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下

根據青衣衙門探報,自打上回見了契丹和南詔使者,這些時日以來,馬殷雖然言行舉止跟往常一樣,但外出活動的次數卻頻繁了許多。

有時候是打獵,有時候是踏青,有時候泛舟遊於洞庭湖,有時候還去自己各處的莊子一住就是好幾天。

嚴格意義上說,這算不上什麼異常舉動。

作爲一個閒散人,能夠處理的公務本就不多,除了在府邸飲酒作樂,就只能外出遊玩。馬殷好歹是封王的存在,斷然不至於去青樓——如果是長安的青樓也就罷了,長沙的青樓,還不值得他一去。

說到底,嶺南劉隱跟馬殷的所作所爲也就差不多。

如果說是尋常時候,李曄非但不會起疑,反而還會認爲馬殷很識時務,知道自己的人生跟權力再也無關,明白享受辜富貴纔是正經事。

可惜的是,青衣衙門的觸角早已遍佈各處,馬殷自以爲暗中召集舊部,命令舊部召集部曲、僕從、打手的行爲,做得很是隱蔽,實際上在李曄看來,就跟在舞臺上表演差不多。

青衣衙門在河西蘭州金城縣,都能安插那麼多連楚錚這個白鹿洞弟子,都看不出任何端倪的棋子,以普通人的身份存在着,楚地的情況就可想而知。

宋嬌信誓旦旦的跟李曄保證過,青衣衙門在楚地已經編織了一整張蜘蛛網,馬殷頂多就是蜘蛛網上的螞蚱而已。

雖然李曄想不明白,螞蚱爲什麼會跳到蜘蛛網上,但既然宋姨說的一本正經,他也就無從反駁。

“我覺得你其實沒必要親自去楚地,甚至都不需要讓岐王、蜀王去,僅憑青衣衙門自己,就能完全將這件事平定。”這是宋姨的原話。

說這話的時候,宋姨看李曄的眼神很不滿,似乎是覺得李曄小覷了她和青衣衙門的能力。

李曄當然不會小覷宋姨和青衣衙門,哪一個都不能。

宋姨跟楚南懷其實是一輩人,而論修爲戰力,宋姨比起楚南懷來,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一點上,就連李峴都不如她。倒不是說李峴天資差了,而是在最應該砥礪修爲的時候,李峴耗費了太多精力在軍事政事上。

宋姨則是不同,她起初幫助李峴的時候,就是個護衛的角色,雖然也有爲李峴探聽天下消息的職責,但更多走的是江湖路子,自然不需要分散多少精神。

結果雖然不大好,李峴在八公山被圍殺,宋嬌都只來得及跟白鹿洞門人救援,完全無法事先將這件事消弭於無形。但這也怪不得宋姨。

其實八公山之役,一直是宋嬌的一個心結。

作爲李峴的師妹,又是爲李峴探聽天下消息的存在,發生了這樣的圍殺行動,怎麼看都有失職之嫌。正因如此,宋嬌在來到李曄身邊後,盡職盡責到堪稱殫精竭慮。

也虧得她是白鹿洞弟子,本身才學非凡,要是換了旁的什麼人,就算是嘔心瀝血,恐怕也無法將青衣衙門經營到現在這番模樣。

別的不說,短短几年來,在天下完成佈局,讓李曄無論是平定河東、底定中原,還是出征河西,都能有事先佈置好的棋子可用,就是堪稱逆天的表現。

宋嬌近來老是跟李曄抱怨,說自己未老先衰,被繁重的事務壓榨得眼角都有了皺紋,其實並不都是自怨自艾。

李曄兩世爲人——準確的說,應該是三世爲人,畢竟還有這具身體前世的記憶,對人情世故看得十分透徹。他當然知道,宋嬌沒命的幫助自己,追根揭底跟對李峴的愧疚沒有太大關係。

白鹿洞弟子都是驕傲的,自視甚高,對自己才能的肯定與抱負的執着,讓他們的超脫了一般的世俗眼光。

宋嬌耗費所有精力經營青衣衙門,最大的目的還是想要證明自己。讓白鹿洞和天下人都看看,她如果真正毫無枷鎖施展平生所學,絕對擁有驚天動地的能力,而不是連李峴在八公山被圍殺都無法避免。

李曄明白這些。

但明白這些,並不代表他就不對宋姨心懷感激。

就像他之前跟宋嬌說的那樣,他並不是一個矯情的人,骨子裡的大男子主義,讓他無法說出令人肉麻的話。但他對宋姨的感激與感謝,其實勝過他身邊任何一個人。

實事求是的說,上官傾城的地位是獨特的。前世李曄自焚的時候,上官傾城那句“我以我血爲陛下踐行”的話,早就讓李曄將她視作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不跟上官傾城比,宋姨的地位就無法撼動。

“我之所以要親自去楚地,其實另有原因,並非不信任宋姨和青衣衙門。”

李曄如是說道,“馬殷雖然有糜爛楚地山河的可能,但在我眼裡也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如果僅僅是他,還不足以讓我親自南下。”

河西之役後,青衣衙門已經完成對幻音坊的改編,現如今天下已經沒有幻音坊,只有青衣衙門。

原先的幻音坊聖姬,就此消失在天下人的視野,自然不用多說。第一統率等幻音坊元老,也都在青衣衙門得到了妥善安排。所以眼下青衣衙門的力量,非常龐大。

“此行你親自去楚地,卻讓王建帶人去對付南詔,這樣的安排其實我並不那麼認同。”宋嬌認爲李曄親自南下,就是存了考驗王建的心思。

她接着道:“王建在蜀中多年,已經有不俗的影響力,就算說不上根深蒂固,也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而且他接受你的招降,避免了蜀中遭受兵禍,無論是軍中將士還是百姓,都是打心眼裡感激他的。你讓他從蜀中出擊,去對付南詔王,就不怕他藉着這次機會做大?”

按照宋嬌的想法,李曄不用王建是最穩妥的,讓他安享富貴就是了。

從“帝王心術”的角度上說,在皇朝四面受敵,大舉用兵的時候,應該消除內部一切隱患。將王建幹掉其實最爲省事。

如果李曄不想背信棄義,還一定要用王建,那讓王建去北境,也比讓他過蜀中去對付南詔強。

任何一個臣子,能夠在這樣的局勢下,得到人主重用,去防衛重要邊地戰場,就沒有不感恩戴德的理由。

所以宋嬌覺得,讓王建去對付南詔就是畫蛇添足。

李曄卻不這樣認爲,他道:“我接受王建的歸降,還留着他的性命,不是爲了給天下人做個樣子,彰顯我自身的仁義厚德,而是我的確能容得下這個人,也容得下他的人生抱負。”

這話落在宋嬌耳中,讓她看李曄的眼神,都變得格外怪異。

天下形勢,早已清楚明瞭。在宋嬌看來,以李曄的功勳才能,繼承皇位是必然之事——她也不認爲這有悖人倫。

太宗皇帝爲了皇位,可以殺兄弒弟,軟禁逼迫父親——雖然從史實的角度上說,太宗這也是爲了自保,不這樣做就會被兄弟害死,但事情畢竟就是這麼個事情,既然做了,天下人想怎麼看太宗皇帝都得接着。

大唐皇朝有這樣的先例,李曄讓李儼將皇位讓給他,有什麼不可以?且不說李儼本身就不管事,在宋嬌心目中就是一個昏君,就算他是個明君,那又怎麼樣?

既然是要做皇帝的人,自然不能對聽由隱患在身邊一直存在。就算李曄有太宗皇帝的胸懷,不殺功臣,但也沒有重用昔日對手的道理。

李曄能夠容許岐王領兵征戰,已經足夠讓宋嬌吃驚,後來知道了岐王是女子,她也就不在意了。雖說修真世界男女位差並不那麼大,皇位可從來沒有女子來坐的——除了武則天。

但王建卻是貨真價實的男子,他是有可能謀求大業的。

連馬殷都敢在舉世攻唐的局勢下,謀求成就自己的功業,王建比馬殷要強十倍,先前迫於形勢,不得不向朝廷投降,現在難道就果真沒有別的心思?

李曄看宋嬌的樣子,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他自嘲的無奈笑笑,“宋姨多慮了。我能不殺朱溫,能重用岐王,還能許諾蜀王顯貴一生,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我無條件相信他們,而是我有控制他們的能力。

“天下諸侯,在我眼中,也不過爾爾。我若想要殺他們,真的就是反手之間。我對大唐天下有絕對的掌控力,這是我能海納百川的基本道理。”

聽了這番話,宋嬌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

古往今來,有資格說自己能夠以一己之力,掌控整個天下的帝王,或許根本就不存在。恐怕只有秦皇漢武,能夠勉強夠到這個水準。

爲什麼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只需要說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如果所有臣子加起來的力量,超過了帝王,那帝王就不能說能只憑自己鎮壓天下。

這個說法看起來很無理。畢竟要所有臣子都跟帝王爲敵,恐怕也只有皇朝末世纔會出現。但身爲帝王,就該這樣看問題。

只有這樣看問題,他們纔會防範每一個臣子,不付出絕對的信任,始終保持臣子力量的平衡,甚至刻意營造對抗。爲什麼帝王心術最核心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平衡術?這就是道理。

天下之大,帝王纔是最沒有安全感的那個人。

他得防備所有人覬覦他的皇位。

天下沒有比皇位更加尊貴的存在。

所以帝王認爲每一個人都在覬覦他的皇位。

但這樣的道理,放在李曄這裡是不準的。

縱觀歷史,並非所有君王,都會在朝堂上施展平衡術,以保證自己對朝堂和天下的絕對掌控。

譬如說,秦孝公嬴渠樑。

他用商鞅變法,就是徹底信任商鞅。

秦孝公這麼做,是因爲秦國已經到生死存亡之秋,不如此,不足以讓秦國在戰國中繼續生存。

但李曄不同。他這麼做,是爲了讓大唐恢復盛世。

從表象上說,兩人的確有所差異,但從本質上看,兩人其實沒有區別。

秦孝公需要通過商鞅,來讓秦國凝聚所有子民之力,李曄雖然不是通過岐王、蜀王達到凝聚人心的目的,但他的根本所求,就是爲了讓所有百姓都忠心於他。

所以他的形象,必須是完美的,甚至是高於之前一切帝王的。

李曄現在表達的態度,就是他之所敢謀求這個,是因爲完全能夠憑藉自己掌控天下。

宋嬌無法反駁這樣的李曄。

她看着李曄啞然失笑,眼神奕奕又明顯有些奇怪道:“我從很早之前,就告訴自己,你跟李峴是不同的,不能用對李峴的標準來衡量你。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用先前的明君雄主的標準來看待你。

“現在我發現我還是錯了,你或許跟所有帝王都不同。雖然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但事實無法辯駁。你的確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掌控整個天下。崑崙之變的舊事,再也不會上演了。

“現在就算是朱溫、王建、李茂貞聯手,也無法危及你的性命。就算是他們跟攻唐的那些對手內應外合,也無法傾覆你的江山社稷。我不知道事情是從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但我現在感覺到了,很清楚的感覺到了,現實已經成了這樣。

“這真是奇怪,明明都是陽神真人境巔峰,你卻有瞬殺天下一切修士的能力。這簡直匪夷所思。但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帝王應該有的能力。你做到了,你就該成爲天下之主。

“如果這回舉世攻唐的局面被你化解、打破,我甚至都想不到,還能有什麼樣的存在,能夠阻止你恢復大唐盛世。甚至,我已經隱約感覺到,你創造的大唐盛世,甚至可能超過天寶大唐!”

李曄聽得連連點頭,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情。

他不需要掩飾自己。

只有強大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夠不掩飾自己。

不管怎麼說,有知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宋姨能夠這麼瞭解自己,還對自己這麼有信心,就算李曄不驕傲,內心也是愉悅的。

......

從關中南下,就不得不過秦嶺。

連綿大山地勢險峻,要道隘口無不有雄關聳立,這是保衛京畿的必要措施。只可惜,固國用山川之險,註定是無法長久的。再險要的關隘都需要人守,一旦守城將士人心渙散沒有戰心,天塹也是通途。

黃巢能正面攻破潼關,根本原因當然不是潼關年久失修,也不是他的部曲有多能打,而是守關將士一觸即潰。

李曄跟王建、李茂貞等人,通過秦嶺進入漢中的時候,眺望山川雲海,不由得想起當年初到終南山時,被終南山道門針對的那些往事。

彼時,他剛成就練氣不久,出仕考覈的時候到這裡來追查一宗大凶案,順藤摸瓜之下,揭開了道門陷害李峴的陰謀,還將宋嬌這個青衣衙門大統領帶回了長安。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面對熟悉的山河景緻,李曄情不自禁吟出這句詞。

岐王暗自複述了一遍,奇怪的看着李曄:“這好像是詞?韻味倒是不錯。然而現今是春日,你怎麼說蕭瑟秋風?還有,這詞我從來沒聽過,難道是你的新作?”

李曄隨口回答道:“倒不是我的作品,是太祖的詞。”

“太祖?哪朝太祖?”岐王怔了怔,仔細回想了一遍歷朝歷代的帝王,“秦漢以來,好似沒有那位帝王被稱作太祖吧?漢唐開國之君,也都是叫高祖......”

李曄這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他當然沒法跟岐王解釋,那是自己在地球上那個時代的太祖,只能打着哈哈掩飾過去。

“殿下,此行下官從蜀中出發,帶領青衣衙門大修士與蜀兵直取南詔,戰事如何尚且不可預料,不過有殿下派遣的幫手,想來不會有太大問題。不知殿下還有什麼需要囑託的?”王建說這話的時候,顯得有些侷促。

不只是宋嬌,他自己都覺得,李曄這樣的安排好像有些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對自己太過信任。

當然,也可能有另一種可能。李曄認爲自己天生反骨,對自己非常不放心。

甚至認爲自己一有機會就會想要造反,所以乾脆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讓自己露出狐狸尾巴。然後再在事情還未失控的時候,以雷霆手段將自己滅殺。

就像這回對待馬殷那樣。

李曄正愁着如何敷衍岐王,讓她不要老是追着問太祖是誰,有王建的話讓他轉移話題,自然是非常樂意解答。

他笑容隨和道:“南詔雖然危害蜀地、嶺南邊境多年,但相對整個皇朝而言,也不過疥癬之疾,調集長安禁軍對付他們,那是小題大做了。要平定南詔,只需要遣一偏師即可。蜀王跟南詔有舊怨,此番算是我幫你了卻一樁心事。”

南詔就是後來的大理國,金庸小說裡“段譽”的地頭,在後世也就是雲南及其周邊。

如果說相對中原而言,吐蕃、契丹就是一羣蠻子,那此時的南詔,大部分人都是野人。山寨和山頭部族是主要羣體,有限的幾個城池百姓也並不多。南詔王名義上是南詔的王,實際上也就是個聯盟首領。

他們先前能夠危害蜀地、嶺南邊境,不過是趁大唐虛弱而已。

現如今大唐國內平定,要解決他們,在李曄看來,也就是揮揮衣袖的事。

若不是知道自己不強,南詔王也會跟契丹結盟,還處處以其爲尊。

南詔以爲他們靠上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可以優哉遊哉的乘涼了,殊不知,在李曄心目中,如果說契丹是一棵大樹,那大唐就該是大樹頭上的天!

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門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二十五章 妥協第四十三章 驕傲(第二更)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五章 禍害第七十五章 方向 挑戰 謀劃第六十四章 漸漸習慣第七章 水妖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一百零六章 要不要賞我一些法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七十九章 想去看大海第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十一章 尾聲第二十三章 需要的時候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三章 道觀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見天機第四十一章 絕殺局(3)第二十八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1)第十章 人主之爭第四十一章 花明(6)第五十五章 我李兄(第三更)第一百零四章 成長的根由第一百四十章 不危險不累第一百二十七章 深入秘境第五十章 戰第三章 應對(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四十三章 明爭暗鬥第三十一章 冥冥之中的曄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甲仙人第七章 水妖第一百四十七章 她的大道第四十九章 廣寒仙子(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應對第七十四章 上任(5)第四十七章 殺破(1)第三章 招搖過市第五十九章 你懂我的意思吧第四十六章 放心(第二更)第十七章 聯合第一百零一章 滅國(下)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是不是喜歡男人(三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指日可定第九十六章 大爭之下的處境與選擇第六十六章 行刺(1)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青雲蜃樓 火海天書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七十六章 第二境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四十章 制勝(1)第三十五章 裝死的麻雀第二十六章 亂世(4)【第九更】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二十五章 絕望(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舊第三十一章 恭賀安王(第五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十一章 不該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他們記起來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送我回去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九十六章 平壤之戰(1)第一百一十七章 書生道 君子堂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二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一百四十三章 熱血未冷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六十二章 遇伏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一百二十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機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二十二章 用人之際(第五更)第三十五章 終極一戰(第九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清楚了第十五章 一戰而勝第五十七章 (第六更)不同戴天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三十六章 花明(1)第八十三章 汴州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第二十三章 形勢
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門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二十五章 妥協第四十三章 驕傲(第二更)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五章 禍害第七十五章 方向 挑戰 謀劃第六十四章 漸漸習慣第七章 水妖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一百零六章 要不要賞我一些法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七十九章 想去看大海第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十一章 尾聲第二十三章 需要的時候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三章 道觀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見天機第四十一章 絕殺局(3)第二十八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1)第十章 人主之爭第四十一章 花明(6)第五十五章 我李兄(第三更)第一百零四章 成長的根由第一百四十章 不危險不累第一百二十七章 深入秘境第五十章 戰第三章 應對(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四十三章 明爭暗鬥第三十一章 冥冥之中的曄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甲仙人第七章 水妖第一百四十七章 她的大道第四十九章 廣寒仙子(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應對第七十四章 上任(5)第四十七章 殺破(1)第三章 招搖過市第五十九章 你懂我的意思吧第四十六章 放心(第二更)第十七章 聯合第一百零一章 滅國(下)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是不是喜歡男人(三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指日可定第九十六章 大爭之下的處境與選擇第六十六章 行刺(1)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青雲蜃樓 火海天書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七十六章 第二境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四十章 制勝(1)第三十五章 裝死的麻雀第二十六章 亂世(4)【第九更】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二十五章 絕望(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舊第三十一章 恭賀安王(第五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十一章 不該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他們記起來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送我回去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九十六章 平壤之戰(1)第一百一十七章 書生道 君子堂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二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一百四十三章 熱血未冷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六十二章 遇伏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一百二十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機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二十二章 用人之際(第五更)第三十五章 終極一戰(第九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清楚了第十五章 一戰而勝第五十七章 (第六更)不同戴天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三十六章 花明(1)第八十三章 汴州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第二十三章 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