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目的何在?

太武殿是座方形大殿,上首正中設一大案爲主位,下手左右兩側各有三列几案,每列不下十數張席塌,合計可容六七十人單獨就座。

石青邁步入內,匆匆掃了一眼,但見大殿深處或坐或立聚着七人。

主位案几之後,乃是三個少年,兩坐一立。坐着的兩人年約十三四歲、相貌看起來都很樸實,兩人抱在一起,身子一抽一抽的無聲綴泣,看起來很是哀慼。站着的年齡雖然小一些,大約十歲出頭,這少年肩寬手長,虎頭虎腦,頗有幾分冉閔的威武模樣,他沒有落淚,緊抿雙脣,咬牙咬的腮幫鼓起老高,眼神裡沒有悲傷,目光灼灼間盡是怒火。

石青猜想坐着的少年應該是太子冉智和冉閔次子長安王冉明裕(找不到冉明裕的稱號,由太原王杜撰而來),站着的應是冉閔第四子冉操。冉閔家教甚嚴,石青去武德王府的次數不少,卻一直沒機會見到冉閔諸子,只能以年齡估猜個大概。

在冉操右側,立有四扇薄紗屏風,有哀慼的綴泣從屏風後傳出來,原來屏風後還有一人。石青循聲看去,隱約可見一個輕輕抖動的身影,他猜想那該是董皇后了。

石青與蔣幹並肩向殿上走去,眼光向另外四人身上一掃,發現都是熟人。

一個是劉羣,他委頓地坐在右手第一張案几後面;劉羣對面,坐着一個沮喪的黑瘦中年文士,這是殺胡令後投奔冉閔的地方名士繆嵩,繆嵩官運亨通,一年多時間便得到了冉閔的信賴,一躍成了大魏朝廷侍中。

另外兩人都是中年武將,與兩位安靜頹廢的文士相映成趣,二位武將身子停不下來般焦躁地踱來踱去,其中一人身材敦實,環眼闊嘴,天生一副武將身胚,乃是大魏驃騎將軍張溫。另外一個身材長挑,面目英俊,保養得也極好;石青認出這是董皇后的嫡親兄長、大將軍董閏。

董閏哀聲嘆氣,張溫愁眉不展,似乎都沒有主意的樣子。在這點上,兩位武將和頹廢的文士並無多大區別。

大魏核心人物的反應一一落到眼中,石青很是爲冉閔可惜,鄴城不乏忠貞之士,卻缺乏敢於擔當、能獨擋一面的人傑。

“該來的都來了。。。。。。”

思酌之間,石青踏步上前,準備向上首的冉智、董皇后行禮,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孫威突然搶到前面,撲通一聲,匍匐在地,大聲嚎哭:“太子——皇后——皇上他。。。他。。。”話未說完,已是泣不成聲。

孫威一帶頭,冉智、冉明裕、董皇后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劉羣、繆嵩、郎闓、劉茂相繼掩面嗚咽,冉操牙關緊咬,鼓瞪着雙眼,拼命忍住滿眶的淚水,忍着忍着,他突然啊呀大叫一聲,翻身跌倒,竟然暈死過去,石青顧不得覲見行禮,搶上去抱起冉操,使力掐按人中。。。。。。

大殿上亂作一團糟,文士、女人、孩子哭成一團,幾位武人黑起了臉,神色陰鬱到極點。

過了好一陣,冉操醒轉過來,發現自己被人抱在懷裡,他身子一拱,倔強地掙脫石青,挺身站了起來。

瞪着眼睛在亂哄哄的大殿中打量了一陣,冉操伸手抹了抹嘴角,忽然瞋目大喝:“汝等做什麼!只會哭麼!哭有用麼!”

太武殿倏地一靜,連屏風後的董皇后也停下了綴泣,殿上諸人盡皆驚詫地瞪着冉操。

冉操雙手握拳,奮聲疾呼:“父皇不幸,被敵所害,身爲臣子者,當奮戈揚戟,報仇雪恨。焉能做婦人態,哀憐悲慼。”

以童稚之音發出報仇雪恨之聲,聽起來未免好笑。然而大殿上無人以爲可笑。孫威甚至有些羞愧,他止住嚎哭,臉色通紅地站起來,嘴脣一動想說什麼,瞥了眼石青,卻又閉上了嘴,後退幾步。

石青心神震動,目光凝聚在冉操身上細細打量。他不熟悉冉閔諸子心性,但看冉操這番舉動,似乎比質樸的冉智要堅韌得多。

暗自稱許間,石青從主位後緩步踱下,撫掌讚道:“壯哉!壯哉!中山公(杜撰的封號)年少志堅,皇上後繼有人,可欣慰而去矣。”目光在郎闓、劉茂等身上一掃,石青慨然道:“諸公只知悲慼,不思振作,寧不愧乎!”

冉操、石青‘一唱一合’,殿中有了些昂揚的氣氛。石青趁機對孫威道:“孫大哥。請把襄國之戰始末向西稟報朝廷,讓朝中諸公明白皇上是如何的英勇,如何的仁義。”

殿中諸人聞言,頓時集中精神,側耳細聽。

孫威站出來,團團一揖,隨即低沉地說道:“回稟皇后、太子、諸位大人。襄國之戰,我軍分作三處。。。。。。”

夜風拂來,燈火閃爍,大殿裡靜謐異常,只有孫威低沉的聲音在迴響,隨着他的敘說,一場變幻莫測,血腥慘烈的大戰浮現在衆人眼前。

孫威原本只知道戰場的一個側面,石青嚮慕容恪討要冉閔遺體的時候,新義軍趁機收攏了一些魏軍,其中有韋膄之子韋伯陽,由是,襄國之戰的全貌便得以完全呈現。此時孫威敘說的,便是石青收集各方消息彙總後的詳細經過,只是略過冉閔的遺詔不提。

孫威說道冉閔被執,不甘受辱,自盡身殞之時,太武殿靜默一片,再次被濃濃的悲哀所籠罩,不過,除了屏風後董皇后嚶嚶的綴泣,其他人再未哭泣出聲。

過了好一陣,大將軍董閏愁苦地說道:“襄國戰敗,皇上駕崩,十三萬健兒一去不返;鄴城人心離散,強敵隨時可至。皇后孤寡,太子年幼,諸君,逢此危急時刻。該當如何是好?”

董閏一句話將諸人的心思中悲傷中拉進困窘的現實。一直以來,大魏朝廷便是由冉閔一人獨力支撐,冉閔離去,這棟大廈再無支撐,一旦遭遇摧折,必將傾倒無疑。

悲傷的氣氛漸漸消餌,絕望、無助的情緒又像四處蔓延的荒草一樣在衆人心中滋生。董閏望望屏風後的妹子,望望主位上的外甥,隨即向四周團團一揖,懇求道:“諸公。。。。。。”

回答董閏的是難堪的沉默。

爲了妹子和外甥,董閏顧不得臉面,哀求地目光在諸人身上來回逡巡,當目光落到石青身上之時,石青點了點頭,算作迴應,隨後他站了出來,說道:“皇上駕崩,鄴城人心離散,以石青之見,當務之急便是安撫人心,穩定鄴城。”

董閏精神一振,急問道:“以鎮南將軍之見,如何穩定鄴城,又該如何安撫人心?”蔣幹、劉羣、張溫等人也被勾起興趣,一起注目過來。

“此事說易也易,說難亦難。不外乎‘同仇敵愾’四字。”

石青胸有成竹,從容說道:“一年多來,皇上頒殺胡令,復漢人衣裳,刷新朝政,選賢用能,鄴城生民廣受澤被。皇上駕崩,感恩懷舊者豈有不痛恨羯胡鮮卑之理!且北征健兒大多是鄴城子弟,十三萬健兒一去不返,其親人鄉黨豈能無恨!朝廷只需將此感恩悲痛之心轉爲對羯胡鮮卑之仇恨,何憂人心離散?”

“好啊——”董閏如夢初醒,大聲讚歎,稍傾,又問道:“鎮南將軍如此說,必定早有良謀。董某斗膽請教,朝廷如何做,才能讓鄴城上下同仇敵愾?”

“朝廷無論如何做,都必須從諸公作起。”石青冷冷地掃了一眼殿中諸人,輕斥道:“汝等若不思振作,先行渙散,又怎能讓生民黎庶齊心戮力!”

劉羣、繆嵩拱手爲禮,道:“鎮南將軍說得是,劉羣(蓼某)受教了。”

石青善意地對兩人笑了一笑,轉而聲音一擡,對董閏說道:“皇上駕崩,十三萬將士戰歿,是爲國殤。朝廷上下應全力以赴,大舉公祭,不惟悼念皇上,還需悼念戰歿將士,爲勇士追贈諡號,撫卹將士家眷。。。。。。”

十三萬將士背後至少有百十萬親人鄉黨,朝廷大舉公祭撫卹將士,可以把這些人緊緊攏住,將其失去親人的哀傷轉化爲對羯胡、鮮卑的仇恨,有了這個共同的目標,鄴城的凝聚力不言而喻。

石青的主意得到了所有人的稱讚。孫威隨即提議,主意是鎮南將軍想出來的,公祭之事由鎮南將軍負責最爲合適。劉羣、蔣幹相繼附和。

董皇后、冉智沒有注意,在得到董閏的暗示後,任命石青兼領太常卿,會同尚書檯操辦公祭。太常卿一職是冉閔爲辛謐準備的職位,辛謐不就,冉閔專注北征,也沒顧得任命新的太常。這一職位因此虛懸數月,此時纔算有主。

鎮南將軍、太常卿石青隨即建議,公祭是爲朝廷大事,不是太常和尚書檯兩官署之事,需朝廷全力以赴,調動所有官吏衙署盡皆參與。

董皇后與太子冉智也都準了。

諸般事宜議定,天已四更,太武殿諸公辭別董皇后和太子,各自迴轉;董閏留在後面,溫言安慰了一陣自家妹子和外甥,這才告辭。

因爲董皇后的關係,冉閔甚是優寵董閏,將前大趙樂平王石苞的府邸賞給他做大將軍府。董閏出了皇宮,在儀仗的護衛下緩緩返回府邸。快到府門之時,路邊閃出一輛牛車,衛將軍王泰端坐車上,攔住儀仗,揚聲喊道:“董大將軍,王泰有急事求見——”

這時天光微明,董閏縱馬趕上前,只見王泰雙目泛紅,像是一夜未眠,當下詫異地問道:“這時遇上衛將軍可真有些巧,莫不成衛將軍在此守候一夜?”

王泰默然點頭。

董閏驚問道:“到底是何急事竟然衛將軍如此?”

“此事非同小可,請董將軍上車借步說話。”王泰束手相請。

董閏沒有猶豫,躍下戰馬,上了牛車。王泰命令御者將牛車趕出一二十步,遠離親衛後,又命御者遠遠離開牛車。

看到對方這番作態,董閏驚疑不定,正自忐忑間,只聽王泰開口說道:“去年此時,豫州牧冉遇曾向朝廷上了一份密奏,事關鎮南將軍石青,皇上攬奏之後,便即詔令石青前來鄴城,當時石青抗旨不來。此事大將軍可否記得。”

去年春天,冉遇密奏朝廷,石青可能是應讖之人。這份密奏讓冉閔極爲忌諱,因此對石青動了殺機。最終因消息走漏,未能得逞;青兗因此和朝廷有了齷齪。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董閏卻是知情者之一。

聽王泰提起此事,董閏遲疑着點點頭,問道:“衛將軍的意思是。。。。。。”

王泰沒有回答,反過來試探道:“大將軍。皇上是不是。。。。。。”

董閏點點頭。

“朝廷準備怎麼辦?昨夜是如何議得?”王泰繼續發問。

王泰是冉閔親信,而且極有能耐,如今雖有罪在身,董閏卻沒將他當作外人,相反他倒極希望王泰能用心輔助冉智打理朝政。當下便將夜間太武殿所議一一相告。

待董閏說罷,王泰目光一閃,連聲問道:“大將軍相信讖言嗎?大將軍可曾想過,石青一直不敢來鄴城,爲何皇上一駕崩,他便來了?另外,鄴城人心不安乃是因爲心中無主,若欲安撫人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早定人主;石青爲何不直接提議太子登基?他弄的這個公祭,爲何一定要由他主持?爲何讓朝廷上下盡皆參與?”

“爲什麼!!!”董閏被這一連串疑問弄得膽戰心驚。

“因爲他石青石雲重明爲公祭,實爲藉此收攏民心衆望,特別是要拉攏十三萬將士的親人鄉黨。”

王泰回答的斬釘截鐵,聽到董閏耳中卻如晴天霹靂。

七十五章 前夕下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十一章 亂局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6章 郎闓的發現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三十四章 分化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第5章 再續前盟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三十五亞聖後裔七十八章 博浪三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第9章 勝未必可喜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第6章 郎闓的發現四十章 兩個密使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第3章 悍民軍來了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十二章 出巡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第10章 第一次任務第5章 豫州牧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二十四章 殺恩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章 郗愔迴轉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9章 荀羨之薦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六十五章 夜襲下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十九章 新生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六十五章 懲戒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四十章 翁婿重逢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章 翁婿重逢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第5章 韓氏入宮第2章 重返鄴城六十一等你進攻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
七十五章 前夕下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十一章 亂局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6章 郎闓的發現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三十四章 分化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第5章 再續前盟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三十五亞聖後裔七十八章 博浪三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第9章 勝未必可喜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第6章 郎闓的發現四十章 兩個密使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第3章 悍民軍來了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十二章 出巡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第10章 第一次任務第5章 豫州牧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二十四章 殺恩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章 郗愔迴轉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9章 荀羨之薦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六十五章 夜襲下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十九章 新生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六十五章 懲戒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四十章 翁婿重逢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章 翁婿重逢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第5章 韓氏入宮第2章 重返鄴城六十一等你進攻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