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

四月二十七,午時,汲縣。

魏憬面無表情地在東、南城牆間來回巡視。守城士兵和青壯一個個東倒西歪地靠着垛口牆壁休息,神色不是惶恐,就是絕望。

事實上,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昨天下午,東、南兩道城門幾乎同時被突破,那纔是最危險的時候。所幸的是,魏憬提前預感到這種情況的出現,在城門附近各自佈置了十餘輛刀車,關鍵時刻挽回了敗局。

刀車是防守城門的重要器械,這種車不是用來運輸,體積不大,只前端裝了一個板壁狀的支架,支架上密密麻麻固定了數十把鋼刀,鋼刀刀刃前指,仿若刺蝟般。一般的城門洞有四輛刀車就能封閉的嚴嚴實實,飛鳥難渡了。

昨天黃昏,在城門洞被挖開的那一刻,守城士卒推着刀車衝進城門洞,挖掘的豫州軍猝不及防,大多被環刀捅穿,掛在刀車之上。張遇見狀,緊急調來撞車向前衝撞。駕馭刀車的守軍士卒不敢後退,只好用單薄的刀車與混實的撞車衝撞,兩方甫一接觸,刀車便即碎爲齏粉。

刀車雖然碎了,卻爲守軍爭取了時間。就在這短短一刻,七八輛裝滿泥土的大車重新堵在城門內側,汲縣民衆和守軍迅速背來一袋袋泥土摞上土車,很快將城門重新封住。

豫州軍功虧一簣,不知是士氣已竭還是因爲什麼,當天沒再發動進攻,悄然退了下去。直到二天午時還沒有發動新的攻勢。

昨晚那一刻應該是汲縣最危險的時候,最危險的時候過去了,極限守軍臉上表現的不是慶幸,反而是絕望和惶恐。

魏憬知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爲前一段時間守城軍民與對手習慣性地展開對抗,沒時間考慮後果,沒時間考慮生死;閒散下來後,事情就變了,他們有時間考慮生死,考慮未來,考慮的越多就越發地對以後感到擔憂。

不能這樣下去,必須鼓舞一下士氣……

思忖之中,魏憬展目向遠方的豫州軍大營望去;豫州軍大營在汲縣東南方向四五里處,從城頭居高臨下望過去,模模糊糊能看到個大概;此時的豫州軍大營煙塵不揚,人單影只,似乎都在休憩,沒多少活動人手。

不對!這時正是午飯剛了時刻,對方大營怎麼可能沒人活動?難道是黎陽張溫到了,張遇率主力截擊我方援軍去了?

心念電轉間,魏憬精神霍然一振,振臂高呼道:“援軍來了!來人——快馬向全城宣告,我方援軍已到,豫州軍退兵在即,請大家打起精神,最後一刻萬萬不可疏忽大意!”

魏憬的猜對了一半——張遇確實是去截擊汲縣可能的援軍張溫去了。沒猜到的一半是,張溫還沒有趕到,張遇主動前往,打算趁早斷去這個威脅。

左敬亭按兵不動,豫州軍枋頭攻略難以爲繼,張遇只好調整對策,打算在幷州軍出軹關前,強行推平汲縣、獲嘉、修武。誰知道初戰不利,連着七八日強攻,豫州軍竟然沒有拿下汲縣。就在這時候,密切注意青兗方向的豫州軍斥候送來探報——新義軍衡水營從黃河下游疾速駛來。

張遇明白,衡水營的最大威脅是能將踟躇不前的張溫部載運到淇河西岸,而且這一行動是人馬數量較少的王泰無法阻攔的。張溫部在西枋城站住腳跟的後果很嚴重,幷州軍若是失去淇河防線,即便奪下汲縣、獲嘉、修武等地,也很難在鄴城兵馬的攻擊下長久保有枋頭、河內。

鑑於此,張遇認爲當務之急是擋住張溫,無論如何守住淇河渡口。至於汲縣等地,丟給幷州軍慢慢收拾便是。

有了這種思慮,哪怕汲縣眼看就要攻克,張遇還是果斷地命令部衆停止進攻,回營休整。連着七八日的艱苦鏖戰,豫州軍損折近兩成,特別是在東、南兩座城門外各自丟下了五六百具屍體。

張遇連夜對豫州軍進行整編,近千名重傷、輕傷士卒被留了下來,另有兩百名士卒留守大營兼帶照料傷患;對於城內的新義軍,張遇並不擔心,對方實力太弱,依城而守尚有幾分勉強,不可能有進攻之力。

二十七日凌晨,張遇率七千豫州軍主力繞過汲縣悄然北上。午後時分,張遇即將抵達西枋城時接到王泰通報:新義軍衡水營在對岸泊下,黎陽軍有了動靜,似乎準備乘船渡河。

張遇得報大喜,豫州軍北上乃是臨時起意,事前張遇沒有預料到恰好趕上黎陽軍渡河強攻,如此說來,張溫肯定更加想不到,此時的豫州軍可謂一支奇兵。

當下張遇命令豫州軍在西枋城歇息休整,又傳令王泰,務必堅守渡口,隨時與他保持聯繫,關鍵之時,豫州軍主力會適時殺到,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下午申時末,一萬五千黎陽軍乘坐衡水營戰船,強行渡向淇河對岸。

這段時間王泰在西岸渡口構築了許多防禦,淺灘上釘了許多木樁,防止小舟衝灘,深水碼頭邊緣遍佈鹿砦,不僅讓船板沒有鋪陳之地,還能大大阻礙步卒衝擊。

渡口的防禦只能增加障礙,不能擋住對方大軍登岸,阻擋對方登岸的主力只能是驍勇的士卒。渡口地勢狹窄,不利於大軍作戰,王泰把麾下人馬分作三支千人隊,其中兩支替換作戰,另一支作爲預備隊,由他親自率領,以便應對危急情況。

入夏以後,白晝見長。申末酉初時分,太陽火辣辣地掛在西邊的天空,沒有一點黃昏即將到來的跡象。就在這個時候,衡水營戰船抵近淇河西岸。似乎知道淺灘上木樁的麻煩,衡水營一開始就沒有衝灘的打算,五艘大型戰船兩前三後緩緩向深水碼頭靠近,似乎有強行泊岸的打算。

“弓箭——準備——”

碼頭一道營壘後,上百支燃燒的火把插在鬆軟的泥土裡,幾百名豫州軍弓箭手一手持弓,一手拈着沾滿油脂的箭鏃;弓箭手統帶不斷地發令提醒,雙眼盯着越來越近的戰船緊張地計算着距離。

“嗡——”顫抖的繃響突然爆發,成百上千的羽箭從戰上騰空而起,直奔豫州軍防禦營壘。衡水營倚仗船身高大、射程更遠的優勢,率先發難。

撲撲撲——

暴雨潑打般一陣悶響,數十名豫州軍中箭倒下,弓箭手統帶見勢不好,心慌之下,距離也算得不是那麼精準了,只連聲叫道:“點火!射——點火!射——”

火箭騰空而起,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隨即擦着戰船邊緣墜落河水中。一輪箭矢沒有造成給對手帶來威脅。

火箭燃燒的箭鏃受時效限制,發射火箭不能像平常箭矢攻擊一樣進行統一指令。弓箭手統帶一旦下達命令,弓箭手便按照點火、張弓、射擊的流程自行散射。

豫州軍射出的一支火箭盡皆在射程之外,到二支射出的時候,前面的兩艘戰船靠近了一些,已經進入了豫州軍打擊範圍之內。戰船目標大,只要進入射程,很容易被火箭射中,兩艘戰船中了幾十支火箭,船上的水手一邊來回奔走撲火,一邊駕駛着戰船堅定地向碼頭靠去。

“嗡嗡嗡——”

箭矢如蝗,雙方你來我往,相互攻擊。對射之中,雙方距離越來越近,衡水營兩艘戰船漸漸靠岸。

“轟——”一聲大響,其中一艘戰船船帆衝起熊熊火焰。這張船帆同時被幾十支火箭射中,船上水手來不及撲滅火頭,火焰便已大了起來。船上水手還不在意,上面的乘客卻哄地一聲炸開了鍋。這是深水地帶,他們其中大多數不會水。

“不要亂!拍杆——準備!”蘇忘揚聲大喝,他正好在這艘船上。

拍杆顧名思意就是拍打用的長杆。戰國時代水戰之時爲攻擊敵方船隻,有人在己方戰船上設置了一種外形像翹翹板的裝置;這種裝置一端用繩索固定,是爲操縱端;另一端綁縛重物探出戰船,是爲攻擊端。水手操縱船隻,將攻擊端移轉到對方戰船上方,然後鬆開操縱端的繩索,帶有重物的攻擊端會疾速砸下去,給對方船隻造成極大的傷害。這就是最初的拍杆。

大晉退居江東之後,特別重視長江的防守,不僅建立了一支戰力遠在北方諸國之上的水軍,還改良了不少水戰利器;拍杆的改良就是其中之一。

大晉改良的拍杆呈“v”字形。構成“v”字的兩跟木杆,一個是固定用的,一個是活動或者打擊用的;固定杆上面調有軲轆,軲轆上有繩索與活動杆相連;活動杆一端包鐵,特別沉重,專用於打擊;不用的時候,活動杆可以放倒在船上,需要之時,拽動繩索就可將包鐵部扯起來,打擊兩三丈內的目標。不僅非常方便,而且可以靈活地調轉一定的打擊角度。

蘇忘在大晉軍中呆過,瞭解大晉水軍的攻防器械,衡水營枯守官渡浮橋一直很清閒,無聊之餘,他就把拍杆裝上了戰船。

燃着的大船極快地靠上碼頭,衡水營士卒一陣忙碌,五支巨型拍杆從船頭、船尾、船中慢慢升起,對準了碼頭上的鹿砦。

“落!”

蘇忘大聲下令。水手一拽綁縛的繩索活釦,五支拍杆嘩啦一聲挾着呼呼地風聲砸向鹿砦。

“嘩啦啦——”一陣脆裂的炸響,拍杆在鹿砦中拍出五道木屑散亂的縫隙。

“起!”

一陣號子聲,衡水營水手再次將拍杆拽到半空。

“落!”

“嘩啦啦——”

“起!”

“落!”

………

箭矢來往中,喝令聲不停地響起,拍杆不停地擊打鹿砦,臨近的鹿砦被拍打成一片狼藉。船帆燃起的火勢越來越大,不時有成團成團的火焰落下來,驚得乘客發出一陣陣哄聲。

“鋪板!登岸——拍杆、弓箭掩護——”

命令聲中,三道船板飛快地鋪上碼頭,船上八百黎陽軍做好了登岸的準備。

“殺——”

呼喊聲大起,豫州軍越出營壘,打算阻止對手登岸。就在這時,豫州軍後方響起鳴金聲,剛剛衝出來的豫州軍轉眼又退了回去,原來王泰看出衡水營拍杆厲害,碼頭附近盡皆是其1打擊範圍,豫州軍靠近必定死傷不小,如此反不如放對方上岸廝殺。

六百黎陽軍先鋒順利登岸,向對方防禦營壘撲去,雙方距離接近,爲避免誤傷,戰船上的箭矢先停了下來;黎陽軍攻上來,豫州軍只好跟着放下弓箭,拿起刀槍迎戰。自此,雙方進入陣戰纏殺階段。

二艘戰船上的黎陽軍登岸之後,蘇忘的坐船已經到處都是火頭了。他領着大半水手上了岸,命令道“這船保不住了,快點移開,給後續船隻騰出泊位。”

最前面的五艘戰船是衡水營最大的五艘,每艘載有八百名黎陽軍,只要這五艘船隻靠岸,黎陽軍就能憑藉數量優勢在碼頭站住腳跟,待後續人馬上岸後,敵軍就再不可能阻擋住黎陽軍的攻擊。

結果不出蘇忘所料,甚至比他預料的還要好。四千黎陽軍上岸後不僅在碼頭站住了腳跟,甚至攻破了豫州軍在碼頭構築的一道營壘,正向二道營壘攻過去。

豫州軍二道營壘在河堤之外,也是兩年前的新義軍、灄頭聯軍中軍大帳所在地。這裡地勢寬闊了許多,適合大軍作戰,非常立於有人數優勢的黎陽軍進攻。然而,退到這裡後,豫州軍的阻擊似乎變得格外地堅決,在對手猛烈的攻擊下毫不退讓。

“蘇校尉稍歇片刻,本將軍擊潰王泰後再來敘話。”張溫登岸後,和蘇忘稍一寒暄,便在數百親衛的擁簇下向前線趕去。張溫非常自信,黎陽軍主力正在登岸,大局已定,王泰再是拼命也是徒勞。

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第9章 勝未必可喜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十九章 穩住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第10章 回家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八十三章 博浪八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第5章 殺威棒?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一百章 四面楚歌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四十三章 血修羅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第10章 匕現第8章 紙老虎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三十七章 依靠七十七章 博浪二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二十三章 繼趙李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第6章 姚氏兄弟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七十一風滿樓上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7章 獻計第7章 獻計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十四章 偶遇七十六章 博浪一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五十傾巢而出第10章 至方君子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四十五章 逃遁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八十三爲了勝利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第4章 桓衝北上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五十九章 驚變上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第9章 勝未必可喜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章 冉遇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第1章 煎熬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十七章 來了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第6章 郎闓的發現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2章 重返鄴城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十六章 放膽直言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章 牛人高論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三十五亞聖後裔
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第9章 勝未必可喜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十九章 穩住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第10章 回家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八十三章 博浪八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第5章 殺威棒?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一百章 四面楚歌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四十三章 血修羅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第10章 匕現第8章 紙老虎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三十七章 依靠七十七章 博浪二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二十三章 繼趙李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第6章 姚氏兄弟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七十一風滿樓上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7章 獻計第7章 獻計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十四章 偶遇七十六章 博浪一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五十傾巢而出第10章 至方君子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四十五章 逃遁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八十三爲了勝利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第4章 桓衝北上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五十九章 驚變上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第9章 勝未必可喜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章 冉遇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第1章 煎熬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十七章 來了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第6章 郎闓的發現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2章 重返鄴城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十六章 放膽直言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章 牛人高論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三十五亞聖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