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章 毒計

作品相關 七十一章毒計

蠡縣城頭,慕容俊在慕輿根、李洪陪伴下繞城巡視,城頭上下數萬將士沒給他帶來半點威武雄壯的豪情,反而讓他一種沮喪的感覺。將士再多又有何用,還不是被堵在冀州城下?還不是眼睜睜看着石青登基稱帝?

“殿下,石青這等微末草賤之輩都可以登基稱帝,可見大晉早已不配爲天下之主,殿下也該登基稱帝早早打算啊。”李洪是慕容俊親信,對他的心思很是瞭解,在後殷殷諫勸。

慕輿根這段時間流年不利,正在想辦法挽回,一聽之下,立即抓住機會,湊上去表現忠心道:“對啊!燕王殿下確實該當稱帝。大晉暫且不說,單論眼下情勢殿下也非得登基稱帝不可,石青若是稱帝,民軍士卒士氣必定大漲,與我軍很是不利;另外,石青蹉耳小輩,稱帝之後身份反比殿下爲高;是可忍孰不可忍,大燕國怎能任由這小子凌辱!”

李洪、慕輿根兩人所言說到慕容俊心裡去了,讓人怦然心動。但是他並沒有立即答應,登基稱帝於目前的形勢究竟是好是壞,慕容俊非常清楚。

“嘩啦啦——”

城牆內側傳來一陣碎土掉落的聲音,李洪身子一動,迅疾地躥過去問道:“是誰?”

蠡縣城牆很簡陋,只在外側包了城牆磚,內側沒有包磚;爲了防止壘土垮倒,內側築成了梯形斜坡,在人煙稀少的偏僻之地,斜坡上長滿了草木刺叢。在李洪目光注視下,一個敏捷的身影分開草叢,在內側城牆根下一晃,就消失在城內的小巷裡。

李洪皺着眉頭轉過來,對慕容俊稟道:“看背影好像是蠡縣原來的守將戴施戴行義。”

“是他啊。。。。。。”慕容俊嗯了一聲,隨即吩咐道:“晚上你帶幾個人過去,拿下戴施,一刀砍了,不用聲張。”

“哦?”李洪一愣,他雖是慕容俊親信,卻不是百依百順阿諛奉承的弄臣,當即婉轉進言勸道:“燕王殿下,戴施有功無錯,這樣處置只怕。。。。。。”

“哼!戴施的功勞該由大晉朝廷記住,不該是我大燕。”

慕容俊冷哼一聲,森然道:“此人寡恩薄情之至,石青拔擢其於微末之中,託之於心腹之重,他卻毫不顧惜,大晉朝廷對其不曾有粒米之恩、不曾有一縷之賜;可他爲了大晉說反就反,實在是枉稱‘行義’二字;寡人自問不可能如石青那般對待之,又怎可能讓其歸心?是以早就有心絕了這個後患。今日不過碰巧趕上了而已。”

“殿下英明,目光如炬,戴施誠如斯言,不可再留。”慕輿根、李洪揖手讚歎。

這時兩騎快馬順着城頭馳道疾駛而來,嚮慕容俊稟道:“回稟燕王,輔義將軍和先鋒將軍已經過了滹沱河浮橋,約莫一刻鐘後抵達蠡縣。”

慕容俊向南張望了一眼,和聲道:“叔父和五弟要來了,二位隨寡人一起去迎一迎吧。”說着,帶慕輿根、李洪轉向蠡縣南城。

五月中旬,越來越多的消息從南方傳了回來。石青不僅毫髮無傷地回到了中原,臨走時還在建康大鬧一場,斬殺無數大晉臺軍;荊州軍北上討伐中原極其不順,被民軍堵在宛城寸步難行;揚州軍不僅未能渡過淮河攻擊徐州以呼應燕軍、荊州軍,反被青兗徐三州民軍突襲了淮陰、合肥,丟掉了大半個揚州。麻秋的死未能造成震動和慌亂,相反的,中原士人奔走相告,爲石青登基稱帝一事振奮不已。。。。。。

令人鬱悶的是,傳回來的消息沒一條是好的,盡皆有利於民軍,無法提振半點燕軍士氣,透過這些消息,慕容俊甚至能看到,當初預料的大好局勢似乎成了泡影,時移勢遷,如今的民軍不僅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而且掌握了一些主動,漸漸有了反擊的能力。至此,燕國必須重新研判形勢,以便及時調整部署。

鑑於此,慕容俊命令南下各路燕軍停止攻擊,向後退縮,與民軍脫離接觸,各部督帥趕赴蠡縣會商對策。

慕容俊下達停戰令之後,冀州城下的慕容霸如遇大赦,率中路先鋒軍和李產部火速退到燕軍控制下的武邑;真定城下的慕容恪也沒猶豫,當天就帶領損失將近四成的西路軍退回到盧奴城;只有魯口城下的慕容評有些不樂意,這個月以來,東路軍日夜不停地強攻魯口,損傷消耗極爲嚴重,同時也給守軍造成很大殺傷,眼看守軍即將堅持不住了,這時候怎麼能停止攻擊呢?不甘歸不甘,他卻不敢違背慕容俊的詔諭,當下交代昌黎太守高開統帶東路軍繼續圍城,他去蠡縣見燕王稟明原委,回來後再行組織攻城。

五月二十日。燕國文武重臣齊聚蠡縣商討新的對敵之策。會議之初,李洪首先倡議,督請慕容俊登基稱帝。

“自四月初以來,數十萬將士鏖戰四十餘日,心神俱疲,燕王殿下登基稱帝可凝聚人心,提振士氣,於日後戰事必定大有助益。。。。。。”

王帳之內,李洪侃侃而談,他說的很有道理,一旦慕容俊登基稱帝,就可以用帝制大加封賞拔擢,燕國文武不再是王府將軍、內史、令等不鹹不淡的職銜,品秩將會有大幅提升,三公九卿、公侯伯爵等等各種榮耀紛紛加身;如此作爲對激勵士氣肯定十分有效。

“。。。。。。真正心向大晉的中原士人數十年來早早去了江東,留下來的要麼對大晉偏安失望透頂,要麼是南和張氏這等與大晉有仇怨糾葛,無論原因爲何,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原士人大多不願歸附大晉。天不可無日,人不可無主,石趙傾覆後,冉閔、石祗意圖取而代之,可惜時運不濟,勢力限於一隅,終究沒能成爲真正的中原之主,以此算來,中原無主之日已有三年,士人黎庶心底只怕渴盼明主有時矣。石青登基稱帝,正好迎合了中原人心,與我大燕實在不利,爲與之爭取民心,燕王登基稱帝之事刻不容緩,務必趕在石青之前方妥。。。。。。”

“。。。。。。燕王稱帝一事原本有過計議,考慮到中原尚未收入囊中,南下需要大晉旗號的支持,當時諸君皆以爲攻取鄴城後稱帝較妥;然,此一時彼一時,大晉南渡數十年,對中原已無大的影響,這個旗號不要亦可。晉軍闇弱,大燕與其聯手進兵,三方夾擊,可是大晉的兩路人馬,一路被民軍堵在宛城寸步難進,一路反被民軍殺進老巢,對我軍南下竟沒起到多少呼應作用,這樣的友軍不要也罷。一旦我大燕沒有必要再維持和大晉的關係,燕王殿下登基稱帝當是順理成章之事。”

李洪費了半個時辰,將慕容俊稱帝的得是利害剖析的明明白白,他這一番話說完,立即得到了慕容評、慕輿根等一大幫人的響應,慕容霸也不知道怎麼想的,也跟着跳出來大聲附和。

慕容俊泰然自若,沒有言語,只將眼光看向沉靜的慕容恪。登基稱帝的倡議是他暗中授意的,理由也是他暗示給李洪的,只是無論理由是多麼的充分,都無法掩蓋他急於稱帝的急躁心理。他之所以急於稱帝,唯一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他無法接受比他更年青、根基更淺的石青先一步稱帝。只是,這個理由卻不能明說。

感受到慕容俊的目光,慕容恪只好站出來說道:“王兄登基稱帝是件大事!是要事!必須隆重其事,另擇時機專一會商;此時該當會議對敵之策纔是。”

慕容恪輕輕一轉,將會議帶入正題,慕容俊心中不忿,面上卻不露聲色,頜首微笑道:“三弟說得是,今日會議是商討對敵之策,登基稱帝嘛。。。。。呵呵,早一天晚一天都無妨,寡人不急。”

兄弟兩人定下調子,王帳裡一顆顆熱乎乎的心陡然冷卻下來,衆人一下愣怔住了,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慕容俊輕笑一聲打破靜默,望向慕容恪道:“以三弟之見,我軍如何作爲方纔妥當?”

慕容恪踏前一步,目光定定地向四周一掃,沉凝地說道:“全面打擊,持久作戰,做好玉石俱焚的準備。”

“哦?!”慕容恪寥寥幾句就把帳中人的心吊了起來,連慕容俊都忍不住暫時拋下其他心思,驚咦一聲後說道:“看來三弟早有想法了。”

慕容恪不置可否地嚮慕容俊行了一禮,旋即一轉身,環顧四周衆人,肅然說道:“諸位,慕容恪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我軍若還是不能擊垮民軍,以後永遠都不會再有南下攻擊的機會了,唯一能夠做得只有坐等民軍的大舉反攻。”

慕容恪說罷,王帳裡陡然一寒,氣氛立刻變得凝重無比。慕容俊目光閃爍,徹底忘記了登基稱帝之事,跟着陷入沉思之中。

慕容恪語音鏗鏘,奮聲說道:“諸位,石青和他的民軍已經成了橫在燕國面前的難關,闖過去,天寬地闊,一切好說;闖不過去,燕國極可能會再度退到塞外苦寒之地。值此危急時刻,我等必須拋棄一切雜念,戮力同心,共赴艱險。”

“三弟說得好啊!”慕容俊心有所感,揚聲大讚,繼而說道:“民軍統帥王猛很是不凡,應對極有章法,兼且士卒心志堅毅,有城池倚仗,強行攻打不僅艱難,而且損傷太大,實話說罷,爲兄對此一籌莫展,不知三弟可否爲我分憂?”

慕容恪口音一轉,安慰道:“王兄勿憂,民軍確實比較麻煩,但也並非毫無破綻;以小弟看,他們不僅有破綻,而且是有很多可以被我所趁之破綻。”

慕容俊又驚又喜,連聲催促道:“三弟請說,愚兄洗耳恭聽。”

慕容恪娓娓說道:“王兄,小弟聽說,石青平素不着錦袍,吃用和普通士卒相差無幾;在他的影響下,民軍將官皆以節儉爲時尚;另外,去年夏初我軍與民軍戰後,中原出現了糧食短缺,爲了從江東得到補給,石青不僅歸降了大晉,獻上了傳國玉璽,甚至不惜冒險前往江東爲質。事實上,去年那一戰對民生的影響並不大,我軍只在南皮、樂陵轉了一圈;可是爲何會對中原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

“爲何如此?”慕容俊忍不住追問。

“因爲中原太虛弱了。”

慕容恪極其肯定地說道:“石虎殘暴無道,奢侈無度,在位期間早將中原折騰得疲弱不堪。石虎死後,中原羣雄相爭,戰火四起,冉閔、石祗鬥陣不休,相持經年,中原雪上加霜,處處漏風,處處失火,再不可能有一點積累儲備週轉。正是因爲這個緣故,哪怕我軍只是稍稍騷擾了一下樂陵、南皮,鄴城即刻出現糧荒,石青迫於無奈,只好向江東求取援助。從此可以看出,糧食可謂是中原最弱之處。”

慕容俊猛然醒悟,欣然讚道:“不錯!三弟說得太對了。眼下民軍看似難纏,其實已是強弩之末,只要我軍堅持下去,也許要不了幾天,民軍各城守軍就會斷糧。三弟說得持久作戰就是這個意思吧。”

慕容恪點點頭。“行百里而半九十,事已至此,我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堅持下去,若是人馬不夠,督促塞外再調幾萬青壯過來,若是糧草不夠,就是殺牛殺馬,也不得半道回撤。另外。。。。。。”

說到這裡,慕容恪頓了一頓,繼而決絕地說道:“僅此還不夠,中原既然有缺糧之患,我軍就該從此着手,在對方要害上多插上幾刀。以小弟愚見,我軍主力對民軍保持壓力的同時,趁民軍腹地空虛之機,可以另遣三五支輕騎分隊,或奔樂陵或奔鄴城或奔平原,甚至可以殺到枋頭河內,深入敵後燒殺搶掠,盡其所能地破壞毀滅,用以增添鄴城負擔。如此以來,小弟不信中原還能如先前一般穩定!”

“噝——”

王帳之內響起一片吸氣聲,任誰也沒有想到,一直溫文沉靜如君子般的慕容恪會想出此計。這計實在太毒了!

六十五章 懲戒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第9章 荀羨之薦六十三章 建制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八十三章 博浪八一百章 四面楚歌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四十七章 夜戰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十六章 蟄伏第2章 重返鄴城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6章 佞臣的用途第4章 幫我作間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第4章 抵達鄴城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第7章 禽獸不如!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八十二章 博浪七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第8章 紙老虎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七十一章 毒計十五章 接戰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四十九孫威來了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六十三章 建制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七十八章 博浪三二十三章 繼趙李第8章 紙老虎七十六章 博浪一第5章 殺威棒?十三章 論兵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四十五向西追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十一章 亂局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4章 桓衝北上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六十章 酒盟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十四章 好苗子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六十四章 夜襲上二十四章 殺恩
六十五章 懲戒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第9章 荀羨之薦六十三章 建制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八十三章 博浪八一百章 四面楚歌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四十七章 夜戰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十六章 蟄伏第2章 重返鄴城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6章 佞臣的用途第4章 幫我作間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第4章 抵達鄴城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第7章 禽獸不如!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八十二章 博浪七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第8章 紙老虎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七十一章 毒計十五章 接戰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四十九孫威來了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六十三章 建制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七十八章 博浪三二十三章 繼趙李第8章 紙老虎七十六章 博浪一第5章 殺威棒?十三章 論兵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四十五向西追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十一章 亂局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4章 桓衝北上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六十章 酒盟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十四章 好苗子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六十四章 夜襲上二十四章 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