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戰鬥力

三月四日,吳鐵生一大早就下達了軍事動員令,讓東北地區的軍隊進入戰備狀態。

幾乎同一時間,馮承乾在北京給駐紮在膠州灣的艦隊下達了出港令,要求艦隊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做好出港準備。

這一天,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外交場上。

上午,〖中〗國外長周仁康向〖日〗本駐華大使遞交照會,表示嚴重關切漢城的流血事件,要求〖日〗本當局確保在朝華人的安全與利益,並且公正公平的對待朝鮮學生的正當要求,避免再次發生流血衝突。

緊接着,〖中〗國駐日大使也向〖日〗本外相遞交了內容相似的外交信函。

問題是,在〖日〗本當局看來,〖中〗國並沒打算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朝鮮問題,或者說並不僅僅是在外交上向〖日〗本發難。

在收到〖中〗國的外交照會時,〖日〗本當局己經得知,東北的〖中〗國軍隊正在備戰。

到了當天中午,〖日〗本當局收到消息,膠州灣內的〖中〗國戰艦全部升起了鍋爐,肯定會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出發。

陸海齊動,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戰爭信號了。

下午,〖日〗本首相齋藤實簽署了軍事動員令。四個小時後,駐紮在長崎的〖日〗本西南艦隊就出港了。

傍晚,馮承乾收到了〖日〗本艦隊出港的消息。

跟吳鐵生談定幾件重要事情之後,馮承乾在當天晚上登上了返回青島的專列,他將率領艦隊出征。

三月五日,上午八點。

在馮承乾登上了旗艦“拜仁”號之後,〖中〗國海軍艦隊起鐺,在上午十點之前,兩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一艘大型巡洋艦,一艘航母與十二艘輕巡洋艦駛出了膠州灣,進入黃海。

艦隊出港之後,立即進入了無線電靜默狀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無線電測向儀就已問世,只是當時還不夠成熟,在大戰期間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大戰結束後,無線電測向設備的性能得到了極大提高,一些大型測向設備能對兩千公里內的無線電發射源進行精確定位。只要有兩部測向設備與發射源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就能精確測定發射源的位置。青島到〖日〗本本土只有一千多公里,因此進入黃海的戰艦隻要使用無線電臺發送電報,就能被〖日〗本本土的無線電測向設備探發現,從而暴露行蹤。正是如此,海軍制定了極爲嚴格的無線電使用守則。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只有艦隊司令有權使用無線電臺發送電報。

這天下午,馮承乾等待的理由終於由日軍送上門來了。

根據〖中〗國政府在三月七日提交給國聯的報告,在三月五日下午,駐紮在漢城的一隊日軍以搜查起義朝鮮學生爲由,強行進入一家〖中〗國人開設的店鋪,並且與店家發生衝突,造成包括兩名成年人與三名兒童在內的五人喪生,日軍在殺害店家全家之後,搶劫了這家店鋪,並且防火焚燬了店鋪。根據國際法,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日軍的行爲已經對在朝華人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構成了直接侵害。爲此,〖中〗國政府要求〖日〗本當局交出兇手,並且由〖中〗國法庭進行審判。

顯然,〖日〗本當局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

在國聯,〖日〗本提出,駐朝日軍擁有外交赦免權,因此沒有承擔責任的義務。

問題是,日軍侵犯的不是朝鮮人,而是在朝鮮經商的〖中〗國人,而且被害者持有〖中〗國政府頒發的護照。

三月五日傍晚,馮承乾就收到了吳鐵生髮來的電報。

不需要馮承乾做任何指示,吳鐵生、以及專門負責外婁工作的周仁康都知道該如何讓〖日〗本下不了臺。

當然,如果〖日〗本做出讓步,交出兇手,此事就將了結。

關鍵是,〖日〗本不可能做出讓步,因爲行兇的是〖日〗本軍人,即便齋藤實是軍人出身,他也不可能跟如日中天的〖日〗本軍隊對着幹。說白了,如果齋藤實在外交上做出讓步,那麼他會立即在軍方的壓力下垮臺。顯然,不管是誰接替齋藤實出任首相,都不可能在關係到〖日〗本、特別是日軍顏面的問題上做出讓步。

接下來兩天,由十九艘戰艦組成的〖中〗國海軍特混艦隊一直在膠州灣附近遊蕩。

到三月七日,駐紮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二十個步兵師、將近三十萬官兵已經全面進入戰備狀態。按照吳鐵生的部署,來自江南、西北與華北的二十個陸軍師已經到達京津地區,能在二十四小時內出關。

真要打,〖中〗國陸軍能夠投入六十萬地面部隊。

雖然在總兵力上,〖中〗國陸軍的優勢並不明顯,甚至沒有計麼優勢。

當時,朝鮮的日軍就有五十萬,而在〖日〗本本土,還有二十萬地面部隊準備登船。也就是說,〖日〗本陸軍動員了大約七十萬官兵。但是在戰鬥力上,〖中〗國陸軍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關鍵就是,〖中〗國陸軍一直師承德國陸軍。不管是裝備、還是訓練方式、以及戰術思想,〖中〗國陸軍都在向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學習。

相比之下,〖日〗本陸軍學的就沒有這麼徹底了。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陸軍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德國陸軍爲師,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中,輕而易舉的擊敗了曾經是歐洲第一的法國陸軍,並且在此基礎上由王國演變爲帝國。在當時,連歐洲強國都不敢正視德國陸軍,就更別說〖日〗本了。可以說,在〖日〗本軍人眼裡,德國陸軍就是戰無不勝的化身。

在日俄戰爭之後,〖日〗本選擇與英國結盟,而〖日〗本陸軍也在這個時候,轉爲向英國陸軍學習。

當然,這與結盟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都是海軍,陸軍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海軍伸入大陸的拳頭:二是〖日〗本的國情與英國非車相似,是典型的島國,因此對陸軍的要求與大陸國家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有很大的區別。正是如此,〖日〗本當局才認爲,建設一支英國那樣,規模不大、卻很能打的陸軍,更符合〖日〗本國情。

問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陸軍再次改變了學習對象。

這也非常正常,因爲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打敗了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兩個對手,德國陸軍的戰鬥力再次得到確認,而德國陸軍在制度上的優勢也體現了出來。此外,隨着〖中〗國迅速完成了統一,軍事力量發展壯大,〖日〗本要想向外擴張,除了需要一支稱霸西太平洋的海軍,還需要一支能夠在大陸上征戰的陸軍。這兩個因素結合到一起,讓〖日〗本當局更加重視陸軍,也認識到必須向德國陸軍學習。

如此反覆,〖日〗本陸軍的建設不免會出問題。

再結合〖日〗本的基本國情,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可以說,因爲資源匱乏,而且在戰爭期間極易遭到封鎖,所以〖日〗本陸軍在軍備建設上是能省就省。

別的不說,〖日〗本陸軍裝備的制式步槍的口徑就是全世界最小的。

說起來也很有意思,〖日〗本選擇小口徑步槍,並不是方便士兵攜帶彈藥,因爲〖日〗本陸軍制式步槍的長度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在裝上刺刀之後,甚至比絕大部分〖日〗本陸軍官兵都高了一截,自然談不上攜行方便。採用小口徑步槍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缺乏製造槍彈必須的銅、鉛等礦產資源!說得直接一點,子彈做得小一些,就能夠節約一些材料,至於性能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

這種節約思想,在其化方面也體現得極爲明顯。

比如,〖日〗本陸軍的重機槍在採用了步槍口徑槍彈的同時,採用的是三十節彈板供彈,而不像其他國家的重機槍那樣,用兩百發彈帶或者是彈鏈供彈,而這麼做,主要就是控制重機槍的射速,避免消耗太多的彈藥。又比如,日軍在日俄戰爭中,嘗夠了迫擊炮的苦頭,卻沒有爲陸軍生產與配備迫擊炮,而是大量配發小口徑擲彈筒。這麼做,也主要是因爲擲彈筒更節省原料。

這種節約作風,甚至體現在了戰術上。

比如,日軍一直提倡拼刺刀,甚至規定在拼刺刀的時候,得退出彈膛裡的子彈,而其他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規定。事實上,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陸軍早就不提倡跟敵人拼刺刀了。說得簡單一些,再厲害的拼刺技術,在機槍、鐵絲網、塹壕與重炮面前,都沒有用武之地。

什麼都節約,如同談得上戰鬥力?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日〗本陸軍的一個大隊,也就相當於〖中〗國陸軍的一個營裡,只有兩挺重機槍、四挺輕機槍。這個配製水平,僅相當於大戰初期的英國遠征軍,完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要知道,〖中〗國陸軍的一個步兵營裡,有一個營屬機槍排,配備八挺重機槍,每個連都有一個機槍班,每個排還有一個機槍組,全營總共有八挺重機槍與十二挺輕機槍,火力強度是日軍的三倍以上。

事實上,〖中〗國軍隊的機槍配製不算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一個步兵營中有十二挺重機槍與十六挺輕機槍,而一些專門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部隊,一個營裡有二十多挺輕機槍。即便大戰後,德軍對裝備體系做了縮減,一個步兵營也有十挺重機槍與十四挺輕機槍。

可以說,在戰鬥力上,日軍並不強大。

第394章 拉鋸戰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43章 農場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434章 攻擊第580章 新使命第185章 點撥第70章 戰火第245章 駕駛員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69章 轉移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5章 熱身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31章 外交家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88章 核技術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546章 協商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419章 矛盾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32章 轉折點第145章 搜尋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82章 親自上陣第21章 大清首輔第73章 別無選擇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431章 冒險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99章 別無選擇第59章 永遠銘記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34章 池中之物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70章 目標出現第41章 如釋重負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212章 出動第8章 三權第9章 奇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8章 自我犧牲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60章 幸運兒第12章 危機浮現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26章 熱身活動第93章 各有千秋第83章 神勇戰艦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章 整裝待發第122章 投降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159章 主動權第36章 狼子野心第83章 受捉弄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7章 出發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137章 受夠了第61章 下馬威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517章 何去何從
第394章 拉鋸戰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43章 農場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434章 攻擊第580章 新使命第185章 點撥第70章 戰火第245章 駕駛員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69章 轉移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5章 熱身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31章 外交家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88章 核技術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546章 協商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419章 矛盾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32章 轉折點第145章 搜尋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82章 親自上陣第21章 大清首輔第73章 別無選擇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431章 冒險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99章 別無選擇第59章 永遠銘記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34章 池中之物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70章 目標出現第41章 如釋重負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212章 出動第8章 三權第9章 奇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8章 自我犧牲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60章 幸運兒第12章 危機浮現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26章 熱身活動第93章 各有千秋第83章 神勇戰艦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章 整裝待發第122章 投降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159章 主動權第36章 狼子野心第83章 受捉弄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7章 出發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137章 受夠了第61章 下馬威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517章 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