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等你進攻

敦請麻秋返回涼州的主意石青是臨時想起來的。

昨晚在洛口歇息之時,石青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歷史上,一年後關中將被枋頭人偷襲攻佔,蒲氏以此成就了幾十年的前秦帝業。如今不一樣了,蒲氏落到這般田地,怎能再佔據關中?如此說來,新義軍一番辛苦與枋頭軍拼死搏殺,受益最大的是關中當前的實際控制者、王朗的中軍司馬杜洪。這是不是太便宜了。

石青憤憤不平的時候,正好瞅見了跟隨在身邊的麻姑,由此想到了麻秋。

麻秋以徵西都督之名戍守涼州四年,在關西一帶威名赫赫,豈是杜洪可以比擬的;杜洪是王朗的中軍司馬,京兆尹人,王朗一去不復返後,憑藉着本地人的優勢,他拉攏分化,到八月初秋徹底控制了關中。需要說明的是,杜洪能有此成就,並非因爲能幹,而是因爲關中無人;姚弋仲、蒲洪這些老關中沒有回去,麻秋、王朗一走無蹤。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這才讓杜洪當了幾天草頭王。

麻秋若是迴歸涼州,率領屠軍東返長安,可否底定關中?

石青沒有絲毫遲疑,便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因爲麻姑的關係,麻秋和自己已是難拆難分的自家人了;竟然如此,幹嘛不讓自己人搶先一步拿下關中,非要白白便宜杜洪呢?

屠軍佔據關中、涼州,枋頭軍在河南勢力徹底瓦解,新義軍勢力直達洛陽,從此與關中連爲一線,相互支應。想到這種前景,石青有些急不可耐了,第二天一早便派人敦請麻秋前來會商。

當初麻秋離開涼州,是爲了回鄴城爭權奪利,眼下後趙已亡,張舉等後趙重臣逃亡襄國,新興的大魏朝廷沒有他縱橫捭闔的餘地;既然如此,反不如迴轉涼州,指揮屠軍撫定關中來得實在。

是以,石青一提議,麻秋立馬附和,同時對這個女婿又高看一線。難怪年齡不大便能據有青、兗兩州,擊敗枋頭蒲洪呢,眼界果然不凡。

兩人一拍即合,商議一番後,決定趁早着手,免得夜長夢多。

麻秋也不猶豫,當下和二十名貼身護衛裝扮成漁夫商販模樣,連夜乘船逆黃河而上;他們打算從潼關附近河段轉入渭河,然後直抵陳倉古渡。陳倉古渡距離屠軍行轅所在地金城(今日之蘭州)不遠,不過十餘日的路程。

送走麻秋之後,石青心情十分舒暢。天地爲棋,衆生爲子;也不過如此吧。

“魏統大哥!子良!走,陪我去金墉城瞧瞧。”石青興奮地喊上魏統、權翼,牽了麻姑的手,趁天色還有一些亮光,趕到金墉城外。

曹丕爲了加強洛陽城防,仿照鄴城西苑三臺在洛陽西北角建築了一座陪城,這就是金墉城。金墉城是一座軍事堡壘;比一般的縣城更小,南北長約兩裡,東西寬僅有半里。西晉八王亂起,數十年來,洛陽主城幾經戰火焚燬,幾番修補之後,早沒了昔日風采;一年前,樑犢徵東軍攻破洛陽,一把火徹底將主城燒成廢墟,唯獨金墉城因爲修築堅固,歷經戰火卻得以保留。

此時恰逢後趙覆亡,天下大亂,沒有人顧及得上洛陽;僅憑司州一州的財力人力,難以修復洛陽,金墉城過於狹小,並不適合太多人定居,司州刺史劉國無奈之下,率部東走,將司州刺史府遷往陽城,至此,洛陽算是徹底荒廢下來了,除了偶爾見到幾個難民的身影,整個洛陽包括金墉城都是空蕩蕩的,荒涼無比。

圍着金墉城轉了一圈,天黑下來了,石青的臉跟着黑下來,他有些犯難。

既然是軍事堡壘,金墉城修築的自然是易守難攻。垛口城垣不僅築就的異常堅固,而且極爲複雜,兩里長、半里寬的小城,城垣周長竟有近三十里;彎彎曲曲,迴旋轉折,這種結構既不利於攀附和碰撞,也大大縮小了來自城外的攻擊面。

歷史上十五年後,江南義士沈勁率五百士卒駐守金墉城,在慕容恪、慕容垂數萬大軍攻打下堅守多日,直至糧盡金墉城始破。此城攻擊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子良兄。可有良計破城?”黑暗之中,響起石青詢問的聲音。

“難打!”

權翼吐了口氣,悶悶地說道:“攻打這種堅城,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和守軍拼消耗。”

魏統嗯了一聲,在黑暗中點點頭,贊同權翼的說法。

“拼消耗?太不划算了。”

石青顯然不喜歡這種方式,盯着黑幽幽的城池瞅了一陣,他對雷弱兒道:“傳本帥將令。明日拂曉,俘虜降兵挖土搬石,在金墉城三門外築起三道營壘,將枋頭軍的出路阻死;新義軍各部負責警戒監護,防止對方突圍。”

權翼、魏統眼睛一亮。

石青哼了一聲,悠悠說道:“既然難攻,我們就不攻;本帥很想知道,他們隨身攜帶的乾糧能支撐多久?”

“他們可以殺馬,支撐三兩個月應該不成問題。”權翼沒有忍住,在旁提醒了一句。

雙眸在黑暗中燦然一閃,石青嘉許地點點頭,對權翼主動進言的舉動非常滿意。他的語氣更加地親熱了:“子良,你知道嗎?人們陷入絕境之時,首先崩潰的往往是信心,而不是肚皮。一旦我們困死枋頭軍的勢態做得足夠堅定,讓對方明白無法僥倖;那時候,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堅持下去?”

權翼眼光也是一閃,緩緩點頭道:“權翼明白了。石帥是在逼他們內訌。”

“呵呵。。。子良果然厲害,一猜就着。”石青適時讚了權翼一句。

二月二十九凌晨,天剛露白。

石青一聲令下,金墉城外新義軍馬步合計一萬有餘,還有六七千枋頭降兵,近兩萬人一起動手,搬石挖土,在金墉城三個城門外同時築壘。

城外新義軍剛剛動手,城內枋頭軍士卒便紛紛擠上了城頭,瞅着下面忙碌的築壘大軍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因爲急於逃跑,枋頭騎兵沒有帶輜重弓矢之物,此時眼睜睜看着新義軍忙碌來去,看着營壘一點點高起來,長起來,他們卻沒有任何辦法。至於突擊出城,干擾新義軍築壘,他們已經沒有這個勇氣了。他們最後的一點勇氣,就是憑藉堅壘阻擊新義軍進攻,沒曾想,新義軍給他們的不是進攻,而是堅固的營壘。

午時正,新義軍完工了,三道八尺高,半里長的弧形圍牆分別圍住金墉城三道城門,將枋頭軍最後的活路阻的嚴嚴實實。新義軍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若想活下去,就來進攻吧。不進攻,就等着餓死。

被新義軍隨便一撥弄,他們佔據的堅城險關再沒有任何意義了,更糟糕的是,營壘阻隔後,戰馬沒法越過;他們若想突圍,只能靠兩條腿衝殺逃跑;而對手有好幾千騎兵,突圍——能夠順利突圍嗎?

絕境!這是真正的絕境!幾乎所有的枋頭軍都意識到這一點了。

與他們截然相反,新義軍鬆泛下來,每道營壘留下一千步卒防守戒備後,其他各部距離營壘半里分扎三營,一邊休整,一邊監視。

就在這個時候,石青收到了白馬渡和稟丘城同時被圍攻的消息。

這個消息來得頗爲湊巧。

昨日凌晨段氏鮮卑試圖偷襲稟丘,祖鳳識破後,當時派了兩撥人報警傳訊;一撥向肥子軍帥府,一撥向白馬渡,請求白馬渡出兵攻擊鮮卑人側翼,以分擔稟丘壓力。

派往白馬渡的那一撥還未到,白馬渡便被張煥帶人圍了起來,陸上交通因此隔絕;王猛只好讓衡水營從水路向稟丘、肥子以及石青報信。稟丘使者無法靠近白馬渡,急得在金堤上亂轉,好巧不巧,正好遇上衡水營順水而下的信使;兩撥人相見後,互相將信息一交換,稟丘信使從陸路返回稟丘,衡水營信使回返白馬渡,將信息告知了王猛。

段氏鮮卑竟然會與豫州軍聯手,圍攻稟丘,這種情況已超出了石青、王猛當日的預料。王猛得到這個信息後,不敢怠慢,立即有遣一撥人逆水而上,想法向石青報訊。

第二波信使乘船至浪蕩渠附近時,感覺船行太慢,於是棄船登岸,由陸路向西趕;離開浪蕩渠不遠,信使正巧遇上負責收容潰兵的諸葛攸;諸葛攸不僅收容潰兵俘虜,而還且收容了七八百匹無主戰馬。

一聽白馬渡和稟丘同時遇險,諸葛攸二話沒說,找了兩個騎術精湛的士卒,代替衡水營信使,兩人四馬,晝夜急趕洛陽,終於在第二日黃昏前趕到,這個時候,第一撥信使的船隻纔剛剛達到。

段氏鮮卑!他奶奶的,你們是在找死!

得聞段氏鮮卑攻擊稟丘之後,石青極其惱怒地咒罵了一聲。他心中原本一直記掛着一件事,沒敢對段氏鮮卑大意。歷史上,這一年的七月,段氏鮮卑部落從陳留向東遷移,沿路劫掠,最終攻克廣固,自此在青州作了七年的主人,段龕因此自號爲齊王。知道歷史的同時,不知不覺地,石青也對歷史史料很依賴,因此,他潛意思裡一直認爲,七月之前,段氏鮮卑還不是威脅,稍遲一段時間對付也不晚。他沒意識到,因爲他的出現,張遇、段龕的命運軌跡都出現了相應的改變,歷史正在改變。。。。。。

,,,,

八十四章 博浪九九十九選擇退路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十八章 江湖高手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十七章 是否當斬五十一章 失望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八十三爲了勝利第5章 韓氏入宮六十三章 建制第7章 佈政第一步第3章 目的何在?八十二章 博浪七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二十三章 繼趙李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第8章 紙老虎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三十五亞聖後裔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四十三章 血修羅四十一章 難阻四十五章 逃遁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十二章 離開鄴城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10章 匕現十六章 放膽直言四十八章 起伏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三十三章 值得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六十章 酒盟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第2章 青兗的政治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七章 夜戰第7章 義士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9章 勝未必可喜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七十二風滿樓中第5章 韓氏入宮六十一章 議和十七章 是否當斬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六十九章 合併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第2章 重返鄴城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十七章 密謀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四章 進位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全面開戰中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
八十四章 博浪九九十九選擇退路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十八章 江湖高手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十七章 是否當斬五十一章 失望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八十三爲了勝利第5章 韓氏入宮六十三章 建制第7章 佈政第一步第3章 目的何在?八十二章 博浪七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二十三章 繼趙李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第8章 紙老虎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三十五亞聖後裔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四十三章 血修羅四十一章 難阻四十五章 逃遁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十二章 離開鄴城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10章 匕現十六章 放膽直言四十八章 起伏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三十三章 值得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六十章 酒盟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第2章 青兗的政治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七章 夜戰第7章 義士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9章 勝未必可喜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七十二風滿樓中第5章 韓氏入宮六十一章 議和十七章 是否當斬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六十九章 合併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第2章 重返鄴城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十七章 密謀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四章 進位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全面開戰中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