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郎“衣錦還鄉”後,接下來楊家自然是要擺酒、高調的慶賀楊大郎高中了,這其實也是小岞村的一個習俗———在小岞村但凡哪一家有什麼大喜事,都會在祠堂裡擺上兩、三桌酒席請父老鄉親前來吃,就是再窮的人家也會依照自己的能力置辦酒席。
否則這喜事就不能算是傳千里了,而沒讓父老鄉親同喜一回的喜事、在小岞村也就不算喜事了。
這楊大郎及第可是比別人娶媳婦兒還喜的一件大喜事,不但對楊家、乃至對整個小岞村的人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所以劉氏自是要好好的替他擺酒席、招呼鄉親好友前來“胡吃海喝”的慶賀一番了。
於是楊大郎回鄉報喜的第二天,劉氏便帶着楊七娘和魚兒忙了起來,一早就把擺酒請客的菜餚給事先擬好……
“當家的,今兒捕回來的魚挑幾條又肥又鮮的留下,回頭我把它們燒了端上席招待鄉親們,這請客吃放哪能連魚都沒一條?”
楊大柱也樂於同鄉親們分享這個喜訊,於是邊點頭邊咧着嘴應道:“我曉得了,我會挑大的來留。”
“記得少賣一些多留幾條,”劉氏說着頓了頓,隨即不放心的再補了句:“你在弄些蝦蟹回來,這樣好歹能再湊兩個菜,這大桌最起碼得有十個菜纔像個樣子。”
劉氏說完擡頭看了看天色,隨後不等楊大柱答話就急忙忙的對魚兒和楊七娘說道:“你們兩個趕緊收拾下隨我進城去買菜去,我們要在祠堂裡擺上幾桌請父老鄉親吃飯,還得買些零嘴兒、糕點放在家裡招待前來賀喜的鄉親好友,需要置辦的物事可是有不少呢!”
魚兒和楊七娘一聽劉氏這話,自是趕忙把楊六郎特意編給她們用的超大號竹籃子取來挎在手上,隨後劉氏取了銀子、帶上兩個閨女急急忙忙的進城採辦去了。
這魚兒三人一到城裡就直奔城南的市集,一路上劉氏早已把需要買和不需要買的物事都一一告訴魚兒和楊七娘了———這青菜瓜果自家田裡就有,沒有的上別人家拔兩把也能解決,自是不必特意到城裡的集市買青菜瓜果了。
而劉氏近年來已由原先的養老母親賣蛋、發展到連鴨和鵝都一起養上了,於是雞鴨鵝這三大樣自己家裡也算是有了,也不在此次採購的範圍內。
而這雞有了蛋自然也就不用買了,加上劉氏已經叮囑楊大柱留下幾條新鮮的肥魚、以及弄些蝦蟹回來,因此雞蛋、魚、蝦蟹也不用再花錢買了。
因此劉氏到了集市後就帶着魚兒二人直奔肉鋪、一口氣割了幾斤的豬肉,買完豬肉還順道再買了些豬腳、豬腸子、豬頭皮等物事打算回去做個滷味拼盤。
這劉氏一邊掂量着肉販子稱的豬肉有沒有夠分量,一邊還能分神同肉販子討價還價,最終那肉販子說不過劉氏、又見她買的物事多,於是最終送了一些比較不值錢的豬皮給了劉氏。
劉氏把這些物事數清楚裝進竹籃裡後,邊帶着魚兒二人往別的鋪子走去,邊美滋滋的盤算道:“這些豬皮正好可以和豬腸子、豬頭皮放在一鍋裡滷,滷完再加些黃豆進去燜,燜完那味道包管讓你們饞得直流口水!”
說話間魚兒三人已轉到了一件氽魚丸鋪子外頭,劉氏擡頭看了看那間氽魚丸鋪子的招牌後,最終帶着魚兒二人進去、稱了幾斤帶餡兒的氽魚丸,打算買回去做個氽魚丸湯。
雖然說是楊家要擺酒席請鄉親好友吃飯,但這酒席上的菜卻也十分有講究,劉氏也不會因爲自家請客就胡亂買物事,把該買的物事都買齊了後,最終她又帶着魚兒二人去買了些花蛤、蚵仔、海瓜子和海蟶等不算貴的海鮮。
海鮮買完後這菜就算是差不多買齊了,隨後魚兒三人去酒鋪訂了幾罈子價錢適中的好酒,最後再去幹果鋪子買了些零嘴兒、和上作料鋪子買了些做閩南小吃的作料,魚兒三人才拎着滿滿幾大竹籃的材料往村子裡趕。
這物事都買回來了、接下來自是由劉氏親自掌勺烹調,魚兒和楊七娘則在一旁給她打下手,三人一起忙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整出三桌好菜來。
這三桌菜當中,打頭的有“鹽水鴨”、“叫花雞”、“滷鵝”這農村宴請賓客的三大主要菜式,緊跟在這三大菜式後的就是閩南特色“醬油魚”、“紅燒肘子”和“封肉”了,而這六樣主打菜概括了雞、鴨、魚、肉四樣後,剩下的菜就比較隨意了。
因小岞村靠海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海鮮了,所以剩下的菜大多是海鮮以及以海鮮做主料的一些閩南小吃。比如劉氏做了最拿手的“田螺肉碗糕”、“榜舍龜”(一種甜點)、“炸五香”、“芋包”、“大發包”,以及“土筍凍”、“蚵仔煎”和“面線糊”等等大家夥兒都十分愛吃的小吃。
這菜一做好魚兒三人便趕緊趁熱往祠堂裡端去,楊大郎幾兄弟也在劉氏的吩咐下、挨家挨戶的喊鄉親朋友前來吃酒席,見到年紀小的孩童楊大郎他們還會順道塞把用紅紙裹着的花生糖給他們解饞。
而楊大郎幾兄弟一喊門,整個村子裡的人很快就會陸陸續續的聚到祠堂裡去,也不用特意找位置坐,只一人一雙筷子一個碗便吃了起來。
大家夥兒一邊恭賀楊大郎高中、一邊歡歡喜喜的吃酒席,一直鬧騰到深夜、待楊大柱放了一掛鞭炮後,大家夥兒酒足飯飽後才慢慢的各自回家。
熱熱鬧鬧的擺完慶賀的酒席後,楊大郎高中一事才慢慢的告了一段落,而朝廷方面很快就給楊大郎傳來了消息,讓他在規定的期限內上京領缺。
雖說楊大郎得到了東京後才知道朝廷給他安排了什麼差事,但小岞村的人一得知楊大郎沒過多久就要上京領取缺,淳樸的鄉民立馬就把他當成了青天大老爺,鄉親們再在村子裡遇到楊家一家人時,神色裡也不知不覺的多了幾分恭敬。
而楊大郎既然很快就要上京領缺,那楊家自是多了許多慕名前來攀關係的人,一些平日裡不曾往來的遠親舊鄰也都紛紛登門拜訪。搞得平日裡不愛應付這些勢力小人的劉氏不厭其煩,就差把大門關死貼上一張“近日不見客”的告示了。
而除了這些攀關係的人外,還有一種人來楊家來得最勤———說親的人。
打從楊大郎高中歸鄉後,前來替楊大郎說親的媒婆都快將楊家的門口給踏平了,且這些媒婆帶來的人家無一不是先前一點都瞧不起楊家的人家,畢竟楊大郎很快就是名副其實的官老爺了,誰家的小娘子嫁給他、很快搖身一變就成了官夫人……這樣好的一門親事誰不想攀?
而楊大郎的親事一被媒婆盯上,楊家幾兄弟和楊七娘、乃至魚兒的親事也都一起被那些媒婆給盯上了!這幾日楊家更是隔三岔五就有前來探聽消息的人,還有的一進門就直衝着楊七娘和魚兒笑,把楊七娘嚇得拉着魚兒躲在屋裡不敢隨意出來。
而待劉氏和楊大柱慢慢的習慣了家裡多了個當官的兒子這個事實、心情逐漸恢復平靜後,他們很快就意識到當務之急還是得趕緊替楊大郎尋門好親事纔是!畢竟楊大郎已遠遠到了適婚的年紀了,再拖下去怕是會拖出什麼不利於楊大郎的閒言碎語來。
話說這楊大郎之所以到現在還沒談妥一門親事,一是因先前他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二是因爲楊家的狀況先前一直都不大樂觀。所以楊大郎纔會一直拖到已經十九歲了都還沒把親事定下來。
因此眼下既然家裡的狀況已經變好了,也有寬敞的屋子讓楊大郎娶了媳婦兒後住了,加上楊大郎也都當上官了,那自然頭一件要辦的事就是楊大郎的終身大事了……
於是劉氏馬上就放出了話,說是家裡的老大還沒娶妻前、底下幾個小的親事暫時不考慮,讓那些媒婆和有意替楊家幾個孩子說親的人,沒事別把主意打到幾個小的身上,先把楊大郎的親事給解決了再說其他的!
於是劉氏這話一放出去,那些有心說媒的、和受人委派的媒婆立馬就都急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幫楊大郎搭橋牽線,一些有心同楊大郎結親的人家也紛紛派人前來探聽消息,想探一探楊大郎這位未來的官老爺、究竟想要娶什麼樣的小娘子爲妻。
而劉氏放出去的話,卻讓楊家這一日迎來了一位稀客,這位稀客乃是楊大郎就讀的州學裡諸多位教授當中的一位,既是師長登門拜訪、楊大郎自是親自將他迎到了堂屋入座,而劉氏則急忙端上了茶。
“楊先生,您怎麼親自到學生家裡來了?您有什麼事託人前來捎個口信,讓學生趕到州學裡去拜見您便是,怎敢煩勞先生您親自跑一趟?”
被楊大郎稱作“楊先生”的教授聞言一臉不在意的衝楊大郎擺了擺手,笑眯眯的摸着下巴的山羊鬍說道:“我此次前來乃是受人之託、來同你說一樁親事的,天底下哪有與人說媒還讓對方親自跑一趟的道理?”
-------------------------
汗,劇情走到這兒小云有點卡文,一直到現在才把更新趕出來,差一點就來不及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