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攻與防(下)

一直沒說話的李銘突然開口了,前幾天,軍中大演馬球的時候,他一不小心扭傷了腳,成了全軍目前唯一一位要被擡着進河東的將軍。

“太尉所言自然即是,但是不應該小看騎兵。”李銘是光軍騎兵的奠基人,對騎兵戰術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想當年高俊開辦軍官培訓班,又設立圖書館之後,李銘就經常去翻看與騎兵有關的內容,尤其是歷朝歷代的戰史典籍,在整個光軍系統當中,也算是個實際操作與理論水平雙高的將領了。

“山地騎兵未必難以驅馳,巧妙運用騎兵,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想當年長平之戰就在河東,武安君正是用一支五千人的騎兵截斷了趙軍與營壘之間的聯繫,迫使四十萬趙軍投降。三垂岡之戰,李存勖也是用騎兵挫敗後梁大軍。河東雖然地勢起伏,但依舊有騎兵效力的地方,甚至由於連綿的山嶺,騎兵更容易隱蔽,事先選好戰場,可以達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少將領微微笑起來,李銘這是在爲騎兵們鳴不平。

“你放心,你手下的騎兵我自然有用處,河東之戰不會讓騎兵在旁邊幹看着。”

另外一個眉頭緊鎖的賀萬歲,琢磨了半天,他才小心翼翼的問:“太尉,我軍這麼一路進攻,敵軍層層設防,說到底還是我軍吃虧。林點檢的那些火炮我知道,平地上打城牆確實厲害,但是山地上去拆營寨可不成,搬都搬不動,也擺不好角度,指不準就像個擀麪杖一樣呼嚕嚕滾下來,能把半個山坡上的我軍都給碾成餃子皮。”

這比喻讓高俊忍不住笑出聲,但賀萬歲說的問題很對,敵軍層層佈防,讓光軍去一路啃骨頭,說到底,還是不利於光軍戰鬥開展的。

“不過這一點你也無須擔心,你可別忘記了,蒙古人雖然有地理上的優勢,但是他們缺少兵馬!”

高俊確實一下抓住了蒙古人的痛腳,河北之戰後,蒙古人在河東的兵馬並不算充沛,而且由於新遭大敗,歸附蒙古的漢人多少都有遲疑,可調動的附屬兵馬也下降很多。

而太行山沿線畢竟是一條蔓延很長的戰線,以蒙古人現在的兵力,處處設防就等於處處不設防,而如果不處處設防的話,就是給高俊好機會,只要鋤頭挖的勤,沒有撬不動的牆角。

高俊直接點出這一點,將領們也紛紛表示同意,除去少部分世侯精銳之外,由蒙古人親自編組的新附軍馬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敵軍在河東能夠參與防守戰的兵力也就十來萬,分佈到漫長的防線上,一個營寨至多分兩三千兵力,在光軍的圍攻下撐不了一兩天,而這個時間是不夠其他各屯兵堡壘或要塞城市的軍馬趕來支援的。

蒙古人要麼選擇在每個屯兵堡壘都放上五千以上的兵力,這樣就等於空出一大片據點無兵防守,給高俊從中穿插,截斷糧道,分割包圍的機會。要麼就選擇把每個屯兵堡壘都放一點兵力,每個堡壘的兵力都很薄弱,等着高俊從容不迫、損失輕微的一口一口吃掉他們,就像當年蒙古三路攻金,攻打金朝各城市時所做的那樣。

攻防轉變,這讓大家很是欣慰。

唯一沒轉過彎來的還是賀萬歲,他盯着地圖:“敵軍的兵力也不算太少吧,頂住太行山一線還是夠用的,我軍十三萬,敵軍是……”

將士們全都大笑起來,高俊有些沒好氣的把地圖又攤開一點,賀萬歲這才直拍腦門,心中大呼自己這次可出了大丑:“我怎麼把潘總裁給忘了,對啊,咱們在陝西還有幾萬兵呢,這正好,趁着敵我兩軍在太行山推拿的時候,潘總裁直接率領精銳從西面搞木華黎的**。”

將軍們又一次哈哈大笑起來,賀萬歲的話雖然糙,但也點出了這一戰的精髓,高俊就是要多路分兵全力推進,使敵軍防線左支右拙,不斷出現漏洞,到最後全面崩潰。現在光軍在訓練、後勤、士氣、數量、質量以及思想準備上全都佔優,沒有理由不用極限施壓的方式將對手徹底摧垮。

“潘正加上侯小叔,這就是咱們的底牌,他們的出發位置可以輕鬆的橫切整個平陽府,一路佔領霍州,到那個時候敵軍就斷掉一臂,我們兩軍合圍太原府,屆時,看他木華黎還有什麼能耐。”高俊微笑着勾畫了一幅戰略藍圖。

“鎮守西京大同府的劉伯林還是有點本事的,他經營西京路這麼多年,也積攢了一支兵馬,不可小視,他如果南下加入戰局,可能會使情況多變。”指出這一點的是參軍丘真,不過他的目的只是引出下一段話頭來而已。

“劉國林交給僧虔和燕寧二人對付,潘正自西往東打,而僧虔則在西北方向牽制劉伯林,我軍自東往西打,也要讓燕寧從井陘出發,向寧武走,阻止劉伯林率軍南下,有這兩個人左右牽制,劉老狐狸自顧尚且不暇,想要援助河東戰局,那是更難了。”

唯一不太滿意的是樓升,在漳河戰役期間,樓升所率領的部隊是沒啃骨頭光吃肉,趁着其他各路軍馬與敵軍糾纏之際,一口氣解放了河東十幾個州府,結果成爲整場戰爭中解放州縣最多的一個師,可謂光彩耀人。

大概就是因爲上一次戰役撿便宜太多,這次戰役樓升的師被冷藏,他們接替了馮達鎮守溏濼,阻止燕京方面的蒙古軍隊有所行動。

而另一個同樣在上場戰役中任務不重的燕寧,則被高俊親自帶往河東,他們沿最北路線出發,主要起牽制作用,目標是防止劉伯林率軍自代州朔州一帶南下。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軍中的一名典史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程元鳳也跟在他後面,臉色似乎不大好看。

高俊得知是溫逢海寄信過來之後,也有些好奇,直接攤開信紙,在大家面前看了一番,突然臉色煞白,幾乎癱軟。

原本要走的諸位大將都驚訝不已,這下子誰也走不了了,大家七手八腳的把高俊扶回大帳內,急切的問溫逢海報告了什麼情況。

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尾聲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尾聲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尾聲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九章 劫(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
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尾聲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尾聲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尾聲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九章 劫(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