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兗州鉅變

惡漢

()

爺的馬快,勢大力沉。

青龍偃月刀帶着一道弧光斬向許褚,猶如閃電一般。刀口寒光閃閃,朝着許褚的脖子就奔了過去。

當真是應了那句話,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就這一刀,許褚就看出了關公和先前的樑綱有天壤之別。一種血脈賁張的感覺陡然生出,許褚擺刀大吼一聲,大刀迎着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就撩出去。

說來奇怪,觀戰的衆人明明看到了兩杆大刀已經接觸了,卻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響。

二馬錯蹬的一剎那,才聽見金屬摩擦的刺耳聲音,嘎吱吱……鐺!

許褚的青鬃馬,是曹操花重金從塞北買來的寶馬良駒。但是比起西域大宛馬,還是差了一籌。沒辦法,董俷佔領和河西四郡,等同於掐斷了從西涼往關東的馬源。

別說是曹操買不到,就連久居涼州的馬騰,同樣是一籌莫展。

不過,這匹青鬃馬和關公胯下的渾紅馬不相上下,二馬同時發出暴烈的嘶鳴聲,噠噠噠同時後退。同樣是舉重若輕的刀法奧義,許褚破了關公的後招,而關公也使得許褚無力繼續攻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關公和許褚這一回合是不分伯仲。

這兩人,誰又肯服氣對方。

許褚撥轉馬頭,揮刀迎着關羽有撲上來;關羽也振奮精神,輪刀和許褚戰在一起。

若論刀法精妙,關羽略勝一籌。

但如果說到機變靈巧。又是許褚佔了上風。

爲什麼呢?許褚的馬配了雙鐙,可以在馬上翻轉使力,一杆大刀使地是刀雲霍霍。

在這一方面,關羽可就吃了虧。

硬要比個高低的話,許褚差了關羽一籌。可雙鐙的使用,卻使許褚能完美的做到刀馬合一。一個小小的馬鐙,至少讓許褚增添了三分力,如此一來。關公就吃力了。

即便如此。這二人也是打得難解難分。

兩軍陣前。只聽戰鼓聲隆隆,人喊馬嘶,眨眼間就過去了一炷香的時間。

劉備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自己兄弟的本事自家清楚,沒想到曹操麾下,竟有如此猛將?

看了一眼沮鵠,劉備一咬牙,就衝出了本陣。

曹操身後的夏侯惇早就看地是熱血沸騰。一見劉備殺出來,厲吼一聲,挺槍躍馬,攔住了劉備。二人槍來槊往,戰在一起。夏侯惇,那可是不比許褚差多少地人物。雖然被射瞎了一隻眼睛,可是這幾年苦練武藝,比之陽時卻是大不相同。

想當初。四將鬥薰俷。被人家殺得人仰馬翻。

這對於許褚夏侯惇來說,簡直是不能接受地事情。幾年苦練下來,不知不覺的已經突破了舉重若輕的地步。反觀劉備。這幾年在袁紹的麾下,的確是有些鬆懈了。

此消彼漲之下,幾十個回合下來,劉備就抵擋不住了。

瞅了個破綻,虛晃一槊,撥馬就走。

夏侯惇在後面緊追不捨,怒吼道:“兀那一隻耳,留下性命再走不遲。”

一旁關公,看到劉備危險,就想前去營救。哪知被許褚一陣兇狠的劈砍,死死纏住。

壓陣的曹操一看,立刻命人招展令旗。

大軍立刻蜂擁而上,衝在最前面地,卻是一直黑甲重騎軍,爲首的正是夏侯淵。

這支黑甲軍名虎騎,共八百人。

完全是依照着董俷的巨魔士所組建,在發現了雙鐙的奧妙之後,進步非常的明顯。

沮鵠沒見過巨魔士,可是陶謙卻看見過。

見那虎騎衝來,陶謙臉色頓時大變,心道一聲:不好,莫非曹阿瞞和薰家子聯手了不成?

“退兵,退兵!”

陶謙撥馬就往城裡跑。

也真的是老了,如果早二十年……不,甚至早十年,陶謙肯定會拼死和曹操一戰。

可是現在……

自從當了這徐州牧之後,陶謙早年的勇武之氣已經被消磨的差不多了。陽城下一戰,更是令他膽戰心驚。如今,人老氣衰,還逞什麼英雄?陶謙自從關東聯軍在陽被擊潰之後,變得是格外惜命。而對於薰俷,更是有一種發自心底地恐懼。

可陶謙這一退,整個徐州軍地陣型一下子就被打亂了。

虎騎衝鋒,豹騎攔截。闖入徐州軍之後,把個徐州軍殺得是人仰馬翻,血流成河。

關公好不容易擺脫了許褚的糾纏,奮力擊殺了兩個虎騎。

“大哥,大哥……”

遠處,劉備被夏侯惇追的是狼狽不堪。聽到關公地喊叫聲,連忙大聲呼喊:“雲長,救我!”

關公雙目圓睜,發出一連串的怒吼。

每一聲怒吼,青龍偃月刀必然砍翻一名虎騎。

這是關公結合張飛的無回矛法所自創的雷刀術。憑藉一口精純的丹田氣,每一刀劈出,必然是竭盡全力,威力無窮。這雷刀,顧名思義,刀刀若同奔雷,取人性命。

饒是虎騎重甲護身,也無法抵擋住關公的一擊。

許褚這時候已經回到了曹操的身旁,見關公如此威風,忍不住讚道:“真猛將邪!”

“仲康,此人比你如何?”

“若無雙鐙,我必不是他對手……即便有雙鐙,如果剛纔他施展這刀法,我也難以抵擋。”

曹操聞聽,不由得生出了愛慕之意。

“好一員猛將,二虎之下,當爲此君……卻是可惜了!”

二虎,說的是呂布和董俷。呂布被稱之爲惡虎,對董俷,諸侯送其暴虎之兇名。

一方面是因爲董俷驍勇,另一方面則昭示着董俷的殘暴。

關公連劈十八刀之後。也已經是氣喘吁吁,精疲力竭。這雷刀術威力固然是大,可耗費地精神,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像。不過,他也殺到了劉備的身旁,一刀逼退了夏侯惇之後,大聲喊道:“兄長,快快進城……”

劉備聞聽。撥馬就朝着下方向逃去。

關公橫刀攔住了夏侯敦。不過這一次。他可不是夏侯惇的對手了。

遠遠的,夏侯淵彎弓搭箭,對準了關公,嗖的就是一箭

|這一箭快逾閃電一般。正中關公的肩膀。

就聽關公慘叫一聲,使出最後一分力氣,逼退了夏侯敦,拖刀伏在馬上落荒而逃。

這時候,劉備堪堪衝進了下城門。

“二弟!”

眼見關公落荒而逃,劉備忍不住悽聲喊叫。

三弟死了,若是二弟再有什麼三長兩短的話,這可叫我以後……怎麼活啊!

撥馬想要去追趕。卻被沮鵠死死地拉住。

“玄德公。快些進城,否則就來不及了。關將軍若是命大,自會和你匯合。若是……你追上去也是白白地送命。”

劉備拼命地掙扎,但是被沮鵠命人硬是拖進了下。

曹操拔劍指向了下,軍士如潮水般向下發起了衝鋒。下城內,幸好有竺坐鎮。眼見曹軍攻至城下,拔劍呼號,剎那間城頭上箭矢如雨,設向了曹操軍。

這一戰,從日間殺到了傍晚。

曹操眼見着數次攻上了下城頭,又數次被趕下來,這心中的怒火更加熾烈。

第二天,曹操傳令各營:三日不能破下城,皆斬。

夏侯敦,夏侯淵,許褚,紛紛率領兵馬,輪番朝着下猛攻。曹操更親自督戰,斬殺了兩名臨陣退縮的裨將,使得三軍無不拼死攻擊,一時間,下城搖搖欲墜。

但攻至第二天傍晚,曹操卻接到了荀彧派人送來的一封書信。

看罷了信之後,曹操不由得打了一個寒蟬。這信中的內容是什麼呢?原來,兗州被沮鵠襲擊之後,隨着曹操大軍開拔至徐州以後,有陳留名士邊讓之子邊昭起兵造反。

這邊讓是什麼人?

話還要從初平四年末,說起……

邊讓,是兗州陳留人,曾任九江太守,爲當今名士,被無數士子們所追捧崇拜。

秦死後,邊讓不願聽從劉的指揮,辭官不做,迴歸了故里。

曹操對邊讓非常的尊重,聽聞邊讓迴歸故里,自然非常熱情地接待,並請其襄助。

邊讓這個人,道德文章都非常的好,卻有一個毛病。

他太清高,只要是看不順眼的人,不分場合,也不管你是什麼人,開口就罵,閉口譏諷。之所以邊讓不願意跟隨劉,因爲劉是李傕任命的官員。而曹操,也向李傕郭表示過聽命,在邊讓眼中,曹操如今的官位,就是因爲這樣才換了回來。

想想看,邊讓能給曹操好臉色嗎?

所以,非但拒絕了曹操的邀請,還把曹操臭罵了一頓。

曹操表面上不生氣,可這心裡面,卻憋了一股火呢。邊讓在家鄉,整日的抨擊天下,咒罵曹操。喝多了,還在幾根木頭上寫下了曹操、李傕郭、薰俷、劉等人的名字。然後和家人玩兒投壺之戲,用箭支投擲那幾根木頭,中者就可以喝一觴酒。

你罵人沒關係,可你如此做……

想曹操好歹也是個諸侯,這臉面往何處擱置。

一怒之下,就把邊讓給抓了起來。也是這邊讓不知死活,說兩句好話,曹操也不會真地殺他。可他卻要表現什麼氣節,在牢裡照樣是天天咒罵,把個曹操地耐性,是徹底罵沒了,命程將其鳩殺於牢中。不過,曹操還是愛惜邊讓才華,沒有追究其家眷。

如果換個人,曹操殺也就殺了。

但邊讓卻不一樣,那可是聞名天下的士子,就連當年何進,也對這個人是非常禮讓。

其著有《章華賦》,流傳天下,名聲極爲響亮。

曹操把這個人殺了,卻是惹怒了兗州士族。不過士族們也非常的聰明,曹操在地時候,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如今曹操不在,又加上沮鵠在州的一陣折騰。

邊讓的兒子邊昭,可就坐不住了!

在浚儀老家起兵造反,登高一呼之後,大半個兗州的士卒莫不跟隨,全都造起了反。

曹仁數戰未能平定叛亂,反而讓邊昭等人越發的強盛起來。

這士族造反,可不比張角那等叛亂。頗有章法,令曹仁等人頭疼不已。

短短半月,濮陽等地紛紛失陷,只剩下了東阿範縣等三地被荀彧等人死死的守住。

曹操聞聽這消息,頓足失色,“兗州有失,我等將無家可歸……可下告破在即,若就此撤軍,我實不甘心。陶謙老賊,與我有殺父之仇,焉能任他逍遙自在?”

郭嘉等人,也感到很惱火。

的確,徐州再幾日的光景,就能破掉。

這樣放棄了,別說曹操不甘心,大帳中的衆將官,又有誰能感到甘心?

可如果兗州真的丟失了,曹操就等於失去了立足的根基,也不能小心的對待此事。

郭嘉輕輕搖曳折射,眼珠子滴溜溜一轉,計上心頭。

“主公,如今局面,當以兗州爲重。徐州……只需不過暫放於陶謙之手而已。嘉有一計,可令徐州動盪。待我等收拾了州之後,再回頭收取徐州,不過是易如反掌。”

曹操聞聽,眼睛刷的就亮了。

“奉孝,願聞其詳!”

————————

注:關於邊讓之亂,歷史上確有其事,曹操曾因此事,險些失了整個州。

另外關於曹操是不是宦官出身,也有不同的說法。歷史上曹騰有兩個兄弟,按照規矩,是不太可能從外姓人手裡過繼子嗣。而且,曹操的女兒後來和夏侯家是有姻親關係的。按照當時的規定,同族人不可通婚。

如果曹操真的是夏侯家過繼過去的,那就不應該與夏侯家結親。

所以,曹操是宦官出身的說法,應該是羅大大爲貶低曹操,而特意杜撰出來的身世。當然,這個東東還需要查證。

個人更偏向於黎東方教授的觀點,也就是曹操本就是曹氏族人,和夏侯家也許有親戚關係,但絕非是從夏侯家過繼。?-?有速度,更安全!?-

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98章 十年(八)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320章 大決戰(三)第7章 金城破羌(1)第461章 宮孫乎?第367章 雙虎鬥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456章 兩大錢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99章 殺牛角(二)第417章 議和第63章 再遇唐周第93章 絞肉機(五)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422章 五蠻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492章 無題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24章 西部都尉(2)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1章 重生(1)第59章 古之惡來第31章 再見,姐姐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78章 少年行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7章 金城破羌(2)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86章 雒陽喋血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50章 荒野偶遇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9章 擂鼓翁金錘(1)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447章 覆沒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489章 西行第33章 進退維谷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91章 絞肉機(三)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54章 分道揚鑣第461章 宮孫乎?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463章 溫侯(一)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92章 絞肉機(四)
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98章 十年(八)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320章 大決戰(三)第7章 金城破羌(1)第461章 宮孫乎?第367章 雙虎鬥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456章 兩大錢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99章 殺牛角(二)第417章 議和第63章 再遇唐周第93章 絞肉機(五)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422章 五蠻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492章 無題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24章 西部都尉(2)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1章 重生(1)第59章 古之惡來第31章 再見,姐姐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78章 少年行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7章 金城破羌(2)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86章 雒陽喋血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50章 荒野偶遇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9章 擂鼓翁金錘(1)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447章 覆沒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489章 西行第33章 進退維谷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91章 絞肉機(三)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54章 分道揚鑣第461章 宮孫乎?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463章 溫侯(一)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92章 絞肉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