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溫暖的湯流進嘴裡,他一下子覺得人活過來了。終於能夠艱難的翕動嘴脣:“我娘子在哪裡?”

“她在女子的病房裡,鄭坊正不用擔心,她也沒有大礙,你們只是餓的太久了。”繡工小心翼翼的給鄭迎喂湯,動作輕柔的就像是母親或者妻子一樣。鄭迎有點兒尷尬的想要躲避一下,但是繡工卻不依不饒地喂完。

“這是哪裡?”

“這裡是醫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這次咱們壽張縣太慘了,何先生從公帑裡面撥錢辦了一所醫院,要把受傷的軍兵,動作的災民趕緊救治起來。”

“我爲什麼會在這裡?”

“您都忘記了嗎?您六七天沒進食,在家裡餓暈了過去,您的娘子出來求助,在路上凍暈了,恰好何先生想來看望你們,恰好遇到這一幕,把你們安排進醫院。鄭坊正,何先生還特意把您關照進高級病房呢,咱們醫院人手不夠,忙得團團轉……鄭坊正,你怎麼了?”

鄭迎的嘴角顫抖起來,面前一片朦朧,不住的唸叨着:“再生父母,再生父母啊。”

此時,正在被鄭迎默默感激的何志也神情悲慼,在戰爭結束之後,他和高俊終於有時間瞭解小冷這一路上到底遇到了什麼。

“之後的情況我也不記得了,那時我已經暈倒在河邊,等到再次醒來的時候,就是蒲察郎君把我馱在馬背上了。”

等到小冷結束了講述,所有的人都沉默着不說話,白卉咬着嘴脣,抓緊了潘正的手;陸娘默默啜泣;喻俠聽得十分感嘆,心中暗暗惋惜自己不能見到這樣的好女子;潘正一聲不吭的聽完,他臉色鐵青,牙關緊咬,肩膀在抑制不住的顫抖。

何志也也感到無比沉重,但這個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問小冷:“你說,潘瑩臨死之前對你說了一句遺言,那句話到底是什麼?”

小冷點了點頭。“其實我也不明白她的意思,她告訴我說,膠水生出來的青苔可以殺滅傷口的炎症。”

何志也猛的站了起來,目光灼灼的盯着小冷:“她真的是這麼跟你說的?”

小冷被嚇了一跳,此時何志也的表情又哭又笑。

“不要再哭泣了,潘瑩比我們所有人都偉大,等到我們都被人遺忘的時候,也許未來的史書上還會記她一筆,趕緊把這句話記下來,告訴所有人!”

與此同時,高俊還在和前來支援的彭義斌長談,兩個人騎着戰馬,觀看現在壽張縣的形勢。

“彭首領,我曾經想過無數次,但就沒有一次想到會是你前來救我於水火之中。此番能夠擊退石抹明安的進犯,全在彭首領仗義相助。”

彭義斌與高俊並肩策馬,也很溫和:“郎君所作所爲,某在魯南也有所耳聞,此番從河北搶救數十萬百姓於虎口之下,彭某人佩服之至。黑韃醜虜居然敢入侵我中國,某豈有坐視旁觀之理。”

“談什麼搶救數十萬百姓於虎口之下,兩個月內,有近萬人死於高某治下,罪孽深重,還談什麼佩服。”

“這種情況下哪有不死人的,只死一萬人已經是天大的造化。”彭義斌看着遠處的景色,儘管剛剛經歷過一場戰爭,但依舊可以看出,壽張縣曾經發展勢頭很好,到處都是平整的田地,新開的溝渠,造好的水車磨坊。“高郎君治理壽張縣很是得力,日後必然也能讓一方百姓得太平。”

“天下形勢危如沸鍋,一個小小的壽張縣豈能獨完?彭頭領,我想請您留在壽張縣,共保一方平安,高某拿項上人頭擔保,官府絕對無人敢爲難彭首領。”

彭義斌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我還剛想勸說高郎君,沒有想到高郎君先勸彭某了,只可惜郎君的價碼未免太低了一些——某如今縱橫魯南四州十三縣,也未見哪家官府敢爲難我。”

高俊沒有說話,至少從目前看來,紅襖軍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他非常清楚,等到明年,楊安兒,劉二祖二人先後建號稱帝,金朝的新皇帝完顏珣就會像被踢到蛋蛋一樣暴躁起來,置蒙古大敵於不顧,派遣精兵強將去剿滅紅襖軍。可是現在,他怎麼把這些話說得出口呢?

“我清楚,高郎君是個好官,但是女真北虜又豈有安享天下的道理?某家在莒州沂水縣,縣令名叫易僉虔,據說還是什麼大定士子,國朝文派,爲人最愛附庸風雅,口不離報效君王,卻貪墨無度,姿意享受,百姓都稱其爲‘一千錢’,意思是說,無論什麼事給他一千錢就能辦。這並非是我們一州一縣的事,金人貪墨不法,已是常態。”

彭義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金賊氣數已盡,我指望大宋早日光復河山,再造宇內清平,讓此等貪墨之人無處遁形。”

兩個人默默無語的走了一陣,知道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快要到路口的時候,高俊奇怪地發現,紅襖軍兵士們在從車上往下卸東西。

“彭頭領,這是何物?”

“啊,都是些糧食,我知道高郎君這裡現在最爲缺糧,我就留十萬石糧食在這裡,以助高郎君一臂之力,也算是對河北百姓有些交代。”

“彭頭領……”高俊驚訝的說不出話來,轉頭望向彭義斌,而後者卻是一片雲淡風輕,彷彿這都是他該做的。

而在這個時候,率領殘軍潰逃的石抹明安和也古在大名府重新收集了殘餘兵力。他們驚喜地發覺,儘管一再受挫,但是軍力尚在,全軍依然有六千餘人。

明安反思了兩天,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待高俊還是有所驕慢了,剛開始的大名府一帶,繼續蒐羅潰軍,抓捕壯丁補充軍力,積蓄糧食、營造器械,準備再次攻打高俊的營寨。

然而就在這天早上,一個風塵樸樸的契丹將軍騎馬進入了營地,立刻得到傳令兵的通報,片刻之後,石抹明安就倒履相迎這位同在蒙古陣營當中的契丹人——耶律阿海。

“明安兄,你們分兵成果不小,大汗派我對你們表示嘉獎,至於壽張縣戰敗之事,大汗已經說了,明安兄不要放在心上,再整精神,爲大汗多效幾年力。”

“小臣石抹明安叩謝大汗!”石抹明安激動不已,儀式進行完畢,他便邀請阿海私宴一敘,同是漠北契丹人,兩個人交談的相當親密。

“阿海將軍,我久久不在大汗身邊侍奉,您是否能告訴我:大汗對壽張縣戰敗的事,真的既往不究嗎?”

然而耶律阿海沒有回答石抹明安的問題,卻反問了一句:“石抹將軍還要繼續攻打壽張縣嗎?”

“要控制運河,就得肅清壽張縣裡面這隻金軍,這支軍隊極爲強悍,如果他們在,扼守運河極爲困難,不能扼守運河,就不能斷絕金人之糧道……”

石抹明安還想說下去,但是卻被耶律阿海制止了,後者帶着點微笑,又問石抹明安:“明安將軍可願意爲大汗的事業去死呢?”

“這……這,是爲臣子理所當然的本分。”

耶律阿海噗嗤一笑:“明安,到這個時候你還對我打官腔嗎?你難道不知道你死到臨頭了嗎?”

“阿海將軍,這是何意?”

“明安,三路攻金,掃蕩河北的計劃是你提出來的,分兵控制運河的計劃也是你提出來的,大汗以英銳絕倫的目光看中了你的方案,全力支持你,但是其它蒙古貴族如何自處?”

“這……”

“眼下三路攻金大獲全勝,此時尚可自處,一旦有所挫敗,那便是你的死期啊。”

“可是大汗也覺得我說的對。”

“大汗知道你說的對,和大汗是否要殺你有什麼關係啊!”阿海恨鐵不成鋼的拍桌子罵道:“明安,你不要太想着立功!此次鈔略河北雖然大獲全勝,但是貴族心裡並非毫無怨氣,此次作戰不求俘獲,但求燒殺,戰利品不能送回草原改善部族生活,反而爲了行軍要全部燒掉,人們心裡已經有所不滿了。一旦有所挫折,大汗自然不能埋怨,衆人本來也不支持此等方案,那責任豈不要全攤在你的頭上?你這次損失了這麼多人馬,立功的是契丹人,而流的卻是蒙古人的血,誰會願意?”

石抹明安帶着滿腹的遺憾和一絲僥倖離開了壽張縣,也徹底放棄了這次剿滅高俊的機會,許多年後,那些還有機會回憶往事的人想到這一幕時,有不少人還會長吁短嘆,但是在此時此刻,壽張縣只不過是沸騰的煮鍋裡面一片不起眼的菜葉,而明安的戰敗,也不過是蒙古貴族茶餘飯後的笑談,悲慘的命運樂章,還要幾年後纔會演奏出來。

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尾聲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尾聲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
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尾聲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尾聲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