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

顯然,美國參戰對中德來說都不是好事。

只要美國參戰,就會打破現在的戰略局面,並且使中德喪失戰略優勢,而美國越晚參戰對中德越有利。

在美國海軍出動戰艦爲船隊護航後,德皇親自發表了抗議,劉伯恩也再次在總統府召見了美國大使,提出美國應該嚴守中立,不得做任何參與、干預與改變戰場態勢的行爲,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問題是,抗議有用嗎?

五月二十五日,德皇在波茨坦皇宮召見了鄧尼茨,直接提出,必須把破交範圍限制在北大西洋東部海域。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不得襲擊由美國艦艇保護的船隊,更不得直接襲擊美國艦艇。

問題是,這樣的命令有用嗎?

在面見德皇的時候,鄧尼茨就提出,如果限制破交作戰的範圍,那麼潛艇的作戰能力將大幅度削弱,威脅力也將大大降低。

此外,鄧尼茨還有一點沒有提出來,即潛艇的戰損率肯定會直線上升。

原因很簡單,潛艇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反潛技術也在飛速進步。

大戰爆發後不久,帝國海軍就開發出了一項對潛艇來說至關重要的設備:通氣管。

以往,潛艇只稱得上是“能下潛的艦艇”,受電池性能限制,潛艇在絕大部分時候都只能在海面上航行,潛航的時間非常短,潛航的距離也遠不到哪裡去。一戰末期,帝國海軍最先進的潛艇,最大潛航時間也只有二十多個小時,最大潛航距離只有幾十海里。如果以最大潛航速度航行,電池裡的電能將在一個小時內耗光。通氣管出現之後,這一局面有了顯著改觀,即潛艇可以在潛望鏡深度上持續潛航,並且爲電池充電,在理論上可以一直在海面下航行。

問題是,反潛技術也有突飛猛進。

與一戰時相比,反潛技術最大的突破不是雷達、聲納等具備實戰應用能力,而是飛機成爲了主要的反潛平臺。

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反潛就已經登上了戰爭舞臺。

最初的時候,航空反潛的主要平臺是飛艇,而不是飛機。主要是,當時飛機的續航能力非常有限,很難持續巡邏,而飛艇具有更高的續航力,可以長時間的呆在潛艇經常出沒的海域上空。

只是,飛艇並不是理想的反潛平臺。

主要是,飛艇對使用環境有較高的要求,而且速度太慢,機動性也不好,往往在發現潛艇後無法立即發起攻擊。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飛機成爲了航空反潛的主要平臺。

只是,這個時候大戰已經接近尾聲,英國在丟掉了制海權之後,已經沒有能力在大洋上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抗衡了,反潛也就失去了意義。

重要的是,航空反潛已經顯示了起強大的作戰能力。

大戰爆發後,英國的造船廠要麼在建造大型戰艦,要麼在拼命建造商船,以彌補潛艇襲擊的損失,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建造反潛戰艦,要不然,英國也不會從美國租借幾十艘老式驅逐艦。

面對神出鬼沒的潛艇,英國皇家海軍必須另闢蹊徑。

顯然,飛機成爲了理想選擇。

當然,最初半年,航空反潛的收穫並不大。主要是,帝國海軍的潛艇越來越大,遠洋活動能力大幅度增強,活動範圍極爲廣闊,而飛機的巡邏區域相對有限,也就很難在廣闊的海洋上發現潛艇。

此外,帝國海軍開始爲潛艇安裝通氣管,也大幅度降低了航空反潛效率。

要知道,僅靠飛行員的眼睛,要在茫茫大海上發現一具伸出海面的通氣管,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直到一種新式裝備問世,航空反潛才真正開始充當主力。

這就是雷達。

做爲世界上最早研製、生產與裝備雷達的國家之一,英國的雷達技術非常先進,而且也最先認識到了雷達的重要性。

要知道,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以雷達爲基礎的國土防空警報網的國家。

很快,英國皇家海軍就發現,雷達也能用於反潛,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發前效率,特別是航空反潛效率。

配備了對海搜索雷達的飛機,能夠在數十公里外發現潛艇,甚至是潛艇的通氣管。

顯然,雷達解決了反潛作戰中最爲重要的問題,即如何發現潛艇。

雷達與飛機配合,幾乎把潛艇逼到了絕路。

在一九四一年的前四個月裡,帝國海軍損失的二十三艘潛艇中,有十七艘是被英國皇家海軍的反潛巡邏機擊沉的,或者是由反潛巡邏機與反潛艦艇合作擊沉。

爲此,帝國海軍的潛艇只能擴大活動範圍,遠離反潛巡邏機的巡邏區域。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反潛巡邏機以雙發中型飛機爲主,而這也是能夠安裝對海搜索雷達的最小的飛機了。

也就是說,只要帝國潛艇離英國本土足夠遠,就不會受到反潛巡邏機的威脅。

這下,問題來了。

當時,帝國海軍潛艇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北大西洋中部。在三月份的四次戰鬥中,有兩次是在北大西洋中部進行的。如果按照德皇的命令,不得在北大西洋中線以西襲擊船隊,那麼潛艇的巡邏與伏擊區域就得往東延伸數百海里,也就會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反潛巡邏機的巡邏區域。

此外,鄧尼茨已經收到情報,英國皇家海軍很有可能獲得了續航距離更遠的巡邏機。

如果沒有德皇的命令,鄧尼茨甚至會把潛艇的破交區域繼續向西延伸,即在北大西洋中線以西設伏。

很快,鄧尼茨的擔憂就變成了現實。

五月的最後一天,帝國海軍的十三艘潛艇伏擊了由美國前往英國的船隊,結果六艘潛艇在到達伏擊區域之前就被英國皇家海軍的巡邏機發現,其中五艘很快就被擊沉,只有一艘僥倖逃脫,而且錯過了伏擊行動。剩下的七艘潛艇雖然成功伏擊了船隊,擊沉了二十一艘萬噸級貨輪,但是有三艘在戰鬥中被反潛驅逐艦擊沉,還有兩艘在次日上午被反潛巡邏機發現後擊沉。

也就是說,爲了擊沉二十一艘貨輪,帝國海軍損失了十艘潛艇!

要知道,這不是勝利,而是慘痛的失敗。

在此之前,帝國海軍每損失一艘潛艇,就能擊沉十四艘貨輪,而戰損潛艇與擊沉貨輪的噸位比高達一比三百,而五月三十日的這場戰鬥,噸位比僅爲一比十四,帝國潛艇的損失已經超過了收穫的戰果。

事實上,帝國海軍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

要知道,建造一艘潛艇耗費的資源,相當於建造十艘、甚至更多的貨輪,而且培養一艘潛艇上的官兵,相當於培養上萬名貨輪水手。

按照戰後的統計數據,潛艇與貨輪的噸位比要達到一比兩百以上,破交戰纔有價值。

進入六月份,帝國海軍的潛艇損失率繼續攀升。

在六月第一週的兩次大規模伏擊行動中,帝國海軍損失了十四艘潛艇,而且其中有六艘是高價值的遠洋潛艇,僅擊沉了不到二十艘貨輪。更重要的是,在損失的十四艘潛艇中,有九艘是被反潛巡邏機擊沉的。

六月八日,帝國海軍潛艇部隊遭受了開戰以來最爲慘重的一次失敗。

當天,總共有十九艘潛艇在北大西洋航線上伏擊了從加拿大駛往英國的船隊,結果有十五艘潛艇有去無回,另外四艘潛艇均在看到船隊之前返航,伏擊行動徹底失敗,沒有一艘貨輪被擊沉。

最重要的是,這次伏擊行動與美國海軍沒有任何關係。

原因很簡單,船隊是從加拿大出發的,沒有得到美國戰艦掩護,如果伏擊行動在北大西洋中線以西進行,肯定不是這樣的結果。

此外,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也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反潛巡邏機有關。

在被擊沉的十五艘潛艇中,有七艘是被部署在設得蘭羣島的反潛巡邏機擊沉的,另外八艘也是被反潛巡邏機發現之後,由英國皇家海軍的反潛驅逐艦擊沉,而沒有被擊沉的四艘潛艇均幸運的避開了反潛巡邏機。根據帝國海軍的戰報,其中一艘潛艇甚至遭遇了一艘反潛驅逐艦,但是沒有被發現。

與慘重損失相對應的,則是戰爭物資源源不斷的由美國運往英國。

僅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的二十一天裡,就有三支船隊從美國到達英國,另外還有兩支加拿大的船隊到達英國,總共爲英國送去了近三百萬噸物資,其中包括足以用來製造兩千架戰鬥機的鋁材。

戰後,很多人就認爲,如果沒有這些物資,英國將在一九四一年底戰敗。

原因很簡單,英國的鋁材庫存將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耗光,到時候就只能用木材來製造戰鬥機了。別忘了,再過四個月,隨着中國向德意志第二帝國交付戰略轟炸機,對英戰略轟炸就將開始。如果英國無法在此之前製造出足夠多的戰鬥機,只需要幾個月,帝國空軍就能炸垮英國人的抵抗意志。

顯然,限制潛艇作戰區域,是極爲愚蠢的舉動。

,!

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72章 相識恨晚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268章 臆測第185章 點撥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6章 整裝待發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46章 聯軍第84章 大禍臨頭第82章 親自上陣第546章 協商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5章 熱身第51章 正面交戰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609章 國防部第111章 突防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9章 帝國軍人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03章 激戰第106章 鬼鎮第600章 馬歇爾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59章 主動權第3章 帝國之路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76章 左顧右盼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66章 走向戰爭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章 戰鬥力第65章 攻擊開始第68章 不放棄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49章 戰略儲備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539章 硬碰硬第82章 拷問訓練第25章 死有其所第97章 將錯就錯第486章 預警機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505章 代價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0章 無妄之災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9章 戰略儲備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8章 三權第586章 服軟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58章 野心家第630章 霸權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72章 誘餌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5章 陰差陽錯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77章 伏擊第76章 將星登場第8章 三權第546章 協商第7章 矛盾根源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96章 誘餌
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72章 相識恨晚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268章 臆測第185章 點撥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6章 整裝待發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46章 聯軍第84章 大禍臨頭第82章 親自上陣第546章 協商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5章 熱身第51章 正面交戰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609章 國防部第111章 突防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9章 帝國軍人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03章 激戰第106章 鬼鎮第600章 馬歇爾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59章 主動權第3章 帝國之路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76章 左顧右盼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66章 走向戰爭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章 戰鬥力第65章 攻擊開始第68章 不放棄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49章 戰略儲備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539章 硬碰硬第82章 拷問訓練第25章 死有其所第97章 將錯就錯第486章 預警機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505章 代價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0章 無妄之災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9章 戰略儲備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8章 三權第586章 服軟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58章 野心家第630章 霸權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72章 誘餌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5章 陰差陽錯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77章 伏擊第76章 將星登場第8章 三權第546章 協商第7章 矛盾根源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96章 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