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

派出所這級單位可是有年頭了,早在高俊剛剛主政壽張縣的時候就普遍在各管建立。然而,卻由於缺乏人才和專門的管理機關,在高俊瘋狂擴張的年月裡,派出所卻成了老根據地專有的機構,新根據地都沒有建立過。

儘管高俊已經把統治的觸角伸進了各管各社,但是,管領和社正整體而言依舊是由本地百姓推選。理論上,根據地機關有否決權,但事實上使用得極爲謹慎,最近兩年則是根本就沒有用過。

在這種情況下,深入到各館的派出所反而成爲了根據地能夠派到鄉間的最低一級的機構。這些派出所原本是爲了維護治安而設立的,每名所長都帶着一定數量的治安隊員在鄉間巡邏,打擊流竄的盜匪和罪犯。

但是隨着時間推移,派出所承擔的職能也越來越多,從巡邏維持治安到協助收稅,再到清理田地、登記婚姻、遺產公證、保護環境、掃黃打非、張貼布告、發放報紙、防菸禁火、統計人口。但凡有事,他們就能管一腳。

在根據地架構已經基本形成的老根據地一帶,高俊有所聽聞。在現在的鄉間,管領的地位固然最高,但是派出所所長和學塾的教師同樣也是本鄉的重要人物,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得到農民們的尊敬,哪怕是晚飯後蹲在樹下面聊天,也是村民的意見領導者。

但是,儘管眼下的情形不錯,那是因爲高俊的控制區還不夠大,在幾年前,還只有若干個縣,高俊隨便走一走,就能走遍所有派出所的轄區,因而控制力較強,各派出所的成員也都久經考驗,是信得過的人。

與此同時,派出所的缺點也暴露出來,治安隊員們缺少升遷機會,也缺少外部的監察,現如今的可靠表現全都是新機關建立時候的蓬勃朝氣,時間久了,慢慢就會懈怠下來。

最要命的是,派出所原本的治安任務現如今和民兵的任務近乎於完全重疊。新根據地普遍沒有派出所,只是成立了民兵,但依舊將地方地面管理的還不錯。

但是如果將派出所撤銷同樣也非常可惜,且不說派出所是高俊能夠派到鄉間的唯一外來機構。單就論治安隊員們,服務五年以上的治安隊員們普遍掌握了不錯的刑偵知識,其中有不少還是內務學校的畢業生,已經具備了成爲專業警察的能力。如果將它們放回鄉間,或者讓他們去當綜合性過強的民兵,反而也不合適。

想當初,在壽張縣糧荒期間,治安隊表現得非常堅強,因此何志也有計劃將治安隊改組爲內務部,作爲根據地內部治理的主要力量。現如今,老根據地的派出所確實到了進行全面緊要關頭。

所以在新度量衡推出之後的一個月,高俊和何志也又開了幾次碰頭會,商量有關治安隊的事情。

最終的決定則很有兩個人的一貫氣質:一個也不能少。派出所作爲外部監察機構必須要保留,專業性的治安隊員也要有發揮其能力的空間,而治安隊與民兵重合的職能也應該被砍掉。

按照新計劃,派出所要成爲真正的“派出”所,由縣委統一領導,分派到各管,主要起監察控制地方的作用,其成員應該經常輪換。

治安隊員則認真篩選,存精去粗,將精幹人員集中到縣城裡面,由縣尉親自掌握,建立職業的警察,消防和郵政隊伍。

整體而言,這些隊伍集中在縣城之內,統一由縣尉對其進行管理,只是按照時間表,輪流到各個鄉村值班一段時間,輔助派出所所長完成他們專業內的事,絕對不會固定到某管。

而與此同時,鄉村的治安消防任務完全交給民兵來主導,民兵日常維護鄉村的治安,進行日常的巡邏管理,一旦發生較爲複雜的刑事案件,則配合警察,偵破由警察主導,而民兵在警察的指揮下參與行動。與此類似,如果有山林大火之類的情況,也要在消防的指導下進行撲滅。

根據地最早成立的職業學校之一——內務學校在過去三年裡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大量人才,組成了根據地的治安刑偵隊伍,消防隊伍,郵政通信隊伍和統計隊伍,爲現在的重新改組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在這一輪改革當中,民兵成了整個社會維持的多面手,上番民兵,除去參與訓練之外,要成爲縣衙官員的公使僕役,協助轄區內各稅所的收稅,還要幫助警察辦案,幫助消防進行日常檢查,甚至於區域內的道路道班和郵政遞鋪,都是由他們值班負責,而縣城裡的郵政隊伍主要是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援。

在這樣的新制度下,有經驗的專業人才被集中到縣城,可以充分交流,享受較好的條件和升遷機會,並且,高俊的也能夠爲其提供一定的技術裝備——如果他們還停留在管社的話,高俊沒有錢給每個管都配備好東西。

由於此時治安和郵政的特殊性,這些隊伍和他們所負責的領域由各縣的縣尉負責,向上對州的民兵部門負責,因此,這些人說白了也是職業高級民兵。但他們負責專門的領域,不像普通民兵那樣按時輪換,而是作爲職業人員一直服役到退休。

儘管縣令縣丞縣尉這些名字都直接承於秦朝,但是等到宋金時代,名稱下的實級卻產生了明顯變化,宋代已經取消了縣丞,縣尉負責全縣的所有一般事務。金代恢復了縣丞,但整體情況仍未改變,縣令主導政務,縣丞專門輔佐縣令,縣尉處理庶務。

而到了高俊這裡,則又有些恢復了秦朝氣息。縣令總管全縣的一切行政要務,縣丞處理一般性事務,相當於辦公室主任,分判由從九品以下官吏所負責的士民倉刑工農各案。

而縣尉則負責全縣的民兵和治安任務,兼管警務、郵政、消防等重要任務。主簿負責勾稽全縣錢糧賬目,以及監察全縣上下各級官吏。

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尾聲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尾聲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尾聲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七章 牛(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章 糧(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
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尾聲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尾聲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尾聲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七章 牛(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章 糧(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