的烙痕。

這是一種高妙的手法,徐子先給他們提供最好的住宅,用具,被褥,這些武卒都是流民和農家子弟出身,他們知道愛惜,在被迫整理和放置這些物品時,潛意識裡就覺得理所當然,這樣做並沒有錯。

然後排隊打飯反而效率更高,一窩蜂搶飯吃,象是普通的廂軍和禁軍那樣,除了製造混亂外,總會有人吃不飽。

而在南安團練這裡,軍官負責維持秩序,每個武卒都會分到湯和飯,軍官們稍後才分配。如果膳食準備的不足,餓肚子的就只有軍官。

當然,按徐子先的習慣他一般是到軍營吃飯,並且最後一個打飯,真的有一個人吃不上飯,那隻能是徐子先自己。

這種潛移默化並不太過粗暴,不象有的帶兵將領,上來就用打軍棍的辦法來確定權威,對麾下將士動輒處以嚴刑峻法,這樣最多是使士兵畏懼威嚴,一旦出現更強勁的威脅,沒有哪個將士會爲這種主將效死。

有的則是一味市恩,錦衣華食,細酒肥羊,不施懲罰,放縱軍紀,試圖用這樣的辦法來使將士知恩圖報。

殊不知人的心理都是一樣,獲得了一些好處就想得到更多,直到有一天主將發覺自己已經賞無可賞,而麾下的將士還在希圖更多。

這種軍隊上了戰場往往一觸即潰,而在禍害百姓時則戰鬥力倍增。

徐子先明顯掌握了練兵的節奏和辦法,他佈下的網綿密有效,潤物無聲,既叫武卒們感佩親近,也使他們畏懼軍法和徐子先個人的威嚴。

也曾經在岐州帶過兵的陳篤敬,心中的感慨如同大海的波濤,一浪大過一浪。

如果當年他和徐應賓在岐州時也能這樣帶兵,是不是就不會有那場被岐山盜打崩潰的慘敗,徐應賓可能還在還活着?

陳篤敬也不覺得徐子先光是這些手段,這個年輕的侯府世子已經給了他太多驚喜。何況,光是眼前這些已經足夠叫他驚歎。

“見過叔父。”徐子先終於趕回來了,他從馬上跳下來,神采奕奕的大步走到馬車近前,向着陳篤敬行了一禮,接下來向另外幾位昌文侯府的人施禮問好,衆人都紛紛回禮,最後徐子先向馬車另一側的陳正志和陳文珺問好,彼此都是同輩,說話就隨意了許多。

衆人注意到徐子先的衣袍下襬和靴子上都沾滿了鴨毛和一些鴨糞,身上也有強烈的腥味,陳文珺倒並不介意,只是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徐子先。

“在江邊建了一些鴨舍。”徐子先眼看着陳文珺,向衆人解釋道:“頭一批就有過萬隻,帶着人在鴨舍裡巡看了半天,沾染了一些鴨毛鴨糞,請叔父和諸位恕我不恭。”

“放鴨是好事。”陳篤敬是很在行的,當下笑道:“我在岐州時也勸人多放鴨,不過他們不想交納生口錢,鴨子養的多,交的錢也多,可難免有跑丟的,病死的,生口錢卻是要照交,所以他們都不愛養,其實養鴨本錢低,耗力小,一對夫妻足能放幾千只鴨,比養豬是累些,但養豬才能養幾頭啊。”

徐子先笑道:“就是生口錢太高了。”

“是啊。”陳篤敬長嘆一聲,知道大魏的雜稅太多太重,一般百姓真的是要被壓的喘不過氣來。

徐子先是有免稅的特權,所以他養十萬只鴨也無所謂,一般的養鴨人就得考慮拿出一大筆錢來交稅,然後承擔的風險了。

“明達做事耐的住寂寞,不怕瑣碎。”陳篤敬轉頭教訓起自己兒子來,對陳正志說道:“你做事也要這樣,細心,細緻,不怕麻煩,成大事者要看的清遠處,也要看到腳下……”

這一刻陳篤敬就不象是算無遺策的昌文侯和大商人,而象是一個淳淳教導孩子的慈父了。

陳正志笑道:“明達的能耐我算看到了,父親不必多說,我想留在這裡一段時間,和明達好好學學。”

“好,好的很。”陳篤敬對兒子的表現相當滿意,陳正志年齡比徐子選還大幾歲,而且已經有校書郎的官階,但並不擺架子,也不嫌這裡偏闢,沒有紈絝子弟的虛驕之氣,這令得他相當滿意。

徐子先道:“叔父,要不要我們進別院去談?”

“我聽說吳博士在東邊建了個明堂,已經完工了吧?如果有可能,我想去拜會吳博士,當面向他請教。”

“吳先生一般不見外客。”徐子先想了想,說道:“不過叔父來的正是時候,吳先生這陣子已經不再授課,空閒時間多起來了。”

“哦,我知道了。”陳篤敬意味深長的道:“是準備動身上京了吧?”

“是的,十天之內就出發。”

“好,這件事你有信給我,我正好要和你詳談……”

吳時中已經得了正式的任命,身爲侯府的賓客,他即將坐海船北上遠赴京師。

從福州港出發,抵京師可能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十月出發,十一月抵京是最好的時間,祭典在年底舉行,遲到或不到都是大不敬的罪名,所以各家侯府都會在這個時候出發。

本朝親王,國公,國侯,只在京師,江陵,福州三地,民侯則各路州府都有,數量卻相對宗室貴族來說相當有限,在這個時候,可能全國二十多路到處都有官員奉命北上,在凜洌的冬日抵達大魏京師,對太祖皇帝的靈位所在的太廟獻祭。

這是一種順從和馴服的表現,和春秋時諸侯包茅封土一樣的儀式就是確立了大魏中樞的權威,沒有任何別的用意。

同時也是削弱各處貴族財力,充足中樞,每個侯國要進奉黃金百兩,這可是不小的負擔。

自文宗時大魏國力充裕,一年幾萬兩黃金的進獻也變得可有可無,文宗和仁宗兩代君皇都是聖君,馭下以寬仁爲主,各家公侯則貧富不均,開始以銅替金,文宗和仁宗都不計較,這就成了一種默認的潛規則流傳到了現在。

在往明堂的路上,徐子先一邊換衣袍,一邊把自己對進奉酌金的擔憂告訴了陳篤敬。

“官家要是這麼做,恐怕會使天下動盪?”陳篤敬有些懷疑的道:“這樣做雖然能除掉幾百家公侯和民侯,天子能有什麼好處?”

“很簡單的事。”徐子先道:“確立權威,一則以示不測天威,二來去除大量的公侯使地方離心之力變弱。有識之士應該能感覺得到,大魏在北方和西北連續多次戰敗,損失極重。那可都是北邊重鎮的禁軍,直屬京師樞密院也就是天子的力量。財賦吃緊,禁軍損失重大,天子怎麼會不考慮地方離心離德?何況這位聖上原本就極爲猜忌……”

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
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