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妥協(上)

趙汝凡知道何志也不會答應,但是他一想到何先生的安危,決心哪怕是承擔責任,也要私下先主動辦了這件事。

這天一大早,壽張縣的民兵們還等着發放早餐——圍城時期間實行物資管制,各類大小酒肆茶樓也都暫時歇業,廚子們都來給民兵義勇們做飯了。但是全城有名的阿蘭快餐今天卻沒有出現,飯時改由別人遞了。

因爲此時此刻,阿蘭正帶着快餐店的兩個小姑娘王晚妹和嚴小娘站在縣令廳中,得到趙汝凡的親自接見。

“不知道趙明府見這二人究竟有何要事?”

“阿蘭姐且先用茶,我找個何先生這兩位義妹,確實有要事,只能與此二人說。”趙汝凡還記得現在還在監獄裡關着的紇石烈野驢,高俊向來把軍烈屬看得很重,阿蘭的丈夫周虎爲高俊而死,因而高俊差不多將阿蘭等人視作是姐妹一般,全壽張上下沒人敢侵犯,也沒人敢等閒視之。所以雖然趙汝凡更欣賞茶茶那樣知書達理的女子,對阿蘭這種當壚賣酒的人有些不屑,但當面絕對不敢有絲毫不敬。

“這是爲什麼?”阿蘭心裡頓時緊張起來,這兩個小姑娘認了何志也的義妹之後,閒言碎語不降反升,此番又被縣令找來,她隱隱覺得必然不是好事。

“涉及重大之事,阿蘭姐放心,我絕對不會坑害何先生的妹妹的。”趙汝凡說這句話是真心的,因爲他覺得這種命運對這兩個小姑娘來說並不差。

等到阿蘭出去,趙汝凡終於說出了他的構想:

“你們二人都知道,何先生正被賊寇包圍在汶陽縣,汶陽地僻,城牆矮小,如今可謂朝不保夕,何先生有性命之虞,但是賊寇中的時青願意反正,與我們聯盟,可是他需要一樣擔保。”

一聽到時青這個名字,兩個小姑娘都是渾身一震,臉上頓時露出了憤恨的顏色來,趙汝凡見了,心中嘆息。

“不錯,就是那個時青,此人願意棄暗投明,究竟還是有些良知的,不比其他賊寇,如彭義斌這些人執迷不悟。他所要的一件擔保,何先生實在不知道以何爲憑,這種情況下,我只能拜託兩位了。

王晚妹還沒有反應過來,嚴小娘已經率先領悟到了趙汝凡的意思。

“趙明府的意思是,讓我們來做這件擔保嗎?”

停頓了好長一段時間,趙汝凡才語重心長的說:“我知道此事對二位很委屈,但是眼下何先生性命要緊,汶陽縣一城生靈要緊,兩位是何先生公開的結拜義妹,這關係人盡皆知,你二人如果有一位能嫁給時青的話,時青就算是與何先生沾親帶故,那樣的話,時青所要的擔保就到了。何先生已經答應要爲時青保舉做官,兩位任誰嫁過去也不會有太大的委屈。”

“趙縣令覺得我們既然已經失貞於此人,最後就還要嫁給這個人嗎?”王晚妹明白趙汝凡的意思之後,頓時委屈至極。

“蒼天可鑑,我絕不存此等心思,但是眼下已經別無他法可想,只能求兩位委屈一下自己,暫時事賊。”趙汝凡說:“退一萬步說,高郎君和何先生都是念情的人,如果在那邊實在不快活,還可以回來,高郎君渡過此劫之後,也不怕時青來尋麻煩!”

這話趙汝凡自己都不信,兩個女子早已失身賊寇,已經不潔,倘若再來個跟賊寇結親又逃婚,風言風語就能把二人逼瘋。

兩個女孩子對視一眼,都被趙汝凡的想法所震驚了,但是此時此刻,她們何嘗不知這也是僅有的辦法。

“正妻一人便可,兩位姑娘可以商量一下,誰願意委身嫁給時青。”趙汝凡儘可能讓自己的語氣溫和一些,但說出來的話還是冷酷無情得讓他自己都覺得害怕。

嚴小娘看了一眼王晚妹,直接走了出來:“我去。”

“小娘,你怎麼…”王晚妹大吃一驚,就要把嚴小娘拽回去,但是後者卻抓住了她的手。

“晚妹,你還有王則,像我無牽無掛的,去嫁給山大王享福也不錯。”

“那又能怎麼樣?王則的父親又不會同意我們的,我和你一樣無牽無掛,倒不如同甘共苦。”

但是嚴小娘沒有再給她勸說的機會,直接正色對趙汝凡說:“我思考再三,小婦人本來也是失貞之身,幸而得到何先生的照顧才能夠在壽張縣重新立足,此等大恩沒齒難忘。如今何先生有難,小女子如果不挺身出來,豈不是禽獸不如?我當初既然是失貞於時青,此刻又嫁給他,此事倒也算圓滿,此等境遇對於一個失貞村婦而言已是太過奢求,我還有什麼能不滿意的?”

趙汝凡豈不知道嚴小娘說的都是寬慰的話,但是此刻只能當做是真心話,裝聾作啞,昧着良心!他當即推金山、倒玉柱,重重地給嚴小娘一拜:“姑娘願意獻身救國,真是汶陽縣之幸!趙某人自詡讀書士子,在高郎君、何先生的指導下才有點微末功績,一旦有難,對國家的貢獻卻不如姑娘一個女子,慚愧至極,羞煞!羞煞!請姑娘受趙某人一拜。”

時青頓時大喜過望,表示這個擔保實在太爲有力,讓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眼下此事已成,他即刻下聘禮,選個吉日訂婚,訂婚之日就是他反正之時。他仔細翻看了一下黃曆,三天之後一下聘禮,十二日之後訂婚,等到了那個地步,雙方就只差一個婚禮的流程,想反悔也來不及了。

時青相信何志也不會把自己的妹妹坑成望門寡,只要生米煮成熟飯,何志也必然能遷就自己,儘管他已經忘記這姑娘正是自己糟蹋的了。

時青反正以一種非常滑稽的方式定了下來。此時高俊已經靠近曲阜縣,正準備向兗州進發,即便是孫邦佐不阻攔,離回家也還有十四天。

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尾聲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尾聲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章 糧(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九章 燕(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八章。鼠(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
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尾聲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尾聲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章 糧(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九章 燕(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八章。鼠(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