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

高俊又在談如何改革根據地的司法制度,根據他的設想,原本的治律局將會取消其職責,繼續由其他部門共同分擔制定法律的責任,高俊對於翟呈信無窮無盡的法律遊戲已經十分厭煩,迫切希望能夠找一個人儘快解決。

自然,王澮也問了高俊對傅起打算如何任命,而這時,高俊卻直勾勾的盯着王澮:“先生曾經出六策助我破敵,現如今六策皆用,敵軍已破,先生要何以自處?”

這話對別人有用,但是王澮一眼就看穿了高俊的小把戲,這老頭安然的坐在椅子上,等着高俊先笑出來。

果不其然,高俊先忍不住撲哧一樂:“不拿先生開玩笑了,不過這次我倒希望先生和傅局長幫我再拉出一支隊伍來?”

“太尉是想讓我們兩個去帶兵?”

“帶兵!帶百萬雄兵!”高俊點點頭:“我要你們倆幫我去造精神原子彈。”

“精什麼?”

“精神長城,當年秦皇漢武修建長城,那是一個實際的長城,是靠土石堆積出來的。現在嘛,我是想請兩位先生幫忙在軍中人心上立起一道長城來,也是要在全國的人心上建起一道長城。”

王澮有點明白了,但也可以說是更糊塗了。

“具體來說,我希望王先生能夠着手建立起根據地第一個政策研究室,專門研究國家發展的方針大計,以及根據地內的思想建設。”高俊苦惱的揉了揉太陽穴,發覺自己還是很難將這個意思完善的表達出來,這年頭沒有社會學也沒有政治學,自己說的這些東西,王澮聽了個一頭霧水,還以爲高俊要讓他寫幾篇檄文。

“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茲惟後矣。”搜腸刮肚半天,高俊卻突然想起這句話來:“國家行政,務必事先確定目標,有賴以維持的政綱準則,然後大小行動與之相依,上下與之協調,才能使國家上下一心,君臣同欲。四年前我在登州山崖上刻下六條政綱,並且一舉一動皆以此爲據,現如今果然境內大治,足見立政先在立命。”

這下子王澮有些明白了,高俊是想讓他專門考慮國家長期的根本大計,這實在是太過重要。

“立國首先在於奠定人理,有君臣之分,有立政之本。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化君臣之倫,這是他橫掃漠北的基礎。唐文皇也在奠定人理,讓羣臣共策共力,恩澤四海,所以有大唐盛世。但是李世民在人倫上略不愜意,以至於日後唐家多禍。宋朝以武立國,他的人理就是以國養軍,以軍鎮國。那麼,我們也應該提出自己的道理,在六條政綱的基礎上,寫下我們的施政大策大計。”

高俊絮絮叨叨的講了一堆,王澮雖然沒有在根本上理解什麼叫方針,但是已經完全明白了高俊的意思。

但是一想到這個,本以爲自己已經寵辱不驚的,王澮卻發覺自己的心臟跳得無比激烈,他要辦的事情,可以說看遍歷史千年,也少有幾個人能做的。

毫無疑問,高俊是個喜歡變革的人,在他的治理之下,山東的面貌和金朝其他地方,和南宋西夏與高麗都大不一樣,而且王澮可以肯定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曾有這樣的政治。高俊是想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那時候的民政官制、人倫天理、道德風尚都將與現在完全不同。高俊已經給出了這個未來世界的基本框架,現在正要他與傅起二人本着高俊的宗旨,細化這一施政方針。

儘管不能想象那時候的天下會是何樣,但是王澮很清楚的知道,這變化將比什麼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王莽新政,二王八司馬變法,王安石變法加起來都大的多。

而他將是這種變化的主導人之一,儘管是依照高俊的藍圖仔細謀劃,但政策研究室的權力也很大,他將是最早看到這一新世界的人。

這個職務不像六政府主席那樣直接接觸政務,也不像帶兵打仗的將軍那樣直接奠定高俊統治的基礎,但毫無疑問,政策研究室將會影響深遠,甚至那些大臣和將軍們都已經畫作宮殿中陪祀的畫像時,政策研究室的成果還將籠罩在每個人身邊。

即便日後所有的歲月都不再有行政權力,也不再會被人前呼後擁,王澮也絕對要主導政策研究室。現如今,高俊已經成爲了爭奪天下的有力量,他想當諸葛武侯,想當王猛,趙普的願望都已經達成了,而高俊又慷慨的給了他一條更新更高的道路,這讓他激動不已。

之後的幾天,儘管軍務繁忙,但高俊每天都會抽出一個時辰來與王澮探討他的那個新世界的想法,時不時的還會讓何志也寄來些東西參考。

王澮年紀大了,身體不便,正逢冬季,高俊不想讓他隨軍繼續出征,而叫他留在冀州,何志也很快會過來,他將會繼續與王澮探討這方面的事情。

但是在其他時間,高俊依舊忙得很,現在各步兵營都在重新補充兵力,消化前一段時間改編的部隊,重新恢復原有的訓練水平。尤其是接納了火槍部隊之後,戰術將法將迎來巨大革新。

在訓練場上,高俊看到了熟悉的第88營的旗幟,當初定下的這個吸納各國流亡者的步兵教導營現如今規模已經擴大了許多,整體上而言以日本人爲主,高麗人爲輔,兼有其他各民族的士兵。

高俊在其中看到了一面很有趣的認旗,畫的是佛教的萬字符號,上面繡着一批青灰色的狼。

“那是回鶻人的軍馬嗎?”高俊問徐規,後者肯定的點點頭,第88營現在有一百多名回鶻士兵,大部分都是被捉來的蒙軍俘虜,但也有一些是原本就在金朝境內生活的回鶻人,他們的軍使沙黑納就是如此,上次在開封跟李驍奇打了一架,讓沙黑納從此走了好運。

高俊對這個沙黑納也有點印象,知道他是李驍奇在開封所收納的人,現在來看,這個有些**氣的回鶻人治軍還是有些法門的,手下的兵馬並非散漫無紀律,他們的行軍隊列非常整齊,武器也保養得很好,走路的姿勢也比站在他們旁邊的吐蕃士兵強多了。

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五章 貓(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章 牛馬(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九章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
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五章 貓(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章 牛馬(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九章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