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

災民魚貫而行,用各種方式度過了寬闊的大河,抵達河南地區,就像是死板的龜羣朝着產卵的海濱游去。好不容易渡過大河的人頓感如釋重負,終於抵達安全地帶的欣喜讓他們久久不能緩解。

看着河岸邊上嘈雜的人羣,紇石烈志也不住心情,他對蒙古綱說:“溫敦郎君在如此逆境之中還能掩護三州難民前往河南,真的是治世良臣,愛民如子,咱們也該有所行動,配合作戰。”

然而後者的目光卻牢牢的鎖定在不斷過河的難民身上,眉頭越皺越緊,這羣人涌入黃河南岸的歸德一帶,對當地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開封那邊已經派了御史馮璧過來勘察土地,安置災民,高俊的這個做法雖然贏得了百姓的心,但是開封朝廷似乎並不領情。

“既然蒙古人掃蕩的是山東,那就不關你我的事,咱們先管好河南淮北就好。”過了良久,蒙古綱才這麼回答。

“宣帥這說的算是什麼話?四方一體,山東與河南俱是天子之下中國之地,還分什麼你我呢?”紇石烈志十分好奇,但蒙古綱並不願多做解釋,畢竟朝廷猜忌自己的臣子也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蒙古綱打馬轉身而走,而紇石烈志留在岸邊,很快就想出了這其中的原委,頓時握着繮繩的手捏緊了。

此時,在河間地區,潘正已經率領他的軍隊做好了準備。

大敗協同漢軍之後,潘正馬不停蹄的率軍再次渡過黃河岔道,隨即兵分兩路,這給他的對手造成了巨大的疑惑,博爾忽和察合臺想方設法找來幾個當地人詢問道路情況,卻也不明白敵軍究竟從何而來。在他們的設想中,也許確實存在兩路敵軍,東邊的潘正,以及西面剛剛打敗協同步兵的人。

在意識不明的情況下,察合臺犯了巨大的錯誤,他領導先隊去接應協同步兵,卻讓博爾忽率領另一批人馬在東面繼續擴大搜索,尋找潘正的位置,而潘正是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的。

兩路軍馬的旗號忽隱忽現,潘正再一次的渡過黃河岔道,插進了兩隊蒙古軍之間,察合臺突然意識到,其實所謂的敵軍兩隊人馬就是一隊,潘正可能狡猾的改變了他的旗號而已。

那麼這樣的話,兩隊分兵太過託大,察合臺穩住了協從步兵的局勢,立馬率軍趕回,準備向博爾忽靠攏,然而,預定好的口袋已經在等着他了。

儘管高俊已經下達了遷移的命令,但是還是有不少田地裡的小麥沒來得及收,這固然可惜,但是如今卻爲潘正提供了方便,在田埂小道上,蒙古騎兵們縱馬飛奔,排成長長的一列縱隊,兩千多名騎兵人不卸甲,急速的向東行進,準備與博爾忽會合。

兩邊茁壯的小麥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着實不應該,如果是高俊的話,至少也應該搜搜檢檢,而蒙古人過於心急,甚至連必要的偵察也沒有進行,他們也實在想不到,前一天他們還還是沿着這條路向西支援協同步兵,而在這短時間內,潘正就已經連續兩次渡過黃河岔道,繞到了他們身後的這片麥地上,準備在後一天打伏擊。

費文孝和祝東風兩個人挨在一起,趴在田埂裡看着蒙古騎兵飛快的奔馳而來,敵軍非常焦急,但是排出的依舊是古老而有效的陣型,猛將衝鋒,大將靠前,進兵斷後。

“這仗你們刀盾手可不好打,老費,你一會兒發信號,然後就帶着你們隊在這裡趴着得了。”

“你這是想讓我掉腦袋啊。”費文孝不敢做大動作,隨着太平軍擴軍,費文孝現在也是一名軍使了,成功的步入了軍官行列,自然不比從前那麼急躁難耐。已經做好的作戰的佈置,他可不敢在開戰之後帶領本隊人馬不去執行。

“對了,你上次給我的藥,我拿回去給小魚用了,確實很不錯——話說娶個郎中就是好啊,連看病的時間都省了。”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天,眼看着蒙古人越靠越近,費文孝開始準備小小的號炮,那是一個豎直朝上的鐵桶,裡面裝有類似鞭炮的東西。幾個開口可以讓聲音變得更大。

“好了!”眼看着敵人踏過預定的信號線,祝東風大喊一聲,費文孝趕緊將信號筒點燃,兩個人立刻回撤,砰的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信號發出去了。

聽到那一聲“好了”的時候,蒙古人就看到了路邊埋伏的這兩個人,蒙古前鋒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有些疑惑的看着這兩個敵軍向後跑去,他們是落單的人嗎?是逃兵嗎?

但是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之後,一切都有了答案,麥田兩邊一下子長出了數千敵軍,黑色的旗幟到處都是,就在這麥田之中,就在他們未嘗注意的縫隙之中,居然藏下了這麼多人。

離他們最近的道路兩邊的田埂中就有數百人之多,他們已經飛快的拿出了各自的武器——鐵鏟。

“嘿!”張導沉重的挖了一鍬土,然後猛的一揮,連續幾日未下雨,乾燥的土壤迎風吹散,變成大片的煙塵,撒在蒙古人頭上。

蒙古人大驚失色,但是卻無從躲藏,由於戰馬的慣性,所有的騎兵還在繼續往前直衝,這爲煙塵入眼創造了極好的條件。而路兩旁的伏兵們抄起鐵鍬,瘋狂的揮灑揚塵,整條道路上彷彿突然出現了一隻土龍,處在其中的蒙古騎兵苦不堪言,個個都被迷了眼睛。

太平軍步兵們這次沒有穿以往那麼嚴整的盔甲,只帶了輕甲就直接大軍衝了上去,然而此時敵軍已經無法還擊了,包括察合臺王子所有人在內都在盡力掩護自己的眼睛。

儘管突襲的先手取得重大成功,但潘正還是不敢怠慢,立刻搭建了指揮台,登高望遠,指揮作戰。察合臺手下的蒙古騎兵們也從最初的震驚中恢復過來,紅着眼睛揮動鐵鞭,想要殺出一條生路。

博爾忽得知察合臺王子與自己靠攏之後,敏感的意識到了危險,立刻率軍前來接應,不過此時此刻他還在數裡之外。可即使是這麼遠的距離,迎着風,隱隱的也能聽到殺喊之聲。

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四章 伏(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尾聲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尾聲尾聲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六章 決(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尾聲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尾聲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尾聲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尾聲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
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四章 伏(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尾聲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尾聲尾聲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六章 決(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尾聲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尾聲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尾聲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尾聲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